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6508U - 一种电加热坞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加热坞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86508U CN212086508U CN202020330847.7U CN202020330847U CN212086508U CN 212086508 U CN212086508 U CN 212086508U CN 202020330847 U CN202020330847 U CN 202020330847U CN 212086508 U CN212086508 U CN 2120865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heat conducting
- supporting
- spherical
- heating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腔体内的支承机构和自动通断电机构,加热机构安装于支承机构上,加热机构的导热片由尾托架和支承环支承,加热管安装于导热片的凹槽内,导热片呈辐射状布置并与球形锅体地面贴合,球形锅体放置于加热机构上,电流调节器设置于底座壳体外侧。本发明模拟火焰加热性状,借助与球形锅体贴合的导热片的辐射状布置来模拟明火加热,进而拟合空间立体传热,导热片与球形锅体之间采用自适应浮动调整贴合技术,以保证贴合紧密,采用锅灶分离和即时通断电技术以保证本加热坞高效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坞,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烹饪的立体传热电加热坞。
背景技术
各种电加热烹饪器具如主要实现蒸煮功能的电饭锅、主要用于烘烤的电饼铛、主要用于各种快速加热的微波炉,以及电炒锅、电磁炉等利用电流加热,具有方便、快捷、一具多用、安全以及环保等优点,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烹饪器具,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炉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煎炒烹饪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快速、热效率高、锅灶分离等优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电磁炉存在着故障率高、功耗高、电磁辐射、平底不利于翻炒等问题。与电磁炉相比,电炒锅故障率低、功耗低、不用担心电磁辐射。然而,现有的电炒锅将加热盘固定在锅体上,该种加热装置特点是电炒锅结构简单、升热快,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煎炒的烹饪使用需求,但该种加热方式多采用锅底平面加热,与传统明火立体加热方式明显不同,且将加热盘固定在锅底的方案不便于清洗、拆装与检修,且颠炒等炒菜技艺无法实现,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因而,设计一种锅灶分离、模拟明火立体加热、清洗方便、更能满足中国传统烹饪技艺需求的电加热烹饪装置成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当前电加热烹饪装置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清洗方便、锅灶分离、锅体可更换、模拟明火烹饪、更能满足中国传统烹饪技艺需求的立体传热电加热坞。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加热坞,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腔体内的支承机构和自动通断电机构,加热机构安装于支承机构上,球形锅体放置于加热机构上,电流调节器设置于底座壳体外侧;
所述支承机构包括加热管托架II和加热管托架I,加热管托架I上设置有支承爪,支承爪梢端设置有球铰,球铰上方安装有尾托架;所述加热管托架I上方设置有调整弹簧,加热管托架II与调整弹簧上端相连,支承环设置于加热管托架II上,支承环上安装有支承套筒;
所述尾托架和支承爪各有3个,3个支承爪相间120°均布于加热管托架I外圆柱面,加热管托架I借助支承弹簧支承在底座上;所述3个尾托架相间120°均布;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3组加热管和3组导热片,导热片由尾托架支承,加热管安装于导热片的凹槽内;
所述加热管由单根加热管折弯而成,两个折弯边在水平面内夹角为60°,单个折弯边呈弧状并与球形锅体形状相适应;
所述每组导热片包括两个分支,3组导热片共有6个分支,两个分支之间夹角为60°,每个分支的上表面为细长条状球面,导热片的6个分支呈辐射状布置并与球形锅体底面贴合;
所述支承环上相间120均布有3个球形凸起,并与支承套筒内的环形凹槽相配合,支承环与支承套筒之间安装间隙为2mm~3mm,以保证适度的活动量;
所述自动通断电机构包括陶瓷支座,陶瓷触手,陶瓷支座上依次设置有被动弹性铜片、陶瓷环和主动弹性铜片,陶瓷触手设置在加热管托架I外侧面,被动弹性铜片和主动弹性铜片的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3组首尾相串联加热管和电流调节器相连;
所述底座内壁有隔热涂层。
本实用新型模拟火焰加热性状,借助与球形锅体贴合的导热片的辐射状布置来模拟明火加热,进而拟合空间整体传热,越靠近锅底中心导热片布置越密集,加热过程中温度越高,离锅底中心越远,导热片布置越疏松,温度渐次降低,该种方案更接近于实际明火加热。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导热片上表面为细长条状球面,球形凹面曲率与球形锅体曲率相适应,更利于导热片与球形锅体的贴合,导热片为细长条状,有效降低了导热片与球形锅体之间的接触传热面的宽度,使传热面更接近一条弧线,对锅体形状的适应性强,当锅体尺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依然可保证有效贴合传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适应浮动调整和防倾覆技术,借助设置的球铰、调整弹簧以及支承环与支承套筒之间预留的间隙来调整导热片与球形锅体贴合的细长条状球面的球心的位置,进而调整随意放入加热机构的球形锅体与导热片之间的贴合;借助支承环来限制导热片的活动度,防止使用过程中导热片倾覆。
本电加热坞工作时,球形锅体放置于加热机构上,依靠球形锅体的自重压缩支承弹簧,陶瓷触手下压主动弹性铜片,主动弹性铜片上的球形触点与被动弹性铜片相接触接通电源,加热机构的加热管通电发热,加热管产生的热由导热片传递给与导热片紧密贴合的球形锅体完成对锅内食材的加热烹饪;在烹饪过程中,由电流调节器调节工作电流进而调节加热管的发热功率;当烹饪过程中球形锅体被移离加热机构时,在支承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陶瓷触手上移使主动弹性铜片上的球形触点与被动弹性铜片分开,实现即时断电。
本实用新型采用空间立体加热技术,与现有的加热管固定于锅底的平面加热技术相比,加热面更大,锅内温度场更接近于明火加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即时通断电技术,借助锅体的自重实现加热电源的机械式实时自动通断,节约能源,工作中无需额外的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结构更简单,工作更可靠,更实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锅灶分离技术,锅体和加热机构分离,锅体可以随意拿离加热机构,更便于运用颠炒等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烹饪过程也更接近于中国传统的明火烹饪;锅灶分离也有效避免了清洗过程中清洗用水进入加热机构腐蚀加热机构和造成控制电路短路,清洗更方便,即时通断电使得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加热坞布局图。
图2是一种电加热坞部分俯视图。
图中:底座1,加热管托架I2,支承弹簧3,球铰4,尾托架5,导热片6,加热管 7,支承环8,支承套筒9,支承爪10,调整弹簧11,被动弹性铜片12,陶瓷支座13,自动通断电机构14,陶瓷环15,主动弹性铜片16,陶瓷触手17,电流调节器18,加热管托架II 19,支承机构20,球形锅体21,加热机构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加热坞,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腔体内的支承机构 20和自动通断电机构14,加热机构22由支承机构20支承,加热机构22上放置有球形锅体 21,电流调节器18设置于底座1壳体外侧;
所述支承机构20包括加热管托架I2,球铰4,尾托架5,支承环8,支承套筒9,支承爪10,调整弹簧11,加热管托架II19;
所述加热管托架I2设置有支承爪10,支承爪10梢端设置有球铰4,尾托架5由球铰4支承;所述加热管托架I2上方设置有调整弹簧11,加热管托架II19与调整弹簧11上端相连,支承环8设置于加热管托架II19上,支承套筒9安装于支承环8上;
所述支承爪10有3个,相间120°均布于加热管托架I2外圆柱面,加热管托架I2借助支承弹簧3与底座1相连;
所述尾托架5有3个,相间120°均布;
所述加热机构22包括3组加热管7和3组导热片6,导热片6由尾托架5支承,加热管7安装于导热片6的凹槽内;
所述加热管7由单根加热管折弯而成,两个折弯边在水平面内夹角为60°,单个折弯边呈弧状并与球形锅体21形状相适应;
所述每组导热片6包括两个分支,3组导热片共有6个分支,两个分支之间夹角为60°,导热片6每个分支的上表面为细长条状球面,导热片的6个分支呈辐射状布置并与球形锅体 21地面贴合,以利于传热;
所述支承环8上相间120均布有3个球形凸起,并与支承套筒9内的环形凹槽相配合,支承环8与支承套筒9之间安装间隙为2mm~3mm,以保证适度的活动量;
所述支承套筒9与球铰4对应安装,相应的支承环8球形凸起中心与球铰4球心在水平内连线过支承环8的中心;
所述自动通断电机构14包括陶瓷支座13,陶瓷触手17,陶瓷支座13上依次设置有被动弹性铜片12,陶瓷环15,主动弹性铜片16;
所述陶瓷触手17设置在加热管托架I2外侧面,被动弹性铜片12和主动弹性铜片16的一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加热管7和电流调节器18相连;
所述3组加热管7首尾相串联后分别与电流调节器18和被动弹性铜片12相连;所述底座1内壁有隔热涂层。
在本实施实例中:电加热坞工作时,球形锅体21放置于加热机构22上,依靠球形锅体21的自重压缩支承弹簧3,陶瓷触手17下压主动弹性铜片16,主动弹性铜片16上的球形触点与被动弹性铜片12相接触接通电源,加热机构22的加热管7通电发热,加热管7 产生的热由导热片6传递给与导热片6紧密贴合的球形锅体21完成对锅内食材的加热烹饪。
在本实施实例中:电加热坞工作时,由电流调节器18调节工作电流进而调节加热管 7的发热功率。
在本实施实例中:当烹饪过程中球形锅体21被移离加热机构22,在支承弹簧3恢复力的作用下,陶瓷触手17上移使主动弹性铜片16上的球形触点与被动弹性铜片12分开,实现即时断电。
在本实施实例中:当烹饪人员将球形锅体21随意放入加热机构22时,依靠球铰4的活动、调整弹簧11的伸缩及支承环8与支承套筒9之间预留的间隙量来调节导热片6的条状球面与球形锅体21的贴合。
在本实施实例中:支承环8为整体圆环,当支承套筒9绕着支承环8的球形凸起活动时限制支承套筒9的活动范围,以防止导热片6倾覆。
在本实施实例中:采用立体辐射传热来模拟明火加热,进而拟合空间整体传热,通过减小导热片6的传热面宽度可进一步减小单个导热片6与球形锅体2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锅体底面的适应性,在锅体尺寸变化的一定范围内可保证贴合传热。
Claims (1)
1.一种电加热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腔体内的支承机构(20)和自动通断电机构(14),加热机构(22)安装在支承机构(20)上,球形锅体(21)放置于加热机构(22)上,底座(1)壳体外侧设置有电流调节器(18);
所述支承机构(20)包括加热管托架I (2),加热管托架I (2)设置有支承爪(10),支承爪(10)梢端设置有球铰(4),尾托架(5)由球铰(4)支承,导热片(6)一端安装在尾托架(5)上,导热片(6)另一端安装在支承套筒(9)上,支承套筒(9)由支承环(8)支承,支承环(8)与支承套筒(9)安装间隙为2mm~3mm,支承环(8)设置于加热管托架II( 19)上,加热管托架II(19)与调整弹簧(11)上端相连,调整弹簧(11)下端与加热管托架I( 2)相连,加热管托架I( 2)借助支承弹簧(3)与底座(1)相连;
所述加热机构(22)包括加热管(7)和导热片(6),导热片(6)由尾托架(5)支承,加热管(7)安装于导热片(6)的凹槽内;
所述加热管(7)有3组,每组加热管(7)由单根加热管折弯而成,两个折弯边在水平面内夹角为60°,单个折弯边呈弧状并与球形锅体(21)形状相适应;
所述导热片(6)有3组,每组导热片(6)包括两个分支,3组导热片共有6个分支,两个分支之间夹角为60°,导热片(6)每个分支的上表面为细长条状球面,导热片的6个分支呈辐射状布置并与球形锅体(21)底面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30847.7U CN212086508U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一种电加热坞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30847.7U CN212086508U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一种电加热坞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86508U true CN212086508U (zh) | 2020-12-04 |
Family
ID=73561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3084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86508U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一种电加热坞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86508U (zh) |
-
2020
- 2020-02-29 CN CN202020330847.7U patent/CN2120865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54510U (zh) | 电炊具用锅体 | |
CN201463009U (zh) | 一种带温控器的远红外线发热盘 | |
CN209165485U (zh) | 一种电炊具 | |
CN212086508U (zh) | 一种电加热坞 | |
CN110410833A (zh) | 一种锅灶分离式电加热烹饪装置 | |
CN210740472U (zh) | 一种锅灶分离式电加热烹饪装置 | |
CN111246599A (zh) | 一种电加热坞 | |
CN104075368A (zh) | 一种新型家用电油汀 | |
CN201036495Y (zh) | 省电的电加热锅 | |
CN203177244U (zh) | 一种电陶炉 | |
CN107969898A (zh) | 磁悬浮电炒灶 | |
CN113116179A (zh) | 一种节能电烤箱 | |
CN211502761U (zh) | 一种气电混合燃烧器 | |
CN202287909U (zh) | 一种电热碗具的炉具 | |
CN201365817Y (zh) | 一种新型电饭煲 | |
CN204483827U (zh) | 一种电热锅 | |
CN201503067U (zh) | 红外线多功能电热炉 | |
CN207444775U (zh) | 磁悬浮电炒灶及一种磁悬浮装置 | |
CN2927912Y (zh) | 分体式电热膜电火锅 | |
CN203615377U (zh) | 灶头 | |
CN204478177U (zh) | 一种电陶炉 | |
CN2936079Y (zh) | 分体式电热膜电烤盘 | |
CN214712008U (zh) | 一种移动式平底锅结构 | |
CN110798923B (zh) | 加热面板及无火灶 | |
CN221242498U (zh) | 一种节能型电饭煲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