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3391U - 数据线 - Google Patents

数据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3391U
CN212033391U CN202020462349.8U CN202020462349U CN212033391U CN 212033391 U CN212033391 U CN 212033391U CN 202020462349 U CN202020462349 U CN 202020462349U CN 212033391 U CN212033391 U CN 212033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ection
shell
hidden lin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23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俊光
覃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sys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sy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sy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sy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623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3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3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3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数据线,数据线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第三连接头、连接线和隐藏线,连接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设有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第一外部设备电连接,第二连接头设有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头设有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第二连接器用于与第二外部设备电连接,第二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第三连接器用于与第三外部设备电连接;隐藏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在第二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隐藏线收容于第二连接头或第三连接头的内部。以保护隐藏线,且可以使得数据线的结构更加简洁、紧凑,便于收纳。

Description

数据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经常需要用到数据线在不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由于不同电子设备上的连接器的种类不同,需要对每一个电子设备均配备专用的数据线,使用较为不便。因而,逐渐开发出一拖二的数据线,即,一个连接器接头同时与两个转换接口适配,并在两个转换接口之间连接连接线,以避免转换接口在不使用时丢失。但是现有的转接接口之间的连接线暴露在外,不仅容易断裂而且不便于收纳,客户的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线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第三连接头、连接线和隐藏线,所述连接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第一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头设有第三连接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适配的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与第二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三连接器用于与第三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隐藏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头或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弹性绳,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连接头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绳口,所述隐藏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隐藏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穿绳口后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穿绳口相对的表面,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隐藏线弹性收缩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的连接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三连接器的横截面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弹性绳,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绳口,所述隐藏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三连接头连接,所述隐藏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穿绳口后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穿绳口相对的表面,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隐藏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器的表面上,且在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头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限位部容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内,且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的横截面尺寸,以将所述连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头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连接柱插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或者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表面上,且在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头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限位部容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内,且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的横截面尺寸,以将所述连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连接柱插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为Micro-USB接口、USBType-A接口、USBType-B接口、USB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且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为不同种类型的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分别设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接口转换电路,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均与所述接口转换电路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板和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为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焊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板、金属连接片和塑胶件,所述金属连接片与所述塑胶件为一体结构,所述金属连接片和所述塑胶件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其中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一侧,且所述连接壳的内部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金属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连接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壳和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三连接器,所述第四连接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且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一侧,且所述连接壳的内部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电路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金属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连接壳的内部,所述连接壳和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三段凸设伸出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四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之间设置隐藏线,并利用隐藏线将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伸缩连接,当设于第二连接头上的第二连接器和设于第三连接头上的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隐藏线收容于第二连接头或第三连接头的内部,以避免隐藏线暴露在外,一方面可以保护隐藏线,避免隐藏线被钩挂发生断裂,另一当面也可以使得数据线的结构更加简洁、紧凑,便于收纳,并且可以使得数据线的外形更加美观,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当需要利用第二连接器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可以断开第二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拉动第三连接头向远离第二连接头的方向移动,以避让第二电子设备,便于将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二连接器插接配合,以丰富数据线的功能,提升数据线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数据线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数据线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第二连接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第三连接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第三连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线100,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者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数据线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数据线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数据线100包括第一连接头10、第二连接头20、第三连接头30、连接线40和隐藏线。连接线4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头10和第二连接头20,第一连接头10设有第一连接器12,第一连接器12用于与第一外部设备电连接,第二连接头20设有第二连接器22,第三连接头30设有第三连接器32和与第二连接器22适配的第四连接器34,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未插接配合时,第二连接器22用于与第二外部设备电连接,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第三连接器32用于与第三外部设备电连接;隐藏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在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隐藏线收容于第二连接头20或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之间设置隐藏线,并利用隐藏线将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伸缩连接,当设于第二连接头20上的第二连接器22和设于第三连接头30上的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隐藏线收容于第二连接头20或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以避免隐藏线暴露在外,一方面可以保护隐藏线,避免隐藏线被钩挂发生断裂,另一当面也可以使得数据线100的结构更加简洁、紧凑,便于收纳,并且可以使得数据线100的外形更加美观,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当需要利用第二连接器22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可以断开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之间的连接,拉动第三连接头30向远离第二连接头20的方向移动,以避让第二电子设备,便于将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二连接器22插接配合,以丰富数据线100的功能,提升数据线100的兼容性。
其中,第一连接器12、第二连接器22、第三连接器32和第四连接器34可以为Micro-USB接口、USB Type-A接口、USB Type-B接口、USB 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且第二连接器22和第三连接器32为不同种类型的连接器。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器22和第三连接器32为不同种类型的连接器,可以用于适配不同的第二外部设备和第三外部设备,以丰富数据线100的功能,提升数据线100的适配能力,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12可以为USB Type-C公头,第二连接器22可以为USB Type-C公头,第三连接器32可以为USB Type-A公头,第四连接器34可以为与USB Type-C公头适配的USB Type-C母头。由于USB Type-C母头沿插接方向的长度较短,采用USB Type-C母头与公头相互配合形成的USB Type-A公头的连接头的整体长度较短,进而可以使得连接头的体积更加小巧,使用更加方便。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计第三连接器32沿插接方向的长度L1为12mm,与第三连接器32连接的外壳31沿插接方向的长度L2为11mm,即,设计第三连接头30沿插接方向的长度为23mm,以使得第三连接头30的尺寸最小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2可以为USB Type-C公头,第二连接器22可以为USBType-C母头、第三连接器32可以为USB Type-A公头,第四连接器34可以为与USB Type-C母头适配的USB Type-C公头。
或者,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组合方式以实现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转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连接器的组合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隐藏线可以为弹性绳50a,且弹性绳50a可以收容于第二连接头20的内部。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的第二连接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头20与第三连接头30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绳口24,弹性绳50a的一端位于第二连接头20内部并与第二连接头20连接,弹性绳50a的另一端伸出穿绳口24后连接于第三连接头30与穿绳口24相对的表面,在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弹性绳50a弹性收缩连接于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弹性绳50a可以被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完全遮挡,避免弹性绳50a外露。在第二连接器22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可以拉动弹性绳50a,以避让第二电子设备。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连接头20具有中空的壳体21,第二连接器22和穿绳口24设于壳体21的同一端面上。第三连接头30具有中空的外壳31,第三连接器32和第四连接器34设于外壳31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在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插接配合时,第二连接头20设置第二连接器22的端面和第三连接头30设置第四连接器34的端面相互抵接,以使得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的连接更加稳定。
可选地,弹性绳50a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头30的端面的连接处与穿绳口24正对设置,以便于在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的端面抵接时,弹性绳50a与第三连接头30的连接处可以收容于穿绳口24内,避免弹性绳50a夹设在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的端面之间,使得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之间留有间隙,进而降低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的连接方向上,第二连接器2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三连接器32的横截面尺寸。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第二连接器22所占用的壳体21的空间,不仅便于在第二连接头20上设置弹性绳50a,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连接头20上的空间,使得数据线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巧。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22可以选用横截面尺寸较小的USB Type-C接口,第三连接器32可以选用横截面尺寸较大的USB Type-A接口,以使得第二连接器2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三连接器32的横截面尺寸。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22可以选用横截面尺寸较小的Micro-USB接口,第三连接器32可以选用横截面尺寸较大的USB Type-A接口,以使得第二连接器2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三连接器32的横截面尺寸。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绳50a可以收容于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第三连接头30与第二连接头20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绳口,弹性绳50a的一端位于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并与第三连接头30连接,弹性绳50a的另一端伸出穿绳口后连接于第二连接头20与穿绳口相对的表面,在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弹性绳50a弹性收缩连接于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弹性绳50a可以被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完全遮挡,避免弹性绳50a外露。
其中,穿绳口在第三连接头30上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穿绳口24在第二连接头20上的设置方式相同,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隐藏线可以设置为连接柱50b。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柱50b可以收容于第二连接头20的内部。具体地,连接柱50b连接于第三连接头30的设置第四连接器34的表面上,且在连接柱50b的远离第三连接头30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部28,在第二连接头20与连接柱50b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26,连接柱50b穿设于导向孔26内,限位部28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导向孔26的横截面尺寸,以将连接柱50b的远离第三连接头30的一端限位于第二连接头20的内部。在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连接柱50b插置于第二连接头20的内部,从而连接柱50b可以被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完全遮挡,避免连接柱50b外露。在第二连接器22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可以拉动连接柱50b,以使得第三连接头30像远离第二连接头20的方向移动,进而避让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限位部28的横截面尺寸指的是限位部28所在的外接圆的横截面积,导向孔26的横截面尺寸指的是导向孔26所在的外接圆的横截面积,通过设置限位部28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导向孔26的横截面尺寸,可以避免连接柱50b自第二连接头20的壳体22内抽出。
可选地,连接柱50b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连接柱50b可以由橡胶或者硅胶等材料制成,以便于避让第二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柱50b可以收容于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具体地,连接柱50b连接于第二连接头20的设置第二连接器22的表面上,且在连接柱50b的远离第二连接头20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部,在第三连接头30与连接柱50b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连接柱50b穿设于导向孔内,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导向孔的横截面尺寸,以将连接柱50b的远离第二连接头20的一端限位于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在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连接柱50b插置于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从而连接柱50b可以被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完全遮挡,避免连接柱50b外露。在第二连接器22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可以拉动连接柱50b,以使得第三连接头30像远离第二连接头20的方向移动,进而避让第二电子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是图2中的第三连接头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第三连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三连接头30包括外壳31和电路板33,电路板33的至少部分设于外壳31内,第三连接器32和第四连接器34分别设于电路板33的相对两侧,电路板33上设有接口转换电路,第三连接器32和第四连接器34均与接口转换电路电连接。通过在电路板33上设置用于将第三连接器32和第四连接器34电连接的接口转换电路,可以实现不同连接器之间的信号转换。其中,接口转换电路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接口转换电路,此处不做详细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电路板33可以包括基板331、金属连接片332和塑胶件333,金属连接片332与塑胶件333为一体结构,金属连接片332和塑胶件333连接于基板331的其中一侧。例如,可以将金属连接片332和塑胶件333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加工形成一体结构,然后可以通过粘接、热压、焊接等方式将塑胶件333和金属连接片332与基板331进行连接。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三连接器32为USB3.0连接器时,金属连接片332的数量可以为9个,其中5个金属连接片332设置于基板331靠近第二连接头20的一侧,剩下4个金属连接片332设置于基板331背离第二连接头20的一侧,用于与第三外部设备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三连接器32为USB2.0连接器时,金属连接片332的数量可以为4个,4个金属连接片332设置于基板331背离第二连接头20的一侧,用于与第三外部设备连接。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电路板33包括基板331和金属连接片332,金属连接片332为设于基板331上的焊盘。例如,电路板33可以采用覆铜板进行制作。覆铜板包括基板331和设于基板331至少一侧的金属层,对金属层进行蚀刻可以形成设于基板331上的焊盘。通过此种方式加工置于基板331上的金属连接片332,可以简化电路板33的制作工艺,进而提升电路板33的制作效率,并且可以降低电路板33的厚度。
其中,金属连接片332在基板331上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三连接头30还包括连接壳35,连接壳35连接于外壳31的一侧,且连接壳35的内部与外壳31的内部连通。电路板33包括第一段334和第二段335,金属连接片332位于第一段334,第一段334设于连接壳35的内部,第二段335设于外壳31的内部,连接壳35和第一段334形成第三连接器32,第四连接器34设于外壳31的内部并与第二段335连接且电连接。
具体地,连接壳35连接于外壳31的其中一侧,并突出于外壳31。连接壳3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第三连接头30的外壳31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连接壳35和外壳31可以采用模内注塑的方式进行连接,以提升连接壳35和外壳31的连接强度。金属连接片332设于第一段334,第一段334容置于连接壳35内,以形成第三连接器32,用于与第三电子设备电连接。电路板33未设置金属连接片332的一段容置于外壳31内,并与设置于外壳31内的第四连接器34连接,如此,可以缩短第三连接头30的沿数据线100长度方向的尺寸,使得数据线100更加小巧,外形更加美观。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第三连接头30可以包括连接壳35,连接壳35连接于外壳31的一侧,且连接壳35的内部与外壳31的内部连通。电路板33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334、第二段335和第三段336,金属连接片332位于第一段334和第三段336,第一段334设于连接壳35的内部,连接壳35和第一段334形成第三连接器32,第二段335设于外壳31的内部,第三段336凸设伸出外壳31形成第四连接器34。
具体地,连接壳35连接于外壳31的其中一侧,并突出于外壳31。其中,连接壳3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第三连接头30的外壳31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连接壳35与外壳31可以采用模内注塑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增强连接壳35和外壳31的连接强度。金属连接片332设于基板331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侧的金属连接片332设于连接壳35的内部,连接壳35及其内部的第一段334形成第三连接器32,例如,可以形成USB Type-A接口,以用于与第三电子设备连接。第三段336凸设伸出外壳31形成第四连接器34,例如,可以形成Lightning接口,以用于与第二连接器22连接。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缩短第三连接头30上的外壳31的尺寸,进而降低第三连接头30的体积,使得数据线100更加小巧,外形更加美观。
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连接壳3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即,连接壳35包括第一连接壳351和第二连接壳352,第一连接壳351和第二连接壳352连接于外壳31的相对两侧,并突出于外壳31。金属连接片332设于基板331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侧的金属连接片332设于第一连接壳351的内部,第一连接壳351及其内部的第一段334形成第三连接器32,例如,可以形成USB Type-A接口,以用于与第三电子设备连接。另一侧的金属连接片332设于第二连接壳352的内部,第二连接壳352及其内部的第三段336形成第四连接器34,例如,可以形成Micro-USB接口,以用于与第二连接器22连接。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缩短第三连接头30上的外壳31的尺寸,进而降低第三连接头30的体积,使得数据线100更加小巧,外形更加美观。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之间设置隐藏线,并利用隐藏线将第二连接头20和第三连接头30伸缩连接,当设于第二连接头20上的第二连接器22和设于第三连接头30上的第四连接器34插接配合时,隐藏线收容于第二连接头20或第三连接头30的内部,以避免隐藏线暴露在外,一方面可以保护隐藏线,避免隐藏线被钩挂发生断裂,另一当面也可以使得数据线100的结构更加简洁、紧凑,便于收纳,并且可以使得数据线100的外形更加美观,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当需要利用第二连接器22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可以断开第二连接器22和第四连接器34之间的连接,拉动第三连接头30向远离第二连接头20的方向移动,以避让第二电子设备,便于将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二连接器22插接配合,以丰富数据线100的功能,提升数据线100的兼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第三连接头、连接线和隐藏线,所述连接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第一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头设有第三连接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适配的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与第二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三连接器用于与第三外部设备电连接;所述隐藏线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头或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弹性绳,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三连接头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绳口,所述隐藏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隐藏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穿绳口后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穿绳口相对的表面,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隐藏线弹性收缩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的连接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三连接器的横截面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弹性绳,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接触的表面上设有穿绳口,所述隐藏线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三连接头连接,所述隐藏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穿绳口后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穿绳口相对的表面,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隐藏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器的表面上,且在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头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限位部容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头内,且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的横截面尺寸,以将所述连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头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连接柱插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内部;或者
所述隐藏线收容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所述隐藏线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头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表面上,且在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头的末端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限位部容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内,且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的横截面尺寸,以将所述连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所述连接柱插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为Micro-USB接口、USB Type-A接口、USB Type-B接口、USB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且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为不同种类型的连接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分别设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接口转换电路,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均与所述接口转换电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板和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为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焊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板、金属连接片和塑胶件,所述金属连接片与所述塑胶件为一体结构,所述金属连接片和所述塑胶件连接于所述基板的其中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一侧,且所述连接壳的内部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金属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连接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壳和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三连接器,所述第四连接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且电连接;或者
所述第三连接头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一侧,且所述连接壳的内部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电路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金属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连接壳的内部,所述连接壳和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三段凸设伸出所述外壳形成所述第四连接器。
CN202020462349.8U 2020-04-01 2020-04-01 数据线 Active CN212033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2349.8U CN212033391U (zh) 2020-04-01 2020-04-01 数据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2349.8U CN212033391U (zh) 2020-04-01 2020-04-01 数据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3391U true CN212033391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2349.8U Active CN212033391U (zh) 2020-04-01 2020-04-01 数据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3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6127B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connector port and a cable connector device
KR100937274B1 (ko) 감소된 크기의 8핀 오디오 잭 전기 커넥터
TWM324882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6022891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TWM320773U (en) Hook and connector with the hook
US9455528B1 (en) Multi-plug USB connector with swappable tip
CN212033391U (zh) 数据线
CN210517259U (zh) 一种type-c转接器
CN209217383U (zh) 一种新型数据线
CN214798073U (zh) Type-c连接器
CN211530270U (zh) 一种方便插接的磁定位贴壁接口
CN209948114U (zh) 一种公母同体连接器
CN203415795U (zh) 片状转接头
CN208508144U (zh) Type c连接头
CN215451986U (zh) 磁吸音频转接头
CN211789906U (zh) 一种磁吸数据线
CN220774866U (zh) 一种数码设备的外置附件连接结构
CN219591684U (zh) 保护壳的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0838330U (zh) 一种新型排线连接器
CN213124820U (zh) USB Type-C连接器
CN210430242U (zh) Type-c数据线
CN217444756U (zh) 具可位移锁定件的连接器
CN214068368U (zh) 一种排线、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9948117U (zh) 一种Type-C接口
CN215600707U (zh) 一种数据线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