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3706U -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3706U
CN212093706U CN202020619610.0U CN202020619610U CN212093706U CN 212093706 U CN212093706 U CN 212093706U CN 202020619610 U CN202020619610 U CN 202020619610U CN 212093706 U CN212093706 U CN 212093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body
cover
heavy metal
nuclide
contaminated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96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群威
王岩
黄雪菊
郭军
杨磊
王澜
陈思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6196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3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3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3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涉及土壤重金属提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由内向外依次间隔套设在一起的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顶端的盖体,盖体上设有排气孔,第一桶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第一桶体中设有吸附材料填充物;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的外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多个错位的阻隔孔,阻隔孔的上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帽檐,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携带、操作容易、成本低廉、对地面环境扰动小、便于快速治理,可适用于突发污染土壤、加油站、企业等多种类似污染土壤。

Description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重金属提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又是各种污染物的主要归宿。重金属/核素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尤为严重的是重金属在土壤系统中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性。同时土壤若被放射性重金属污染后,除了产生其稳定性重金属同位素的危害外,还可通过放射性衰变产生α、β、γ射线穿透机体组织,损害细胞或造成外照射损伤,或通过呼吸系统或食物链进人人体,造成伤害更大的内照射损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重金属/核素污染不仅给环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后果不容忽视,急需大力加以防治。
目前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同时放射性污染也是当今难以治理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对环境中重金属/核素的去除进行了研究,按处置地点分类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稳定固化和淋洗等。异位修复技术可分为挖掘和异位处理处置技术等,这些方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但上述方法中原位修复技术具有占用场地处理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异位处理技术需要对大量土壤进行外运,破坏了土壤结构,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同时上述办法中涉及到的相关去除设备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利于去除作业中进行转移和携带,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携带、操作容易、成本低廉、对地面环境扰动小、便于快速治理,可适用于突发污染土壤、加油站、企业等多种类似污染土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包括:由内向外依次间隔套设在一起的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桶体、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顶端的盖体,盖体上设有排气孔,第一桶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第一桶体中设有吸附材料填充物;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的外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多个错位的阻隔孔,阻隔孔的上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帽檐。
该提取装置采用三个桶体套设在一起的结构,三个桶体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在本方案中,三个桶体均采用圆柱桶。第一桶体内为吸附腔,吸附腔中设有吸附材料填充物填充物,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和核素进行有效吸附;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之间形成第一集液腔,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之间构成第二集液腔,第二桶体和第三桶体的外壁上错列设置多个组隔孔,从而便于使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该组隔孔进入第一集液腔和第二集液腔中,阻隔孔错列设置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阻隔错列设置,也可以多个一组,多组错列设置;并且阻隔孔上缘设置向下延伸的帽檐,可以在侧面遮蔽阻隔孔,可以有效阻止土壤过多的进入集液腔,帽檐的下端开口并与第三桶体的外壁之间形成通道,不影响土壤水的进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盖体设有与第三桶体插接的连接筒,连接筒远离第三桶体的一端设有连接盖,连接盖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桶状结构,连接盖的外径大于连接筒的外径,连接盖的下端和连接筒的上端之间设有连接环面,连接环面上设有多个排气孔。
盖体用于对整个装置起封闭作用,盖体下端的连接筒为与第三桶体相配合的筒状结构,其两端均开口,连接筒的上端设有一个倒置的桶体结构的连接盖,并且连接盖的外径大于连接筒的外径,两者之间的间隔通过连接环面连接,从而在两者连接处形成一个“凸台”结构,在连接环面上设置排气孔,用于排出吸附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该排气孔设置在“凸台”上,可以避免土壤中从上往下渗漏的雨水等进入腔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筒靠近连接盖的一端与连接盖靠近连接筒的一端齐平或连接筒靠近连接盖的一端设置在连接盖内。
该连接环面为水平的平面或者内圈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而不能是内圈向下倾斜的斜面,可以进一步防止连接盖外壁上的水沿该连接环面进入排气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帽檐为外壁是弧面且下端开口的罩体,帽檐覆盖在阻隔孔上。
帽檐在侧面完全覆盖阻隔孔,由于帽檐的下端开口,则帽檐与第三桶体的外壁之间形成通道,可以使水通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间隔设置第一桶体、第二桶体以及第三桶体,可以形成不同的腔体,便于收集土壤水中的重金属或核素,阻隔孔上设有帽檐,可有效减小土壤过多进入腔体内影响重金属或核素的吸附,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轻便、成本低廉,对地面环境扰动小、便于快速治理的特点,适用于突发污染土壤、加油站、企业等多种类似污染土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帽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盖体的仰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盖体的主视图。
其中:1-第一桶体;2-第二桶体;21-阻隔孔;211-帽檐;3-第三桶体;4-盖体;41-连接筒;42-连接盖;43-连接环面;43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该装置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间隔套设在一起的第一桶体1、第二桶体2和第三桶体3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桶体1、第二桶体2和第三桶体3顶端的盖体4。第一桶体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第一桶体1中设有吸附材料填充物;第二桶体2和第三桶体3的外壁上沿轴线方向错列设有多个阻隔孔21,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组隔孔21为一组,第二桶体2和第三桶体3的外壁上设有多组错位设置的阻隔孔21,阻隔孔21的上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帽檐211。参照图2,帽檐211为外壁是弧面且下端开口的罩体,帽檐211覆盖在阻隔孔21上,帽檐211的与第一桶体1以及第二桶体2的外壁相连接的侧壁具有与第一桶体1以及第二桶体2的外壁相匹配的形状。参照图3,盖体4设有与第三桶体3插接的连接筒41,连接筒41远离第三桶体3的一端设有连接盖42,连接盖42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桶状结构,连接盖42的外径大于连接筒41的外径,连接盖42的下端和连接筒41的上端之间设有连接环面43,连接筒41靠近连接盖42的一端与连接盖42靠近连接筒41的一端齐平,即连接环面43为水平设置的平面,连接环面43上设有多个排气孔431。
使用该装置时,到达污染场地根据场地面积及吸附材料选择布设装置数量,同时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较为省力的穿插入待治愈的土壤中;等待吸附剂吸附饱和,取出吸附件更换吸附材料,随后对吸附材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吸附材料可循环利用,达到低成本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盖体4的连接筒41靠近连接盖42的一端设置在连接盖42内。即连接环面43为一内圈向上倾斜设置的面,排气孔431设置在该连接环面43上,土壤中从上而下渗透的雨水沿着连接盖42的外壁到连接环面43处不会继续向下渗漏而不会沿连接环面43向上进入排气孔431中,从而避免了雨水对腔体内的扰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间隔套设在一起的第一桶体(1)、第二桶体(2)和第三桶体(3)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桶体(1)、所述第二桶体(2)和所述第三桶体(3)顶端的盖体(4),所述盖体(4)上设有排气孔(431),所述第一桶体(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所述第一桶体(1)中设有吸附材料填充物;所述第二桶体(2)和所述第三桶体(3)的外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多个错位的阻隔孔(21),所述阻隔孔(21)的上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帽檐(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设有与所述第三桶体(3)插接的连接筒(41),所述连接筒(41)远离所述第三桶体(3)的一端设有连接盖(42),所述连接盖(42)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所述连接盖(42)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筒(41)的外径,所述连接盖(42)的下端和所述连接筒(41)的上端之间设有连接环面(43),所述连接环面(43)上设有多个排气孔(4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41)靠近所述连接盖(4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盖(42)靠近所述连接筒(41)的一端齐平或所述连接筒(41)靠近所述连接盖(4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盖(4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檐(211)为外壁是弧面且下端开口的罩体,所述帽檐(211)覆盖在所述阻隔孔(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
CN202020619610.0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Active CN212093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9610.0U CN212093706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9610.0U CN212093706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3706U true CN212093706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9610.0U Active CN212093706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3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3614A (zh) * 2022-04-12 2022-05-06 江苏元道环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吸附块在线送料系统及送料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3614A (zh) * 2022-04-12 2022-05-06 江苏元道环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吸附块在线送料系统及送料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93706U (zh) 一种重金属/核素污染土壤地埋式提取装置
CN205732259U (zh) 土壤原位修复吸附包
CN103495601B (zh) 一种原位化学修复土壤的方法
US9754692B2 (en) System for decontaminating soil and the like
Nakano et al. Overview of rehabilitation schemes for farmlands contaminated with radioactive cesium released from Fukushima power plant
CN101085450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CN214409333U (zh) 一种水层覆盖下地电提取装置
CN108002468A (zh) 采用辐射型布置水平横管修复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及系统
CN204330748U (zh) 污染土壤修复过程模拟试验系统
CN103913354A (zh) 一种土壤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被动采集装置及方法
CN210243647U (zh) 一种污染物下渗迁移的土柱淋溶装置
CN210684649U (zh)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系统
CN208033277U (zh) 一种模拟场地污染原位修复的综合处理装置
CN107309258B (zh) 一种利用木本植物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方法
CN205958571U (zh) 一种模拟田间地下水位控制的试验装置
CN109821876A (zh) 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工艺
CN111729929B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和装置
CN108106888A (zh) 一种用于高精度地球化学勘探的土壤气采集装置
Oscarson Comparison of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or iodide in compacted clays
JP2514953B2 (ja) 放射性廃棄物貯蔵施設の遮蔽方法
CN106925606A (zh) 一种电极固化土壤修复装置
JPH0593799A (ja) 土壌の核種移行試験装置
CN203556633U (zh) 用于原位化学修复土壤的注射装置及其布设系统
CN207103407U (zh) 重金属污染场地处置系统
CN111744942A (zh) 一种污染土壤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