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90027U -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90027U
CN212090027U CN202020365677.6U CN202020365677U CN212090027U CN 212090027 U CN212090027 U CN 212090027U CN 202020365677 U CN202020365677 U CN 202020365677U CN 212090027 U CN212090027 U CN 212090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late
rotating shaft
clamping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56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军
杜群星
陈顺芝
刘洋
于肖飞
熊珍
王茂权
慎凌玉
魏武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20203656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90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90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900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铰接结构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在一起,同时确保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侧板转动过程中的准确啮合,同时,利用电磁继电器原理在电磁铁不通电时确保侧板与其连接的两组起升板通过卡板与U形槽的配合实现连接,从而完成各项动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重症患者的自动化四肢的活动、助力医护人员实现患者的翻身、定时侧卧及帮助患者上身的翻起的功能,极大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结构简单,采用电机、齿轮、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即可完成多体位的变换,不易出错,可靠性、简便性较高,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生病严重时,需要长时间卧床或暂时不能通过自身力量运动,但在日常生活中,病人避免不了从床上下来,并且长期的卧床的病人体位也是需要变化的,比如:翻身、起身、活动四肢、坐起等等,而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并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照顾,长期下来对病人恢复不利,因此急需研发一种方便起床、变换体位并且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医疗用辅助病人起床装置。
现在医院及很多有长期卧床的病人家中所用的医用病床大多只带有三种功能,就是床板的升降、坐起与屈腿,现有的护理床也有很多带有翻身功能,但他们大多采用结构复杂的连杆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活动性相对较差,这些使病床的成本较大,安全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安装一中心板,所述的中心板的前后左右分别连接矩形侧板,相邻的侧板之间分别连接有矩形起升板,所述的中心板、四组侧板和四组起升板之间构成九宫格状的床体结构,所述的支撑架上连接有用于支撑侧板和起升板的支撑杆;
所述的中心板的下端沿四周方向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两组间隔布设的第一齿轮,所述的侧板下端转动连接有与相应侧第一转轴平行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两组间隔布设的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经两组间隔布设的铰链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一转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下端的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的转轴同轴心设置有转动连接在中心板下端的输入轴,所述的输入轴和与第四齿轮的转轴之间连接有离合器,四组所述的输入轴之间连接有安装在中心板下端的驱动装置,满足驱动装置驱动四组所述的输入轴同时进行转动;
所述的侧板下端的两侧分别沿各自长度方向上间隔连接有两组平行布设的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朝向起升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动配合在侧板下端的卡板,所述的卡板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起升板下端连接有与相应卡板滑动配合的U形槽,所述的固定块上连接电磁铁,所述的卡板上连接有磁铁,满足电磁铁通电吸附磁铁,使得卡板将相应侧的侧板和起升板之间脱离连接,当电磁铁断电,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相应侧的侧板和起升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一转轴与中心板之间连接有卡紧装置,满足卡紧装置用于限制第一转轴相对中心板的相对转动;
所述的离合器、电磁铁、驱动装置和卡紧装置均连接控制器,满足控制器控制不同部件配合进行工作从而完成不同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连接的中心板下端的驱动电机,还包括同轴连接在纵向两组所述输入轴上的蜗轮和同轴连接在横向两组所述输入轴上的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经皮带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下端的第七齿轮的转轴相连接,所述的第七齿轮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下端的第八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八齿轮的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有蜗杆,所述的蜗杆分别与相应侧的蜗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八齿轮与所述的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七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九齿轮,所述的第九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驱动电机连接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的卡紧装置包括同轴连接第一转轴上的卡紧盘,所述卡紧盘的外圆周均布设置有多组卡槽,所述的中心板下端连接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的电动伸缩杆连接控制器,满足电动伸缩杆经控制器触发驱动其与卡槽配合限制卡紧盘和第一转轴的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铰接结构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在一起,同时确保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侧板转动过程中的准确啮合,同时,利用电磁继电器原理在电磁铁不通电时确保侧板与其连接的两组起升板通过卡板与U形槽的配合实现连接,从而完成各项动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重症患者的自动化四肢的活动、助力医护人员实现患者的翻身、定时侧卧及帮助患者上身的翻起的功能,极大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结构简单,采用电机、齿轮、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即可完成多体位的变换,不易出错,可靠性、简便性较高,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视角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视角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去掉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去掉支撑架和起升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起升板和侧板之间连接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心板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心板及其连接部分平面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紧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中,1、支撑架;2、中心板;3、侧板;4、起升板;5、支撑杆;6、第一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转轴;9、第二齿轮;10、铰链;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输入轴;14、离合器;15、固定块;16、卡板;17、复位弹簧;18、U形槽;19、电磁铁;20、驱动电机;21、蜗轮;22、第五齿轮;23、第六齿轮;24、第七齿轮;25、第八齿轮;26、蜗杆;27、第九齿轮;28、卡紧盘;29、卡槽;30、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10,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1上固定安装一中心板2,所述的中心板2的前后左右分别连接矩形侧板3,相邻的侧板3之间分别连接有矩形起升板4,所述的中心板2、四组侧板3和四组起升板4之间构成九宫格状的床体结构,所述的支撑架1上连接有用于支撑侧板3和起升板4的支撑杆5,支撑杆5用于支撑各个部分的板体结构;
所述的中心板2的下端沿四周方向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的第一转轴6上同轴连接有两组间隔布设的第一齿轮7,为平衡起见,第一齿轮7分布在第一转轴6的两侧,所述的侧板3下端转动连接有与相应侧第一转轴6平行设置的第二转轴8,所述的第二转轴8上同轴连接有两组间隔布设的第二齿轮9,所述的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9相啮合,所述的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8之间经两组间隔布设的铰链10进行连接,铰链10的连接使得在侧板3随着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9能顺利啮合的同时,同时也使得侧板3在围绕第一齿轮7转动的同时,不会从啮合的位置上脱离,所述的第一转轴6上同轴连接有第三齿轮11,所述的第三齿轮11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第四齿轮12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12的转轴同轴心设置有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输入轴13,所述的输入轴13和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之间连接有离合器14,离合器14的作用可以使得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之间的转轴进行动力分离或者传递,四组所述的输入轴13之间连接有安装在中心板2下端的驱动装置,满足驱动装置驱动四组所述的输入轴13同时进行转动,驱动装置在对输入轴13进行驱动时,通过关闭或者打开相应侧的离合器14,使得动力传递进行或者分离,从而使得相应侧的侧板3通过齿轮间的啮合达到升起或者落下的动作,从而实现起床,侧翻等动作;
所述的侧板3下端的两侧分别沿各自长度方向上间隔连接有两组平行布设的固定块15,所述的固定块15朝向起升板4的一侧设置有滑动配合在侧板3下端的卡板16,所述的卡板16与固定块1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的作用是将卡板16拉回至初始位置,所述的起升板4下端连接有与相应卡板16滑动配合的U形槽18,所述的固定块15上连接电磁铁19,所述的卡板16上连接有磁铁,满足电磁铁19通电吸附磁铁,使得卡板16将相应侧的侧板3和起升板4之间脱离连接,当电磁铁19断电,卡板16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使得相应侧的侧板3和起升板4连接在一起,在电磁铁19通电时,电磁铁19将卡板16朝着电磁铁19的一侧进行吸附,此时压缩弹簧,卡板16进入至U形槽18内,此时卡板16将起升板4与侧板3之间脱离连接,如果侧板3处于起升的状态时,起升板4随之进行移动,从而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铁19的通电状态,从而控制不同的侧板3或者起升板4完成起升动作;
所述的第一转轴6与中心板2之间连接有卡紧装置,满足卡紧装置用于限制第一转轴6相对中心板2的相对转动;
所述的离合器14、电磁铁19、驱动装置和卡紧装置均连接控制器,满足控制器控制不同部件配合进行工作从而完成不同的动作。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0,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连接的中心板2下端的驱动电机20,还包括同轴连接在纵向两组所述输入轴13上的蜗轮21和同轴连接在横向两组所述输入轴13上的第五齿轮22和第六齿轮23,所述的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经皮带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第七齿轮24的转轴相连接,所述的第七齿轮24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第八齿轮25相啮合,所述的第八齿轮25的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有蜗杆26,所述的蜗杆26分别与相应侧的蜗轮21相啮合,所述的第八齿轮25与所述的第六齿轮23啮合,所述的第七齿轮24同轴连接有第九齿轮27,所述的第九齿轮27与第五齿轮22相啮合,所述的驱动电机20连接控制器,驱动电机20的转动带动第七齿轮24进行转动,第七齿轮24的转动带动同轴第九齿轮27进行转动,第七齿轮24同时带动第八齿轮25进行转动,第八齿轮25的转动驱动第六齿轮2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相应侧的输入轴13进行转动,第八齿轮25的转动带动同轴连接两组蜗杆26进行转动,蜗杆26的转动带动蜗轮21进行转动,蜗轮21从而带动相应侧的输入轴13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九齿轮27带动第五齿轮22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相应侧的输入轴13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电机20的转动带动四组输入轴13同步转动,此处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齿轮传动比的设置时,应当确保四组输入轴13在进行传动时的转动速度是相同的。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0,所述的卡紧装置包括同轴连接第一转轴6上的卡紧盘28,所述卡紧盘28的外圆周均布设置有多组卡槽29,所述的中心板2下端连接一电动伸缩杆30,所述的电动伸缩杆30连接控制器,满足电动伸缩杆30经控制器触发驱动其与卡槽29配合限制卡紧盘28和第一转轴6的相对转动,此卡紧装置在第一转轴6的转动过程中,一旦需要停在当前位置上时,打开电动伸缩杆30驱动其对第一转轴6进行卡紧,此种设置在驱动电机20的自锁功能的锁定的基础上,使得更加安全问题,提高了安全保证。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转动带动第七齿轮24进行转动,第七齿轮24的转动带动同轴第九齿轮27进行转动,第七齿轮24同时带动第八齿轮25进行转动,第八齿轮25的转动驱动第六齿轮2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相应侧的输入轴13进行转动,第八齿轮25的转动带动同轴连接两组蜗杆26进行转动,蜗杆26的转动带动蜗轮21进行转动,蜗轮21从而带动相应侧的输入轴13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九齿轮27带动第五齿轮22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相应侧的输入轴13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电机20的转动带动四组输入轴13同步转动,然后将相应侧的离合器14打开或者关闭,在输入轴13转动的过程中,如果离合器14处于关闭的状态时,第四齿轮12会同时进行转动,第四齿轮12的转动,带动同轴的第三齿轮11进行转动,第三齿轮11带动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第一齿轮7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9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侧板3进行起升,侧板3与起升板4之间的连接通过电磁铁19通电时,电磁铁19将卡板16朝着电磁铁19的一侧进行吸附,此时压缩弹簧,卡板16进入至U形槽18内,此时卡板16将起升板4与侧板3之间脱离连接,如果侧板3处于起升的状态时,起升板4随之进行移动,从而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铁19的通电状态,从而控制不同的侧板3或者起升板4完成起升动作;
当接收到起身信号时,驱动电机20正转,处于病患床体一侧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侧板3有向上的力向上转动,同时处于床头一侧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床头侧的侧板3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实现起身;
当接收到向右翻身信号时,驱动电机20正转,靠近病患左侧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左侧侧板3有向上的力转动,同时处于病患左侧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靠近病患左侧的侧板3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实现向右翻身;
当接收到向左翻身信号时,驱动电机20正转,靠近病患左侧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左侧侧板3有向上的力转动,同时处于病患左侧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靠近病患左侧的侧板3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实现向左翻身;
当接收到抬腿信号时,驱动电机20正转,靠近床尾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靠近床尾侧板3有向上的力转动,同时处于病患床尾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靠近病患床尾的侧板3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实现抬腿;
当接收到放腿信号时,驱动电机20反转,靠近床尾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靠近床尾侧板3有向上的力转动,同时处于病患床尾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靠近病患床尾的侧板3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实现抬腿;
当接收到活动手臂信号时,驱动正、反转结合,左侧手臂侧或者右侧手臂侧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相应侧的侧板3有向上、向下的力使其向上、向下轮流转动,使同时相应侧测板连接的电磁铁19通电,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收缩,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离开凹槽,相应侧侧板3及其与之连接的两组起升板4分离,实现左臂或者右臂的活动;
当接收到活动双腿信号时,驱动电机20正、反转结合,床尾侧侧板3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相应侧的侧板3有向上、向下的力使其向上、向下轮流转动,使同时相应侧测板连接的电磁铁19通电,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收缩,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离开凹槽,相应侧侧板3及其与之连接的两组起升板4分离,实现活动双腿;
当接收到坐起信号时,驱动电机20正转,处于病患床体一侧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侧板3有向上的力向上转动,同时处于床头一侧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床头侧的侧板3一起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同时,靠近床尾的离合器14得电,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靠近床尾侧板3有向上的力转动,同时处于病患床尾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靠近病患床尾的侧板3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实现三块板向下转动从而实现坐起;
当接收到防侧滑起身信号时,靠近床头以及左右两侧的离合器14同时得电,在左右两侧的离合器14得电时,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相应侧的侧板3有向上的力转动,同时靠近床头一侧的起升板4与相应侧的侧板3之间的电磁铁19处于断电状态,两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两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相应侧的侧板3和靠近床头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起到左侧或者右侧防侧滑的作用;在靠近床头的离合器14得电时,将相应侧的输入轴13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进行连接,在相应侧的第一齿轮7进行转动时,在铰链10作用下,使侧板3有向上的力向上转动,同时处于床头一侧的侧板3上连接的四组离合器14处于断电状态,四个电磁铁19的弹簧复位,使四个电磁铁19的磁铁进入凹槽中,使床头侧的侧板3一起两侧的起升板4连在一起,实现助力病人起身;三个离合器14的作用下,实现使病人防侧滑起身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1)上固定安装一中心板(2),所述的中心板(2)的前后左右分别连接矩形侧板(3),相邻的侧板(3)之间分别连接有矩形起升板(4),所述的中心板(2)、四组侧板(3)和四组起升板(4)之间构成九宫格状的床体结构,所述的支撑架(1)上连接有用于支撑侧板(3)和起升板(4)的支撑杆(5);
所述的中心板(2)的下端沿四周方向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的第一转轴(6)上同轴连接有两组间隔布设的第一齿轮(7),所述的侧板(3)下端转动连接有与相应侧第一转轴(6)平行设置的第二转轴(8),所述的第二转轴(8)上同轴连接有两组间隔布设的第二齿轮(9),所述的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9)相啮合,所述的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8)之间经两组间隔布设的铰链(10)进行连接,所述的第一转轴(6)上同轴连接有第三齿轮(11),所述的第三齿轮(11)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第四齿轮(12)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12)的转轴同轴心设置有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输入轴(13),所述的输入轴(13)和与第四齿轮(12)的转轴之间连接有离合器(14),四组所述的输入轴(13)之间连接有安装在中心板(2)下端的驱动装置,满足驱动装置驱动四组所述的输入轴(13)同时进行转动;
所述的侧板(3)下端的两侧分别沿各自长度方向上间隔连接有两组平行布设的固定块(15),所述的固定块(15)朝向起升板(4)的一侧设置有滑动配合在侧板(3)下端的卡板(16),所述的卡板(16)与固定块(15)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7),所述的起升板(4)下端连接有与相应卡板(16)滑动配合的U形槽(18),所述的固定块(15)上连接电磁铁(19),所述的卡板(16)上连接有磁铁,满足电磁铁(19)通电吸附磁铁,使得卡板(16)将相应侧的侧板(3)和起升板(4)之间脱离连接,当电磁铁(19)断电,卡板(16)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使得相应侧的侧板(3)和起升板(4)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一转轴(6)与中心板(2)之间连接有卡紧装置,满足卡紧装置用于限制第一转轴(6)相对中心板(2)的相对转动;
所述的离合器(14)、电磁铁(19)、驱动装置和卡紧装置均连接控制器,满足控制器控制不同部件配合进行工作从而完成不同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连接的中心板(2)下端的驱动电机(20),还包括同轴连接在纵向两组所述输入轴(13)上的蜗轮(21)和同轴连接在横向两组所述输入轴(13)上的第五齿轮(22)和第六齿轮(23),所述的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经皮带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第七齿轮(24)的转轴相连接,所述的第七齿轮(24)与转动连接在中心板(2)下端的第八齿轮(25)相啮合,所述的第八齿轮(25)的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有蜗杆(26),所述的蜗杆(26)分别与相应侧的蜗轮(21)相啮合,所述的第八齿轮(25)与所述的第六齿轮(23)啮合,所述的第七齿轮(24)同轴连接有第九齿轮(27),所述的第九齿轮(27)与第五齿轮(22)相啮合,所述的驱动电机(20)连接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紧装置包括同轴连接第一转轴(6)上的卡紧盘(28),所述卡紧盘(28)的外圆周均布设置有多组卡槽(29),所述的中心板(2)下端连接一电动伸缩杆(30),所述的电动伸缩杆(30)连接控制器,满足电动伸缩杆(30)经控制器触发驱动其与卡槽(29)配合限制卡紧盘(28)和第一转轴(6)的相对转动。
CN202020365677.6U 2020-03-21 2020-03-21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90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5677.6U CN212090027U (zh) 2020-03-21 2020-03-21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5677.6U CN212090027U (zh) 2020-03-21 2020-03-21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90027U true CN212090027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567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90027U (zh) 2020-03-21 2020-03-21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90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8537A (zh) * 2023-12-04 2024-01-0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种脑疝患者用抢救床及呼吸监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8537A (zh) * 2023-12-04 2024-01-0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种脑疝患者用抢救床及呼吸监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4872Y (zh) 一种自助型电动多功能病床
CN101653396B (zh) 伤病员换乘转运机器人
CN212166038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护理床
CN212090027U (zh) 多功能辅助起床装置
CN109363889B (zh) 一种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左右手互换装置
CN112494247A (zh) 自助式移位机器人
CN100525737C (zh) 自动翻身病床
CN205126634U (zh) 一种电机驱动式双摇床
CN201414904Y (zh) 电动自控便器
CN2820157Y (zh) 遥控护理病床
CN201046195Y (zh) 多功能自动接便轮椅床
CN106726361B (zh) 一种天轨式护理用悬吊轨道装置
CN205144926U (zh) 一种电机驱动式单摇床
CN210932335U (zh) 一种护理床升降系统
CN209864378U (zh) 护理病床
CN201366037Y (zh) 电动翻转病床
CN201127692Y (zh) 自动接便护理装置
CN210330952U (zh) 一种升降床
CN201609460U (zh) 内科用护理床
CN211833662U (zh) 一种助老智慧床头
CN209827310U (zh) 滑动式护理床
CN110013398B (zh) 一种升降床
CN103445923A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床
CN203841965U (zh) 孕妇床
CN203301298U (zh) 一种模块化动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