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8539U -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8539U
CN212038539U CN202020282425.7U CN202020282425U CN212038539U CN 212038539 U CN212038539 U CN 212038539U CN 202020282425 U CN202020282425 U CN 202020282425U CN 212038539 U CN212038539 U CN 212038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onnecting part
neck
screw thread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24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建姗
赵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2824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8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8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8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透明管和管盖;透明管包括管身以及分别位于管身两端的连接部和管颈;管身为软质透明材料制成;连接部为硬质塑料制成,其远端呈圆台形,连接部用于插入气管套管内,将透明管与气管套管连通;管颈为硬质塑料制成,且与管盖相适配,管颈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管盖的内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管盖与管颈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连接部与气管套管快速连接,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管盖可与透明管快速拆装,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更加方便,也可在吸痰时快速取下,方便吸痰操作的快速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而采用的重要急救技术,它能使气道开放,有利于通气和补充氧气供应,能有效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气管切开后,在病人脱离重危期病情好转,可以拔除气管套管之前,需要对气管套管进行堵管,堵管的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在堵管期间,如患者适应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再拔除气管套管。临床实践中并无统一的堵管器具,医护人员常用棉签、纱布、抽血试管的橡胶圈或是瓶盖等简易器具堵管,这些简易器具难以保证其无菌性,存在污染风险,且上述的简易器具一旦拔出,很难重新使用,需要重新制作一个新的堵管器具,使用起来非常麻烦,非常耗费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简易堵管器具所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207768872U】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该装置具体由污物隔离管和封盖两部分组成,污物隔离管的下端插入气管套管内,封盖则插入污物隔离管的上端,实现堵管。该专利解决了简易器具存在的易污染、难制作、使用麻烦的问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
其一,污物隔离管为软质管,气管套管也为软质管,且为了保证两者连接之后的气密性,污物隔离管的管径与气管套管的管径一般非常接近,在连接时需要撑开气管套管,将污物隔离管用力插入气管套管中,然后松开气管套管,使气管套管自然回缩,依靠气管套管的弹力使气管套管与污物隔离管紧密连接,以保证连接位置的气密性。上述的操作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是,在将污物隔离管与气管套管连接时比较困难,两者都是软质材料不便施力,且两者的管径非常接近,在连接时一般需两名医护人员协助完成。且同理的,在拆下污物隔离管时也比较困难。这就给医护人员的实际使用过程带来了不便。
其二,封盖多为橡胶塞或塑料塞,在堵管时插入污物隔离管的上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插拔结构,由于需要保持良好的气密性,所以封盖与污物隔离管之间一般为过盈配合。封盖在插入污物隔离管后,依靠污物隔离管的弹性向内收缩,与污物隔离管紧密连接。这样的结构,导致封盖与污物隔离管之间的相对摩擦力非常大,这样封盖在在插入和拔出污物隔离管时都比较费时费力,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而封盖的体积又一般很小,也不便施力,存在着使用上的不便。特别是当患者出现痰液无法自行咳出,需要医护人员协助吸痰时,就需要快速拔出封盖进行吸痰,而上述的插拔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实现快速拔出,可能会影响吸痰操作的快速进行,给快速救助过程造成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连接部与气管套管快速连接,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管盖可与透明管快速拆装,使医护人员的操作更加方便,也可在吸痰时快速取下,方便吸痰操作的快速进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包括透明管和管盖;所述透明管包括管身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管身两端的连接部和管颈;所述管身为软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为硬质塑料制成,其远端呈圆台形,所述连接部用于插入气管套管内,将所述透明管与气管套管连通;所述管颈为硬质塑料制成,且与所述管盖相适配,所述管颈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盖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管盖与所述管颈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盖的外周面设有若干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近端的外周面套设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管盖的顶部设有拉环。
优选地,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还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连接所述管盖,另一端连接所述透明管。
优选地,所述管身的直径为1.2-1.6cm,长度为2-3cm。
优选地,所述管颈的直径为0.4-0.6cm,长度为0.8-1.2cm。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近端的直径为1.2-1.4cm,远端的直径为0.6-0.8cm,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1-1.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为硬质材料制成,且连接部的远端呈圆台形,形成一个易于插入的尖头结构,在与气管套管连接时,可以轻松的插入气管套管内,将透明管与气管套管连接起来,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管颈为硬质材料制成,医护人员在拔插透明管时,可以手握管颈进行操作,可方便医护人员施力。管颈与管盖之间通过螺纹旋合,代替了橡胶塞插拔的结构,螺纹旋合的方式,管颈与管盖之间的气密性良好,且螺纹旋合的方式,在拆装速度上明显优于橡胶塞插拔的方式,在安装或是拆下管盖时都能更加快速,更加省时省力,可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也可在需要吸痰时快速的取下管盖,能更好的配合吸痰操作,方便吸痰过程的快速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管盖上移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1-透明管,11-管身,12-连接部,13-管颈,2-管盖,21-防滑纹,3-橡胶密封圈,4-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包括透明管1和管盖2。透明管1包括管身11以及分别位于管身11两端的连接部12和管颈13。管身11为圆柱形管,由软质透明材料制成,如透明的PVC材质,可方便观察管身11内部是否有痰液累积。连接部12为硬质塑料制成,也为透明材质。连接部12可分为两部分,靠近管身11的一端为近端,远离管身11的一端为远端。连接部12的近端呈圆柱形,其直径略小于管身11的直径,与管身11相连通。连接部12的远端呈圆台形,直径沿远离管身11的方向逐渐减小,形成易于插入的尖头结构。连接部12用于插入气管套管内,将透明管1与气管套管连通起来。管颈13也为硬质塑料制成,且管颈13与管盖2相适配。具体的,管颈13的外径略小于管盖2的内径,使得管盖2可以盖合在管颈13上,将管颈13封闭,实现堵管。管颈13位于管身11的上方,与管身11相连通。管颈13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管盖2的内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管盖2与管颈13之间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堵管器为一次性用品,单独包装。在使用时,拆开外包装,管盖2旋合在管颈13上,医护人员可手持管盖2,将连接部12对准患者的气管套管,手持管盖2施力,将连接部12插入气管套管内,当气管套管与管身11的下边沿贴近时,停止施力,这样就将气管切开堵管器安装到气管套管上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硬质且带有尖头结构的连接部12,且还设置了硬质的管颈13方便施力,使得医护人员可以轻松的将连接部12插入气管套管内,进而将气管切开堵管器安装到气管套管上。省时省力,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有效提高效率。
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堵管器安装到气管套管上后,当患者因痰液较多而无法自主咳出,需要医护人员的协助时。医护人员可将管颈13上的管盖2拧下来,将管颈13与吸痰装置连接,通过吸痰装置为患者吸痰,在吸痰完毕后再将管盖2拧回去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管颈13与管盖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且相较于橡胶塞插拔的方式,螺纹连接的方式的拆装速度大大提高,也明显更加省力,更方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且特别适用于需要医护人员协助吸痰的应用环境,能满足协助吸痰时需要快速取下管盖2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管盖2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纹21。防滑纹21环绕管盖2、等间隔排列在管盖2的外周面上。防滑纹21的作用是增大管盖2与手部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拧动管盖2时出现打滑现象。
连接部12近端的外周面套设有橡胶密封圈3,本实施例中,橡胶密封圈3的数量为两个。橡胶密封圈3的作用是增强连接部12与气管套管之间的气密性,使透明管1与气管套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本实施例中,在管盖2的顶部设有拉环(图中未示出),拉环为塑料圆环,可供手指伸入,拉环竖直设置在管盖2上表面的中部。在需要拔出气管切开堵管器时,可使管盖2旋合在管颈13上,然后将手指穿过拉环,另一只手握住气管套管,通过手指拉动拉环,进而将气管切开堵管器拔出。拉环可方便医护人员拔出气管切开堵管器。
本实施例中还设有连接绳4,连接绳4一端连接管盖2,另一端连接透明管1。管盖2在取下后,可通过连接绳4悬挂在透明管1上。这样可以避免管盖2取下后丢失,也可以避免管盖2取下后,放置在桌面上被污染的现象,可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管身11的直径为1.2-1.6cm,长度为2-3cm。上述的管身11尺寸,透明管1的大小合适,可以与气管套管良好连接,也能起到良好的观察作用。管颈13的直径为0.4-0.6cm,长度为0.8-1.2cm,上述尺寸的管颈13,可以与管盖2快速连接,且方便操作,也能与吸痰装置良好连接。连接部12近端的直径为1.2-1.4cm,远端的直径为0.6-0.8cm,所述连接部12的长度为1-1.5cm。上述尺寸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近端的直径可以与气管套管的内径相配合;远端的直径较小,可方便插入气管套管内;连接部12的长度适中,在插入气管套管内后,可以使透明管1与气管导管连接稳固紧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管和管盖;所述透明管包括管身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管身两端的连接部和管颈;所述管身为软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为硬质塑料制成,其远端呈圆台形,所述连接部用于插入气管套管内,将所述透明管与气管套管连通;所述管颈为硬质塑料制成,且与所述管盖相适配,所述管颈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管盖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管盖与所述管颈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的外周面设有若干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近端的外周面套设有橡胶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的顶部设有拉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连接所述管盖,另一端连接所述透明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直径为1.2-1.6cm,长度为2-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颈的直径为0.4-0.6cm,长度为0.8-1.2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管切开堵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近端的直径为1.2-1.4cm,远端的直径为0.6-0.8cm,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1-1.5cm。
CN202020282425.7U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Active CN212038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2425.7U CN21203853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2425.7U CN21203853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8539U true CN212038539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2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2425.7U Active CN21203853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8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3547U (zh) 一种一次性密闭式吸痰管
CN212038539U (zh)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器
CN204158777U (zh) 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和手动的吸痰装置
CN106512171B (zh) 气管切开导管
CN209809244U (zh) 一种适用于暂时性气管切开患者堵管的装置
CN204446884U (zh) 气管切开套管通堵一体装置
CN204352217U (zh) 一种气管切开防喷溅储痰器
CN204352358U (zh) 一种一次性三腔一体式供氧吸痰封闭式吸痰管
CN204106657U (zh) 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和手动的吸痰装置
CN208911196U (zh) 气管套管辅助装置
CN208582828U (zh) 一种改进的气管套管
CN205994846U (zh) 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的封闭式吸痰管
CN216571106U (zh) 一种新型气管套管堵管装置
CN204352359U (zh) 一种一次性三腔无菌供氧封闭式吸痰管
CN104474626A (zh) 一种一次性三腔无菌供氧封闭式吸痰管
CN207137083U (zh) 中心负压吸引器连接管末端放置器
CN217794046U (zh) 一种气管套管堵管帽
CN204352334U (zh) 一种一次性裙式封闭式吸痰管
CN205215277U (zh) 一次性负压吸引切口保护套
CN204468933U (zh) 一种多功能一次性气管插管
CN218305657U (zh) 一种安全密闭式吸痰管
CN205215371U (zh) 一次性润湿式负压吸引切口保护套
CN204352333U (zh) 一种一次性无菌封闭式吸痰管
CN205287149U (zh) 一种急诊吸氧管
CN214807623U (zh) 一种气管套管堵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o Jianshan

Inventor after: Zhao Li

Inventor before: Huo Jianpan

Inventor before: Zhao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