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8493U -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8493U
CN212088493U CN202020539315.4U CN202020539315U CN212088493U CN 212088493 U CN212088493 U CN 212088493U CN 202020539315 U CN202020539315 U CN 202020539315U CN 212088493 U CN212088493 U CN 212088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package
folding
line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93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智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g Hing Printing He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g Hing Printing He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g Hing Printing He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g Hing Printing He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93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8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8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8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包括包身,包身的下部设置有环绕包身的支撑线,包身包括前包身和后包身,前包身和后包身合围形成包腔,前包身和后包身的支撑线之间即为包底,包底上压制有一条压线,将包底以压线为中线向包腔内部折叠并固定于包身的侧边,可以满足双面使用的要求,双面使用时包底边角外形美观且不容易损坏,且该包双面使用时还都能实现变形,变形前可以盛放体积小的东西,且便于运输,变形后可以盛放体积较大的物品,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包具各式各样,一般分为拎包、肩包、挎包和背包,但是,包的形状和外形一般都是固定样式,在制作的时候都已经确定了一定的形状,这样就需要出门前提前做出选择,影响用户的使用。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人们对包的实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不同的需求,以及盛装物品的大小,需要包的形状和样式也不同。还有一个问题是现今的包基本都是单面使用,将内面翻过来包身底部不仅外观丑且包底容易损坏,使得包不能满足双面使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可变形包,可以满足双面使用的要求,双面使用时包底边角外形美观且不容易损坏,且该包双面使用时还都能实现变形,变形前可以盛放体积小的东西,且便于运输,变形后可以盛放体积较大的物品,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依靠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包括包身,所述包身包括前包身和后包身,所述前包身和后包身合围形成包腔,所述包身的下部设置有环绕包身的支撑线,所述前包身和后包身的支撑线之间即为包底,所述包底上压制有一条压线,将包底沿所述压线向包腔内部折叠并固定于所述包身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包身由一块材料折叠缝制而成,所述前包身和后包身的侧边缝制连接从而合围形成包腔,所述包底的侧边缝制固定于所述包身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包底设置有从前包身和后包身的支撑线开始并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压线位置的第一折叠线,将所述双面可变形包的内面翻过来,两条第一折叠线之间即形成一折角区。
优选地,所述前包身和后包身上设置有从所述支撑线与第一折叠线交点开始并延伸至包身侧边同一点的第二折叠线,将所述双面可变形包的内面翻过来,前包身和后包身上的第二折叠线和第一折叠线之间均会形成一内折区。
优选地,所述包底还设置有第三折叠线,所述第三折叠线连接所述前包身和后包身上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的两个交点。
优选地,所述第三折叠线延伸至前包身和后包身的上边缘。
优选地,所述前包身和后包身缝制连接处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柔性金属条或者塑料条。
优选地,所述包身的上部设置有手提部,所述手提部为与包身一体成型且凸出包身的提取板,所述提取板上压切形成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折线,或者;
所述手提部为开设在包身上的手提孔或者与包身固定连接的手提带。
优选地,所述包身的上边缘折叠缝制形成有包边区,所包身的包边区的内外面均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前包身和后包身上的魔术贴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包身采用水洗牛皮纸材料。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可变形包,通过将包底向内折叠并与包身侧边固定,支撑线以及压线的设置,使得该包可以双面使用,双面使用时外观美观且包身底边角位置可以多吃翻面而不容易损坏,另外包身还可以实现变形,变形前可以盛放体积小的东西,且便于运输,变形后可以盛放体积较大的物品,使用方便。在此基础上,在一块材料上压切即可完成包身制作工艺,然后折叠缝制即可完成包体成型,采用缝线的方式,避免了使用胶水,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通过第二、第一和第三折叠线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改变包身形状,使包身更加立体,也方便物品的放入。包身采用水洗牛皮纸材质,其具有防水性能,又耐磨且坚韧,其可自然分解和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双面可变形包的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双面可变形包的底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包底部位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双面包翻面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双面包翻面后的侧面图(局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提部另一实施例的包的整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双面可变形包成型前的板材图。
附图标记:11前包身、12后包身、13包腔、14包底、15内折区、16折角区、21提取板、211连接板、22手提带、31支撑线、32压线、33第一折叠线、 34第二折叠线、35第三折叠线、36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考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可变形包,包括包身,所述包身的下部设置有环绕包身的支撑线31,所述包身包括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合围形成包腔13,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支撑线31 之间即为包底14,所述包底14上压制有一条压线32,将包底14沿所述压线32 向包腔13内部折叠并固定于所述包身的侧边。将包身沿支撑线31和压线32折叠,包身即可形成扁平状形态,压线32可以为包底14的中线,这样折叠后两边对称。将其撑开即可形成立体状形态。将包身的内面翻过来,沿支撑线31和压线32折叠也能形成偏平状的形态,将其撑开会形成立体状的包身,包底14 的侧边角会形成一个向上折叠固定在包身侧边的折角区16,折角区16两边形成一向内折叠的内折区15。这样支撑线31、压线32以及包底14向上折叠并固定于包身侧边的设置,使得本变形包可以双面使用,且双面使用时都能变形,包身可以在扁平状和立体状之间转换。另外,包底14向上折叠并固定与包身侧边,还使得包身底边角会更加结实,可以防止由于翻面时造成底边角的破损。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身由一块材料折叠缝制而成,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侧边缝制连接从而合围形成包腔13,所述包底14的侧边缝制固定于所述包身的侧边。所述双面可变形包由一块材料折叠缝制而成,材料可以选用纸质或者皮革等,优选采用硬质纸质材料,进一步的优选水洗牛皮纸材料。目前普通的纸质包,由于纸材不耐磨,而且不耐水,所以一般的纸袋并不耐用。水洗牛皮纸,又称为纸皮革或仿革纸,其具有防水性能,又耐磨且坚韧。水洗牛皮纸主要以天然纤维浆制成,可自然分解和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连接处采用缝线固定连接,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连接处即形成包身1的侧边。同样缝线能使侧边得到加强,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另外现有的纸袋大多是以黏糊胶水的做法接合,但是,近年环保的趋势中,多国开始不接受有胶水黏糊的包,采用缝线的方式从而避免了胶水的使用,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缝线位置设置有金属或者塑料条,可以将金属或者塑料条缝制其中,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加硬度,使支撑作用更好。金属条和塑料条可以选用柔性较好的材质,这样在增加支撑作用的同时还不会使得翻面时困难。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为一体成型,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连接处压制有压线32,即压线32将该材料分为前包身 11和后包身12,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合围形成包腔13和包底14。前包身11 和后包身12为一块材料,通过在材料上压制一条压线32将材料均分成两块区域即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然后在将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侧面用缝线36 缝制在一起就形成包身1,压线32即形成包身1的底边。采用一体成型可以使制作过程更简单,减少了缝制的地方,从而减少了成本。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底14设置有从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的支撑线 31开始并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压线32位置的第一折叠线33,将包底14撑开变形成立体状后,两条第一折叠线33之间就会向包腔13方向内陷,边角位置形成多层结构,支撑线31之间形成包底14可以放置于台面,形成的多层结构可以增加包底14的支撑强度,使得包不容易倾倒。将所述双面可变形包的内面翻过来,两条第一折叠线33之间即形成一折角区16,且该折角区16固定于包身的侧边上,不仅能使得翻面后的包身具有一定的造型美感,包底14边角的位置的强度也得到加强。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设置有从所述支撑线31与第一折叠线33交点开始并延伸至包身侧边同一点的第二折叠线34,将所述双面可变形包的内面翻过来,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的第二折叠线34和第一折叠线33之间均会形成一内折区15,内折区15向内折叠。即此时,包底14底边角位置会形成一折角区16和位于折角区16两侧的两个内折区15,由于折角区16 和内折区15的形成,不仅使得包身更加美观,还使得包底14边角位置强度更好,可以满足多次的翻面而不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均设置有从支撑线3113同一位置处分别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的第二折叠线34和第一折叠线33,同侧前包身11 和后包身12上的所述第二折叠线34相交于包身1侧边的同一点,同侧第二折叠线34和第一折叠线33之间即形成内折区15,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第一折叠线33之间即形成折角区16,本点本说明书称之为连接点18。同侧前包身 11和后包身12上的所述第一折叠线33相交于包身1底部压线32的同一点,这样第一折叠线33和第二折叠线34会形成类似锯齿形的三个三角形区域,中间的为折角区16,两边的为内折区15。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身的上边缘折叠缝制形成有包边区,即将包身外边缘的一部分向内折叠并固定即形成包边区。所包身的包边区的内外面均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的魔术贴对应设置。这样魔术贴在包的两面使用时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都能粘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底14还设置有第三折叠线35,所述第三折叠线 35连接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第一折叠线33和第二折叠线34的两个交点。所述包身1的两侧还设置有纵向的下端延伸至包身1底边压线32处的第三折叠线35,所述第三折叠线35与所述第二折叠线34和第一折叠线33相交于同一点,即沿第二折叠线34、第一折叠线33和第三折叠线35相交与连接点18。第三折叠线35使得包体在翻面前其包底14边角向内凹陷的区域可以更容易向内折叠,这样内陷的包身会和外部的包身更贴近,不仅第三折叠线35的设置使得折角区16容易折叠,包身的底部撑开形成立体状的包腔13后,在将折角区16沿第三折叠线35折叠,包身底部即形成以支撑线31和第三折叠线35为边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形状,使得包腔13的形状也更规则,便于物品的盛放。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叠线35的上端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包身1的上边。这样在包身1变形成立体状时,包身的侧面也形成规则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形状,这样使得包腔13整体为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形体,包身1上部的包口也增大了,可以方便东西的放入。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身1的上部设置有手提部,手提部用于包身1的提取。所述手提部为与包身1一体成型且凸出包身1的提取板21,所述提取板 21上压切形成有连接板211,连接板211上设置有折线。通过在提取板21上压切割线,割线不闭合,这样即形成连接板211,在连接板211上设置折线,沿折线可以将连接板211折叠,折叠后在连接板211位置即形成手提孔,前包身11 和后包身12上的连接板211可以相互穿入对方的手提孔内,这样两个提取板21 之间相互重合并通过连接板211实现固定。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提部为开设在包身1上的手提孔或者与包身1固定连接的手提带22。在包身1的上开设手提孔或者设置手提带22用于提取,手提孔和手提带22优选位于包身1的上部,手提带22可以设置较长,这样不仅可以手提还可以跨在肩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可变形包,通过将包底向内折叠并与包身侧边固定,支撑线以及压线的设置,使得该包可以双面使用,双面使用时外观美观且包身底边角位置可以多吃翻面而不容易损坏,另外包身还可以实现变形,变形前可以盛放体积小的东西,且便于运输,变形后可以盛放体积较大的物品,使用方便。在此基础上,在一块材料上压切即可完成包身制作工艺,然后折叠缝制即可完成包体成型,采用缝线的方式,避免了使用胶水,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通过第二、第一和第三折叠线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改变包身形状,使包身更加立体,也方便物品的放入。包身采用水洗牛皮纸材质,其具有防水性能,又耐磨且坚韧,其可自然分解和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身,所述包身包括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合围形成包腔(13),所述包身的下部设置有环绕包身的支撑线(31),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支撑线(31)之间即为包底(14),所述包底(14)上压制有一条压线(32),所述包底(14)沿所述压线(32)向包腔(13)内部折叠并固定于所述包身的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由一块材料折叠缝制而成,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侧边缝制连接从而合围形成包腔(13),所述包底(14)的侧边缝制固定于所述包身的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底(14)设置有从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支撑线(31)开始并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压线(32)位置的第一折叠线(33),将所述双面可变形包的内面翻过来,两条第一折叠线(33)之间即形成一折角区(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设置有从所述支撑线(31)与第一折叠线(33)交点开始并延伸至包身侧边同一点的第二折叠线(34),将所述双面可变形包的内面翻过来,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的第二折叠线(34)和第一折叠线(33)之间均会形成一内折区(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底(14)还设置有第三折叠线(35),所述第三折叠线(35)连接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第一折叠线(33)和第二折叠线(34)的两个交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线(35)延伸至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的上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缝制连接处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柔性金属条或者塑料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的上部设置有手提部,所述手提部为与包身一体成型且凸出包身的提取板(21),所述提取板(21)上压切形成有连接板(211),连接板(211)上设置有折线,或者;
所述手提部为开设在包身上的手提孔或者与包身固定连接的手提带(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的上边缘折叠缝制形成有包边区,所包身的包边区的内外面均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前包身(11)和后包身(12)上的魔术贴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变形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采用水洗牛皮纸材料。
CN202020539315.4U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Active CN212088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9315.4U CN212088493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9315.4U CN212088493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8493U true CN212088493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9315.4U Active CN212088493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8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895284S1 (en) Multi-functional garment bag
USD620707S1 (en) Foldable bag
US5390381A (en) Beach towel/beach bag combination
CA108025S (en) Utility knife
CA110368S (en) Utility knife
USD973352S1 (en) Bag
USD493657S1 (en) Round towel pocket bag
CN212088493U (zh) 一种双面可变形包
USD438797S1 (en) Handle
CN210520286U (zh) 一种变形包
JP3200976U (ja) ポーチ
CN209750098U (zh) 一种可折叠包
USD513595S1 (en) Resilient package with tactile interaction corner for folded soft fabrics
USD455076S1 (en) Folding bowl with lid
TWM596739U (zh) 飲料杯提袋
CN214567420U (zh) 一种耐用防勒手的多功能礼品袋
JP3079146U (ja) 小物入れ
USD456162S1 (en) Light-weight portable folding chair
CN214016359U (zh) 一种防水型可循环使用的环保手提袋
KR200364694Y1 (ko) 쇼핑백
CN216393710U (zh) 可作为桌垫或遮光布或手提袋的多功能环保产品
CA105644S (en) Bag
CN219116131U (zh) 一种新型的八边封手挽袋
CN215776060U (zh) 一种可黏贴拉链箱
CN216762775U (zh) 一种可展开的袋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