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0237U -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0237U
CN212080237U CN202020196400.5U CN202020196400U CN212080237U CN 212080237 U CN212080237 U CN 212080237U CN 202020196400 U CN202020196400 U CN 202020196400U CN 212080237 U CN212080237 U CN 212080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inner body
faucet
qui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64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波
雪振峰
刘守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lin Enterprise Co ltd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engli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li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li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64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0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0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0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包括龙头本体、内本体、供水管路、混合阀及阀盖;主要改良在于:龙头本体的安装阀槽内周壁在连通口处设置有限转挡墙、多个侧向挡墙及多个第一避让槽,且限转挡墙上形成有限转凸部,并在内本体相对的端侧部位上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多个侧向卡块及多个第二避让槽,使内本体从龙头本体底部进入其纵向腔室后,只需往特定方向适当转动,即可被允许置入安装阀槽内,再透过回转及后退,即可被挡止限位及限制转动于安装阀槽内,而可达到简易、快速及牢固安装内本体的效果。

Description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指一种使水龙头的内本体能够被简易、快速及牢固安装的构造。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号码US6,757,921B2揭露了一种将直角阀块(right-angle valveblock)从侧向开口装入中空本体的拉出式水龙头,只是其安装时存在某些缺点,因此,美国专利号码US10,450,729B2将直角阀块改为从中空本体底端向上经由纵向腔室进行安装的结构与方法,以改善其缺点。
然而,这样的结构改变仍未臻完善,以其第一实例的结构为例,当直角阀块从壳座底部往上置入其纵向腔室内,并往安装阀槽方向略为横向移动,使其密封垫圈略为通过连通口时,还必须调整直角阀块,使其第二定位孔分别对准各第一定位孔形成限转孔,方可允许随后安装的定位组件其上各凸柱对准各限转孔,由于这样的组装方式很难单纯依靠手感组装,必须借助肉眼观察,只是其组装位置靠近安装阀槽内侧,而非肉眼能够清楚观察得到,加上没有导引定位的功能,很容易会因为些微的定位偏差,而无法共同准确地组成所需的限转孔,此时,所述各凸柱便无法顺利地定位于各限转孔内。
第二至四实施例同样存在有第一实施例不易准确定位的问题,且其定位组件皆由二个构件所组成,构件数增加,组装的复杂度也随着提高,故组装仍嫌困难,不够简易快速。第五实施例的定位件只需要类似C形环的单一简单构件,但缺点是必须使用特定工具方能将定位件弹性撑开后定位,且安装阀槽内空间狭小,进行这样的操作并不容易,因此,仍难以达到简易、快速安装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使内本体无须借助任何其他定位构件,即可达到简易、快速且牢固的安装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包括龙头本体,其内部形成有纵向腔室及一个沿着横向延伸的安装阀槽,所述安装阀槽内侧与所述纵向腔室交界处形成有连通口,所述安装阀槽外侧形成有安装入口;内本体,至少一部分可供容纳于所述安装阀槽内;供水管路,可供安装于所述内本体底部;混合阀,可供容纳于所述安装阀槽内与所述内本体相连通;阀盖,可供螺合于所述龙头本体,进而将所述混合阀压抵迫紧于所述内本体;
所述龙头本体,其所述安装阀槽的内周壁在相对于所述连通口的一侧形成有限转挡墙、多个侧向挡墙及多个第一避让槽,且所述限转挡墙上形成有限转凸部;
所述内本体,能够沿着纵向置入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纵向腔室内,且在横向上具有两相对的端侧部位,并在相对于所述安装阀槽一侧的所述端侧部位外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多个侧向卡块及多个第二避让槽;所述内本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对准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限转挡墙时,通过所述内本体朝向所述安装阀槽方向移动,使所述限转挡墙、各所述侧向挡墙及各所述侧向卡块,得以分别通过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各所述第二避让槽及各所述第一避让槽,并能够在所述端侧部位进入所述安装阀槽一段距离后,通过转动所述内本体至所述第二凹槽对准所述限转挡墙时往后移动退回,直到所述侧向卡块分别受各相对所述侧向挡墙予以阻挡靠抵为止,使所述端侧部位的一部分能够被横向限位在所述安装阀槽内,同时,通过所述限转凸部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能够限制进入所述安装阀槽内的端侧部位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龙头本体在其所述安装阀槽的内周壁上沿着圆周方向等角分布设置有n个所述第一避让槽,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避让槽间形成有一个所述限转挡墙,其余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避让槽间各形成一个所述侧向挡墙;所述内本体的端侧部位外周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一个所述第二凹槽、n-1个所述侧向卡块及n-1个所述第二避让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各中间位置彼此间相隔180/n度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为4、6、8、10及12任一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以底部朝下的方式沿着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纵向腔室安装进入,且必须沿着第一方向转动180/n度角,才能够使所述内本体的所述第一凹槽得以对准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限转挡墙,并在所述端侧部位进入所述安装阀槽一段距离后,沿着第二方向回转180/n度角,才能够使所述第二凹槽对准所述限转挡墙;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任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另一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的端侧部位外周壁沿着径向突设延伸有装配环缘,所述装配环缘上通过凹凸结构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侧向卡块及所述第二避让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的端侧部位上形成有接合面,可供所述混合阀的相对部位贴抵连通,且所述接合面与所述装配环缘彼此相互邻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在相异于所述安装阀槽一侧的所述端侧部位上设置有掣动槽;所述龙头本体的外周壁在相对于所述掣动槽处配合设置有穿孔,可供工具由此通过后嵌入所述掣动槽内,以转动控制所述内本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掣动槽包括锥形导引槽,以及一个相连于所述锥形导引槽的作动槽;所述锥形导引槽能够将所述工具快速导入所述作动槽内进行掣转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在相异于所述安装阀槽一侧的所述端侧部位上突伸有导引柱,所述掣动槽形成于所述导引柱内;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纵向腔室内周壁从底端沿着纵向凹设有导槽至所述穿孔处,使所述内本体的所述导引柱得以沿着所述导槽快速滑移至所述穿孔处,以方便所述工具快速嵌入所述掣动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本体底部形成有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及混合水出口;三个快速接头,能够预先嵌卡定位于所述冷水入口、所述热水入口及所述混合水出口;所述供水管路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各具有本体连接端,能够分别快速插接于所述冷水入口、所述热水入口及所述混合水出口上的快速接头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入口、所述热水入口及所述混合水出口各具有进入孔、接合孔,以及一个位于所述进入孔与所述接合孔间的容槽,且所述容槽在相邻于所述进入孔处形成有环状挡壁;所述快速接头呈管状,且具有环状基部,以及一个自所述环状基部延伸的管状部位,所述管状部位上形成有至少一剖槽,使所述管状部位具有弹性缩合与扩张作用,且所述管状部位末端形成有扣合缘,能够在所述管状部位弹性缩合时被允许由各所述进入孔进入各所述容槽内,并在所述管状部位弹性扩张后受各所述环状挡壁予以阻挡,而被限制在各所述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及所述混合水出水管的本体连接端各具有接合部位、套接部位,以及一个位于所述接合部位与所述套接部位间的卡扣环缘;所述接合部位上嵌套有至少一密封垫圈,可供密封插接于所述内本体各相对的所述接合孔内;所述套接部位可供穿套于各相对所述快速接头内部;所述卡扣环缘能够通过各所述快速接头内部后容纳于所述内本体各相对的所述容槽内,并受各相对的所述扣合缘予以阻挡,使其无法从各相对的所述快速接头脱离。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可通过内本体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多个侧向卡块及多个第二避让槽,以及龙头本体的限转挡墙、多个侧向挡墙、多个第一避让槽及限转挡墙上的限转凸部彼此间形成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内本体无须搭配其他定位构件,即可快速且牢固地安装定位于龙头本体内,且安装操作简易快速,还可以有效降低材料与生产制造成本。
本申请还可以让使用者自由选择直接以手感操作组装内本体,或者利用工具来掣转操作内本体,这些方式皆可达到快速组装操作的效果。
本申请可通过内本体底部设置的快速接头,方便使用者更快速地将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透过简易插接方式牢固地组装定位于内本体的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及混合水出口,因此,当使用者将内本体先行安装固定于龙头本体时,仍可简易快速地安装供水管路,而无须担心有安装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应用于拉出式水龙头的外观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应用于拉出式水龙头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应用于拉出式水龙头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龙头本体从安装入口处观视的局部侧视平面图;
图5为本申请龙头本体朝向安装入口观视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内本体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申请内本体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申请内本体的侧视平面图;
图9为本申请内本体朝向接合面观视的侧视平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内本体的第一凹槽对准龙头本体的限转挡墙后由连通口嵌入安装阀槽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在图10的状态后回转30度角,再移动退回的动作示意图,并显示该龙头本体的限转凸部嵌入该内本体的第二凹槽内;
图12为本申请内本体上另设置有一掣动槽,同时该龙头本体上搭配设置有一穿孔,可供一工具由此穿过作动该掣动槽的动作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图12的内本体另一实施例的掣动槽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图12的内本体又一实施例的掣动槽,并在龙头本体上搭配有一导槽,可供内本体上内部形成有该掣动槽的导引柱在该导槽内导滑的动作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具有另一实施例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及混合水出口的内本体,且分别搭配有一快速接头,可供另一实施例的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快速插接的组装状态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为拉出式水龙头1,众所周知,典型的拉出式水龙头1包括中空状龙头本体10、一个可供安装于龙头本体10上的控制阀组20、一个安装连通于控制阀组20的供水管路30、一个连通于供水管路30用以送出水流的出水软管40,以及一个定位于龙头本体10出水口端100可供连通出水软管40的喷头50。
在本实施例中,龙头本体10包括壳座10a,以及一个自壳座10a顶端延伸的出水弯管10b;壳座10a内部形成有纵向腔室11及一个沿着横向延伸的安装阀槽12,安装阀槽12内侧与纵向腔室11交界处形成有连通口13,安装阀槽 12外侧形成有安装入口12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阀槽12形成于壳座 10a外部横向突伸的阀座部位120内。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组20还包括内本体20a、混合阀20b、阀盖20c、饰盖20d及把手20e;内本体20a至少一部分可供容纳于安装阀槽12内;混合阀20b可供容纳于安装阀槽12内与内本体20a相连通;阀盖20c可供螺合于龙头本体10上,进而将混合阀20b压抵迫紧于内本体20a。其中,本实施例的安装阀槽12靠近外侧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牙,可供阀盖20c螺合锁固。
在本实施例中,供水管路30系安装于内本体20a底部,且包括冷水进水管 301、热水进水管302及混合水出水管303;当冷、热水分别从冷水进水管301、热水进水管302流入控制阀组20后,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控制把手20e连动混合阀20b,使冷水、热水或冷、热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水从混合水出水管303 经由连通的出水软管40流向喷头50出水,使用者能够依据需求将喷头往外拉出使用,且喷头50能够于释放后自动回复定位于出水口端100。为了确保喷头 50能够以自动回复定位,能够通过在出水软管40上安装固定重锤60,并利用重锤60的重量提供自动收回所需的回复力。
只是,以上组成构件及相关构造皆属于已知技术,非本申请的创作重点,故仅作简单描述。
本实施例的主要改良在于:
龙头本体10,如图4、5所示,其安装阀槽12的内周壁在相对于连通口13 的一侧形成有限转挡墙122、多个侧向挡墙123及多个第一避让槽124,且限转挡墙122上形成有限转凸部122a。
内本体20a,能够沿着纵向置入龙头本体10的纵向腔室11内,且在横向上具有两相对的端侧部位21,如图6至9所示,并在相对于安装阀槽12一侧的端侧部位21外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12、多个侧向卡块213 及多个第二避让槽214;内本体20a能够在第一凹槽211对准龙头本体10的限转挡墙122时,通过内本体20a朝向安装阀槽12方向移动,使限转挡墙122、各侧向挡墙123及各侧向卡块213,得以分别通过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11、各第二避让槽214及各第一避让槽124,如图10所示,并能够在端侧部位21进入安装阀槽12一段距离后,通过转动内本体20a至第二凹槽212对准限转挡墙 122时往后移动退回,直到侧向卡块213分别受各相对侧向挡墙123予以阻挡靠抵为止,如图11所示,使端侧部位21的一部分能够被横向限位在安装阀槽 12内,同时,通过限转凸部122a嵌入第二凹槽212内,能够限制进入安装阀槽12内的端侧部位2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龙头本体10在其安装阀槽12的内周壁上沿着圆周方向等角分布设置有n个第一避让槽124,且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一避让槽124间形成有一个限转挡墙122,其余任二个相邻的第一避让槽124间各形成一个侧向挡墙123。内本体20a的端侧部位21外周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凹槽211、一个第二凹槽212、n-1个侧向卡块213及n-1个第二避让槽214,且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212各中间位置彼此间相隔180/n度角。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n为6,因此,共设置有6个第一避让槽124,5个侧向卡块213及5个第二避让槽214,能够轻易理解的是,任二个相邻的第一避让槽124中间位置彼此间均相隔有一个60度的θ1角,如图5所示,且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212各中间位置彼此间均相隔有一个30度的θ2角,如图9 所示,同时,限转挡墙122能够被设置于内周壁的上方位置。需特别注意的是,上述n不以6为限,也可以为4、8、10或12等。
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20a系以底部朝下的方式沿着龙头本体10的纵向腔室11安装进入,且必须沿着第一方向转动180/n度角,方能够使内本体20a的第一凹槽211得以对准龙头本体10的限转挡墙122,并在端侧部位21进入安装阀槽12一段距离后,沿着第二方向回转180/n度角,方能够使第二凹槽212 对准限转挡墙122;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任一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另一方向。
换句话说,当上述n为6时,使用者在安装操作过程中,必须先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角,方能够使内本体20a的端侧部位21顺利进入安装阀槽12内,之后,再回转30度角,并往后退回,即能够准确及快速地到达预期的安装位置。同理,当上述n为4时,使用者在安装时必须先转动45角,之后,再回转45度角,并依此类推。
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20a的端侧部位21外周壁利用沿着径向突设延伸的装配环缘210,同时通过装配环缘210上特殊设计的凹凸结构,分别形成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12、侧向卡块213及第二避让槽214。
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20a的端侧部位21上形成有接合面215,可供混合阀20b的相对部位贴抵连通,且接合面215与装配环缘210彼此相互邻接。
需特别说明的是,使用者在安装过程中,能够直接通过手感转动操作上述内本体20a,也能够以利用工具2,更具体而言,内本体20a能够进一步在相异于安装阀槽12一侧的端侧部位21上设置有掣动槽216,如图12所示,并在龙头本体10外周壁相对于掣动槽216处配合设置有穿孔14,如此,工具2即能够由此穿孔14通过后嵌入掣动槽216内,并据以转动控制内本体20a。
掣动槽216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掣动槽216还能够被设计包括锥形导引槽 216a,以及一个相连于锥形导引槽216a的作动槽216b,如图13所示,通过锥形导引槽216a的设计,能够借以将工具2快速导入作动槽216b内进行掣转操作,以缩短工具2对准掣动槽216的操作时间。
掣动槽216还能够有其他的实施例,例如,能够在内本体20a相异于安装阀槽12一侧的端侧部位21上突伸有导引柱217,如图14所示,使掣动槽216 得以形成于导引柱217内,同时,利用龙头本体10的纵向腔室11内周壁从底端沿着纵向凹设导槽111至穿孔14处,使内本体20a的导引柱217得以沿着导槽111快速地被导引滑移至穿孔14处,如此,即能够方便工具2快速地经由穿孔14嵌入掣动槽216内,同样能够借此缩短工具2对准掣动槽216的操作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内本体20a底部形成有冷水入口201、热水入口202及混合水出口203,如图7所示;供水管路30的冷水进水管301、热水进水管302 及混合水出水管303各具有本体连接端31,能够分别螺接于冷水入口201、热水入口202及混合水出口203内,如图2、3所示。但不以此螺接结构为限,也能够设置三个快速接头70预先嵌卡定位于冷水入口201、热水入口202及混合水出口203,分别供冷水进水管301、热水进水管302及混合水出水管303的本体连接端31快速插接组装,如图15所示。能够轻易理解的是,当外部冷、热水分别从冷水入口201及热水入口202进入内本体20a后,能够被导引至接合面215处,进而导入混合阀20b内部,并通过使用者操作控制混合阀20b,将冷水、热水或冷热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水从混合阀20b经由接合面215导引回流至内本体20a,再导引至混合水出口203送往喷头50进行出水。众所周知的是,接合面215上会形成三个连通冷水入口201、热水入口202及混合水出口203的通水孔215a,借以连通混合阀20b,由于这些连通构造属于已知技术,在此不多所赘述。
更进一步说,冷水入口201、热水入口202及混合水出口203各具有进入孔22、接合孔23,以及一个位于进入孔22与接合孔23间的容槽24,且容槽 24在相邻于进入孔22处形成有环状挡壁241;快速接头70呈管状,且具有环状基部71,以及一个自环状基部71延伸的管状部位72,管状部位72上形成有至少剖槽721,使管状部位72具有弹性缩合与扩张作用,且管状部位72末端形成有扣合缘722,能够在管状部位72弹性缩合时被允许由各进入孔22进入各容槽24内,并在管状部位72弹性扩张后受各环状挡壁241予以阻挡,而被限制在各容槽24内,使快速接头70得以分别被安装定位于冷水入口201、热水入口202及混合水出口203处。
同时,冷水进水管301、热水进水管302及混合水出水管303的本体连接端31各具有接合部位311、套接部位312,以及一个位于接合部位311与套接部位312间的卡扣环缘313;接合部位311上嵌套有至少密封垫圈314,可供密封插接于内本体20a各相对的接合孔23内;套接部位312可供穿套于各相对快速接头70内部;卡扣环缘313能够通过各快速接头70内部后容纳于内本体20a 各相对的容槽24内,并受各相对的扣合缘622予以阻挡,使其无法从各相对的快速接头70脱离。
现将本实施例内本体20a的安装步骤大致说明如下:
首先,将内本体20a以底部朝下方式从龙头本体10底部沿着纵向腔室11 往上安装置入至适当位置后,利用上述工具2经由龙头本体10的穿孔14嵌入内本体20a的掣动槽216后往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即能够将内本体20a的端侧部位21经由连通口13适当置入安装阀槽12内,接着,逆时针方向往回转动 30度,并随即往后移动退回,即能够完成内本体20a的安装定位,此时,即能够依序安装混合阀20b、阀盖20c、饰盖20d及把手20e,使内本体20a得以被迫紧定位于安装阀槽12内,同时确保内本体20a能够与混合阀20b在良好的水密封状态下相互连通。最后,再从纵向腔室11下方依序组装供水管路30的冷水进水管301、热水进水管302及混合水出水管303,即能够完成供水管路30 与内本体20a的组装操作。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申请具有以下诸多特色与优点:
第一,本申请利用内本体20a与龙头本体10彼此间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内本体20a无须搭配任何其他定位构件,即能够快速且牢固地安装定位于龙头本体10内,因此,不仅安装操作简易快速,还可以有效降低材料与生产制造成本。
第二,使用者能够选择直接以手感操作组装内本体20a,也可以透过工具2 来掣转操作内本体20a,都能够达到快速组装操作的效果。
第三,利用内本体20a底部设置的快速接头70,能够方便使用者更快速地将冷水进水管301、热水进水管302及混合水出水管303透过简易的插接方式牢固地组装定位于内本体20a的冷水入口201、热水入口202及混合水出口203。换句话说,使用者能够先将内本体20a安装固定于龙头本体10后,再进行供水管路30的安装操作,而无须担心内本体20a先行安装后是否影响后续供水管路 30的安装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包括龙头本体,其内部形成有纵向腔室及一个沿着横向延伸的安装阀槽,所述安装阀槽内侧与所述纵向腔室交界处形成有连通口,所述安装阀槽外侧形成有安装入口;内本体,至少一部分可供容纳于所述安装阀槽内;供水管路,可供安装于所述内本体底部;混合阀,可供容纳于所述安装阀槽内与所述内本体相连通;阀盖,可供螺合于所述龙头本体,进而将所述混合阀压抵迫紧于所述内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龙头本体,其所述安装阀槽的内周壁在相对于所述连通口的一侧形成有限转挡墙、多个侧向挡墙及多个第一避让槽,且所述限转挡墙上形成有限转凸部;
所述内本体,能够沿着纵向置入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纵向腔室内,且在横向上具有两相对的端侧部位,并在相对于所述安装阀槽一侧的所述端侧部位外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多个侧向卡块及多个第二避让槽;所述内本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凹槽对准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限转挡墙时,通过所述内本体朝向所述安装阀槽方向移动,使所述限转挡墙、各所述侧向挡墙及各所述侧向卡块,得以分别通过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各所述第二避让槽及各所述第一避让槽,并能够在所述端侧部位进入所述安装阀槽一段距离后,通过转动所述内本体至所述第二凹槽对准所述限转挡墙时往后移动退回,直到所述侧向卡块分别受各相对所述侧向挡墙予以阻挡靠抵为止,使所述端侧部位的一部分能够被横向限位在所述安装阀槽内,同时,通过所述限转凸部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能够限制进入所述安装阀槽内的端侧部位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本体在其所述安装阀槽的内周壁上沿着圆周方向等角分布设置有n个所述第一避让槽,且其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避让槽间形成有一个所述限转挡墙,其余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避让槽间各形成一个所述侧向挡墙;所述内本体的端侧部位外周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一个所述第二凹槽、n-1个所述侧向卡块及n-1个所述第二避让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各中间位置彼此间相隔180/n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4、6、8、10及12任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以底部朝下的方式沿着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纵向腔室安装进入,且必须沿着第一方向转动180/n度角,才能够使所述内本体的所述第一凹槽得以对准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限转挡墙,并在所述端侧部位进入所述安装阀槽一段距离后,沿着第二方向回转180/n度角,才能够使所述第二凹槽对准所述限转挡墙;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任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另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的端侧部位外周壁沿着径向突设延伸有装配环缘,所述装配环缘上通过凹凸结构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侧向卡块及所述第二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的端侧部位上形成有接合面,可供所述混合阀的相对部位贴抵连通,且所述接合面与所述装配环缘彼此相互邻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在相异于所述安装阀槽一侧的所述端侧部位上设置有掣动槽;所述龙头本体的外周壁在相对于所述掣动槽处配合设置有穿孔,可供工具由此通过后嵌入所述掣动槽内,以转动控制所述内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动槽包括锥形导引槽,以及一个相连于所述锥形导引槽的作动槽;所述锥形导引槽能够将所述工具快速导入所述作动槽内进行掣转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在相异于所述安装阀槽一侧的所述端侧部位上突伸有导引柱,所述掣动槽形成于所述导引柱内;所述龙头本体的所述纵向腔室内周壁从底端沿着纵向凹设有导槽至所述穿孔处,使所述内本体的所述导引柱得以沿着所述导槽快速滑移至所述穿孔处,以方便所述工具快速嵌入所述掣动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本体底部形成有冷水入口、热水入口及混合水出口;三个快速接头,能够预先嵌卡定位于所述冷水入口、所述热水入口及所述混合水出口;所述供水管路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及混合水出水管,各具有本体连接端,能够分别快速插接于所述冷水入口、所述热水入口及所述混合水出口上的快速接头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入口、所述热水入口及所述混合水出口各具有进入孔、接合孔,以及一个位于所述进入孔与所述接合孔间的容槽,且所述容槽在相邻于所述进入孔处形成有环状挡壁;所述快速接头呈管状,且具有环状基部,以及一个自所述环状基部延伸的管状部位,所述管状部位上形成有至少一剖槽,使所述管状部位具有弹性缩合与扩张作用,且所述管状部位末端形成有扣合缘,能够在所述管状部位弹性缩合时被允许由各所述进入孔进入各所述容槽内,并在所述管状部位弹性扩张后受各所述环状挡壁予以阻挡,而被限制在各所述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进水管、所述热水进水管及所述混合水出水管的本体连接端各具有接合部位、套接部位,以及一个位于所述接合部位与所述套接部位间的卡扣环缘;所述接合部位上嵌套有至少一密封垫圈,可供密封插接于所述内本体各相对的所述接合孔内;所述套接部位可供穿套于各相对所述快速接头内部;所述卡扣环缘能够通过各所述快速接头内部后容纳于所述内本体各相对的所述容槽内,并受各相对的所述扣合缘予以阻挡,使其无法从各相对的所述快速接头脱离。
CN202020196400.5U 2020-02-21 2020-02-21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Active CN212080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6400.5U CN212080237U (zh) 2020-02-21 2020-02-21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6400.5U CN212080237U (zh) 2020-02-21 2020-02-21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0237U true CN212080237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59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6400.5U Active CN212080237U (zh) 2020-02-21 2020-02-21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0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1233B2 (en) Faucet valve housing assembly
US9816637B2 (en) Testing cap for a valve body
CN107427744B (zh) 用于磁性过滤器的伸缩配件
EP3219858B1 (en) A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tap
US9416884B2 (en) Fluid control valve and assembly
HUE032577T2 (en) Magnetic separator
US10450729B2 (en) Pull-out faucet
US9206917B2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water guiding duct in faucet valve base
US10738899B2 (en) Faucet
WO2014014765A1 (en) Shower valve system
US20210381208A1 (en) Positioning Hose Structure for Pull-Out Faucet
CN212080237U (zh) 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US10132436B2 (en) Quick connect/disconnect adaptor system
US7077382B2 (en) Water supply shut off valve with quick connect having flow regulation
CN110319241B (zh) 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CN210484683U (zh) 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KR102029998B1 (ko) 캠을 구비한 배관 커넥팅 장치
CN213711964U (zh) 一种分水装置
CN216430830U (zh) 一种直插式角阀
CN217998282U (zh) 一种转动卡接组件、预埋盒及预埋盒套件
US20240175500A1 (en) Water control valve
CN210978645U (zh) 一种止回阀
CN212251626U (zh) 三通组件
CA2979633C (en) Pull-out faucet
JP3725534B2 (ja) 水道メータ取付け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