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7636U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37636U CN212037636U CN201922144837.4U CN201922144837U CN212037636U CN 212037636 U CN212037636 U CN 212037636U CN 201922144837 U CN201922144837 U CN 201922144837U CN 212037636 U CN212037636 U CN 2120376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suction
- clamp
- hemostasis device
- negative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包括:套嵌于一次性连发钛夹钳(2)上的联体手动吸引器(1),并装配有可更换电池的LED灯头(3),在远端装置可连发多枚的钛夹(4);吸引器(1)设有吸引管接口,需要时可与设有流量可控开关的分体式负压吸引瓶(5)连接。手动地操作钳柄即可使吸引器联动,从而在吸引器的内部形成负压,以吸除术野积血,迅速定位破裂血管。夹钳(2)还设有保险开关,暴露出血点时打开保险开关,即可触发钛夹(4)夹闭出血点,完成止血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止血装置同时具备照明、吸引、夹闭、止血的功能,因此使用非常方便,术者单人操作便能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的操作,从而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现场急救进行快速止血的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现场急救的快速止血装置,其可具备照明、吸引、夹闭、止血的功能,由术者单人操作便能够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的操作。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现场急救快速止血的常用手段是压迫止血,压迫止血常用的手段和装备就是止血带止血和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应用较广泛,但因其止血带松紧程度和止血时间尤其是在战时很难精准把握,容易造成肢体缺血坏死致残。而针对位于肢体根部或躯干的大出血,则无法使用止血带有效止血,目前只能依靠加压包扎,难以独立完成,且效果欠佳。
特别针对战伤出现大血管破裂造成的大出血,由于战场上伤员出现的时间突然,随着战术进程和推进,留给伤员处置的时间短,后送时间不固定或经常延迟;现代战场空间扩大,范围不固定,救治机构分散,并且不断移动;医务人员相对较少,无法保证随时伴随每名战斗人员,大部分战场救治仍需自行或卫生员实施。
但由于现代武器的威力不断提升,使得大出血的伤情更加严重,肢体毁损、胸腹腔内闭合性出血和交界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出血的发生率增多,导致致命性大出血仍是现在战伤现场的最主要致死原因。目前针对于交界处出血的有效控制性的装备尚处于空缺,不论是止血带还是加压包扎止血装备均不能有效地控制上述这些部位的出血。且上述部分出血更靠近血管的近心端,血管管径更粗,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更加迅猛,故研发有效地控制出血的器材和装备非常重要。
故研究一种简单、有效、快捷、可单人操作、致残可能性最小的止血装置迫在眉睫,特别针对战时止血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现场尤其是战地急救的、能够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操作的快速止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止血装置内的手动吸引器、一次性连发钛夹钳、LED灯头和钛夹进行了潜心研究,设计出了一种联体联动装置,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与分体式负压吸引瓶配合使用,可达到良好的吸引效果,充分暴露出血点。
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急救止血装置包括:联体手动吸引器,套嵌于一次性连发钛夹钳上,并装配有可更换电池的LED灯头,在远端装置钛夹,可连发多枚钛夹;联体手动吸引器装置有吸引管接口,现场急救如有需要可与分体式负压吸引瓶连接,分体式负压吸引瓶装置流量可控开关。一次性连发钛夹钳包覆LED灯头,并与联体手动吸引器吸引管、钛夹沿同一方向延伸,暴露出血点时打开保险开关,即可触发钛夹夹闭出血点,完成止血操作。
所述的夹钳与吸引管可为分体式封装,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连接,比如卡槽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急救止血装置中,通过钳柄与吸引器的联体手动操作,可将吸引出的血液吸引至吸引器中,并可根据需要吸引至负压吸引瓶中(自带有可控的流量开关)。处置出血时,首先打开LED灯,关闭钛夹钳的保险开关,利用钛夹钳顶部寻找出血点,挤压手动吸引器并可达到吸净术野积血、充分暴露出血点的作用,此时打开钛夹钳的保险开关,夹闭出血点,可完成止血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的操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由术者单人操作,使止血变得更加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装置,包括:夹钳,所述夹钳具有钳体部和两个钳柄,在所述体部的远端能够装设至少一个止血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装于所述夹钳的吸引器,所述吸引器具有能够被挤压变形的容器和吸引管;所述吸引管能够沿所述体部的纵向延伸并固定于所述体部的远端,所述容器经由连接器件附接于所述钳柄,使得所述容器能够随着所述两个钳柄之间的闭合、张开动作而收缩、复原,以在吸引管的远端处形成吸引力。
优选地,还包括:附装于夹钳的照明灯。所述夹钳优选为一次性连发钛夹钳,止血夹为钛夹。
优选地,所述吸引管与该容器相连,在所述吸引管的中途设置有第一支路管与第二支路管,该第二支路管能够与分体式负压吸引瓶连通。
优选地,所述容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容器的远端侧或所述第一支路管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容器以常压下的初始内压状态夹置于所述钳柄之间。
优选地,所述容器以负压的初始内压状态夹置于所述钳柄之间,
所述容器还设有开关阀,使得在打开所述开关阀后所述容器与所述第一支路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容器随着所述两个钳柄的闭合动作而被所述两个钳柄挤压、收缩,使得所述容器内的气体和/或血液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单向阀排出到外部;
所述容器随着所述两个钳柄的张开动作而被所述两个钳柄拉伸、复原,使得在所述容器的内部形成负压并经由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支路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容器为弹性球囊体或波纹管体。优选地,所述钳柄具有呈相反外凹状或相向内凹状的钳柄致动部以致动所述容器、挤压所述容器变形。
优选地,取代所述容器设置有能够随着所述两个钳柄的张开、闭合动作而被拉伸、压缩的手动泵,
还包括积血采集部,其与所述吸引管以及所述手动泵分别连接,以通过所述手动泵增强所述积血采集部中的负压。
优选地,所述积血采集部还能够与分体式负压吸引瓶连通。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器可同时具备照明、吸引、夹闭、止血的功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由术者单人操作便能够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的操作,使止血变得更加方便。由此,使得在现场急救的场景下,也能够简单有效地采用备受条件限制的夹钳、吸引器,显著提升救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现场急救止血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适用的一次性连发钛夹钳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联体手动吸引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联体手动吸引器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夹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现场急救止血装置;1:联体手动吸引器;2:一次性连发钛夹钳;3:LED灯;4:钛夹;5:分体式负压吸引瓶;6:体部;7:钳柄;11:吸引管;12:容器;12’:手动泵;13:第一支路管;14:管端口;15:第一单向阀;16:第二支路管;17:第二单向阀;18:采集部;19:钳柄致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定于下面的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其说明。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在下面参照的各图中,将结构简化或示意性地表示,或者将一部分的构成部件省略。各图所示的构成部件间的尺寸比,不一定表示实际的尺寸比。
为了便于说明,将各部件在术者进行操作时靠近术者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远离术者的一端(与近端相反的一端)称为远端。另外,将夹钳2的纵长方向称为纵向,大致正交方向称为横向。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急救止血装置100包括夹钳2和连接(例如套嵌)在夹钳2上的联体式手动吸引器1。
夹钳2包括钳柄7和体部6。如图1、2所示,可在体部6的远端装设止血夹,例如钛夹4,可单发或连发多枚、优选2-6枚、优选6枚-10枚、或者优选10枚以上,即构成所谓一次性连发钛夹钳。该夹钳还设有保险开关,在锁定保险开关时,至少一个钳柄7仍可手动自由张、合,使得两个钳柄7之间的空间相应增、减。
在体部6的内部或外侧设有提供照明作用的照明灯3,例如LED灯,其电源来源于可更换电池,并例如在近端侧带有开关。照明灯3优选内置于体部6的远端以朝向术野照明。
如图1、3所示,吸引器1具有能够被挤压变形的的收集用弹性容器12和与该容器12相连接的吸引管11。该容器12以大致对应的外形夹设于两个钳柄7之间的空间中。吸引管11从该容器12沿体部6延伸,直到管端口14到达远端的钛夹4处,以便吸净术野积血。
吸引管11优选硬质材料管,通过适当的附接部附接于体部6,在容器12和/或两个钳柄7上也设置有供彼此连接的附接部,例如卡子、插栓、环扣、搭扣、系绳、磁体、榫槽等。
如图3所示,吸引管11的中部可设计成倒V字形,V字形的右侧支路管13与容器12连接,左侧支路管16的末端接口带有螺纹等可与优选设有流量可控开关的分体式负压吸引瓶5连接,以保证出血量较大时血量的吸引容量,保持术野清晰。
容器12可以为由橡胶塑料等制成的弹性球囊体或波纹管体,在被挤压变形时,伸缩即收缩、复原方向大致横向于两个钳柄7的延伸方向。
在容器12的近端形成有单向阀15。在容器12的远端、或吸引管11的右侧支路管13形成有单向阀17。
当容器12受压而收缩时,将内部的气体(以及后续操作中的积血)经由单向阀15排出到外部。而当容器12因弹性或拉伸而复原(包括连续动作时的位伸)、以及在出厂前的预抽真空等而在其内部形成有负压时,术野积血就会经由单向阀17而导入容器12内。
容器12的受压、拉伸(以及相应的收缩、复原动作),经由附接于其体侧外部的两个钳柄7的张开、闭合动作的挤压、撑拉实现。即,两个钳柄7的张开、闭合动作相当于容器12的压力调节致动器。更具体地,可利用钳柄7近端的钳柄致动部19彼此相对接近、远离对容器12的横向侧部加压、拉伸。
图1示出了当容器12以常压初始状态夹置于夹钳的钳柄7之间的情况。
另外,也适用于当该容器12以出厂前的例如抽真空式排气后的预设负压收缩初始状态(未示出)夹置于夹钳的钳柄7之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在该容器12与吸引管11相连的接管部设置开关阀。一旦打开开关阀,即可借助预设负压开始吸引术野积血。然后即可如前者连续进行钳柄7的张开、闭合动作。在此,容器12也可在复原后再与钳柄7连接。
如此,能够在LED灯头的照明条件下,通过与钳柄7连动的手动吸引器1吸净术野积血使术野干净,还能够利用钛夹4帮助暴露术野以利于迅速定位、并夹闭因破裂而收缩的血管段。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急救止血装置100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的操作,使止血变得更加方便。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急救止血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使用时,首先将联体手动吸引器1附接固定于一次性连发钛夹钳2,确保一次性连发钛夹钳2保险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打开LED灯3的电源开关,可利用位于最远端的钛夹4进入伤口,使术野暴露以对其进行照明,在需要吸引术野出血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容器12内的预设负压、以及进而或直接通过挤压一次性连发钛夹钳2近端即两个钳柄7,以利用在容器12内形成的负压,对出血进行吸引。如出血量过多,可连接分体式负压吸引瓶5,保证出血点的出血完全吸出,这样可保持术野清晰,找到出血点。此时,可打开一次性连发钛夹钳2保险开关,连发止血夹(可连发多枚止血夹),夹闭血管,达到完全止血效果。即,在激发一颗钛夹4后,可以重复必要的上述操作,以在需要部位激发下一颗钛夹4。由此,在关闭保险开关时,能够操作钳柄7以利用钳柄致动部19以致动容器12进行抽吸;在之后打开保险开关时,可以激发钛夹4,并且此时同样也可以操作钳柄7以致动容器12进行可能必要的抽吸;在之后又可以关闭保险开关如此重复。因此,对术者而言,止血会变得更加方便,术者独自一人便可完成止血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的变形例,对于与实施例一共通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不同点主要在于积血的吸排路径,因此在如下图4的示意图中,省略示出图1中的夹钳2和照明灯3。
在设置于手动泵12’的远端的连管部上可以设有单向阀、防溢出阀、防溢出膜片等,以防止血液流入手动泵12’。经由两个钳柄7对手动泵12’的横向挤压、拉伸,在采集部18、吸引管11内形成负压,使积血直接排出至采集部18。此外,采集部18上也可以连接分体式负压吸引瓶5。
如此,也能够起到上述的止血作用与效果。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图1、2中,钳柄致动部19随着沿纵向朝钳柄7的尾部去而在横向上彼此远离,或彼此靠近然后又远离(相应于相反外凹状)。由此在两个钳柄致动部19的彼此之间形成对容器12的凸顶作用部位,从而尤其适用于容器12由球囊等构成时的情形。
与此不同,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夹钳的示意图。其与图1、2中的主要区别在于钳柄致动部19的构形大致相反。
考虑到容器12由波纹管等构成时的情形,也可以如图5所示,将钳柄致动部19形成随着沿纵向朝钳柄7的尾部去而在横向上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然后又靠近(相应于相向内凹状)。
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在体部6的远端,与用于钛钉或钛夹4的移动通道并行地设置(例如套接)一段管道,并在该管道的近端侧形成连管部,供吸引管11连接固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容器12、手动泵12’在一侧经由连接部附接于一个钳柄7,另一侧也可设为自由端。吸引管11、容器12、手动泵12’和夹钳2之间的其他临时连接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作为上述附接部,只要能够起到将LED灯3、吸引器1的吸引管11甚至容器12、手动泵12’保持在夹钳2的纵向上一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轴向位置的作用,可以为任何适当的连接装置或方式,例如搭扣或卡扣连接、塑料套管、卡钩与凹槽、肋与凹槽等,以形成形状锁合(配合)连接。
图1中示出吸引管11外设于体部6的例子,以便于战地操作,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贯穿体部6的内侧通道。图2示出钳柄7和体部6一起沿纵向延伸的例子,也可以为二者彼此大致正交地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器同时具备照明、吸引、夹闭、止血的功能,因此,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由术者单人操作便能够同时进行暴露术野、吸净术野积血和止血的操作,使止血变得更加方便。当然,作为一次性器械,其也能够适用于室内手术。
Claims (8)
1.一种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包括:夹钳(2),所述夹钳(2)具有钳体部(6)和两个钳柄(7),在所述体部(6)的远端能够装设至少一个止血夹(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装于所述夹钳(2)的吸引器(1),
所述吸引器(1)具有能够被挤压变形的容器(12,12’)和吸引管(11);
所述吸引管(11)能够沿所述体部(6)的纵向延伸并固定于所述体部(6)的远端,
所述容器(12,12’)经由连接器件附接于所述钳柄(7),使得所述容器(12,12’)能够随着所述两个钳柄(7)之间的闭合、张开动作而收缩、复原,以在所述吸引管的远端处形成吸引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其中,
还包括:附装于所述夹钳(2)的照明灯(3),和/或
所述夹钳为一次性连发钛夹钳,所述止血夹(4)为钛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其中,
所述吸引管(11)与该容器(12)相连,在所述吸引管(11)的中途设置有第一支路管(13)与第二支路管(16),该第二支路管(16)能够与分体式负压吸引瓶(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其中,
所述容器(12)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5),在所述容器(12)的远端侧或所述第一支路管(13)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其中,
所述容器(12)以常压下的初始内压状态夹置于所述钳柄(7)之间;或者
所述容器(12)以负压的初始内压状态夹置于所述钳柄(7)之间,
所述容器(12)还设有开关阀,使得在打开所述开关阀后所述容器(12)与所述第一支路管(1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其中,
所述容器(12)随着所述两个钳柄(7)的闭合动作而被所述两个钳柄(7)挤压、收缩,使得所述容器(12)内的气体和/或血液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单向阀(15)排出到外部;
所述容器(12)随着所述两个钳柄(7)的张开动作而被所述两个钳柄(7)拉伸、复原,使得在所述容器(12)的内部形成负压并经由所述第二单向阀(17)与所述第一支路管(1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其中,
所述容器(12)为弹性球囊体或波纹管体,所述钳柄(7)具有呈相反外凹状或相向内凹状的钳柄致动部(19)以致动所述容器(1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其中,
取代所述容器(12)设置有能够随着所述两个钳柄(7)的张开、闭合动作而被拉伸、压缩的手动泵(12’),
还包括积血采集部(18),其与所述吸引管(11)以及所述手动泵(12’)分别连接,以通过所述手动泵(12’)增强所述积血采集部(18)中的负压,
所述积血采集部(18)能够与分体式负压吸引瓶(5)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4837.4U CN21203763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4837.4U CN21203763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37636U true CN212037636U (zh) | 2020-12-01 |
Family
ID=7350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44837.4U Active CN212037636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376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1739A (zh) * | 2019-12-04 | 2020-02-21 | 王建东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及使用方法 |
-
2019
- 2019-12-04 CN CN201922144837.4U patent/CN2120376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11739A (zh) * | 2019-12-04 | 2020-02-21 | 王建东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19152A (en) | Method of closing the opening of a hernial sac | |
CN110811739A (zh)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及使用方法 | |
US10531879B2 (en) | Surgical clamping devices | |
CN212037636U (zh) | 现场急救快速止血装置 | |
CN116322584A (zh) | 用于眼科手术的真空辅助钳 | |
WO2012137894A1 (ja) | 子宮内出血に対する止血具と止血装置及び止血方法 | |
CN110448356A (zh) | 用于腹腔镜直肠手术的自带吸引装置的超声刀柄 | |
CN204379432U (zh) | 腔镜吸引电凝钳 | |
CN110251167A (zh) | 一种用于吸附人体组织的弹簧外置式吸附器 | |
JP2007097860A (ja) | 陰圧治療用器具 | |
RU197651U1 (ru) | Лапароскопический зажим-аспиратор | |
CN110101463A (zh) | 一种用于吸附人体组织的吸附器 | |
CN211934180U (zh) | 一种外科手术用止血装置 | |
CN211511962U (zh) |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自带可调流量的吸引装置的超声刀柄 | |
CN211985581U (zh) | 一种一体式腔镜吸引器钳 | |
CN108498135B (zh) | 临床内科血管钳 | |
RU2351291C1 (ru) |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е ножницы для бескровного рассечения тканей (варианты) | |
KR20210129556A (ko) | 가스 추출부를 구비한 의료용 그래스퍼 | |
CN213249441U (zh) | 一种美容整形科用止血钳 | |
CN212213821U (zh) | 一种腹腔镜用刮吸棒 | |
CN219629730U (zh) | 钳头可旋转的一体化腹腔镜用抓吸钳 | |
CN220002501U (zh) | 手术用吸引器 | |
CN221730774U (zh) | 一种腹腔镜单孔手术用可调节排烟速度的组织钳 | |
CN203724178U (zh) | 带光源的曲张静脉剥离钳 | |
CN216653000U (zh) | 一种用于显微外科手术的一次性吸引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