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51584U -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51584U
CN212051584U CN201921939124.0U CN201921939124U CN212051584U CN 212051584 U CN212051584 U CN 212051584U CN 201921939124 U CN201921939124 U CN 201921939124U CN 212051584 U CN212051584 U CN 212051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riving
trolley
car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391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小华
许克亮
张琨
张�浩
殷勤
史明红
邱绍峰
周明翔
刘辉
张俊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391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51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51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51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包括平板车、集装车体、室外底座、升降动力单元,动力升降单元包括驱动小车和激光强化设备中的液压动力机构;驱动小车包括固定在平板车上表面的支座、小车车架和驱动轮、一端固定在所述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小车车架上的液压伸缩筒,支座和小车车架之间设有导向滑筒与导向柱配合的上下滑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能够自动调节动力单元的高度,根据车辆作业需求输出平稳、恒定的速度,利用车体自身重力增加驱动轮摩擦力,通过单独的升降单元实现对强化车的恒低速精确控制,从而保证钢轨强化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轨维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背景技术
我国高铁、城际、市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以达到巨大的规模,在铁路提速的背景下,列车直接的承载基础设施——钢轨,担负着巨大的运营压力,由于轮轨作用,钢轨在服役期间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明显缩减钢轨的使用寿命,每年都要因此进行大量钢轨的更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钢轨使用寿命对我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养护维修具有巨大的意义。
目前,增加钢轨耐磨性,提高钢轨表面硬度,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在钢轨生产过程中,进行淬火工艺处理;第二种,在钢轨使用中出现磨损时,通过打磨设备对钢轨缺陷部位进行修型打磨。第一种方式存在风、雾冷却不均匀导致钢轨表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易产生轨面剥落、擦伤等失效,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方式打磨修型只是修复钢轨轮廓,减小磨损对列车运行平稳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钢轨的耐磨性能,无法对既有的钢轨进行强化,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效果有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用激光对钢轨进行加工维修的装置。但现有的激光加工维修一是采用铁路轨道车作为牵引控制车对整个车组进行驱动,铁路轨道车采用的是柴油电机,其运行速度不稳定,激光强化作业精度低,且激光器固定在作业车底板的轨道上,只能进行一维运动,无法跟随车辆的状态变化而调整激光头以对准轨头,无法保障强化的准确度。二是专利又存在能源供应不足,续航能力弱的问题。不只激光加工,其他钢轨维修的都存在加工车运行控制的问题,急需提供一种自由单独控制激光强化加工的车体,其中如何实现精确的运动轨迹和运行速度的控制是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通过在平板车上设置动力升降单元,并利用维修车自带的液压动力机构作为升降动力,其中驱动小车主体置于平板车的底部,通过支座、导向柱和导向滑筒与平板车相连,并在液压伸缩筒的作用下相对平板车上下移动,实现驱动小车在达到工作区域是下降使得驱动轮接触钢轨并为激光强化车提供速度平稳、精确的作业驱动;同时也可以使得驱动小车上升到驱动轮离开钢轨后激光强化车可以在外部轨道车的牵引下快速转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包括平板车以及设置在平板车顶部的安装有激光强化设备的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还包括升降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升降单元包括驱动小车和激光强化设备中的液压动力机构;
所述驱动小车包括固定在所述平板车上表面的支座、设于所述平板车的底板下方的小车车架和驱动轮、一端固定在所述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车车架上的液压伸缩筒,所述支座和小车车架之间设有导向滑筒与导向柱配合的上下滑动的结构,以在所述液压伸缩筒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小车车架相对所述平板车上下移动实现驱动小车的收起和放下。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的中部设有导向滑筒,所述导向滑筒内间隙配合设置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小车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的顶部设有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向滑筒的截面积的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的中部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小车车架内设有贯通的导向滑筒,所述导向柱插入到所述导向滑筒中。
进一步地,导向柱的底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导向滑筒的截面积的底托。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包括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且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均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前驱动轮之间设有前小车轴,两个所述后驱动轮之间设有后小车轴。
进一步地,所述前小车轴上设有前驱动电机,后小车轴上设有后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车体包括若干个隔间,且所述隔间或室外底座上设置有发电设备、液压站、空压机、水冷机、激光发生器、机械臂。
进一步地,所述前驱动电机和后驱动电机均与所述发电设备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车的端部远离作业间的一端设有与轨道车匹配连接的挂钩。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通过在平板车上设置动力升降单元,并利用维修车自带的液压动力机构作为升降动力,其中驱动小车主体置于平板车的底部,通过支座、导向柱和导向滑筒与平板车相连,并在液压伸缩筒的作用下相对平板车上下移动,实现驱动小车在达到工作区域是下降使得驱动轮接触钢轨并为激光强化车提供速度平稳、精确的作业驱动;同时也可以使得驱动小车上升到驱动轮离开钢轨后激光强化车可以在外部轨道车的牵引下快速转移。
(2)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导向柱的顶部设有端盖,端盖的截面积大于导向滑筒的截面积,从而当导向柱运动到最底部时可与将端盖搁置在导向滑筒上从而避免导向柱与导向滑筒脱离或导向柱的底部设有底托,且底托的截面积大于导向滑筒的截面积,从而当驱动小车滑到最低处时不至于与导向柱脱离。
(3)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集装车体包括若干个隔间,且所述隔间或室外底座上设置包括由发电设备、液压站、空压机、水冷机、激光发生器、机械臂,前驱动电机和后驱动电机均直接与发电设备相连,从而可以方便快捷获得电源,且可长时间续航保证了加工的强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升降式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包含升降动力单元的车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激光强化车组成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激光强化车组成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激光强化车与平板车分离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第一集装车体;2-驾驶座椅;3-第一分隔板;4-发电机组;5-电气柜;6-第二分隔板;7-第一空调室内机;8-操作台;9-水冷机;10-液压站;11-第三分隔板;12-第二空调室内机;13-第四分隔板;14-机器人;15-第二集装车体;16-机器人电柜;17-激光发生器;18-第二底板;19-第二承载板;20-空压机;21-驱动小车;22-第一空调室外机;23-第一底板;24-第一承载板;25-限位柱;26-平板车;27-驾驶台;28-挂钩;30-第二空调室外机; 31-对开门;
2101-支座、2102-液压伸缩筒、2103-导向滑筒、2104-导向柱、2105- 后驱动轮、2106-小车车架、2107-前驱动轮、2108-前小车轴、2109-前驱动电机、2110-后驱动电机、2111-后小车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激光强化集装车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平板车和设置在平板车顶部的若干个隔间或室外底座,隔间内或者室外底座上设置包括发电设备、液压站、空压机、水冷机、激光发生器或机械臂等设备,平板车的端部远离作业间的一端设置有挂钩,挂钩可与轨道车连接匹配,通过轨道车与挂钩连接继而连接平板车,用轨道车牵引平板车至指定的作业区域。
平板车上设置升降动力单元,其用于精确调节平板车的运动轨迹和运行速度,以保证激光加工的质量。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升降式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包含升降动力单元的车体剖视图。升降式动力单元包括驱动小车和动力供给机构,动力供给机构为激光强化车自带的液压动力机构,例如液压站;驱动小车包括支座2101、液压伸缩筒2102、导向滑筒2103、导向柱2104、后驱动轮2105、小车车架2106、前驱动轮2107、前小车轴2108、前驱动电机2109、后驱动电机2110、后小车轴2111。
驱动小车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支座2101固定在平板车的顶部平面上,支座2101的中部设有导向滑筒2103,导向柱2104插入到导向滑筒2103 内,并与导向滑筒2103间隙配合,导向柱2104能够沿导向滑筒2103上下移动。
优选地,导向柱2104的顶部设有端盖,端盖的截面积大于导向滑筒2103 的截面积,从而当导向柱2104运动到最底部时可与将端盖搁置在导向滑筒 2103上从而避免导向柱2104与导向滑筒2103脱离。
小车车架2106、前驱动轮2107和后驱动轮2105均设置在平板车的底板的下方,前驱动轮2107和后驱动轮2105分别固定在小车车架2106的两端,小车车架2106固定在导向柱2104的底部,液压伸缩筒2102的一端固定在支座2101上,另一端固定在小车车架2106上,通过液压伸缩筒2102 伸缩带动小车车架2106和导向柱2104沿着导向滑筒2103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驱动小车车架2106和前驱动轮及后驱动轮的升降。
驱动小车的实施例2:支座2101固定在平板车的顶部平面上,支座2101 的中部固定有导向柱,导向柱顶部穿过支座并固定在支座内,底部伸向小车车架,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设置在小车车架的两端,小车车架的中部对应导向柱的位置设置有贯通的导向滑筒,导向柱插入到导向滑筒中并与所述导向滑筒间隙配合液压伸缩筒的一端固定在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小车车架上,通过液压伸缩筒带动小车车架沿导向柱滑动,从而实现驱动小车的升降。优选地,导向柱的底部设有底托,且底托的截面积大于导向滑筒的截面积,从而当驱动小车滑到最低处时不至于与导向柱脱离。
小车车架的两个前驱动轮之间设有前小车轴、两个后驱动轮之间设有后小车轴,前小车轴上设有前驱动电机,后小车轴上设有后驱动电机,前驱动电机和后驱动电机用于控制驱动小车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通过驱动小车上的液压伸缩杆以及导向柱和导向滑筒的共同作用实现驱动小车在达到工作区域是下降使得驱动轮接触钢轨并为激光强化车提供速度平稳、精确的作业驱动;同时也可以使得驱动小车上升到驱动轮离开钢轨后激光强化车可以在外部轨道车的牵引下快速转移。
上述升降式动力单元适用于激光强化车车辆,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钢轨维修的车辆,涉及到单独精确驱动的均可使用升降动力单元进行驱动。
下面给出一些使用场景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激光强化车组成正视图。图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中激光强化车组成俯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中间驱动的集装式钢轨激光强化车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平板车26、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所述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设置在所述平板车26的顶部,平板车26的底部设有驱动小车21,驱动小车21用于精确调节平板车26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当轨道车将平板车26移动至作业区域后,轨道车与平板车26 分离,驱动小车21开启,通过驱动小车21对平板车26精确控制,从而使得激光加工更加精准。优选地,所述驱动小车21上设有升降机构,在轨道车牵引时驱动小车21的底部高于钢轨面,当驱动车启动21启动时其底部降至钢轨面。
平板车26的端部远离作业间的一端设置有挂钩28,挂钩28可与轨道车连接匹配,通过轨道车与挂钩28连接继而连接平板车26,用轨道车牵引平板车26至指定的作业区域,同时将平板车26上的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带动至作业区域。
第一集装车体1、第二集装车体15和平板车26之间相互独立可分离,且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可拆卸式的与平板车26连接,该集装式激光强化车制造过程中三个独立的部分可以同时进行制造、调试,只需预留相互对接的接口,对平板车26的该装量较小,可以大大缩短制造工期。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与平板车分离后可以方便地在车间内进行专门的调试或维修,相互之间不影响,均可以通过汽车运输至作业区域附近,通过吊车调运至平板车安装。且第一集装箱车体1、第二集装箱车体2和平板车26均为模块化设计,某个部分出现故障后只需要使用相同的模块替换掉,而无需整体检修,增强了强化车的可靠性。且独立、可分离、模块化、整体式设计的强化车,其加工制造更加简单,运输更加灵活,调试或维修更加方便,系统可靠性更高。轴座固定在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的侧壁上,限位筒2905固定在平板车26上。
第一集装车体1、第二集装车体15和平板车26上均设有电气接口,通过电气接口可以实现平板车、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三者之间的能量及信息联通。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激光强化车的集装车体与平板分离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平板车的顶部平面上设有若干个限位柱25,限位柱25 间隔设置,且对应第一集装箱车体1和第二集装箱车体26的两端的端部均设有限位柱25;对应的第一集装箱车体1和第二集装箱车体15的底部设有与限位柱25匹配的限位孔,将第一集装箱车体1和/或第二集装箱车体15 放置在平板车26上,并通过若干限位柱25和限位孔的配合,将第一集装箱车体1和/或第二集装箱车体15固定在平板车26上,同时实现对第一集装箱车体1和第二集装箱车体2的限位,防止在平板车移动的过车中,第一集装箱车体1和/或第二集装箱车体15发生相对平板车的移动,一方面放置集装箱车体从平板车26上滑落,另一方面保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限位柱与限位杆协同作用,限位杆将第一集装车体和第二集装车体横向限制在平板车上,为限位柱分担第一集装车体和第二集装车体横向偏移时的作用力;当平板车加速或者减速移动,第一集装车体和第二集装车体欲沿平板车纵向方向移动时,限位柱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相对平板车纵向移动。从而通过限位柱和限位杆的协同作用实现可分离拆卸设置的平板车、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之间的限位,保证可分离装置之间的良好固定连接,避免整体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分离影响激光强化的效果。
第一集装车体1和第二集装车体15包括若干间隔间,相邻隔间之间设有分隔板,优选地,分隔板上设有车门,通过车门实现相邻各隔间之间的联通;
优选地,分隔板采用隔音、隔振材料制成,从而使得各隔间相互形成独立的空间避免相互干扰。
第一集装车体1的隔间包括驾驶间、发电间、操作间和线缆间,第一分隔板3与第一集装箱车体1一侧的端板之间的空间为驾驶间,驾驶间内设有驾驶台和驾驶座椅,供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观察轨道情况更好地操控车辆;第一分隔板3和第二分隔板6之间为发电间,发电间内设置至少一台发电机组4至少一台电气柜5,电气柜5内安装有发电机控制所需的硬件设备;发电间还包括若干根分别与其他隔间设备相连的电缆线,发电机组4用于发电并为驱动小车21及其他隔间的设备提供电力支持,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激光强化车的自主供电性能和续航能力,可用于长时间的激光加工工作。第二分隔板6和第一集装箱车体1另一侧的端板之间的空间为操作间,操作间内设有操作台8、第一空调室外机22和第一空调室内机 7,操作台8用于为机器人14作业过程中以及驱动小车21运动过程发送控制指令,第一空调室外机22和第二空调室内机17用于调节操作室内的温度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操作环境。驱动小车21的顶部穿过平板车26设置在操作间内,在操作间可以直接对驱动小车21进行人工或机电控制,
第二集装箱车体15的隔间包括压力间、光源间、作业间和线缆间。第三分隔板11和第二集装箱体15一侧的端板之间的空间为压力间,压力间内设有至少一台水冷机9、液压站10、至少一台空压机20,水冷机用于为激光发生器17循环制冷,优选地水冷机9的端部设有若干根管道且管道从水冷机9引出后分布在激光发生器17四周最后汇入水冷机9。液压站10通过导线与驱动小车21相连并为驱动小车21的上升和下降以及驱动提供液压动力,从而保证驱动小车21的动力和稳定驱动;空压机20为平板车21 的空气制动提供动力。
第三分隔板11和第四分隔板13之间的空间为光源间,光源间内设置有包括激光发生器17、第二空调室外机30和第二空调室内机12,激光发生器17用于产生钢轨强化作业中需要的高能激光,第二空调室内机12和第二空调室外机30用于为光源间提供适宜的工作温度。
第四分隔板13和第二集装箱车体15另一侧的端板之间的空间为作业间,第二集装箱车体15另一侧的端板上设有对开门31,作业间的外侧即车尾处设置为对开门31,便于作业间内的设备伸出作业间外进行近距离的作业,作业间内靠近车尾处设有机器人14,机器人14的底部固定在作业间的底板上;机器人14包括机械臂,优选地,机械臂包括若干个可转动并带锁紧功能的关节和若干个臂段,相邻两个臂段之间设置一个可转动并带锁紧功能的关节,从而使得机械臂可以多角度弯折,使得机械臂能够实现三维运动,并可通过关节的锁紧功能实现弯折形状和位置的定位同时为后面的抓取提供刚度支撑。机械臂的端部设置有激光发射头,激光发射头与激光发生器17连接,激光发生器17产生的激光光源通过激光发射头发射出去实现对钢轨的加工,机械臂的多角度弯折将激光头移至靠近待加工钢轨的位置,并通过激光发射头发射的激光对激光进行精确的加工,同时只需要一台机器人14即可通过机械臂的转动调节实现对两根钢轨或多跟钢轨的激光强化作业。其中,对开门31的设置便于机械臂伸出作业间对准钢轨,同时在工作完成后将机械臂收回到作业间内并关闭对开门从而防止异物进入作业间影响设备功能。
优选地,作业间内还设有机器人电柜16,用于直接为机器人14提供电源。
优选地,机器人14上还设有视觉传感器,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钢轨图像,从而根据钢轨图像控制调整机械臂的姿态,从而控制激光发射头对准钢轨轨顶面,实现循迹运动,从而保障作业区域的准确度。
第一集装箱车体1和第二集装箱车体15的底部均设有两层底板,且两层底板之间中空设置,第一集装箱车体1的两层底板分别为第一底板23和第一承载板24,第二集装箱车体15的两层底板分别为第二底板18和第二承载板19,第一底板23和第一承载板24之间中空的空间为第一集装箱车体1的线缆间,第二底板18和第二承载板19之间中空的空间为第二集装箱车体15的线缆间,线缆间用于布置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缆,避免线缆外露或者缠绕。
优选地,第一底板23和第二底板18上均设有朝外打开的门,以便于工作人员在下部进行检修。
激光强化车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轨道车与挂钩连接,通过轨道车牵引将平板车和平板车顶部的若干个隔间牵引至作业区域;将轨道车和挂钩脱离,驱动小车下降到驱动轮接触钢轨面,开启驱动小车,通过驱动小车实现对平板车及其顶部的若干分隔间的运动精确控制;打开对开门,启动机器人,转动机械臂,使得搭载在机械臂上的激光发射头对准钢轨顶面,驱动小车启动驱动电机,驱动平板车带动各分隔间以一定的速度运动,进行沿线的钢轨强化作业;作业完成后,机器人转动机械臂收回到作业间,对开门关闭,驱动小车上升直至驱动轮离开钢轨;轨道车与挂钩连接,牵引激光强化车离开作业区域。
实施例二:限位杆和限位柱25同样适用于端部驱动的敞开式钢轨激光强化车,敞开式钢轨激光强化车包括平板车、集装车体、室外设备和室外底座,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设置在平板车的顶部,平板车的底部设有驱动小车,驱动小车用于精确调节平板车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当轨道车将平板车移动至作业区域后,轨道车与平板车分离,驱动小车开启,通过驱动小车对平板车精确控制,从而使得激光加工更加精准。轴座固定在集装车体的侧壁上或室外底座的两侧,限位筒2905固定在平板车26上。
平板车的端部远离作业间的一端设置有挂钩,挂钩可与轨道车连接匹配,通过轨道车与挂钩连接继而连接平板车,用轨道车牵引平板车至指定的作业区域,同时将平板车上的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带动至作业区域。
室外底座、集装车体和平板车独立可分离设置,且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可拆卸式的与平板车连接,集装车体、室外底座和平板车上均设有电气接口,通过电气接口可以实现平板车、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三者之间的能量及信息联通。
平板车和集装车体及室外底座之间设有限位柱的配合结构。其中,平板车的顶部平面上设有若干个限位柱,限位柱间隔设置,且对应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的两端的端部均设有限位柱;对应的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的底部设有与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孔,将集装车体和/或室外底座放置在平板车上,并通过若干限位柱和限位孔的配合,将集装车体和/或室外底座固定在平板车上,同时实现对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水平方向的限位,防止在平板车移动的过车中,集装车体和/或室外底座发生相对平板车的移动,一方面放置集装箱车体从平板车上滑落,另一方面保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限位柱与限位杆协同作用,限位杆将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横向限制在平板车上,为限位柱分担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横向偏移时的作用力;当平板车加速或者减速移动,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欲沿平板车纵向方向移动时,限位柱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相对平板车纵向移动。从而通过限位柱和限位杆的协同作用实现可分离拆卸设置的平板车、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之间的限位,保证可分离装置之间的良好固定连接,避免整体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分离影响激光强化的效果。
集装车体包括若干间隔间,相邻隔间之间设有分隔板,优选地,分隔板上设有车门,通过车门实现相邻各隔间之间的联通;
优选地,分隔板采用隔音、隔振材料制成,从而使得各隔间相互形成独立的空间避免相互干扰。
集装车体和室外底座的底部均设有两层底板,且两层底板之间中空设置,集装车体的两层底板分别为第一底板和第一承载板,室外底座的两层底板分别为第二底板和第二承载板,第一底板和第一承载板之间中空的空间为集装车体的线缆间,第二底板和第二承载板之间中空的空间为室外底座的线缆间,线缆间用于布置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缆,避免线缆外露或者缠绕。
室外底座的第二底板上设有与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孔,通过第二底板上的限位孔与平板车上的限位柱配合,实现室外底座的定位安装固定;室外底座的第二承载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安装座,安装座上分别固定有水冷机、液压站和空压机,水冷机用于为激光发生器循环制冷,优选地,水冷机的端部设有若干根管道且管道从水冷机引出后分布在激光发生器四周最后汇入水冷机。液压站通过导线与驱动小车相连并为驱动小车的上升和下降以及驱动提供液压动力,从而保证驱动小车的动力和稳定驱动;空压机为平板车的空气制动提供动力。
室外底座靠近车尾位置设置有机器人及机器人电柜,机器人电柜用于直接为机器人提供电源。机器人的底部固定在作业间的底板上;优选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均设有朝外打开的门,以便于工作人员在下部进行检修。
激光强化车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轨道车与挂钩连接,通过轨道车牵引将平板车和平板车顶部的若干个隔间和室外底座及底座上的设备牵引至作业区域;将轨道车和挂钩脱离,驱动小车下降到驱动轮接触钢轨面,开启驱动小车,通过驱动小车实现对平板车及其顶部的若干分隔间的运动精确控制;启动机器人,转动机械臂,使得搭载在机械臂上的激光发射头对准钢轨的轨顶面,驱动小车启动驱动电机,驱动平板车带动各分隔间以一定的速度运动,进行沿线的钢轨强化作业;作业完成后,驱动小车上升直至驱动轮离开钢轨;轨道车与挂钩连接,牵引激光强化车离开作业区域。
用于钢轨激光强化的集装车体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杆,用于限制集装车体水平横向的移动,优选地,集装车体两侧的限位杆对称设置,从而保证受力均衡。限位杆包括轴座、转轴、伸缩外杆和伸缩内杆和限位筒,伸缩内杆套设在伸缩外杆内并与伸缩外杆连接成可伸缩的伸缩杆。
轴座固定在集装车体上,限位筒固定在平板车上并与轴座匹配,轴座上设有转轴,伸缩外杆中空其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套设有伸缩内杆,伸缩杆与转轴活动链接,如铰接,伸缩内杆插入伸缩外杆中可以进行拉长及收缩;拉长时,伸缩内杆插入限位筒实现集装车体的限位固定,收缩时,伸缩内杆收进伸缩外杆中,集装车体便可以在外部吊车的作用下与平板车分离。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还包括弹簧定位柱、限位把手,限位把手固定在伸缩内杆上,通过伸缩外杆上的槽道伸出限位系统外,用于限制伸缩内杆旋转和推拉,弹簧定位柱固定在伸缩内杆的沉槽中,其根部安装弹簧,当伸缩内杆拉出一段距离后弹簧定位柱可以通过伸缩外杆上的孔洞弹出,用于限制伸缩内杆上下移动,收回前将弹簧定位柱按回孔洞内既可解除伸缩内杆的上下限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26)以及设置在平板车(26)顶部的安装有激光强化设备的集装车体或室外底座,还包括升降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升降单元包括驱动小车和激光强化设备中的液压动力机构;
所述驱动小车包括固定在所述平板车(26)上表面的支座(2101)、设于所述平板车(26)的底板下方的小车车架(2106)和驱动轮、一端固定在所述支座(210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小车车架(2106)上的液压伸缩筒(2102),所述支座(2101)和小车车架(2106)之间设有导向滑筒与导向柱配合的上下滑动的结构,以在所述液压伸缩筒(210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小车车架(2106)相对所述平板车(26)上下移动实现驱动小车的收起和放下,利用车体自身重力增加驱动轮摩擦力,所述液压伸缩筒(2102)通过车载液压站输送油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101)的中部设有导向滑筒(2103),所述导向滑筒(2103)内间隙配合设置导向柱(2104),所述导向柱(2104)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小车车架(210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104)的顶部设有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向滑筒(2103)的截面积的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101)的中部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小车车架(2106)内设有贯通的导向滑筒,所述导向柱插入到所述导向滑筒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导向柱的底部设有截面积大于导向滑筒的截面积的底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包括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且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均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前驱动轮之间设有前小车轴,两个所述后驱动轮之间设有后小车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小车轴上设有前驱动电机,后小车轴上设有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为液压驱动电机,利用车载液压站输送油液,驱动电机输出驱动力至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车体包括若干个隔间,且所述隔间或室外底座上设置有发电设备、液压站、空压机、水冷机、激光发生器、机械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电机和后驱动电机均与所述发电设备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26)的端部远离作业间的一端设有与轨道车匹配连接的挂钩(28)。
CN201921939124.0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Active CN212051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9124.0U CN212051584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39124.0U CN212051584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51584U true CN212051584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39124.0U Active CN212051584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51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6957A (zh) 一种远程控制钢轨激光强化车及其远程控制方法
CN106672853B (zh) 一种全承载式客车动力总成装配方法及工装
RU2007112826A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ездов из отдельных вагонов
US20190061544A1 (en) Battery exchange system for battery-powered vehicles using auxiliary battery
CN103129568A (zh) 一种接触网多功能作业车
CN212051584U (zh)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CN208469823U (zh) 一种智能识别的多用途有轨电车架车系统
CN211471500U (zh)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
CN110846493A (zh)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车的升降式动力单元
CN110843805A (zh) 一种中间驱动的集装式钢轨激光强化车
CN108706019A (zh) 一种智能识别的多用途有轨电车架车系统
CN211223414U (zh) 一种中间驱动的集装式钢轨激光强化车
CN203419139U (zh) 铁路检修车
CN110843804B (zh) 一种双动力恒低速钢轨激光强化车及其控制方法
CN211922120U (zh) 一种端部驱动的半敞开式钢轨激光强化车
CN110791639A (zh) 一种钢轨激光强化集装车车体的限位系统
CN211547121U (zh) 公铁两用磨轨车
CN105799719A (zh) 新型内燃电传动轨道车
CN105539455A (zh) 可编组的动车组
CN102673590A (zh) 具有联动牵引的轨道车辆单元
CN211471997U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钢轨激光强化车
CN103448739A (zh) 铁路检修车
CN110886166A (zh) 一种端部驱动的半敞开式钢轨激光强化车
CN110835869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钢轨激光强化车及其作业方法
CN108839663B (zh) 一种工艺转向架驱动结构以及工艺转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