CN212105684U - 一种自开门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开门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05684U CN212105684U CN202020183655.8U CN202020183655U CN212105684U CN 212105684 U CN212105684 U CN 212105684U CN 202020183655 U CN202020183655 U CN 202020183655U CN 212105684 U CN212105684 U CN 2121056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rack
- movable frame
- door
- door curt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开门帘,属于家用门帘。一种自开门帘,包括斜面底座和门框,所述门框固定连接在斜面底座上端;所述门框中央活动连接有活动框A和活动框B,所述活动框A和活动框B与门框之间均设置有门帘,所述门帘两侧固定连接在门框内侧,所述门帘上端活动连接在门框内上侧;所述活动框A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活动框B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固定件内;所述斜面底座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踏板,所述斜面底座内设置有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帘不能自动开合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门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开门帘。
背景技术
门帘是现有技术中较为普遍的防蚊虫工具,在盛夏天里既能够通风又能够防蚊虫随意进入房间,并且在起闭过程中都比较省事,打开的缝隙较小,且多依靠磁力可自动闭合,因此是大多数人家首选的防蚊虫方式。
而在现有技术中的门帘需要在人经过时自己打开门帘,不能感应到人体经过而自动开合,容易因使用者力气过大造成门帘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开门帘,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开门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打开门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开门帘,包括斜面底座和门框,所述门框固定连接在斜面底座上端;所述门框中央活动连接有活动框A和活动框B,所述活动框A和活动框B与门框之间均设置有门帘,所述门帘两侧固定连接在门框内侧,所述门帘上端活动连接在门框内上侧;所述活动框A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活动框B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固定件内;所述斜面底座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踏板,所述斜面底座内设置有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
优选的,所述活动框A和活动框B下端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所述导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侧板上端;两侧所述侧板内侧通过固定孔滑动连接有齿条A和齿条B,所述齿条A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条,所述齿条B内侧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条与插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齿条A和齿条B下端均啮合连接有齿轮A,所述齿条A中央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活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两侧与侧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心轴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B,所述齿轮B内侧啮合连接有竖向齿条,所述竖向齿条上端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一端内,所述竖向齿条下端通过链条固定连接有重锤;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门框内,所述竖向齿条上端固定连接有提拉绳。
优选的,所述提拉绳缠绕在弹簧卷轴上,所述弹簧卷轴的中心轴转动连接在门框内部,所述提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竖向齿条与卡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顶升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柱,所述踏板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方与柔性连接柱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下端通过顶升弹簧与斜面底座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踏板下端通过转轴与斜面底座转动连接。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各结构组装在门帘安装处,当需要打开或关闭门帘时,仅需使用者双脚站在踏板上,通过重力作用带动门帘打开和关闭即可,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使用者站在踏板上,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带动踏板向下转动,并通过柔性连接柱牵扯顶升板,由此带动顶升板两侧连接的提拉绳向下移动,在提拉绳的作用下竖向齿条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齿轮B转动,齿轮B通过中心轴带动齿轮A 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齿条A和齿条B向两边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框 A和活动框B以及门帘打开;当使用者离开踏板后,在重锤作用下,活动框A和活动框B带动门帘合起,滑杆与固定件滑动连接、插条与插槽相匹配可以使得门帘开合过程更加稳定;本装置中的柔性连接柱应采用弹性系数较小的弹性材料,其主要作用是缓冲延伸板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水平位移,并将延伸板产生的力传递给顶升板,从而在带动顶升板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延伸板与顶升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打开门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B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B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斜面底座;2、踏板;3、门框;4、门帘;5、活动框A;6、活动框B;7、固定件;8、滑杆;9、侧板;10、导轨;11、齿条A; 12、齿条B;13、插条;14、齿轮A;15、中心轴;16、齿轮B;17、插槽;18、连杆;19、顶升板;20、柔性连接柱;21、顶升弹簧;22、弹簧卷轴;23、竖向齿条;24、提拉绳;25、固定杆;26、重锤;27、卡槽;28、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自开门帘,包括斜面底座1和门框3,门框 3固定连接在斜面底座1上端门框3中央活动连接有活动框A5和活动框B6,活动框A5和活动框B6与门框3之间均设置有门帘4,门帘 4两侧固定连接在门框3内侧,门帘4上端活动连接在门框3内上侧;活动框A5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8,活动框B6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 7,滑杆8滑动连接在固定件7内;斜面底座1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踏板2,斜面底座1内设置有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
活动框A5和活动框B6下端滑动连接在导轨10上,导轨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侧板9上端;两侧侧板9内侧通过固定孔滑动连接有齿条A11和齿条B12,齿条A11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条13,齿条B12内侧设置有插槽17,插条13与插槽17相匹配;
齿条A11和齿条B12下端均啮合连接有齿轮A14,齿条A11中央固定连接有中心轴15,中心轴15上活动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之间通过连杆18固定连接,限位环两侧与侧板9固定连接;
中心轴15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B16,齿轮B16内侧啮合连接有竖向齿条23,竖向齿条23上端滑动连接在固定杆25一端内,竖向齿条23下端通过链条固定连接有重锤26;固定杆2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门框3内,竖向齿条23上端固定连接有提拉绳24;
提拉绳24缠绕在弹簧卷轴22上,弹簧卷轴22的中心轴转动连接在门框3内部,提拉绳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升板19;顶升板 19一侧开设有卡槽27,竖向齿条23与卡槽27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各结构组装在门帘4安装处,当需要打开或关闭门帘4时,仅需使用者双脚站在踏板2上,通过重力作用带动门帘4打开和关闭即可,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使用者站在踏板2上,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带动踏板2向下转动,并通过柔性连接柱20牵扯顶升板19,由此带动顶升板19两侧连接的提拉绳24向下移动,在提拉绳24的作用下竖向齿条2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齿轮 B16转动,齿轮B16通过中心轴15带动齿轮A14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齿条A11和齿条B12向两边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框A5和活动框 B6以及门帘4打开;当使用者离开踏板2后,在重锤26作用下,活动框A5和活动框B6带动门帘合4起,滑杆与固定件7滑动连接、插条13与插槽17相匹配可以使得门帘4开合过程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打开门帘的问题。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和5,结合实施例1的基础有所不同之处在于:
顶升板19下端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柱20,踏板2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28,延伸板28上方与柔性连接柱20下端固定连接,延伸板28下端通过顶升弹簧21与斜面底座1内部固定连接,踏板2 下端通过转轴与斜面底座1转动连接;
本装置中的柔性连接柱20应采用弹性系数较小的弹性材料,其主要作用是缓冲延伸板28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水平位移,并将延伸板28产生的力传递给顶升板19,从而在带动顶升板19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延伸板28与顶升板19之间的连接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自开门帘,包括斜面底座(1)和门框(3),所述门框(3)固定连接在斜面底座(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3)中央活动连接有活动框A(5)和活动框B(6),所述活动框A(5)和活动框B(6)与门框(3)之间均设置有门帘(4),所述门帘(4)两侧固定连接在门框(3)内侧,所述门帘(4)上端活动连接在门框(3)内上侧;所述活动框A(5)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8),所述活动框B(6)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件(7),所述滑杆(8)滑动连接在固定件(7)内;所述斜面底座(1)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踏板(2),所述斜面底座(1)内设置有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开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A包括导轨(10),所述活动框A(5)和活动框B(6)下端滑动连接在导轨(10)上,所述导轨(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侧板(9)上端;两侧所述侧板(9)内侧通过固定孔滑动连接有齿条A(11)和齿条B(12),所述齿条A(11)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条(13),所述齿条B(12)内侧设置有插槽(17),所述插条(13)与插槽(17)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开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A(11)和齿条B(12)下端均啮合连接有齿轮A(14),所述齿条A(11)中央固定连接有中心轴(15),所述中心轴(15)上活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之间通过连杆(18)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两侧与侧板(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开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5)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B(16),所述传动机构B包括竖向齿条(23),所述齿轮B(16)内侧与竖向齿条(23)啮合连接,所述竖向齿条(23)上端滑动连接在固定杆(25)一端内,所述竖向齿条(23)下端通过链条固定连接有重锤(26);所述固定杆(2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门框(3)内,所述竖向齿条(23)上端固定连接有提拉绳(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开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绳(24)缠绕在弹簧卷轴(22)上,所述弹簧卷轴(22)的中心轴转动连接在门框(3)内部,所述提拉绳(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升板(19);所述顶升板(19)一侧开设有卡槽(27),所述竖向齿条(23)与卡槽(27)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开门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板(19)下端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柱(20),所述踏板(2)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28),所述延伸板(28)上方与柔性连接柱(2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28)下端通过顶升弹簧(21)与斜面底座(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踏板(2)下端通过转轴与斜面底座(1)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83655.8U CN212105684U (zh) | 2020-02-19 | 2020-02-19 | 一种自开门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83655.8U CN212105684U (zh) | 2020-02-19 | 2020-02-19 | 一种自开门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05684U true CN212105684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3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83655.8U Active CN212105684U (zh) | 2020-02-19 | 2020-02-19 | 一种自开门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0568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42956A (zh) * | 2021-04-16 | 2021-07-23 | 苏州盛奕晨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止胶片粘连的无电源自动软胶片门帘 |
CN113818723A (zh) * | 2021-09-18 | 2021-12-21 |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舱式核酸检测实验室 |
CN114145616A (zh) * | 2021-12-02 | 2022-03-08 | 安阳市肿瘤医院 | 一种医用卫生安全型门帘启闭装置 |
-
2020
- 2020-02-19 CN CN202020183655.8U patent/CN2121056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42956A (zh) * | 2021-04-16 | 2021-07-23 | 苏州盛奕晨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止胶片粘连的无电源自动软胶片门帘 |
CN113142956B (zh) * | 2021-04-16 | 2022-08-16 | 南京灵雀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止胶片粘连的无电源自动软胶片门帘 |
CN113818723A (zh) * | 2021-09-18 | 2021-12-21 |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舱式核酸检测实验室 |
CN113818723B (zh) * | 2021-09-18 | 2023-02-17 |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舱式核酸检测实验室 |
CN114145616A (zh) * | 2021-12-02 | 2022-03-08 | 安阳市肿瘤医院 | 一种医用卫生安全型门帘启闭装置 |
CN114145616B (zh) * | 2021-12-02 | 2023-02-28 | 安阳市肿瘤医院 | 一种医用卫生安全型门帘启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05684U (zh) | 一种自开门帘 | |
CN202659019U (zh) | 一种简易自动门 | |
CN209924872U (zh) | 一种结构牢固的卷帘门 | |
CN216587189U (zh) | 一种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结构 | |
CN102278056B (zh) | 一种窗用外遮阳装置的重力平衡折叠机构 | |
CN203223116U (zh) | 智能垂直开启侧窗 | |
CN208763577U (zh) | 电动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外窗 | |
CN213115998U (zh) | 一种高密封性的提升推拉门窗结构 | |
CN221920779U (zh) | 一种卷帘门防落装置 | |
CN204040875U (zh) | 一种用于卷筒式隐形纱窗的启闭装置 | |
CN220859980U (zh) | 一种伸缩式定位机构及擦窗机 | |
CN220101143U (zh) | 一种百叶外部联动操控器机构 | |
CN212368763U (zh) | 一种窗帘的开合机构 | |
CN115573654A (zh) | 一种百叶窗用牵引结构 | |
CN201241573Y (zh) | 水平式工业滑升门 | |
CN218434787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塔吊检修挂篮 | |
CN203285271U (zh) | 一种升降折叠式门或窗 | |
CN219299073U (zh) | 一种具有自动关门功能的折叠金刚网纱门 | |
CN108547532A (zh) | 电动式自锁防雨窗 | |
CN104047535B (zh) | 一种用于卷筒式隐形纱窗的启闭装置 | |
CN219993500U (zh) | 多停点上折窗 | |
CN216811523U (zh) | 一种电动开关百叶窗 | |
CN218030004U (zh) | 一种具有防虫的多功能铝合金门窗 | |
CN208040268U (zh) | 一种防盗电动卷帘门 | |
CN206903552U (zh) | 一种柔性快速卷帘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