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结构,具体是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施工结构,属于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
在现有技术中,再生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一些再生混凝土构件一般采用的是整体式结构,在后期的运输与移动都较为麻烦,降低了施工效率,且目前的再生混凝土在浇灌后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较为一般,同时不利于组合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施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施工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施工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连接结构、轴向钢筋、再生骨料混凝土、加强钢架、插销杆、横向钢筋和再生块体混凝土;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筋架、第二钢筋架和圆杆,所述第一钢筋架的外端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钢筋架的外端下表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外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外端卡合,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圆杆转动连接;
所述轴向钢筋位于所述第一钢筋架与所述第二钢筋架内部,所述轴向钢筋均与所述第一钢筋架、所述第二钢筋架内侧壁固接,且相邻四个所述轴向钢筋表面套接有所述加强钢架;所述第一钢筋架与所述第二钢筋架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卡合在相邻两个所述轴向钢筋之间,所述连接架的外端表面开有销孔,且所述插销杆的末端贯穿所述销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架与所述第二钢筋架的数目均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轴向钢筋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加强钢架等距离分布在所述第一钢筋架与所述第二钢筋架表面,且所述连接架等距离分布在所述第一钢筋架与所述第二钢筋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再生骨料混凝土位于所述再生块体混凝土顶端,且两者均填充在所述第一钢筋架与所述第二钢筋架内部。
优选的,所述横向钢筋位于所述第一钢筋架与所述第二钢筋架内部,且所述横向钢筋与所述加强钢架固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为U型结构,且两个所述销孔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架外端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钢筋架与第二钢筋架的组合式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板、圆杆与第二连接板可将第一钢筋架与第二钢筋架进行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可将第一钢筋架与第二钢筋架进行折叠,便于本装置的移动与运输;
2、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连接架可将第一钢筋架与第二钢筋架连接处的轴向钢筋进行卡合连接,此时使用插销杆穿过连接架外端表面的销孔,以此来将第一钢筋架与第二钢筋架进行限位,同时在第一钢筋架与第二钢筋架的内部设有横向钢筋,增强了本装置内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钢筋架,2、轴向钢筋,3、加强钢架,4、第二钢筋架,5、再生骨料混凝土,6、横向钢筋,7、连接架,8、第一连接板,9、圆杆,10、第二连接板,11、再生块体混凝土,12、插销杆,13、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施工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连接结构、轴向钢筋2、再生骨料混凝土5、加强钢架3、插销杆12、横向钢筋6和再生块体混凝土11。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筋架1、第二钢筋架4和圆杆9,所述第一钢筋架1的外端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板8,所述第二钢筋架4的外端下表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8外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0外端卡合,且所述第一连接板8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0通过所述圆杆9转动连接。
所述轴向钢筋2位于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内部,所述轴向钢筋2均与所述第一钢筋架1、所述第二钢筋架4内侧壁固接,且相邻四个所述轴向钢筋2表面套接有所述加强钢架3。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之间设有连接架7,所述连接架7卡合在相邻两个所述轴向钢筋2之间,所述连接架7的外端表面开有销孔13,且所述插销杆12的末端贯穿所述销孔13。
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的数目均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轴向钢筋2的两端,便于将两者内部结构进行安装;所述加强钢架3等距离分布在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表面,且所述连接架7等距离分布在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之间,增强本装置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再生骨料混凝土5位于所述再生块体混凝土11顶端,且两者均填充在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内部,便于将再生骨料混凝土5与所述再生块体混凝土11进行填充;所述横向钢筋6位于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内部,且所述横向钢筋6与所述加强钢架3固接,增强所述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之间的稳定性;所述连接架7为U型结构,且两个所述销孔13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架7外端表面,通过所述连接架7可将第一钢筋架1与所述第二钢筋架4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预制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将轴向钢筋2焊接在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的内部,同时在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的内部均设有加强钢架3,将加强钢架3焊接在相邻的四个轴向钢筋2表面;通过第一连接板8、圆杆9与第二连接板可10将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进行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可将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进行折叠,便于运输。
然后在安装时,将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转动至水平位置,通过使用连接架7可将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连接处的轴向钢筋2进行卡合连接,使用插销杆12穿过连接架7外端表面的销孔13,以此来将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进行限位,进而再将横向钢筋6现场焊接;最后将再生骨料混凝土5与再生块体混凝土11分别浇灌在第一钢筋架1与第二钢筋架4的内部,使其成为整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