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8085U -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8085U
CN212088085U CN202020372617.7U CN202020372617U CN212088085U CN 212088085 U CN212088085 U CN 212088085U CN 202020372617 U CN202020372617 U CN 202020372617U CN 212088085 U CN212088085 U CN 212088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tomizing
atomizer
control unit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26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栋梁
丁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ewu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uolin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uolin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uolin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26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8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8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8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电池杆和雾化器,所述电池杆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部件、电池和供电电路,所述雾化器的安装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电路以及与所述雾化电路电连接的雾化芯,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套设到所述雾化器的吸嘴端或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保护盖的内壁设有导电片,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电片接触导通的触动件,所述触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方便收纳保护盖,以防保护盖丢失,并可保证使用者抽吸第一口时的口感。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雾化设备的保护盖从雾化器的吸嘴端取下来后,一般是将保护盖放置到其他地方如桌面、收纳袋等内,不方便收纳,保护盖易丢失,同时现有的电子雾化设备的保护盖不能起到启动雾化芯预热的作用。
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设备,保护盖方便收纳,且起到启动雾化芯预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电池杆和雾化器,所述电池杆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部件、电池和供电电路,所述雾化器的安装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电路以及与所述雾化电路电连接的雾化芯,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套设到所述雾化器的吸嘴端或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保护盖的内壁设有导电片,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电片接触导通的触动件,所述触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触动件接触导通时控制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雾化电路接通,以实现控制所述雾化芯在雾化工作前进行预热工作,以及用于在所述雾化芯预热完成后控制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雾化电路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的内壁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外侧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用于在所述保护盖套设到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实现控制所述雾化芯在预设时长内进行预热,所述预设时长为0.5-2秒。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一键还原开关,所述一键还原开关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在对应所述一键还原开关的位置设有启动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咪头开关,所述咪头开关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咪头开关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启动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雾化电路接通,以实现控制所述雾化芯进行雾化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动件为触动电极或触动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称重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的报警装置,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雾化器的安装端接触用于检测所述雾化器的重量,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器的重量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器和/或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的显示部件,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器的重量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显示部件对雾化油缺少进行文字显示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雾化芯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芯的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雾化芯的湿度,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芯的湿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油杯和底盖,所述油杯的对应所述安装端的一端安装所述底盖,油杯的对应所述吸嘴端的一端设有吸气口,所述油杯具有用于存储雾化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油杯的设置吸气口的一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盖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隔板将所述储油腔分隔为雾化油使用腔和雾化油观察腔,所述雾化油使用腔与所述雾化油观察腔通过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油杯的外侧在对应所述雾化油观察腔的位置设有可视窗,通过所述可视窗可观察所述雾化油观察腔内的雾化油的量,从而可知晓所述雾化油使用腔内的雾化油的量。
进一步地,所述可视窗包括设置在所述油杯外侧的与所述雾化油观察腔对应的开口以及设置在开口上的透明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的靠近所述储油腔的一端在对应所述雾化油观察腔的位置设有亮度灯。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油杯和底盖,所述油杯的对应所述安装端的一端安装所述底盖,油杯的对应所述吸嘴端的一端设有吸气口,所述油杯具有用于存储雾化油的储油腔,所述油杯的外侧在对应所述储油腔的位置设有透明的可视窗体,所述油杯的外侧在靠近所述底盖的位置设有缺口,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可视窗体的内部通过所述缺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在使用时,可将保护盖套设到壳体的第二端,方便收纳保护盖,以防保护盖丢失;通过保护盖内壁设置的导电片和壳体的第二端外侧设置的触动件,可在保护盖套设到壳体的第二端时,起到启动雾化芯预热的作用,保证了使用者抽吸第一口时的口感,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设备的电池杆的电路框图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设备设置称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器设置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器设置可视窗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外壳10、设置在外壳10内的电池杆20和雾化器30、保护盖40。电池杆20对雾化器30提供电源。
电池杆20包括壳体21以及设置在壳体21内的控制部件22、电池23和供电电路24。电池23和供电电路24分别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控制部件22优选为单片机。供电电路24安装到壳体21的第一端。供电电路24例如包括正电极、负电极等。
雾化器30具有安装端31和吸嘴端32。雾化器30包括油杯33、底盖34、支架35、雾化芯36和雾化电路。油杯33的对应安装端31的一端安装底盖34,油杯33的对应吸嘴端32的一端设有吸气口331。油杯33具有用于存储雾化油的储油腔332。雾化芯36安装到支架35内。支架35安装到油杯33内,支架35的一端安装到底盖34,另一端与形成在油杯33的设有吸气口331的一端内壁的连接部333连接。雾化电路安装到底盖34并与雾化芯36、供电电路24电连接。雾化电路例如为正极接触件、负极接触件等等。油杯33的对应安装端31的一端和底盖34形成雾化器30的安装端31,油杯33的对应吸嘴端32的一端和吸气口331形成雾化器30的吸嘴端32。
壳体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雾化器30的安装端31与壳体21的第一端211连接,雾化器30的吸嘴端32从外壳10的一端伸出。壳体21的第二端212从外壳10的远离吸嘴端32的一端伸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设置外壳10。
保护盖40可套设到吸嘴端32或壳体21的第二端212。保护盖40套设到吸嘴端32时,对吸嘴端32起到保护作用,在电子雾化设备未使用时可保证吸嘴端32的卫生。保护盖40套设到吸嘴端32时,外壳10的靠近吸嘴端32的一端与保护盖40接触。在电子雾化设备使用时,保护盖40可套设到壳体21的第二端212,可实现对保护盖40的收纳,方便携带,也可防止保护盖40的丢失。
保护盖40的内壁设有导电片,壳体21的第二端212外侧设有用于与导电片接触导通的触动件25,触动件25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在保护盖40套设到壳体21的第二端212时,触动件25与导电片接触导通。控制部件22用于在导电片与触动件25接触导通时控制供电电路24与雾化电路接通,以实现控制雾化芯36在雾化工作前进行预热工作,以及用于在雾化芯36预热完成后控制供电电路24与雾化电路断开。在电子雾化设备使用时,可将保护盖40套设到壳体21的第二端212,此时导电片与触动件25接触导通,控制部件22控制供电电路24与雾化电路接通,从而实现对雾化芯36进行供电,雾化芯36通电后可进行在雾化工作前的预热工作,雾化芯36预热完成后,控制部件22控制供电电路24与雾化电路断开。雾化芯36在雾化工作先进行预热工作,从而可保证使用者抽吸第一口时的口感,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度。雾化芯36进行预热工作,一般是事先预设时长,预设时长为0.5-2秒,优选为0.8秒或1秒。预设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保护盖40的内壁设有第一磁吸件41,第一磁吸件41的一端与保护盖40的开口端平齐。壳体21的第二端212外侧设有第二磁吸件27,第二磁吸件27位于壳体21的第二端212外侧与外壳10的内壁之间,第二磁吸件27的一端端部与外壳10的远离吸嘴端32的一端端部平齐,第二磁吸件27用于在保护盖40套设到壳体21的第二端212时与第一磁吸件41磁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磁吸件41、第二磁吸件27,在保护盖40套设到壳体21的第二端212时,第一磁吸件41会与第二磁吸件27磁吸连接,能够加强保护盖40与壳体21的第二端212之间的连接力度,使得保护盖40不会掉落,以防丢失,同时保证了导电片与触动件25之间的接触导通。
第一磁吸件41、第二磁吸件27优选为磁铁。第一磁吸件41为两个,分别位于保护盖40内壁的相对两侧,对应地,第二磁吸件27也为两个。导电片也为两个,分别位于保护盖40内壁的相对两侧,两个导电片之间的连线和两个第一磁吸件41之间的连线呈十字交叉状。对应地,触动件25也为两个。应当理解地,第一磁吸件41、第二磁吸件27、导电片和触动件25的数量、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电池杆2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1内的咪头开关26,咪头开关26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咪头开关26用于通过控制部件22启动供电电路24与雾化电路接通,以实现控制雾化芯36进行雾化工作。在雾化芯36预热完成后、使用者在吸嘴端32的吸气口331抽吸时,咪头开关26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控制部件22启动供电电路24与雾化电路接通,从而实现对雾化芯36进行供电,雾化芯36通电后即可实现雾化工作了。通过咪头开关26实现启动雾化芯36的雾化工作,使用灵活。
电池杆2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1内的一键还原开关28,一键还原开关28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壳体21的外侧和外壳10的外侧在对应一键还原开关28的位置设有启动孔29。通过设置启动孔29、一键还原开关28,可实现在有需要时将电子雾化设备恢复到出厂参数设置。
本实施例中,电池23为可充电电池,壳体21的第二端212端部设有充电接口231,充电接口231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通过充电接口23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可实现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地,触动件25为触动电极、触动开关、触动片等等。可以理解地,触动件25也可以是霍尔开关等等。
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电池杆2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1内的称重传感器50以及设置在壳体21外侧的报警装置。外壳10的外侧具有暴露出报警装置的开口。称重传感器50和报警装置分别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称重传感器50与雾化器30的安装端31接触用于检测雾化器30的重量,称重传感器50检测到雾化器30的重量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部件22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30中的雾化油缺少。电子雾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雾化器30中的雾化油逐渐消耗,雾化器30的重量会逐渐减小,通过称重传感器50可实现检测出雾化器30的重量,若检测出雾化器30的重量小于预设阈值比如10克,则表明雾化器30的雾化油缺少,控制部件22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从而可提醒使用者雾化油不足,应及时停止使用,避免出现电子雾化设备干烧的情况。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际雾化器30的重量进行设置。
报警装置为蜂鸣器和/或指示灯。即可以是声音报警或灯光报警,也可以是声音报警加灯光报警双重报警的方式。
进一步地,壳体21的外侧设有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的显示部件,外壳10的外侧具有暴露出显示部件的开口,称重传感器50检测到雾化器30的重量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部件22控制显示部件对雾化油缺少进行文字显示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30中的雾化油缺少。即除了上述的声音报警和/或灯光报警外,还可以是通过显示部件进行文字显示以提醒使用者雾化油缺少。显示部件例如为一显示器。
进一步地,雾化器30包括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雾化芯36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雾化芯36的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部件22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30中的雾化油缺少。温度传感器例如设置在支架35上。通过温度传感器可检测雾化芯36的温度来实现提醒使用者雾化油缺少。雾化芯36在雾化油充足时,其发热温度会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在雾化油缺少时,雾化芯36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雾化芯36的温度大于预设阈值如200℃时,通过报警装置发出报警,则表明雾化油缺少,应及时停止使用,进一步避免出现电子雾化设备干烧的情况。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际雾化芯36进行正常雾化工作时的温度范围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雾化器30包括与控制部件22电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雾化芯36的湿度,湿度传感器检测到雾化芯36的湿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部件22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30中的雾化油缺少。湿度传感器例如设置在支架35上。雾化油呈液态状,雾化芯36在雾化油充足时,其湿度是在正常的湿度范围内,在雾化油缺少时,雾化芯36的湿度会逐渐减小,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雾化芯36的湿度小于预设阈值如25%时,通过报警装置发出报警,则表明雾化油缺少,应及时停止使用,进一步避免出现电子雾化设备干烧的情况。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际雾化芯36进行正常雾化工作时的湿度范围进行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进一步设置如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等来检测雾化油对雾化芯36的压力、雾化芯36的红外温度等等,以实现提醒使用者雾化油缺少,从而可进一步避免电子雾化设备出现干烧的情况。
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储油腔332内的一侧设有隔板70,隔板70的一端与油杯33的设置吸气口331的一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底盖34之间形成通道71。隔板70将储油腔332分隔为雾化油使用腔332a和雾化油观察腔332b,雾化油使用腔332a与雾化油观察腔332b通过通道71连通,油杯33的外侧在对应雾化油观察腔332b的位置设有可视窗72,通过可视窗72可观察雾化油观察腔332b内的雾化油60的量,从而可知晓雾化油使用腔332a内的雾化油60的量。在实际使用时,在通道71的作用下,雾化油使用腔332a内的雾化油60液面和雾化油观察腔332b内的雾化油60的液面是平齐的,随着使用者的抽吸,雾化油60会逐渐消耗,两个腔内的雾化油60的液面是同时下降且始终保持平齐的,通过在可视窗72处观察雾化油观察腔332b内的雾化油60的量,即可知晓雾化油使用腔332a内的雾化油60的量,从而在雾化油60缺少时可及时提醒使用者,避免出现干烧。
本实施例中,可视窗72包括设置在油杯33外侧的与雾化油观察腔332b对应的开口以及设置在开口上的透明件。通过透明件可观察雾化油观察腔332b内的雾化油60的量。透明件一般为玻璃、透明塑料等等。
底盖34的靠近储油腔332的一端在对应雾化油观察腔332b的位置设有亮度灯80。亮度灯80的设置,便于照亮雾化油观察腔332b,方便观察雾化油60的量。
参考图6,对应于图5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替换方案。本实施例不在储油腔332内设置隔板70,而是在油杯33的外侧在对应储油腔332的位置设有透明的可视窗体90,油杯33的外侧在靠近底盖34的位置设有缺口337,储油腔332和可视窗体90的内部通过缺口337连通。本实施例的原理与图5的类似,在实际使用时,在油杯33的缺口337作用下,储油腔332内的雾化油60液面和可视窗体90内部的雾化油60的液面是平齐的,随着使用者的抽吸,雾化油60会逐渐消耗,两个腔内的雾化油60的液面是同时下降且始终保持平齐的,通过在可视窗体90处观察其内部的雾化油60的量,即可知晓储油腔332内的雾化油60的量,从而在雾化油60缺少时可及时提醒使用者,避免出现干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直接将油杯33设置为透明,即可观察到储油腔332内的雾化油的量,从而在雾化油缺少时同样可达到提醒使用者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电池杆和雾化器,所述电池杆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部件、电池和供电电路,所述雾化器的安装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电路以及与所述雾化电路电连接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套设到所述雾化器的吸嘴端或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保护盖的内壁设有导电片,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导电片接触导通的触动件,所述触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触动件接触导通时控制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雾化电路接通,以实现控制所述雾化芯在雾化工作前进行预热工作,以及用于在所述雾化芯预热完成后控制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雾化电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的内壁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外侧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用于在所述保护盖套设到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实现控制所述雾化芯在预设时长内进行预热,所述预设时长为0.5-2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一键还原开关,所述一键还原开关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在对应所述一键还原开关的位置设有启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咪头开关,所述咪头开关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咪头开关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启动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雾化电路接通,以实现控制所述雾化芯进行雾化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端部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件为触动电极或触动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称重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的报警装置,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雾化器的安装端接触用于检测所述雾化器的重量,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器的重量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器和/或指示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的显示部件,所述称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器的重量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显示部件对雾化油缺少进行文字显示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雾化芯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芯的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雾化芯的湿度,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雾化芯的湿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以提醒使用者雾化器中的雾化油缺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油杯和底盖,所述油杯的对应所述安装端的一端安装所述底盖,油杯的对应所述吸嘴端的一端设有吸气口,所述油杯具有用于存储雾化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油杯的设置吸气口的一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盖之间形成通道,所述隔板将所述储油腔分隔为雾化油使用腔和雾化油观察腔,所述雾化油使用腔与所述雾化油观察腔通过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油杯的外侧在对应所述雾化油观察腔的位置设有可视窗,通过所述可视窗可观察所述雾化油观察腔内的雾化油的量,从而可知晓所述雾化油使用腔内的雾化油的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窗包括设置在所述油杯外侧的与所述雾化油观察腔对应的开口以及设置在开口上的透明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靠近所述储油腔的一端在对应所述雾化油观察腔的位置设有亮度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油杯和底盖,所述油杯的对应所述安装端的一端安装所述底盖,油杯的对应所述吸嘴端的一端设有吸气口,所述油杯具有用于存储雾化油的储油腔,所述油杯的外侧在对应所述储油腔的位置设有透明的可视窗体,所述油杯的外侧在靠近所述底盖的位置设有缺口,所述储油腔和所述可视窗体的内部通过所述缺口连通。
CN202020372617.7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Active CN212088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2617.7U CN212088085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2617.7U CN212088085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8085U true CN212088085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3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2617.7U Active CN212088085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8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4330B2 (ja) 電源アセンブリ、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及び非燃焼型香味吸引システム
US11864585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equipped with double air pressure sensor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12088086U (zh)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US7190147B2 (en) Battery with complete discharge device
WO2015174708A1 (ko) 전자담배
CN108185528B (zh) 一种电子烟具
CN106413433A (zh) 一种电子烟和启动电子烟的方法
CN201299094Y (zh) 电子烟斗
WO2018041048A1 (zh) 手自一体化的电子烟
WO2020007247A1 (zh) 电子烟
CN213879307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充电盒
CN21208808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CN208957015U (zh) 具有双气压传感器的电子烟
CN213819843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充电盒
CN214257972U (zh) 一种电子烟传感器模组及电子烟
CN209825211U (zh) 带温控的供电装置及电子烟
CN208048029U (zh) 电子烟盒子及电子烟
CN111789296A (zh) 一种电子烟杆加热保温套
CN207907280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打火机
CN211932563U (zh) 一种带oled屏的pod电子烟
CN218008191U (zh) 一种防误触的电子烟
CN219920308U (zh) 一种具有双气流通道的电子烟
CN205695709U (zh) 一种电子烟用电池装置
CN215501344U (zh) 一种可充电电子烟
CN214483236U (zh) 一种防止电子一体烟塑胶油杯松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3rd floor, building 2, Lan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angtou Avenue, factory B, No.2, Gongye 3rd road, Shi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Electronic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6

Address after: 523300 Room 501, building 1, No. 19, xiangxiyanhe Road North, Shipa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Gew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