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0340U -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0340U
CN212060340U CN202020444715.7U CN202020444715U CN212060340U CN 212060340 U CN212060340 U CN 212060340U CN 202020444715 U CN202020444715 U CN 202020444715U CN 212060340 U CN212060340 U CN 212060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type thimble
thimble
pressing
push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47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传
龚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dian Technolog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dian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dian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dian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4447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0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0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0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用于夹持固定相互插接的按压式顶针和仪表端口的转接头,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包括夹板、连接件和锁紧件。夹板为两个,两个夹板分别从两端与按压式顶针和转接头抵压,以保持按压式顶针和转接头的插接状态。连接件为多个,每个连接件均穿设在两个夹板中。锁紧件为多个,锁紧件与连接件配合连接,以将夹板锁紧在与按压式顶针和转接头抵压的位置。该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能够在线损环路补偿环节,将按压式顶针与仪表的转接头快速稳定连接,保持环路畅通,使待测带宽内各频点均能在稳定连接后完成准确测试,并对线损准确补偿,大大降低了芯片RF校准值的误差,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产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校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RF射频校准过程前期,产测夹具上的按压式高频顶针在线损补偿阶段无法稳定连接,导致其插损难以准确测量。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人工将按压式顶针抵接在仪器转接头上,并使用粗略补偿法,但是随着实际频率变化,同一按压式高频顶针在不同频点的插损并不一样,不仅因为人工操作导致效率低下,同时还会引起多数频点功率校准偏差,严重时造成数据错误,影响产测功率标准判定。
因此,亟需一种固定夹具能够实现按压式顶针与仪器转接头之间的稳定连接,降低芯片RF校准值误差,提高产能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能够使按压式顶针与仪表的转接头快速稳定连接,大大降低了芯片RF校准值的误差,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产测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用于夹持固定相互插接的按压式顶针和仪表端口的转接头,所述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包括:夹板,所述夹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板分别从两端与所述按压式顶针和所述转接头抵压,以保持所述按压式顶针和所述转接头的插接状态;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多个,每个所述连接件均穿设在两个所述夹板中;锁紧件,锁紧件为多个,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连接,以将所述夹板锁紧在与所述按压式顶针和所述转接头抵压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配合的套管,两个所述夹板的所述套管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套管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止抵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板上,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另一个所述夹板;所述锁紧件包括螺帽,所述螺帽与所述连接件的尾部配合并止抵在另一个所述夹板的所述套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所述夹板;所述锁紧件包括两个螺母,每个所述螺母配合在所述双头螺柱上,且两个所述螺母分别止抵在两个所述夹板的所述套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设在所述夹板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多个,每个所述弹性件套设在一个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两个所述夹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用于与所述按压式顶针或者所述转接头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配合部,每个所述配合部上均设有容纳半槽,两个所述容纳半槽对接成容纳所述按压式顶针或者所述转接头的容纳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板上设有锁合件,所述锁合件穿设在两个所述配合部上,以将所述按压式顶针或所述转接头锁紧在所述容纳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一个所述夹板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锁紧件能限定按压式顶针与转接头之间的最大间距,按压式顶针抵接在转接头上限制了按压式顶针与转接头之间的最小间距,当最大间距与最小间距相同且均为零时,即可通过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使按压式顶针稳定的止抵在转接头上。并进一步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按压式射频连接件应用环境的线损补偿环节中,使按压式顶针在任意时间段内与仪表端口的转接头稳定连接,无需采用粗略补偿法等方法所导致的频点功率校准偏差,从而能降低因校准偏差导致的数据错误,提高产测功率标准判定的准确性。同时,本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还能降低人工长时间配合按压式顶针与转接头所造成的误差,且降低了人工操作复杂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与按压式顶针和转接头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按压式顶针和转接头分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件、锁紧件和弹性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夹板;11、板体;12、套管;13、卡接槽;14、配合部;141、配合板;142、容纳半槽;15、锁合件;
2、连接件;21、螺栓;22、双头螺柱;3、锁紧件;31、螺帽;4、弹性件;
100、按压式顶针;101、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用于夹持固定相互插接的按压式顶针100和仪表端口的转接头101,其特征在于,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包括夹板1、连接件2和锁紧件3。夹板1为两个,两个夹板1分别从两端与按压式顶针100和转接头101抵压,以保持按压式顶针100和转接头101的插接状态。连接件2为多个,每个连接件2均穿设在两个夹板1中。锁紧件3为多个,锁紧件3与连接件2配合连接,以将夹板1锁紧在与按压式顶针100和转接头101抵压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夹板1之间通过连接件2连接,多个锁紧件3与连接件2配合并限制了两个夹板1之间的最大间距,同时,两个夹板1分别与按压式顶针100和转接头101的端部抵接,从而限制了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之间的最大间距。因此,将夹板1装载在按压式顶针100及转接头101的端部,在按压式顶针100抵接在转接头101上后,使用锁紧件3锁紧连接件2,锁紧件3能限定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之间的最大间距,按压式顶针100抵接在转接头101上限制了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之间的最小间距,当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之间的最大间距与最小间距相同且均为零时,即可通过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使按压式顶针100稳定的止抵在转接头101上。并进一步使操作人员能够在按压式射频连接件2应用环境的线损补偿环节中,使按压式顶针100在任意时间段内与仪表端口的转接头101稳定连接,无需采用粗略补偿法等方法所导致的频点功率校准偏差,从而能降低因校准偏差导致的数据错误,提高产测功率标准判定的准确性。同时,本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还能降低人工长时间配合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所造成的误差,且降低了人工操作复杂程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能够在线损环路补偿环节,将按压式顶针100与仪表的转接头101快速稳定连接,保持环路畅通,使待测带宽内如WiFi 5G频段将近1GHz带宽各频点均能在稳定连接后完成准确测试,并对线损准确补偿,大大降低了芯片RF校准值的误差,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产测效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能够应用在包括且不限于SMA、N型、BNC、TNC等射频连接器等涉及按压式顶针100的组合环境下,在此并不对其应用场景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夹板1上设有与连接件2配合的套管12,两个夹板1的套管12相背设置,连接件2穿设在套管12中。
具体地,夹板1包括板体11和设在本体上的套管12。可以理解的是,套管12既能对连接件2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还能够提高锁紧件3与夹板1之间的配合关系,降低了因连接件2偏向所导致的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不能长时间稳定连接的现象,进而降低因校准偏差导致的数据错误,提高产测功率标准判定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件2包括螺栓21,螺栓21的头部止抵在其中一个夹板1上,螺栓21的尾部穿过另一个夹板1。锁紧件3包括螺帽31,螺帽31与连接件2的尾部配合并止抵在另一个夹板1的套管12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螺栓21的头部止抵在一个夹板1上,使得操作人员仅需调整另一个夹板1在连接件2上的位置,即可调整两个夹板1之间的最大间距,并使位于该夹板1上的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与另外一个夹板1上的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抵接,再使用螺母止抵在该夹板1上的套管12上与连接件2配合锁紧,即能实现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之间的稳定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的连接件2和锁紧件3实现两个夹板1之间的连接与锁紧,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螺帽31为蝶形螺帽31,蝶形螺帽31能便于操作人员完成锁紧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使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2包括双头螺柱22,双头螺柱22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夹板1。锁紧件3包括两个螺母,每个螺母配合在双头螺柱22上,且两个螺母分别止抵在两个夹板1的套管12上。
可以理解的是,双头螺柱22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快速调整螺母以调整按压式顶针100及转接头101之间的间距,提高其连接效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实现两个夹板1之间的连接与锁紧,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件2为两个,两个连接件2分别穿设在夹板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上。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在夹板1相对两端的连接件2能够对两个夹板1稳定限位,降低两个夹板1出现旋转并导致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脱离抵接状态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连接的稳定性,进而降低因校准偏差导致的数据错误,提高产测功率标准判定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还包括弹性件4,弹性件4为多个,每个弹性件4套设在一个连接件2上,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止抵在两个夹板1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实际使用过程中,按压式顶针100及转接头101的尺寸均较小,使得夹具也具有较小的尺寸,夹具在未使用时,夹板1能与连接件2之间出现相对滑动,当两个夹板1互相抵接时,操作人员将较难将两个夹板1分离,因此需要在两个夹板1之间设置弹性件4,使两个夹板1能够在未工作过程中仍然处于分离状态,便于操作人员快速使用该夹具实现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便利性。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还能够应用在尺寸较大的按压式顶针100及转接头101中,在此使用环境中,弹性件4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两个夹板1之间发生碰撞并对仪器造成破坏,提高了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件4为弹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还可以使用套管12等结构,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夹板1上设有卡接槽13,卡接槽13用于与按压式顶针100或者转接头101卡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夹板1上设置的卡接槽13即可实现夹板1与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的快速配合及拆卸,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夹板1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配合部14,每个配合部14上均设有容纳半槽142,两个容纳半槽142对接成容纳按压式顶针100或者转接头101的容纳槽。
具体地,配合部14包括配合板141和设在配合板141上的容纳半槽14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两个转动连接的配合部14能够提高夹板1与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之间配合的稳固性,降低了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与夹板1脱离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了按压式顶针100与转接头101连接的稳定性,进而降低因校准偏差导致的数据错误,提高产测功率标准判定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夹板1上设有锁合件15,锁合件15穿设在两个配合部14上,以将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锁紧在容纳槽内。
可以理解的是,锁合件15能够实现夹板1与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的快速配合及拆卸,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与一个夹板1螺纹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2与一个夹板1螺纹连接后,操作人员即可将该夹板1设定在指定位置,仅需在连接件2上滑动并锁紧另一个夹板1即可快速达到将按压式顶针100抵接在转接头101上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便利性。
实施例1: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本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用于确保按压式顶针100抵接在仪表端口的转接头101上,其包括夹板1、连接件2、锁紧件3和弹性件4。
夹板1为两个,两个夹板1分别与按压式顶针100和转接头101配合。夹板1包括板体11和设在本体上的套管12。套管12与连接件2配合,两个夹板1的套管12相背设置,连接件2穿设在套管12中。夹板1上设有卡接槽13,卡接槽13用于与按压式顶针100或者转接头101卡接。
连接件2为两个,每个连接件2均穿设在两个夹板1中,且两个连接件2分别穿设在夹板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上。锁紧件3为多个,锁紧件3与连接件2锁紧配合以使按压式顶针100抵接在转接头101上。连接件2包括螺栓21,螺栓21的头部止抵在其中一个夹板1上,螺栓21的尾部穿过另一个夹板1。锁紧件3包括螺帽31,螺帽31与连接件2的尾部配合并止抵在一个夹板1的套管12上。连接件2与一个夹板1螺纹连接。
弹性件4为两个,每个弹性件4套设在一个连接件2上,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止抵在两个夹板1上。
实施例2:
下面参考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本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体相同,二者不同的是连接件2及锁紧件3的结构,在此仅对二者的不同之处做出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件2包括双头螺柱22,双头螺柱22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夹板1。锁紧件3包括两个螺母,每个螺母配合在双头螺柱22上,且两个螺母分别止抵在两个夹板1的套管12上。
实施例3:
下面参考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本实施例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体相同,二者不同的是夹板1的结构,在此仅对二者的不同之处做出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夹板1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配合部14,每个配合部14上均设有容纳半槽142,两个容纳半槽142对接成容纳按压式顶针100或者转接头101的容纳槽。夹板1上设有锁合件15,锁合件15穿设在两个配合部14上,以将按压式顶针100或转接头101锁紧在容纳槽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用于夹持固定相互插接的按压式顶针(100)和仪表端口的转接头(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包括:
夹板(1),所述夹板(1)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板(1)分别从两端与所述按压式顶针(100)和所述转接头(101)抵压,以保持所述按压式顶针(100)和所述转接头(101)的插接状态;
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为多个,每个所述连接件(2)均穿设在两个所述夹板(1)中;
锁紧件(3),锁紧件(3)为多个,所述锁紧件(3)与所述连接件(2)配合连接,以将所述夹板(1)锁紧在与所述按压式顶针(100)和所述转接头(101)抵压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2)配合的套管(12),两个所述夹板(1)的所述套管(12)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件(2)穿设在所述套管(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螺栓(21),所述螺栓(21)的头部止抵在其中一个所述夹板(1)上,所述螺栓(21)的尾部穿过另一个所述夹板(1);
所述锁紧件(3)包括螺帽(31),所述螺帽(31)与所述连接件(2)的尾部配合并止抵在另一个所述夹板(1)的所述套管(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双头螺柱(22),所述双头螺柱(22)的两端分别穿出两个所述夹板(1);
所述锁紧件(3)包括两个螺母,每个所述螺母配合在所述双头螺柱(22)上,且两个所述螺母分别止抵在两个所述夹板(1)的所述套管(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穿设在所述夹板(1)的相对设置的两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还包括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为多个,每个所述弹性件(4)套设在一个所述连接件(2)上,所述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止抵在两个所述夹板(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上设有卡接槽(13),所述卡接槽(13)用于与所述按压式顶针(100)或者所述转接头(101)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配合部(14),每个所述配合部(14)上均设有容纳半槽(142),两个所述容纳半槽(142)对接成容纳所述按压式顶针(100)或者所述转接头(101)的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上设有锁合件(15),所述锁合件(15)穿设在两个所述配合部(14)上,以将所述按压式顶针(100)或所述转接头(101)锁紧在所述容纳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与一个所述夹板(1)螺纹连接。
CN202020444715.7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Active CN212060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4715.7U CN212060340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4715.7U CN212060340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0340U true CN212060340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4715.7U Active CN212060340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03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2344A (zh) * 2022-06-28 2022-07-29 山东省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 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2344A (zh) * 2022-06-28 2022-07-29 山东省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 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装置
CN114812344B (zh) * 2022-06-28 2022-09-02 山东省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 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34137A (en) Compression assembly tool
US4783624A (en) Contact probe devices and method
US7108527B2 (en) Sex changeable adapter for coaxial connectors
CN212060340U (zh) 一种按压式顶针固定夹具
CN211401923U (zh) 一种用于圆棒状样件拉伸测试的夹具
CN101551312B (zh) 用于材料测试的转动楔型榫头连接
US10573993B2 (en) Coaxial connector calibration devices
US10615522B2 (en) Connection system for a ring terminal with a clamping means and holding means for holding the ring terminal prior to clamping
CN106442117A (zh) 一种棒状试样持久蠕变试验用夹持装置
CN211785636U (zh) 一种可调通用多引脚电容测试座
CN212704980U (zh) 焊接用夹具
CN215491391U (zh) 一种三角臂检具
CN105091715A (zh) 一种自带校零的调心十字槽深度规
CN213515350U (zh) 一种检具用柔性定位机构
CN212928426U (zh) 一种组合型连接结构
US10044159B1 (en) Cable connector clocking device and related components
CN109848890B (zh) 一种波导法兰快速夹持工装
CN214771440U (zh) 夹具
CN210293165U (zh) 一种厚度仪探头固定装置
CN108891579B (zh) 一种快速拆装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无人机
CN219015873U (zh) 一种配合弯曲疲劳试验的夹持工装
US20230219192A1 (en) Grinding clamp
CN215280758U (zh) 一种高效装配绝缘介质治具
CN219317356U (zh) 一种连接器及帐篷关节
CN115134010B (zh) 用于三阶互调的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