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3991U -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3991U
CN212033991U CN202021070132.9U CN202021070132U CN212033991U CN 212033991 U CN212033991 U CN 212033991U CN 202021070132 U CN202021070132 U CN 202021070132U CN 212033991 U CN212033991 U CN 212033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urrent
voltage
capacitor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01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圣泽
江剑峰
王新刚
蒋超
顾臻
陈金涛
赵舫
翁素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ast China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ast China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ast China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01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3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3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3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源;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通过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与三相交流电源连接;储能电容,正负极分别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连接;第一继电器,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限压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第四端通过信号控制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第二继电器,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限压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第四端通过信号控制端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此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软充电技术二次电流冲击和滤波差的问题,通过二极管整流桥和储能电容,消除了二次电流冲击,提升了节能效果,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背景技术
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或含有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的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电器、电力系统等应用领域。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后级经过电解电容滤波得到直流电压,为后级电力电子变换器提供直流电源。
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需要采用软充电技术,使得电解电容充电缓慢,由此抑制网侧电流峰值,以便保护整个电路免于烧毁、免于误动作和减轻EMI干扰。截止目前,主要软充电技术有功率电阻限流方案、变压器限流方案和电感限流方案等。
其中,功率电阻限流方案是使用功率电阻或PTC电阻,串联在充电线路,与电解电容构成RC充电支路;功率电阻可以置于交流火线、直流正极、电解电容下方等位置,根据电解电容取值大小,电阻可以为波纹电阻、铝壳电容或水泥电阻,它们各有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电解电容取值确定后,通过调节RC乘积即调节电阻取值来改变充电时,实现软充电。
功率电阻限流技术是一种常见方案,支持宽范围电解电容取值情况下软充电,除了上电结束后切除变压器初级,无需数字控制器。但是,其充电过程消耗能量,一般情况下电阻总耗能等于电解电容储能;存在二次电流冲击,由于具有电阻压降,电解电容电压不能完全充满,在功率电阻切除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充电和二次电流冲击问题;功率电阻选型困难,功率电阻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耗散功率难以权衡,而且在体积、安装方式、成本等方面也需要平衡;采用继电器、单向或双向晶闸管、IGBT等切除功率电阻,功率电阻切除后呈现自然整流状态,没有元器件存在起到电流滤波作用。
同时,变压器限流方案是使用变压器,变压器初级串联在充电线路,变压器次级串联电阻和/或电容,变压器初级等效阻抗与电解电容构成RC充电支路。变压器初级可以置于交流火线、直流正极、电解电容下方等位置。在电解电容取值确定后,通过调节变压器次级串联电阻和/或电容即调节电阻和/或电容取值来改变充电时,实现软充电。
变压器限流技术只要变压器初级电流波动,初级等效阻抗就起到限流作用,除了上电结束后切除变压器初级,无需数字控制器。但是,其充电过程消耗能量,一般情况下电阻总耗能等于电解电容储能;存在二次电流冲击,由于具有电阻压降,电解电容电压不能完全充满,在功率电阻切除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充电和二次电流冲击问题;功率电阻选型困难,功率电阻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耗散功率难以权衡,而且在体积、安装方式、成本等方面也需要平衡;采用继电器、单向或双向晶闸管、IGBT等切除变压器初级,功率电阻切除后呈现自然整流状态,没有元器件存在起到电流滤波作用。
同时,电感限流方案是使用限流电感和二极管与晶闸管混合整流桥,限流电感串联在充电线路中。限流电感可以置于交流火线、直流正极、电解电容下方等位置。电感限流技术通过控制整流桥晶闸管控制角,使之由180°按照一定的规则缓慢降低到90°,完成软充电,然后将控制角直接降为0°,二极管与晶闸管混合整流桥就演化为二极管整流桥。
电感限流技术通过调节晶闸管的控制角由180°~90°变换规律,可以完成任意充电电流和电解电容电压的软充电,限流电感选型较容易,可以采用EMI滤波器中的差模电感或APFC中的升压电感,限流电感可以保留在线路中,起到电流滤波作用。但是,其充电过程不消耗能量,在限流电感参数理想情况下没有耗能元件引起的额外功耗;存在多次小电流冲击,网侧电流为脉冲状,频率为网频,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充电和二次电流冲击问题;需要数字控制器编程操作,需要辅助电路,包括输入电压相位检测;采用继电器、单向或双向晶闸管、IGBT等切除限流电感,限流电感切除后呈现自然整流状态,没有元器件存在起到电流滤波作用。
然而,限流电感的二极管整流电路软充电电路中,对于二极管整流电路,如果采用限流电感,无论用在交流侧或直流侧,感值小时不能起到软充电作用,感值大时也不能起到软充电作用,因为直流电压泵生,超过网压峰值,而且上电时间更长,是一种不适合的充电方案。
限压电容的二极管整流电路软充电电路,对于二极管整流电路,如果在直流侧采用限压电容,不能起到软充电作用。对于二极管整流电路,如果在交流侧采用限压电容,则能起到软充电作用。容值较小时,软充电较长。容值较大时,软充电较短,但是在尤其网压峰值时上电,起始充电电流会出现非常高的尖峰。
综合以上,解决传统软充电技术中存在的二次电流冲击问题,以及自然整流状态下没有元器件起到电流滤波作用的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此电路旨在解决传统软充电技术存在二次电流冲击和电流滤波差的问题,通过二极管整流桥和储能电容构成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消除二次电流冲击,提升节能效果,易于推广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电源、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第一限压电容、第二限压电容、储能电容、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限压电容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火线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限压电容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二火线连接,第三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火线连接,分别将三相交流电源的交流电流转变为直流电流;储能电容的正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负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一限压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限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连接,并通过该信号控制端与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第二限压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限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信号控制端连接,并通过信号控制端与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该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置于低电平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分别调节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连通,三相交流电源为储能电容供电,储能电容存储的电压增加,当储能电容存储的电压达到网压峰值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调控其信号控制端,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储能电容完成软充电。
最优选的,该电路还包括限流电感,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储能电容的正极之间,即限流电感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直流电流侧,分别与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之间谐振,为储能电容提供带高频波纹的直流电流。
最优选的,限流电感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直流电流侧时,所述谐振为半波振荡。
最优选的,该电路还包括限流电感,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交流电流侧,分别与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之间谐振,为储能电容提供带高频波纹的交流电流。
最优选的,限流电感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交流电流侧时,所述谐振为全波振荡。
最优选的,限流电感的个数为一个,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限压电容之间。
最优选的,限流电感的个数为多个,分别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与第一限压电容、第二限压电容和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火线之间。
最优选的,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包括:
第一二极管,阳极与第一限压电容连接;
第二二极管,阴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第三二极管,阳极与第二限压电容连接;
第四二极管,阴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第五二极管,阴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储能电容的正极连接;
第六二极管,阳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储能电容的负极连接,阴极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火线和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最优选的,信号控制端与第一直流电源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吸收二极管。
最优选的,信号控制端与第二直流电源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吸收二极管。
运用此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软充电技术存在二次电流冲击和电流滤波差的问题,通过二极管整流桥和储能电容构成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消除了二次电流冲击,提升了节能效果,易于推广使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采用一种新型的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串联的二极管整流电路软充电电路,利用限压电容进行限压,利用限流电感进行限流,通过调节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的取值,可以获得满意的软充电效果,而且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之间会发生谐振,因此充电电压可以达到网压峰值,消除了二次上电冲击电流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通过调节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的取值,可以控制充电时间长短和电解电容电压上升的曲线,无需控制器控制。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中的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损耗很低,在电解电容储能过程中可以实现非常少的能量损失,充电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中的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之间会出现半波振荡,电解电容可以升至网压峰值,因此消除了限流元件切除后,电压电容电压由于低于网压峰值二引起的二次上电和二次电流冲击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可以采用继电器单独切除限压电容,也可以切除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构成的支路,切除时限压电容、限压电容与限流电感否成的支路电压与电流均为零,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切除,无需数字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3中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三相交流电源1、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第一限压电容C1、第二限压电容C2、储能电容E1、第一继电器RL1、第二继电器RL2、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
其中,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限压电容C1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一火线ua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限压电容C2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二火线ub连接,第三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三火线uc连接,分别将三相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流转变为直流电流;储能电容E1的正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负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RL1的第一端与第一限压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限压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一直流电源2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一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连接,并通过该信号控制端Dr与第一直流电源2的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RL2的第一端与第二限压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限压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二直流电源3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信号控制端Dr连接,并通过信号控制端Dr与第二直流电源3的正极连接;该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置于低电平时,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分别调节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连通,三相交流电源1的电压为储能电容E1供电,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增加,当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时,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调控信号控制端Dr,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储能电容E1完成软充电。
该电路还包括限流电感L1,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直流电流侧,即,限流电感L1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第一输出端和储能电容E1的正极之间,分别与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之间形成半波振荡,为储能电容E1提供带高频波纹的直流电流。在本实施例中,限流电感的个数为一个。
同时,限流电感L1同时具有限流、储能、蓄流和复位的作用,用于防止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时产生的尖峰电流,限流电流L1需要续流路径,没有电流时即复位,不再储能。
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均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交流电流侧,限流电感L1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直流电流侧;将第一限压电容C1、第二限压电容C2与限流电感L1取值调小,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此时,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与储能电容E1之间近似分压,则限流电感L1限流、储能、续流和复位,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与限流电感L1之间半波振荡,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分别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ib,限流电感L1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iL1
第一限压电容C1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第二限压电容C2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b通过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逐次重复经过储能电容E1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uo逐次增大;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上升量逐渐减小,最后上升至网压峰值。
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后时间足够长时,根据经验判定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控制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以调控信号控制端Dr,使得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储能电容E1完成软充电。
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限压电容C1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限压电容C2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储能电容E1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储能电容E1的负极连接,阴极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三火线uc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与第一直流电源2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吸收二极管D7;信号控制端Dr与第二直流电源3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吸收二极管D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选型方便,限流电感L1可以利用电路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设计中本来应该具备的差模电感或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如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单相WPM型号整流器等)本身具有的电感。
其中,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分别设置于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的第三端,用于分别驱动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的初级线圈,为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供电,且该电源与交流电源和输出直流电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的电压均为+12V。
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调节信号控制端Dr置于低电平,使得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同时连通;将第一限压电容C1、第二限压电容C2和限流电感L1的取值调小,使得第一限压电容C1、第二限压电容C2与储能电容E1之间近似分压,限流电感L1与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之间谐振,限流电感L1限流、储能、续流和复位;限流电感L1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直流电流侧,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均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的交流电流侧,则限流电感L1与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之间谐振为半波振荡,第一限压电容C1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第二限压电容C2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b,限流电感L1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iL1
上电后的三相交流电源1通过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分别将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ib传输至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1将带有高频率纹波的交流电流ia和ib转换为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并传输至储能电容E1进行储能,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缓慢增加。
判断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uo是否达到网压峰值;若未达到,则储能电容E1重复继续储能,电压缓慢上升;其中,储能电容E1进行电压存储包括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重复经过储能电容E1正半周和负半周,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uo逐次递增;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上升量逐渐减小,最后上升至网压峰值。
若储能电容E1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则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调控信号控制端Dr,使得第一继电器RL1和第二继电器RL2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1和第二限压电容C2,三相交流电源1停止输出交流电流,储能电容E1完成软充电。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三相交流电源1、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第一限压电容C3、第二限压电容C4、储能电容E2、第一继电器RL3、第二继电器RL4、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
其中,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限压电容C3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一火线ua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限压电容C4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二火线ub连接,第三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三火线uc连接,分别将三相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流转变为直流电流;储能电容E2的正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负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RL3的第一端与第一限压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限压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一直流电源2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一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连接,并通过该信号控制端Dr与第一直流电源2的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RL4的第一端与第二限压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限压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二直流电源3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信号控制端Dr连接,并通过信号控制端Dr与第二直流电源3的正极连接;该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置于低电平时,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分别调节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连通,三相交流电源1的电压为储能电容E2供电,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增加,当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时,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调控信号控制端Dr,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储能电容E2完成软充电。
该电路还包括限流电感L2,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限压电容C3之间,即,限流电感L2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的交流电流侧,分别与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之间形成全波振荡,为储能电容E2提供带高频波纹的交流电流。在本实施例中,限流电感L2的个数为一个。
同时,限流电感L2同时具有限流、储能、蓄流和复位的作用,用于防止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时产生的尖峰电流,限流电流L2需要续流路径,没有电流时即复位,不再储能。
第一限压电容C3、第二限压电容C4和限流电感L2均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的交流电流侧;将第一限压电容C3、第二限压电容C4与限流电感L2取值调小,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此时,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与储能电容E2之间近似分压,则限流电感L2限流、储能、续流和复位,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与限流电感L2之间全波振荡,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分别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ib,限流电感L2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iL2
第一限压电容C3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第二限压电容C4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b通过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逐次重复经过储能电容E2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uo逐次增大;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上升量逐渐减小,最后上升至网压峰值。
该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与储能电容E2连接,用于检测判断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uo是否达到网压峰值;当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时,控制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以调控信号控制端Dr,使得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储能电容E2完成软充电。
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D9、第二二极管D10、第三二极管D11、第四二极管D12、第五二极管D13和第六二极管D14;其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第一限压电容C3连接;第二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二限压电容C4连接;第四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第三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13的阴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11的阴极和储能电容E2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14的阳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12的阳极和储能电容E2的负极连接,阴极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三火线uc和第五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
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与第一直流电源2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吸收二极管D15;信号控制端Dr与第二直流电源3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吸收二极管D1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选型方便,限流电感L2可以利用电路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设计中本来应该具备的差模电感或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如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单相WPM型号整流器等)本身具有的电感。
其中,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分别设置于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的第三端,用于分别驱动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的初级线圈,为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供电,且该电源与交流电源和输出直流电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的电压均为+12V。
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调节信号控制端Dr置于低电平,使得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同时连通;将第一限压电容C3、第二限压电容C4和限流电感L2的取值调小,使得第一限压电容C3、第二限压电容C4与储能电容E2之间近似分压,限流电感L2与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之间谐振,限流电感L2限流、储能、续流和复位;限流电感L2、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均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的交流电流侧,则限流电感L2与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之间谐振为全波振荡,第一限压电容C3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第二限压电容C4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b,限流电感L2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iL2
上电后的三相交流电源1通过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分别将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ib传输至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2将带有高频率纹波的交流电流ia和ib转换为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并传输至储能电容E2进行储能,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缓慢增加。
判断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uo是否达到网压峰值;若未达到,则储能电容E2重复继续储能,电压缓慢上升;其中,储能电容E2进行电压存储包括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重复经过储能电容E2正半周和负半周,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uo逐次递增;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上升量逐渐减小,最后上升至网压峰值。
若储能电容E2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则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4调控信号控制端Dr,使得第一继电器RL3和第二继电器RL4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3和第二限压电容C4,三相交流电源1停止输出交流电流,储能电容E2完成软充电。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三相交流电源1、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第一限压电容C5、第二限压电容C6、储能电容E3、第一继电器RL5、第二继电器RL6、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
其中,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限压电容C5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一火线ua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限压电容C6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二火线ub连接,第三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三火线uc连接,分别将三相交流电源1的交流电流转变为直流电流;储能电容E3的正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负极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继电器RL5的第一端与第一限压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限压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一直流电源2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一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连接,并通过该信号控制端Dr与第一直流电源2的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RL6的第一端与第二限压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限压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二直流电源3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信号控制端Dr连接,并通过信号控制端Dr与第二直流电源3的正极连接;该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置于低电平时,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分别调节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连通,三相交流电源1的电压为储能电容E3供电,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增加,当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时,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调控信号控制端Dr,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储能电容E3完成软充电。
该电路还包括限流电感,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的直流电流侧;在本实施例中,限流电感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为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与第一限压电容C5之间的限流电感L3、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与第二限压电容C6之间的限流电感L4以及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的第三输入端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三火线uc之间的限流电感L5。
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分别与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之间形成全波振荡,为储能电容E3提供带高频波纹的直流电流。
同时,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同时具有限流、储能、蓄流和复位的作用,用于防止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时产生的尖峰电流,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需要续流路径,没有电流时即复位,不再储能。
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限流电感L5、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均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的交流电流侧;将第一限压电容C5、第二限压电容C6、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取值调小,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此时,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与储能电容E3之间近似分压,则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限流、储能、续流和复位,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分别与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之间全波振荡,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分别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ib,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分别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iL3、iL4和iL5
第一限压电容C5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第二限压电容C6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b通过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逐次重复经过储能电容E3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uo逐次增大;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上升量逐渐减小,最后上升至网压峰值。
该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与储能电容E3连接,用于检测判断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uo是否达到网压峰值;当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时,控制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以调控信号控制端Dr,使得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储能电容E3完成软充电。
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D17、第二二极管D18、第三二极管D19、第四二极管D20、第五二极管D21和第六二极管D22;其中,第一二极管D17的阳极与第一限压电容C5连接;第二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7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19的阳极与第二限压电容C6连接;第四二极管D20的阴极与第三二极管D19的阳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21的阴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7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19的阴极和储能电容E3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22的阳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18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20的阳极和储能电容E3的负极连接,阴极分别与三相交流电源1的第三火线uc和第五二极管D21的阳极连接。
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Dr与第一直流电源2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吸收二极管D23;信号控制端Dr与第二直流电源3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吸收二极管D2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选型方便,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可以利用电路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设计中本来应该具备的差模电感或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如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单相WPM型号整流器等)本身具有的电感。
其中,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分别设置于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的第三端,用于分别驱动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的初级线圈,为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供电,且该电源与交流电源和输出直流电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流电源2和第二直流电源3的电压均为+12V。
三相交流电源1上电,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调节信号控制端Dr置于低电平,使得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同时连通;将第一限压电容C5、第二限压电容C6、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的取值调小,使得第一限压电容C5、第二限压电容C6与储能电容E3之间近似分压,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分别与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之间谐振,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限流、储能、续流和复位;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限流电感L5、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均设置于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的交流电流侧,则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与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之间谐振为全波振荡,第一限压电容C5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第二限压电容C6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b,限流电感L3、限流电感L4和限流电感L5分别生成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iL3、iL4和iL5
上电后的三相交流电源1通过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分别将带有高频率纹波的工频交流电流ia和ib传输至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三相二极管整流桥B3将带有高频率纹波的交流电流ia和ib转换为带有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并传输至储能电容E3进行储能,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缓慢增加。
判断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uo是否达到网压峰值;若未达到,则储能电容E3重复继续储能,电压缓慢上升;其中,储能电容E3进行电压存储包括高频率纹波的直流电流重复经过储能电容E3正半周和负半周,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uo逐次递增;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上升量逐渐减小,最后上升至网压峰值。
若储能电容E3存储的电压uo达到网压峰值,则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调控信号控制端Dr,使得第一继电器RL5和第二继电器RL6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C5和第二限压电容C6,三相交流电源1停止输出交流电流,储能电容E3完成软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三相交流电源上电,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调节信号控制端置于低电平,使得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同时连通;上电后的三相交流电源通过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将交流电流传输至三相二极管整流桥;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将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并传输至储能电容进行储能,储能电容存储的电压缓慢增加;判断储能电容存储的电压是否达到网压峰值;若未达到,则储能电容重复继续储能,缓慢升压;若达到,则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调控信号控制端,分别短接第一限压电容和第二限压电容,三相交流电源停止输出交流电流,储能电容完成软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解决了传统软充电技术存在二次电流冲击和电流滤波差的问题,通过二极管整流桥和储能电容构成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消除了二次电流冲击,提升了节能效果,易于推广使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相交流电源;
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第一输入端通过一第一限压电容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火线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一第二限压电容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二火线连接,第三输入端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火线连接,分别将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交流电流转变为直流电流;
储能电容,正极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负极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第一继电器,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压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限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一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一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连接,并通过所述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第二继电器,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限压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压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与一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四端与所述信号控制端连接,并通过所述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该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端置于低电平时,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分别调节所述第一限压电容和所述第二限压电容连通,所述三相交流电源为所述储能电容供电,所述储能电容存储的电压增加,当所述储能电容存储的电压达到网压峰值时,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调控其信号控制端,分别短接所述第一限压电容和所述第二限压电容,所述储能电容完成软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限流电感,设置于所述限流电感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储能电容的正极之间,即所述限流电感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直流电流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限压电容和所述第二限压电容之间谐振,为所述储能电容提供带高频波纹的直流电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感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直流电流侧时,所述谐振为半波振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限流电感,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交流电流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限压电容和所述第二限压电容之间谐振,为所述储能电容提供带高频波纹的交流电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感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交流电流侧时,所述谐振为全波振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感的个数为一个,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限压电容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感的个数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与所述第一限压电容、所述第二限压电容和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火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二极管整流桥包括:
第一二极管,阳极与所述第一限压电容连接;
第二二极管,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第三二极管,阳极与所述第二限压电容连接;
第四二极管,阴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第五二极管,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正极连接;
第六二极管,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储能电容的负极连接,阴极分别与所述三相交流电源的第三火线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吸收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源正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吸收二极管。
CN202021070132.9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Active CN212033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0132.9U CN212033991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0132.9U CN212033991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3991U true CN212033991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7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0132.9U Active CN212033991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39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9964A (zh) * 2020-06-11 2020-08-0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9964A (zh) * 2020-06-11 2020-08-0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2431B (zh) 双整流交错式全桥单级功率因素校正电源电路及控制方法
US7821801B2 (en)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method for AC/DC converters and corresponding converter
CN108521223B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01958655B (zh) 采用高频多电平逆变器的串联谐振高压电源
CN108539984A (zh) 开关电源电路的pfwm控制系统
TW201406020A (zh) 被動式功因校正電路
CN101997429B (zh) 全域型交换式电源供应器及其串并式直流电源转换电路
CN212033991U (zh)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
WO20131817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reduce the energy storage requirements of a cascaded converter system
TW201643590A (zh) Pfc電流塑形
CN110289755B (zh) 高功率因数DCM Buck-Flyback PFC变换器
CN117477900A (zh) 电源电路及扩展电源电路及其实现pfc/升压/降压的方法
CN212033990U (zh) 一种单相lc串联限流电路
CN113364265B (zh) 一种野战用多模电源转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1835208B (zh) 一种具有pfc电路的开关电源
CN111509964A (zh) 一种三相lc串联限流电路及其方法
CN111564963A (zh) 一种单相lc串联限流电路及其方法
CN203942440U (zh) 一种功率因数调整电路
CN113541467A (zh) 一种高功率因数填谷电路
CN106329939B (zh) 一种开关电源变换器
CN112953189A (zh) 充电装置
CN1437310A (zh) 无电磁污染的大功率开关电源装置
JP2002059029A (ja) 集塵用電源装置
CN111130355B (zh) 一种实现全范围软开关的全桥直流变换器
Narula et al. Power quality improved SMPS using BL-CSC converter for welding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