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4632U -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4632U
CN212104632U CN201921881951.9U CN201921881951U CN212104632U CN 212104632 U CN212104632 U CN 212104632U CN 201921881951 U CN201921881951 U CN 201921881951U CN 212104632 U CN212104632 U CN 212104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isolation
wall element
frames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19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艮杰
吴成
吴敏
李寒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19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4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4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46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其墙体单元包括:一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平行对称分布;两个隔离架,所述隔离架包括两个侧壁,所述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一对外围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隔离架上,与两个所述隔离架之间分别具有中空腔。本实用新型使得形成的墙体结构不仅便于管路的布置和新风系统的形成,同时具有良好的隔音能力,结构多变,满足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

Description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墙体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可以分为外墙体结构和内墙体结构,内墙体结构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被外墙体结构所包围,用以分隔建筑物的内部空间。
由于内墙体结构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在内墙体结构用于分隔不同的房间时,内墙体结构需要具有较好的隔音、保温的效果,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墙体结构的需要也是多样化的,单一的墙体结构不能满足快速的生活节奏。
然而现有技术形成的内墙体结构一般是由混凝土和钢筋浇筑而成的,在给建筑物装修的时候,这样内墙体结构需要额外的开设管路来进行水电管路的布置,一方面对墙体结构的损伤比较大,另外一方面,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导致成本的增加,并将隔音效果差,降低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使得形成的墙体结构不仅便于管路的布置和新风系统的形成,同时具有良好的隔音能力,结构多变,满足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单元,包括:一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平行对称分布;两个隔离架,所述隔离架包括两个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一对外围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隔离架上,与两个所述隔离架之间分别具有中空腔。
可选的,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位于两个所述隔离架之间。
可选的,所述隔离架还包括隔离面,所述隔离面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
可选的,当所述隔离面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隔离面和所述侧壁之间构成矩形腔结构。
可选的,当所述隔离面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隔离面和所述侧壁之间构成U形腔结构。
可选的,所述侧壁包括侧部、弯折部和折叠部,所述侧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弯折部沿着远离所述侧部的一侧延伸,所述折叠部分别与所述侧部、所述弯折部重合。
可选的,所述隔离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孔结构。
可选的,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侧部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处的距离为1厘米~5厘米。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材料为碳化木或木塑板。
可选的,所述隔离架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材料、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锰合金材料。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围板之间,所述连接层的材料为硅藻泥。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墙体结构,包括若干上述任一所述的墙体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对连接板呈平行对称分布,两个隔离架连接在一对连接板上,利用一对外围板分别连接在隔离架上,与隔离架之间中空腔,形成的中空腔的数量为两个,这样利用中空腔的空间,一方面可以直接在中空腔的中间内进行水电管线铺设和形成新风管道的安装通道,不需要额外的开设通路,简化了水电管线铺设的难度,并且不对形成的墙体单元造成损伤;另外一方面由于中空腔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中空腔是在建筑物构成的环境外部,一个中空腔是在建筑物构成的环境内部,这样中空腔不仅可以隔离外面的声音,还能隔离内部的声音,使得形成的墙体单元具有很好的隔音的效果,还可在中空腔中填充保温层或加强筋等,改变墙体单元的结构,使得形成的墙体单元具有灵活的结构可变性,再者由于中空腔的存在,使得形成的墙体单元能够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潮的能力,提高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至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隔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隔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隔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形成连接层之后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体结构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在建筑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上形成保温板,在保温板上形成装饰板。
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第一由于这种墙体结构是实体结构的,在墙体结构内进行水电管线的铺设时,需要在墙体结构内另设通路,而实现水电管线的铺设,这就使得水电管线铺设困难且成本高;第二这种墙体结构作为内墙体使用的时候,由于墙体结构是实体结构,隔音的效果差,降低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感;第三这种墙体结构在二次装修的时候,存在装修困难的问题需要破坏墙体的结构,费事费力,成本较高。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两个隔离架分别连接在一对连接板上,一对外围板分别连接在隔离架上,与两个隔离架之间分别具有中空腔,一方面利用形成的中空腔直接进行水电管线路的布置和形成新风系统的安装通路,简化了水电管线路布置的难度和新风系统的安装通路的形成,节约成本,不对形成的墙体单元造成二次损伤;同时由于中空腔的存在,使得形成的墙体单元能够具有很好隔音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当需要二次装修的时候,只需要更换外围板即可,其他的材料可以接着用,墙体单元的整体结构不需要破坏,浪费的材料少,节约成本的同时也简化了二次装修的工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地说明。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至图2,一种墙体单元100,包括:连接板110、隔离架120、外围板130以及中空腔140。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所述连接板110为一对,所述连接板110呈平行对称分布;
所述隔离架120为两个,所述隔离架包括两个侧壁121,所述侧壁121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10上;
所述外围板130为一对,分别连接在所述隔离架120上,与两个所述隔离架120之间分别具有所述中空腔140。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围板130与所述隔离架120之间形成两个所述中空腔140。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墙体单元100中具有所述中空腔140,所述中空腔140的存在为水电管线的布置和新风系统的安装通道的形成提供空间,不需要额外的在所述墙体单元100内开设通路,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减少了对形成的所述墙体单元100的损伤;同时由于所述中空腔140的存在,这样声音的传播介质由先前的固体传播介质变成空气传播介质,减缓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使得形成的所述墙体单元100具有很好的隔音、隔声的能力,同时两个所述中空腔140分别位于所述外围板130与所述隔离架120之间,在利用所述墙体单元100形成墙体结构时,一个所述中空腔位于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内,一个所述中空腔位于建筑物的内部环境中,这样不仅能够将外部的声音进行隔离还能将内部的声音进行隔离,双重的隔音效果,提高了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没有在所述中空腔140内填充保温层或加强筋等;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所述中空腔140内填充保温层或加强筋,来提高形成的所述墙体单元100的保温能力和强度等,使得所述墙体单元100的结构灵活可变,满足不同地区对墙体单元的需要。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隔离架120之间具有间隙150;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隔离架120之间还可不形成间隙150。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10的材料为碳化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10的材料还可为木塑板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10能够阻断建筑物内的热桥和冷桥传导的问题,这是因为:所述连接板110材料为碳化木,木材本身属于低导热系数材料,所以能够解决热桥和冷桥低传导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架120的侧壁上连接所述连接板110一方面能够阻断建筑物内的热桥和冷桥传导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相邻的所述隔离架120连接一起是通过所述连接板110连接的,由于所述连接板110的材料为木质材料,这样在发生地震等极端情况时,所述连接板110夹在中间,由于所述连接板110之间的摩擦力大,不仅可以起到缓解这种震动,而且能够减少地震带来的钢材与钢材之间的摩擦损伤,提高形成的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架1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隔离架122和第二隔离架123;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架120的数量还可为3个、4个等其他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架122和所述第二隔离架123呈对称分布;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架122和所述第二隔离架123还可不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板130为装饰板,所述外围板130采用叠层结构,分别包括第一装饰板131和第二装饰板132;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围板130还可采用单层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饰板131的材料为水泥(混凝土),一方面将所述隔离架120与所述第二装饰板132进行连接,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保护环境;另外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强度高,这样使得形成的所述墙体单元100的强度也得到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饰板132的材料为木质材料,用于装饰形成的所述墙体单元100,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10和所述隔离架120的所述侧壁12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10和所述隔离架120的所述侧壁121之间还可采用铆接。
参考图3,所述隔离架120包括侧壁121、隔离面122,所述侧壁121包括侧部1211、弯折部1212和折叠部1213。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面122的数量为一个;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面112的数量还可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面122和所述侧壁121之间构成U形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面122与两个所述侧壁121之间围成U形成腔结构。
所述隔离架120的宽度有300mm、450mm以及600mm,这里的宽度指两个所述侧壁121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面122上设置有若干个孔结构12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孔结构1221起到连接孔的作用,实现所述隔离架120与后续填充的保温层或其他层之间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面122和所述侧壁121之间采用一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面122和所述侧壁121之间不采用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212沿着远离所述连接板110的一侧延伸。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侧壁121上设置有所述弯折部1212的目的在于,一方面由于所述弯折部1212的存在,在安装所述外围板130时,所述弯折部1212起到阻挡所述外围板130,使得所述外围板130不会太靠近所述隔离面122,这样所述外围板130和所述隔离架120之间具有的所述中空腔140不会太小,从而使得所述中空腔140能够很好地起到隔音作用,且为水电管线路的布置和新风系统的安装管路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另外一方面,由于所述弯折部1212的存在,在安装所述外围板130时也方便,这是因为只要保证所述外围板130与所述弯折部1212贴紧就行,不需要再去考虑所述外围板130的安装位置,简化了所述外围板130的施工难度,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侧壁121上设置有所述折叠部1213的目的在于,所述折叠部1213是由所述侧壁121经过多次的折叠形成的,所述折叠部1213的一部分与所述弯折部1212重叠,所述折叠部1213的一部分与所述侧部1211相重叠,由于所述隔离架120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折叠部1213不仅可以增加所述弯折部1212和所述侧部1211的厚度,还可增加所述弯折部1212和所述侧部1211的受力的能力,提高所述隔离架120的强度和使用性能。
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隔离架120包括侧壁121、隔离面122,所述侧壁121没有弯折部。
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述隔离架120包括侧壁121、隔离面122,所述隔离面1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侧壁1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隔离面122与两个所述侧壁121围成矩形腔结构。这种结构的中空腔就直接是两个所述隔离面122之间的空间,但是形成该隔离架120的成本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架120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架120的材料还可为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锰合金材料等,不限于这些材料。
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隔离架120的目的一方面使得形成的所述中空腔140的工艺变得简单,形成的所述中空腔140大小很好控制;另外一方面,利用所述隔离架120提高形成的所述墙体单元100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利该墙体单元形成的墙体结构符合国家的生产安全规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212沿着远离所述连接板110的一侧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1211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10上。
继续参考图1,所述弯折部1212与所述侧部1211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110的边缘处的距离1厘米~5厘米(即图中的d)。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212与所述侧部1211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110的边缘处留有1厘米~5厘米的间距,这样安装好所述外围板130之后,所述外围板130、所述连接板110以及所述侧部1211之间能够形成沟槽,利用在形成的沟槽内填充硅藻泥等材料,由于硅藻泥的材料具有很好的阻断火源和隔声的作用,这样能够增强形成的墙体单元的防火和隔声的效果,提高形成的墙体单元的防火系数。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弯折部1212与所述侧部1211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110的边缘处的距离小于1厘米时,此时由于所述侧部1211与所述弯折部1212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110的边缘处的距离太小,那么所述外围板130、所述连接板110以及所述侧部1211之间会形成沟槽空间就太小,后续能够填充的硅藻泥等材料的量太少,从而不能起到很好的防火和隔音的效果;当所述弯折部1212与所述侧部1211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110的边缘处的距离大于5厘米时,此时由于所述侧部1212与所述弯折部1211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110的边缘处的距离太大,一方面形成的墙体结构的厚度增大,减少了建筑物内部的面积,另外一方面,所述外围板130、所述连接板110以及所述侧部1211之间会形成沟槽空间就太大,后续需要填充的硅藻泥等材料的量太多,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火和隔音的作用,但是成本提高。
参考图6,还包括连接层160,所述连接层160位于所述连接板110与所述外围板14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层160的材料为硅藻泥;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层160的材料还可为混凝土、木材等。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弯折部1212与所述侧部1211的连接处是突出所述连接板110的边缘处的,这样在形成在安装所述外围板130的时候,所述侧部1211、所述连接板110以及所述外围板130之间就会有沟槽(参考图2),此时利用硅藻泥将沟槽填满,增强所述墙体单元100的防火、隔音的能力。
参考图7,一种墙体结构200,所述墙体结构200用上述的所述墙体单元100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墙体结构200包括两个所述墙体单元100;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墙体结构200还可包括三个、四个等不同数量的所述墙体单元100。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墙体单元10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墙体单元100之间还可采用铆接等方式形成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墙体单元100具有所述中空腔140,形成的所述墙体结构200也具有所述中空腔140,这样形成的所述墙体结构200也同样便于水电管路线的铺设和新风系统的安装通道的形成,减少了对所述墙体结构200的损伤;并且形成的所述墙体结构200具有很好的隔音的能力,增强了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同时由于所述连接层160的存在,使得形成的所述墙体结构200具有很好的防火能力,提高了形成的所述墙体结构200的安全系数。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仅仅在于,在两个所述隔离架120形成有填充层170。
参考图8,一种墙体单元100,包括:连接板110、隔离架120、填充层170、外围板130以及中空腔140。
所述连接板110为一对,所述连接板110呈平行对称分布;
所述隔离架120为两个,所述隔离架包括两个侧壁121,所述侧壁121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10上;
填充层170,填充在两个所述隔离架120之间;
所述外围板130为一对,分别连接在所述隔离架120上,与两个所述隔离架120之间分别具有所述中空腔14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140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170的材料为保温材料;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170的材料还可为混凝土等。
本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隔离架120之间填充所述填充层170,提高形成的所述墙体单元100的保温能力,使得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得到提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架122和所述第二隔离架123对称分布的原因是:所述填充层170是填充在两个所述隔离架120(即所述第一隔离架122和所述第二隔离架123之间)的,所述填充层170和所述隔离架120之间是面和面的接触,接触面积大,这样形成的所述填充层170更加牢固,且所述填充层170更容易安装,简化了工艺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隔离面122上设置有若干个孔结构1221,所述孔结构1221可以起到连接孔的作用,便于所述隔离架120与所述填充层170之间的连接。这是因为不需要再在所述隔离面122上另外打孔,直接利用胶水实现所述隔离架120与所述填充层170的连接,流程简单。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平行对称分布;
两个隔离架,所述隔离架包括两个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一对外围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隔离架上,与两个所述隔离架之间分别具有中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位于两个所述隔离架之间,所述填充层的材料为保温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架还包括隔离面,所述隔离面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隔离面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隔离面和所述侧壁之间构成矩形腔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隔离面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隔离面和所述侧壁之间构成U形腔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侧部、弯折部和折叠部,所述侧部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弯折部沿着远离所述侧部的一侧延伸,所述折叠部分别与所述侧部、所述弯折部重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孔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侧部的连接处到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处的距离为1厘米~5厘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材料为碳化木或木塑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架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材料、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锰合金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围板之间,所述连接层的材料为硅藻泥。
12.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墙体单元。
CN201921881951.9U 2019-11-04 2019-11-04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04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1951.9U CN212104632U (zh) 2019-11-04 2019-11-04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1951.9U CN212104632U (zh) 2019-11-04 2019-11-04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4632U true CN212104632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2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195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04632U (zh) 2019-11-04 2019-11-04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4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32270Y (zh) 一种防火保温幕墙
CN212104632U (zh)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CN203769230U (zh) 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板
CN110863580A (zh)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CN207194288U (zh) 一种室内装饰装修防火隔板
CN211690876U (zh) 墙体支撑架、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CN204983368U (zh) 复合蜂巢石膏墙板
CN201649331U (zh) 中空隔层建筑保温板
CN110847416A (zh) 墙体支撑架、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CN112031211A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墙体
CN213572469U (zh) 墙体
CN201317993Y (zh) 一种隔热隔音抗震的z形混凝土空心砌块
CN202483056U (zh) 架构式自保温砌块
CN216552650U (zh) 一种保温效果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CN213539479U (zh) 一种隔音效果好的可注浆隔墙板
CN211690877U (zh) 墙体单元及墙体结构
CN215759962U (zh) 一种多孔轻质抗震隔音砖
CN202954445U (zh) 一种轻质复合保温墙板
CN203531164U (zh) 防火保温板
CN103397717A (zh) 双层夹芯保温墙体
CN211923098U (zh) 保温墙体结构
CN218315638U (zh)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建筑防水板材
CN203284941U (zh) 轻质复合多孔自保温砌块
CN218714564U (zh) 一种装配式外墙挂板
CN213014954U (zh) 一种防冻型建筑砌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