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0729U - 输送带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带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0729U
CN212100729U CN202020699952.8U CN202020699952U CN212100729U CN 212100729 U CN212100729 U CN 212100729U CN 202020699952 U CN202020699952 U CN 202020699952U CN 212100729 U CN212100729 U CN 212100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quisition
conveyor belt
longitudinal tearing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99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柏林
逯洪涛
杨彬
纪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re Rope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re Rope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re Rope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re Rope Insp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99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0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0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0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属于输送带损伤检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补光照明装置、除尘装置、通信动力分站和多信道终端主控站;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输送带的上输送带的下方和/或所述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上方;补光照明装置设置在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采集区域;除尘装置用于清扫灰尘;通信动力分站设置在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处,用于控制各部件工作;多信道终端主控站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动力分站驱动各部件工作,还用于基于纵向撕裂待定图像判断输送带是否发生纵向撕裂。通过照明及除尘装置的配合提高了采集图像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Description

输送带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送带损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输送带是矿山和港口等运输工业的重要运载设备,广泛用于煤炭、矿山、港口、冶金、电力、化工等领域输送物料。该产品是由芯胶、覆盖层和边胶、或钢丝绳等构成。
输送带在运输机械中起到了牵引、拉紧和承载的作用,因此输送带一旦处于损伤状态会严重威胁生产安全,但由于输送带通常处于持续工作状态下,其损伤状态检测是安全管理方面的难题。输送带的损伤状态中,纵向撕裂事故发生概率较高,而通过人工检测存在效率低下和耗费人力成本高的问题;通过X光设备及现有图像识别设备进行检测时由于多粉尘、多气雾的工作环境影响,存在检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补光照明装置、除尘装置、通信动力分站和多信道终端主控站;所述通信动力分站与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通信连接,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电连接;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输送带的上输送带的下方和/或所述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上方,用于采集所述输送带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所述补光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采集区域,用于提供光源,以提高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的精度;所述除尘装置的风口设置在所述补光照明装置的光线出口和/或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处,用于清扫灰尘,以排除灰尘对所述光线出口和所述镜头的遮挡影响;所述通信动力分站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处,用于控制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工作;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设置在控制机房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通信动力分站以驱动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工作,还用于基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纵向撕裂待定图像判断所述输送带是否发生纵向撕裂。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图像识别方式对输送带的纵向撕裂情况进行检测,提高了纵向撕裂检测效率,同时采用除尘装置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除尘,从而提高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输送带的下方,用于采集所述输送带的表面损伤待定图像;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还用于基于所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表面损伤待定图像判断所述输送带是否发生表面损伤。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图像识别方式对输送带的表面损伤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与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不同的设置方位,在表面损伤更易检测的位置进行表面损伤待定图像采集,提高了表面损伤检测效率。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通信动力分站电连接的行程计量装置,所述行程计量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行程计量装置的摩擦滚轮与所述下输送带的表面摩擦生成采样脉冲,用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和/或所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采样脉冲确定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输送带的位置对应关系。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行程计量装置内的速度传感器确定输送带的运行位置和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图像的时间,从而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和其采集时间输送带的被采集图像的位置对应起来,能够对检测部位进行准确定位。
可选地,所述补光照明装置为LED光照装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采用LED光照装置,提高了输送带监测系统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包括用于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调整座。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调整座能够调整补光照明装置的光线照射角度,进一步提高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
可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线阵相机,所述线阵相机的镜头倾斜角度调整范围为40°-70°。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可调节的镜头倾斜角度设定使采集的图像准确度更高。
可选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鼓风管路和风口吹扫器,所述鼓风管路通过出风口为所述风口吹扫器提供吹扫用气体,所述风口吹扫器用于对所述光线出口和所述镜头处进行吹扫。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风口吹扫器对光线出口和镜头进行吹扫,能够减少粉尘、雾气等对图像采集装置和补光照明装置的不利影响,提高采集的图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输送带监测系统的检测准确率。
可选地,所述鼓风管路包括鼓风机、甬道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通信动力分站电连接,所述鼓风机通过所述甬道为所述风口吹扫器提供吹扫用气体,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通过控制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鼓风机的启停。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多信道终端主控站控制电磁阀来控制鼓风机的启停,提高了除尘装置的可控性。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通信动力分站电连接的声光报警装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声光报警装置在检测到输送带存在纵向撕裂或表面损伤时进行声光报警,提高了输送带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动力分站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输送带监测系统;11-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2-通信动力分站;13-图像采集装置;131-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2-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4-除尘装置;141-鼓风管路;1411-鼓风机;1412-甬道;1413-电磁阀;142-风口吹扫器;15-补光照明装置;16-行程计量装置;17-声光报警装置;18-交换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经本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输送带纵向撕裂的原因主要有:跑偏导致的撕裂,当输送带一侧发生偏移较大时,就会在这一侧形成折叠或是褶皱,输送带就会受到不均匀的拉力而被刮伤或是划伤,造成撕裂;物料卡压导致的撕裂,一般发生于溜槽的下部,溜槽的前沿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有限,输送带下面的缓冲托辊间隔分布承载力的强度不均匀,物料卡在输送带和溜槽之间不能脱离造成撕裂;异物划伤导致的撕裂。一般来说,现有技术中对输送带的纵向撕裂检测通常为人工检测方式或X光设备检测方式,人工检测方式存在效率低和耗费人力较大的问题,X光设备检测方式存在设备环境要求高、成本高和检测存在时间盲区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10,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输送带监测系统10包括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通信动力分站12、图像采集装置13、除尘装置14和补光照明装置1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带监测系统10还可以包括行程计量装置16和声光报警装置17。
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与通信动力分站12通信连接,通信动力分站12分别与图像采集装置13、除尘装置14、补光照明装置15、行程计量装置16和声光报警装置17电连接及通信连接,以对图像采集装置13、除尘装置14、补光照明装置15、行程计量装置16和声光报警装置17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可选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也可以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1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可以和一个或多个通信动力分站12通信连接,每个通信动力分站12设置在不同的输送带检测处。
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为远程终端控制系统,是一种微处理器控制的电子设备,是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或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传输系统的遥测数据和从消息控制连接对象的监管系统。
本实施例中的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可以通过程序软件对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为用户提供输送带每日的分析处理结果和变化趋势。用户也可以随时检索当前或过去某个时间的损伤状态和发展趋势,并通过终端显示或打印出检测报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通信动力分站12,采用智能型多通道信息双向自动交互模式,模块化多功能单元组合配置,便于升级更新。针对以太网交换机,通信动力分站12可以采用高速网络交换机18和网络I/O(输入/输出)控制模块。通信动力分站12将图像采集装置13的数据集信号采集、转换、传输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
针对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和通信动力分站12的通信连接方式,当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和通信动力分站12的安装距离大于70m时,通讯线路采用网线或者光纤的形式;当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和通信动力分站12的安装距离小于70米时,直接采用网线连接。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动力分站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通信动力分站12可以通过网线及交换机18与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连接。
具体地,通信动力分站12与图像采集装置13通过电源线和千兆网线连接,通过AC220V接口与补光照明装置15连接,通过AC 380V接口与除尘装置14连接,并通过导线电连接行程计量装置16。
图像采集装置13可以包括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和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
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设置在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下方,用于采集输送带的表面损伤待定图像。由于摩擦破损、破洞等表面损伤通常出现在输送带的运载面,因此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设置在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下方能够准确地获取输送带的表面损伤情况。可选地,本实施例中除了在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下方,还可以在上输送带的上方设置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
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设置在输送带的上输送带的下方和/或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上方,用于采集输送带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由于输送带纵向撕裂的撕裂长度通常较长,通常较早出现于与驱动装置摩擦受力较大的输送带内表面,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设置在输送带的上输送带的下方和/或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上方更有利于采集展示输送带纵向撕裂情况的图像。
图像采集装置13中的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和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采用分布式单元,可灵活配置镜头、存储元件等配件及对应软件程序,适应于不同宽度规格的输送带,实现宽距离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检测时不影响输送带正常的生产运行。
可选地,本实施中的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以及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均可以为单相机配置或双相机配置,单相机配置的输送带监测系统10适用的输送带宽度为800-1200mm,双相机配置的输送带监测系统10适用的输送带宽度为1200-2400mm。
具体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和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可以为LA-GC-02K05B相机,采用GigE数据接口,水平分辨率2048,垂直分辨率2,行频26khz,像素体积为7.04μmx7.04μm。
可选地,为了保证图像采集范围,本实施例中的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和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的线阵相机倾斜角度范围为0°-90°,通常取值范围为40°-70°,以保证单相机的最大输送带检测范围为1200mm。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光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保证图像采集装置13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输送带监测系统10还可以包括补光照明装置15,补光照明装置15与通信动力分站12导线电连接,补光照明装置15设置在上输送带的下方和/或下输送带的下方,位置和图像采集装置13在输送带上的图像采集区域相应而定。进一步地,针对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131和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132可以有多个补光照明装置15,用于对图像采集区域进行补光照明。
具体地,补光照明装置15为LED照明装置,LED照明装置通常包括主灯架、灯板、网罩、旋转轴、灯珠、导线、灯头、灯身和散热孔等组成部分。由于网罩、散热孔等安全设置,该LED光照装置还可以用于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在移动式设备上作照明使用,具有安全、节电、寿命长、无污染、维护方便等优点。
可选地,为了提高补光照明装置15的照射范围,本实施例中的补光照明装置15还可以设置有调整座,能够调整补光照明装置15的角度、高度和前后位置。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除尘装置14包括鼓风管路141和风口吹扫器142,鼓风管路141包括鼓风机1411、甬道1412和电磁阀1413,电磁阀与通信动力分站12通信连接,多信道终端主控站多信道终端主控站通过启动或停止鼓风机。在鼓风机启动时,吹扫气体通过甬道进入风口吹扫器142,由风口吹扫器142对图像采集装置13的镜头表面或四周,以及补光照明装置15的光线出射口表面或四周进行吹扫。
可选地,为了安全性起见,吹扫气体可以是氮气等惰性气体,也可以是经过过滤等清洁处理的空气。
鼓风机可配套选用涡流风机、离心风机、空压机作气源,更加灵活方便。
具体地,风口吹扫器142可以为除尘风口,主要由圆形进风口、宽直风道、分流板、渐窄风道及一段平直窄风道组成,风道宽度可调,即实现了出风风速可调、风量可调、风压可调,具有风阻小,压损小的特点,可用于有害气体、粉尘、冷热空气的无障隔离,去除灰尘、粉尘。
进一步地,为了使图像采集装置13采集的图像位置能够在输送带上被精确定位,本实施例还在输送带处设置了行程计量装置16,其内部的速度传感器与通信动力分站12电连接。输送带监测系统10启动时,速度传感器将脉冲信号发送至图像采集装置13,以使输送带的位置与图像采集装置13采集的图像相对应,能够精确定位检测部位。
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对图像采集装置13传输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判定输送带是否出现纵向撕裂,在对显示终端界面进行显示时,可以用指定颜色标识,直观提示纵向撕裂和/或表面损伤部分。
下面对图像处理的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1预处理
由于输送带图片采集环境光线比较弱,获得的图像清晰度往往不够,边缘凸出性差,且上输送带是卷曲抛面形式,通过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亮度不均匀,会对纵向撕裂识别产生干扰。因此,多信道终端主控站11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非常重要,其目的就是要恢复周围环境的真实图像。
1.1设置有效区域:图片实际是一个二维数组,而处理图片的时候只对其中的一部分区域的图片感兴趣,为了性能考虑,我们可以让程序对这一部分图片信息进行处理,而忽略其他部分。通过程序选择,可以设置选定相应宽度区域为图片有效区域。这个区域的图片只是新创建了一个图片文件的头信息,并没有产生新的图片。
1.2灰度处理:在RGB模型中,如果R=G=B时,则彩色表示一种灰度颜色,其中R=G=B的值叫灰度值,因此,灰度图像每个像素只需一个字节存放灰度值(又称强度值、亮度值),灰度范围为0-255。本申请中采用有分量法、最大值法、平均值法或者加权平均法四种方法对彩色图像进行灰度化。
1.3高斯滤波:高斯滤波在图像处理,将图像频域处理和时域处理相联系,作为低通滤波器使用,可以将低频能量(比如噪声)滤去,起到图像平滑作用。
高斯滤波是一种线性平滑滤波,适用于消除高斯噪声,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的减噪过程。通俗的讲,高斯滤波就是对整幅图像进行加权平均的过程,每一个像素点的值,都由其本身和邻域内的其他像素值经过加权平均后得到。高斯滤波的具体操作是:用一个模板(或称卷积、掩模)扫描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模板确定的邻域内像素的加权平均灰度值去替代模板中心像素点的值用。高斯平滑滤波器对于抑制服从正态分布的噪声非常有效。本质上,高斯模糊就是将(灰度)图像和一个高斯核进行卷积操作,系统中选中3*3的卷积核。
1.4图像增强:系统采用直方图增强法显示图像中像素灰度值的分布情况。为使图像变得清晰,增大反差,凸显图像细节,直方图均衡就是把那些直方图分布不均匀的图像(如大部分像素灰度集中分布在某一段)经过一种函数变换,使之成一幅具有均匀灰度分布的新图像,其灰度直方图的动态范围扩大。用于直方均衡化的变换函数不是统一的,它是输入图像直方图的积分,即累积分布函数。
2边缘检测: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的基本问题,边缘检测的目的是标识数字图像中亮度变化明显的点。图像属性中的显著变化通常反映了属性的重要事件和变化。这些包括(i)深度上的不连续、(ii)表面方向不连续、(iii)物质属性变化和(iv)场景照明变化。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尤其是特征提取中的一个研究领域。系统采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
Canny算子求边缘点具体算法步骤如下:(1)用高斯滤波器平滑图像;(2)用一阶偏导有限差分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3)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4)用双阈值算法检测和连接边缘。
3图像处理:
3.1特征提取:针对输送带表面纵向撕裂的特征进行提取,纵向撕裂大多表现为撕裂长度>1500mm和宽度<20mm的两个主要特征,因此从长度和宽度两个维度建立阈值,根据阈值提取图片中的纵向撕裂的特征。表面损伤没有特殊的特征,程序按一般图像特征去处理。
3.2伤点合并:特征提取识别后,一张图片中可能有很多伤点被标识,在若干像素内的损伤需要合并,软件通过设置周边像素阈值进行合并为1个特征区域。
同时,当撕裂损伤长度超过一张图片的长度时,损伤和图片之间就会建立1对多的关系,要把损伤和图片进行对应起来,因此就需要把多张图片的特征伤点合并。
3.1结果处理:损伤判定后需要继续后续处理。
将损伤在图片上标注并显示在界面,将损伤图片保存在硬盘,为后续打印报告,查看历史记录用。将损伤位置信息等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建立损伤样本数据库。如果损伤超出设置的阈值,软件发送报警指令给声光报警装置驱动蜂鸣器和LED灯。并建立报警数据库。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图像处理流程后,获得纵向撕裂损伤或表面损伤的输送带图片,从而完成输送带的纵向撕裂及表面损伤检测。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补光照明装置、除尘装置、通信动力分站和多信道终端主控站;所述通信动力分站与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通信连接,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电连接;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输送带的上输送带的下方和/或所述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上方,用于采集所述输送带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所述补光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采集区域,用于提供光源,以提高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的精度;所述除尘装置的风口设置在所述补光照明装置的光线出口和/或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处,用于清扫灰尘,以排除灰尘对所述光线出口和所述镜头的遮挡影响;所述通信动力分站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处,用于控制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工作;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设置在控制机房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通信动力分站以驱动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工作,还用于基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纵向撕裂待定图像判断所述输送带是否发生纵向撕裂。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图像识别方式对输送带的纵向撕裂情况进行检测,提高了纵向撕裂检测效率,同时采用除尘装置对图像采集装置进行除尘,从而提高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像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设备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9)

1.一种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补光照明装置、除尘装置、通信动力分站和多信道终端主控站;所述通信动力分站与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通信连接,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电连接;
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输送带的上输送带的下方和/或所述输送带的下输送带的上方,用于采集所述输送带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
所述补光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采集区域,用于提供光源,以提高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纵向撕裂待定图像的精度;
所述除尘装置的风口设置在所述补光照明装置的光线出口和/或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处,用于清扫灰尘,以排除灰尘对所述光线出口和所述镜头的遮挡影响;
所述通信动力分站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纵向撕裂检测处,用于控制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工作;
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设置在控制机房中,用于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通信动力分站以驱动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照明装置和所述除尘装置工作,还用于基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纵向撕裂待定图像判断所述输送带是否发生纵向撕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输送带的下方,用于采集所述输送带的表面损伤待定图像;
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还用于基于所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表面损伤待定图像判断所述输送带是否发生表面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通信动力分站电连接的行程计量装置,所述行程计量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行程计量装置的摩擦滚轮与所述下输送带的表面摩擦生成采样脉冲,用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和/或所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采样脉冲确定图像采集区域与所述输送带的位置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照明装置为LED光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照明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调整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撕裂图像采集装置和所述表面损伤图像采集装置为线阵相机,所述镜头倾斜角度调整范围为40°-7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鼓风管路和风口吹扫器,所述鼓风管路通过出风口为所述风口吹扫器提供吹扫用气体,所述风口吹扫器用于对所述光线出口和所述镜头处进行吹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管路包括鼓风机、甬道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通信动力分站电连接,所述鼓风机通过所述甬道为所述风口吹扫器提供吹扫用气体,所述多信道终端主控站通过控制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鼓风机的启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通信动力分站电连接的声光报警装置。
CN202020699952.8U 2020-04-29 2020-04-29 输送带监测系统 Active CN212100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9952.8U CN212100729U (zh) 2020-04-29 2020-04-29 输送带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9952.8U CN212100729U (zh) 2020-04-29 2020-04-29 输送带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0729U true CN212100729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9952.8U Active CN212100729U (zh) 2020-04-29 2020-04-29 输送带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07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2364A (zh) * 2021-09-18 2021-12-1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皮带输送机跑偏检测装置及自动调整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2364A (zh) * 2021-09-18 2021-12-1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皮带输送机跑偏检测装置及自动调整方法
CN113772364B (zh) * 2021-09-18 2022-10-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皮带输送机跑偏检测装置的自动调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2369A (zh) 输送带监测系统
CN107176432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锚杆异物及皮带撕裂检测系统
CN107063946B (zh) 视频生球粒径仪及其生球粒径状态检测方法
AU2008286243B2 (en) Pantograph damage and wear monitoring system
CN108946360B (zh) 一种矿井提升设备的位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802215A (zh) 一种水管漏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1382502B (zh) 表面污点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9507192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磁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CN109839384B (zh) 用于微型振动马达缺陷检测的视觉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CN204924983U (zh) 一种光栅调制的镜片疵病自动检测装置
CN212100729U (zh) 输送带监测系统
CN109848073A (zh) 一种分拣煤与煤矸石的设备与方法
CN105957300B (zh) 一种智慧金睛识别可疑张贴遮蔽报警方法和装置
CN107976447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配件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724776A (zh) 一种烧结机台车的篦条损坏程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650735B (zh) 一种led字符自动定位识别方法
CN110865083A (zh) 一种产品外观缺陷检测中环境与灯光的改进检测方法
CN108144865A (zh) 汽车油管粗检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EP1793221A3 (en) Surface inspection method and surface inspection apparatus
CN103389312B (zh) 铜管检测系统
CN106093052A (zh) 一种断纱检测方法
CN210405433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手机屏背光异物缺陷诊断装置
CN205844207U (zh) 一种标签外观自动检测机
CN115953726B (zh) 机器视觉的集装箱箱面破损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1458345A (zh) 一种口罩缺陷视觉检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