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1460U -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 Google Patents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1460U
CN212031460U CN202020714262.5U CN202020714262U CN212031460U CN 212031460 U CN212031460 U CN 212031460U CN 202020714262 U CN202020714262 U CN 202020714262U CN 212031460 U CN212031460 U CN 212031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ing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water
test chamb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42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琳
张恒
程海燕
韦宇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gel Drinking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42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1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1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1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包括舱体、舱门、加标罐、第一传递窗、第一操作箱手套和第二操作箱手套,通过在舱体上分别设置舱口、第一传递窗、第一操作箱手套、第二操作箱手套和用于开关舱口的舱门,并在舱体中设置有加标罐,则操作人员通过第一传递窗将病原微生物母液传递至舱体中,通过第一操作箱手套将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加标罐中,再通过加标罐向待测水处理设备提供加标水,即可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对经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前的水体和经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体分别进行取样检测。这样,操作人员仅需在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外部便可完成取样检测操作,避免病原微生物对操作人员造成感染,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水处理设备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全球发生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出现可在水体中存活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和SARS病毒以后,用户和市场非常关注净水设备或饮水设备等水处理设备对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过滤效果。为了检测并评价上述水处理设备对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过滤效果,一般是在加标模拟实验舱中,采用加标试验的分析方法,针对上述水处理设备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率进行检测评价。然而,当前的加标模拟实验舱,在对上述水处理设备进行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加标模拟实验舱内取样测试,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操作人员的风险,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标模拟实验舱,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加标模拟实验舱内取样测试,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操作人员的风险,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包括:
舱体,设有用于供操作人员将待测水处理设备置入所述舱体中的舱口;
舱门,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开关所述舱口;
加标罐,设于所述舱体中,用于向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提供加标水;
第一传递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将病原微生物母液传递至所述舱体中;
第一操作箱手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将由所述第一传递窗传递的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所述加标罐中;以及
第二操作箱手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对经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前的水体和/或经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水样采集或水样测试;
其中,所述加标罐与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端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供操作人员将通过所述第二操作箱手套采集的水样传递至所述舱体外部的第二传递窗,所述第二传递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标罐与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端口的第一管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水泵,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取样口和用于开关所述第一取样口的第一阀门。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与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出水端口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取样口和用于开关所述第二取样口的第二阀门。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收集由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流出的废水的废水收集罐,所述废水收集罐设于舱体中,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废水收集罐的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相连。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放置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的第一操作台,所述第一操作台设于所述舱体内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箱手套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第二操作台,所述第二操作台设于所述舱体内对应所述第二操作箱手套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操作台上设有泄流槽,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和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与所述泄流槽的第二管路。
可选地,所述泄流槽为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外侧壁临近所述第二操作台的各相应侧边的边缘设置。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空气净化装置和连通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端口与所述舱体的内腔的排气管道。
可选地,所述舱体上分别开设有排风口和循环风口,所述排风口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端口连通,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出气端口与所述循环风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加标罐上设有用于将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该加标罐中的投料口,所述投料口内设有软胶塞。
可选地,所述加标罐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中安装有用于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逸出的微孔膜结构。
可选地,所述微孔膜结构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可选地,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加标罐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连接水源与所述加标罐的进水口的进水管,所述加标罐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加标罐内液位的浮球开关。
可选地,所述加标罐中设有用于搅拌制备加标液的搅拌器,所述加标罐上安装有驱动所述搅拌器转动的电机。
可选地,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加标罐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与所述加标罐的排水口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加标罐中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一紫外灯。
可选地,所述舱体中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二紫外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递窗包括:
箱体,分别设有用于向所述箱体中放入物品的进口和用于将所述箱体中的物品取出的出口;
第一门体,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用于开关所述进口;
第二门体,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用于开关所述出口;
喷洒装置,用于朝向所述箱体中的物品喷洒消毒剂;以及
风幕机,用于产生对所述箱体中的物品进行吹扫的风幕;
其中,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舱体上,所述风幕机安装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供所述风幕机产生的气流排放的泄风口。
可选地,所述喷洒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消毒剂的容器、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喷头、用于将所述容器中的消毒剂泵送至所述喷头的泵体和将所述泵体的输出端口与所述喷头相连的管线。
可选地,所述传递窗还包括用于净化由所述泄风口排出的气流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的输入端口与所述泄风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三紫外灯。
可选地,所述舱体的至少一侧面为橱窗;或者,所述舱体为透明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在舱体上分别设置舱口、第一传递窗、第一操作箱手套、第二操作箱手套和用于开关舱口的舱门,并在舱体中设置有加标罐,则操作人员通过舱口将待测水处理设备置入舱体中后,仅需关闭舱门,通过第一传递窗将病原微生物母液传递至舱体中,通过第一操作箱手套将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加标罐中,再通过加标罐向待测水处理设备提供加标水,即可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对经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前的水体和经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体分别进行取样检测,以对水处理设备处理病原微生物的效果进行检测评价。这样,操作人员就无需进入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仅需在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外部便可完成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和取样检测操作,有效避免病原微生物对操作人员造成感染,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标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递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递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舱体;11-排风口;12-循环风口;2-舱门;
3-加标罐;31-投料口;32-软胶塞;33-搅拌器;34-透气孔;35-第一紫外灯;36-进水管;37-浮球开关;38-出水管;39-电机;
4-第一传递窗;41-箱体;411-泄风口;42-第一门体;43-第二门体;44-喷洒装置;441-容器;442-喷头;443-泵体;444-管线;45-风幕机;46-排风通道;47-连接管;48-透视窗;49-第三紫外灯;
5-第一操作箱手套;6-第二操作箱手套;7-第二传递窗;
8-第一管路;81-第一取样口;
9-第二管路;91-第二取样口;
10-废水处理系统;20-待测水处理设备;30-第二操作台;40-泄流槽;50-第一操作台;60-空气净化装置;70-排气管道;
80-第二紫外灯;90-水泵;100-废水收集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适用于净水设备、饮水设备、污水净化处理设备、废水消毒杀菌设备等水处理设备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该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包括舱体1、舱门2、加标罐3、第一传递窗4、第一操作箱手套5和第二操作箱手套6,舱体1上设有连通该舱体1的密闭内腔的舱口,该舱口用于供操作人员将待测水处理设备20置入舱体1中。舱体1上活动安装有用于开关舱口的舱门2,可以理解地,舱门2可以是密封门或具有密封结构的门扇,以在舱门2关闭舱口后,使得舱体1的内腔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加标罐3设于舱体1中,加标罐3与待测水处理设备20的进水端口相连通,则可通过储存有加标水的加标罐3,向待测水处理设备20提供加标水。进一步参阅图1,第一传递窗4安装于舱体1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将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传递至舱体1中。第一操作箱手套5安装于舱体1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将由第一传递窗4传递的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添加至加标罐3中。其中,第二操作箱手套6安装于舱体1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对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水样采集,并供操作人员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病原微生物浓度的测试,以对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可以理解地,当需要精确检测并评价水处理设备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率时,第二操作箱手套6还可以用于供操作人员对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前的水体进行水样采集,并供操作人员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病原微生物浓度的测试,以对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可以理解地,舱体1为具有内部容纳空间的密闭壳体或箱体,其外部轮廓可以是任意多面体状,其可以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等正多面体,也可以是柱体等非正多面体。也就是说,舱体1的外部轮廓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取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第一操作箱手套5与第一传递窗4对应设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操作箱手套5移取通过第一传递窗4传递至舱体1中的物品(如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并且,第一操作箱手套5与加标罐3对应设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操作箱手套5将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添加至加标罐3中。
可以理解地,第一操作箱手套5和第二操作箱手套6设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但不局限于一个。也就说,对第一操作箱手套5和第二操作箱手套6的设置数量不作唯一限定,其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操作需要选取设置。如第一操作箱手套5和第二操作箱手套6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以上,将所需数量的第一操作箱手套5安装在舱体1上的相应位置。并且,各第一操作箱手套5和第二操作箱手套6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操作需要而适应性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舱体1上分别设置舱口、第一传递窗4、第一操作箱手套5、第二操作箱手套6和用于开关舱口的舱门2,并在舱体1中设置有加标罐3,则操作人员通过舱口将待测水处理设备20置入舱体1中后,仅需关闭舱门2,通过第一传递窗4将病原微生物母液传递至舱体1中,通过第一操作箱手套5将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加标罐3中,再通过加标罐3向待测水处理设备20提供加标水,即可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6对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前的水体和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后的水体分别进行取样检测,以对水处理设备处理病原微生物的效果进行检测评价。这样,操作人员就无需进入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仅需在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外部便可完成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和取样检测操作,有效避免病原微生物对操作人员造成感染,安全性高。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供操作人员将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6采集的水样传递至舱体1外部的第二传递窗7,第二传递窗7安装于舱体1上。
本实施例中,在舱体1上安装第二传递窗7,可以方便地通过第二传递窗7将采集的水样传递至舱体1外部,进行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浓度测试,这样便可减少外部与舱体1内部的空气对流。当然,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6在舱体1内部完成水样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浓度测试,并将测试结束后的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水样,经过第二传递窗7将采集的水样传递至舱体1外部,以减少外部与舱体1内部的空气对流。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连接加标罐3与待测水处理设备20的进水端口的第一管路8和设置于第一管路8上的水泵9,第一管路8上设有第一取样口81和用于开关第一取样口81的第一阀门。
本实施例中,加标罐3中储存的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加标水,可在水泵9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管路8自动输送至待测水处理设备20,并且在第一管路8上设有第一取样口81和用于开关第一取样口81的第一阀门。则通过打开第一阀门,便可以方便、快速地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6在第一取样口81,采集到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前的进水水样,再通过进水水样测试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前的水体中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一管路8上可以根据实际水路控制需要,在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控球阀,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台上的智控操作屏向控制系统输入相应控制指令,控制相应电控球阀的开关,满足自动化控制的使用需求。并且,第一管路8上还可以根据实际水路控制需要,在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球阀或逆止阀等。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路8上设有稳压罐,以通过稳压罐的控制与调节,储存于加标罐3中的加标水以恒定压力通过第一管路8输送至待测水处理设备20,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10、连接废水处理系统10与待测水处理设备20的出水端口的第二管路9,第二管路9上设有第二取样口91和用于开关第二取样口91的第二阀门。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废水处理系统10,废水处理系统10通过第二管路9与待测水处理设备20的出水端口连通,则待测水处理设备20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可以通过第二管路9输送至废水处理系统10进行处理后再排放,避免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在第二管路9上设有第二取样口91和用于开关第二取样口91的第二阀门。则通过打开第二阀门,便可以方便、快速地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6在第二取样口91,采集到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后的出水水样,再通过出水水样测试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前的水体中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浓度。这样,试验人员便可以结合经待测水处理设备20处理前的水体中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浓度,获得待测水处理设备20对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率。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收集由待测水处理设备20流出的废水的废水收集罐101,废水收集罐101设于舱体1中,第二管路9的两端分别与废水收集罐101的出水口和废水处理系统10相连,废水收集罐101的进水口分别与加标罐3的排水口和待测水处理设备20的出水端口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舱体1中设置废水收集罐101,测试过程中由待测水处理设备20流出的废水,或者测试结束后由加标罐3中排出的废液,可先通过废水收集罐101进行收集并储存,以对废水起到缓冲作用,然后利用废水处理系统10对废水收集罐101中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达到对废水进行高效处理的目的,节能环保。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放置待测水处理设备20的第二操作台30,第二操作台30设于舱体1内对应第二操作箱手套6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舱体1内对应第二操作箱手套6的位置设有第二操作台30,便可将待测水处理设备20放置于第二操作台30上,便于对测水处理设备的加标测试。
可以理解地,第二操作箱手套6与第二传递窗7对应设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6将采集的水样,经过第二传递窗7传递至舱体1的外部。并且,第一取样口81和第二取样口91分别与第二操作箱手套6对应设置,以便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操作箱手套6从第一取样口81和第二取样口91分别取到进水水样和出水水样。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二管路9上可以根据实际水路控制需要,在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控球阀,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台上的智控操作屏向控制系统输入相应控制指令,控制相应电控球阀的开关,满足自动化控制的使用需求。并且,第二管路9上还可以根据实际水路控制需要,在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球阀或逆止阀等。另外,第二管路9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泵送水体的水泵9,以增加第二管路9内的水压,使第二管路9能够快速地将废水输送至废水处理系统10。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第二操作台30上设有泄流槽40,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10和连接废水处理系统10与泄流槽40的第二管路9。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操作台30上设有泄流槽40,则在第一取样口81或第二取样口91采取水样时,如果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水体喷洒或溅到第二操作台30上,便可使得喷洒或溅到第二操作台30上的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水汇流至泄流槽40,并通过泄流槽40和与连接废水处理系统10与泄流槽40的第二管路9,输送至废水处理系统10进行处理后再排放,避免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泄流槽40为环形槽,环形槽的外侧壁临近第一操作台30的各相应侧边的边缘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泄流槽40设置为环形槽,并将环形槽的外侧壁临近第一操作台30的各相应侧边的边缘设置,则在第一取样口81或第二取样口91采取水样时,如果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水体喷洒或溅到第二操作台30上,便可使得喷洒或溅到第二操作台30上的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水从第一操作台30的中部位置,分别朝向第一操作台30各相应侧边的边缘汇流至环形槽,可以有效避免水体从第一操作台30的侧边边缘溢出。并且,汇流至环形槽中的水体,可通过第二管路9集中输送至废水处理系统10进行处理后再排放,避免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放置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的第一操作台50,第一操作台50设于舱体1内对应第一操作箱手套5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舱体1内对应第一操作箱手套5的位置设有第一操作台50,便可将通过第一传递窗4传递至舱体1中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通过第一操作箱手套5放置于第一操作台50上,便于操作人员将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添加至加标罐3中。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空气净化装置60和连通空气净化装置60的进气端口与舱体1的内腔的排气管道70。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60和连通空气净化装置60的进气端口与舱体1的内腔的排气管道70,则在加标测试过程中,舱体1内产生的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空气,便可以通过排气管道70输送至空气净化装置60,通过空气净化装置60对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或过滤净化处理后,排放出洁净无污染的空气,避免造成人员感染和污染环境。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60采用过滤效率高、阻力低、容尘量大的抗菌型无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对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空气进行无菌过滤,有效防止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泄漏至环境中,避免感染性病原微生物造成附近人员感染和造成环境污染。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净化装置还可以采用具有过滤精度高、过滤速度快、能够祛除水中或空气的细菌、病毒或微粒的微孔膜过滤器等。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加标罐3上设有用于将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添加至该加标罐3中的投料口31,投料口31内设有软胶塞32。
本实施例中,在加标罐3上设有投料口31,则可通过第一操作箱手套5,将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从投料口31添加至加标罐3中,使加标罐3中的水与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充分混合后形成可供加标测试的加标水。并且,在投料口31内设有软胶塞32,在不需要向加标罐3中添加试剂时处于密封闭合状态,避免加标罐3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从投料口31逸出。可以理解地,软胶塞32采用弹性性能优良、抗老化、耐腐蚀的橡胶、硅胶或硅橡胶等材料制成。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软胶塞32上设有用于供试剂注射器的注射嘴刺入的狭口,狭口的两侧壁相互弹性抵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软胶塞32上设有两侧壁相互弹性抵持的狭口,该狭口在不需要向加标罐3中添加试剂时处于密封闭合状态,避免加标罐3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从投料口31逸出。而在需要向加标罐3中添加试剂时,仅需通过试剂注射器的注射嘴刺入的狭口,便可以将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从投料口31添加至加标罐3中,并且狭口的两侧壁分别弹性抵持于试剂注射器的注射嘴的外壁上,减少加标罐3与外界空气的对流,进而大幅度减少加标罐3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从投料口31逸出的量。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加标罐3中设有搅拌器33,加标罐3上安装有驱动搅拌器33转动的电机39,则在将加标试验所需要的试剂添加至加标罐3中后,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9驱动搅拌器33工作,通过搅拌器33对加标罐3中的混合有试剂的水进行充分搅拌后,再将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加标罐3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搅拌器33搅拌充分,以快速制备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加标水。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加标罐3上开设有透气孔34,透气孔34中安装有用于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逸出的微孔膜结构(图中未标示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加标罐3上开设有透气孔34,避免加标罐3内部产生憋压,并有利于加标罐3中的气体与外部空气的交换。为了避免加标罐3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逸出,在透气孔34中安装有微孔膜结构,则在加标罐3中的气体与外部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中,可通过微孔膜结构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从透气孔34逸出。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较好地避免加标罐3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逸出,可在微孔膜结构上可拆卸安装活性炭吸附层,以在透气孔34形成微孔滤膜活性炭复合结构。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透气孔34位于加标罐3的侧壁上,能够较好地避免灰尘粘附并堆积于微孔膜结构上,造成透气孔34堵塞。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加标罐3中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一紫外灯35。
本实施例中,在加标罐3中设有第一紫外灯35,则在加标测试结束后,将加标罐3中的加标液排空,再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紫外灯35工作,对加标罐3内部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加标罐3内残留的病原微生物造成污染。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紫外灯35的杀菌消毒效果,第一紫外灯3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以便于选择性的在测试前和/或测试后对加标罐3内部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并且,第一紫外灯35采用防水紫外灯,避免加标罐3内的搅拌器33搅拌时溅起的水珠引起短路。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连接水源与加标罐3的进水口的进水管36,加标罐3上设有用于控制加标罐3内液位的浮球开关37,进水管36上设有控制阀。则在加标罐3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控制阀打开,通过进水管36向加标罐3内补水。而当加标罐3内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控制阀关闭,停止向加标罐3内补水,避免加标罐3内的水溢出。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处理由加标罐3中排出的液体的废水处理系统,加标罐3的底部还设有用于连接废水处理系统10与加标罐3的排水口的出水管38,出水管38上设有控制阀,则可在测试结束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控制阀打开,将加标罐3内的液体排空。并且,在测试结束后,可通过出水管38将加标罐3中排出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输送至废水处理系统10进行处理后再排放,避免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舱体1中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二紫外灯80。
本实施例中,在舱体1中设有第二紫外灯80,则在加标测试结束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紫外灯80工作,第二紫外灯80至少照射30min,以对加舱体1内部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加舱体1内残留的病原微生物造成污染。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紫外灯80的杀菌消毒效果,第二紫外灯8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以上,以便于选择性的在测试前和/或测试后对舱体1内部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其中,测试前的杀菌消毒可以避免试验舱的舱体1内部残留的细菌和病毒对测试产生不良影响,测试后的杀菌消毒可以避免试验舱舱体1内部残留的细菌或病毒对进入试验舱取出待测水处理设备20的操作人员造成感染。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舱体1上还分别开设有排风口11和循环风口12,排风口11通过排气管道与空气净化装置60的进气端口连通,空气净化装置60的出气端口与循环风口1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舱体1上开设排风口11,在病原微生物加标测试过程中,舱体1内产生的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空气,便可通过排风口11排放至排气管道70,排气管道70输送至空气净化装置60,通过空气净化装置60对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或过滤净化处理,空气净化装置60再将杀菌、消毒或过滤净化处理后的空气从循环风口12输入舱体1内,使得舱体1内的空气保持洁净,进一步避免造成人员感染和污染环境。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加速舱体1中空气的对流或循环交换,排风口11内可以安装加速舱体1内空气排出的排风风机,循环风口12内也可以安装加速舱体1内空气循环对流的循环风机。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舱体1的至少一侧面为采用玻璃或透光亚克力等透光材料制成可透光且可透视的橱窗,以便于操作人员观察舱体1内部情况。当然,舱体1的至少一侧面可以为透光板(如钢化玻璃板、普通玻璃板或透光塑料板等)制成的橱窗。可以理解地,舱体1可以包括采用铝合金等不锈钢件搭成的框架架构和在该框架架构上安装的透光板,以使舱体1构成一个可透视的密闭舱室,可实现测试过程的无死角观看。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舱体1为可从各个侧面观察舱体1内部情况的透明件,即整个舱体1仅采用可透视的透明材料制成,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360度的无死角观看舱体1内部情况。可以理解地,舱体1可以采用玻璃或者透明塑料制成,舱体1还可以采用有机玻璃、聚碳酸酯,或者两者层合的透明材料等组成。可以理解地,上述舱体1可以全部用透明材料粘接形成,也可以包括采用铝合金等不锈钢件搭成的框架架构和在该框架架构上安装的透明板,以使舱体1构成一个可透视的密闭舱室,可实现测试过程的360度无死角观看。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传递窗4包括箱体41、第一门体42、第二门体43、喷洒装置44和风幕机45,箱体41的一侧面上设有进口,以供一个物品传递人员向箱体41中放入物品(如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试剂或者盛装有病原微生物母液的容器等);箱体41安装于舱体1的一侧壁上,箱体41的另一侧面上设有出口,以供另一个物品传递人员将箱体41中的物品取出。进一步参阅图4,第一门体42安装于箱体41上,用于打开关闭箱体41的进口;第二门体43安装于箱体41上,用于打开或关闭箱体41的出口。可以理解地,第一门体42和第二门体43可以是密封门或具有密封结构的门扇,以在第一门体42关闭进口且第二门体43关闭出口后,使得箱体的内腔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其中,第一门体42与第二门体43为相互关联的互锁门窗,使得第一门体42与第二门体43不能同时打开,以减少第一传递窗4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在传递物品时,喷洒装置44可用于朝向放入箱体41中的物品喷洒消毒剂,以对物品外表面可能含有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杀菌消毒,以防止传递的物品外表面可能含有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造成人员感染。进一步参阅图2,风幕机45安装于箱体41上,箱体41上还开设有供风幕机45产生的气流排放的泄风口411,以在物品通过第一传递窗4传递的过程中,风幕机45产生高速气流,形成可对箱体41中的物品进行吹扫的风幕。这样,当物品经过该高速气流形成的风幕时,物品表面的尘埃颗粒、细菌、病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就会被高速气流快速吹扫,对物品进行洁净处理。同时,物品表面被高速气流吹落的尘埃颗粒、细菌、病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随高速气流经泄风口411排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递窗4设置有喷洒装置44,则在将物品放入箱体41中时,仅需通过喷洒装置44朝向箱体41中的物品喷洒消毒剂,利用消毒剂对物品进行快速、高效地杀菌消毒,便可有效地防止传递物品外表面可能含有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对操作人员造成感染。并且,在箱体41上安装有风幕机45,当箱体41中的物品经过由风幕机45产生的高速气流形成的风幕时,物品外表面的尘埃颗粒或残留的消毒剂就会被高速气流快速吹扫干净,使得箱体41中的物品能够较快地获得洁净处理。这样,在通过该第一传递窗4传递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物品时,就无需等待较长时间,进而可对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物品进行快速传递,降低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对操作人员造成感染的风险。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喷洒装置44包括用于储存消毒剂的容器441、安装于箱体41内的喷头442、用于将容器441中的消毒剂泵送至喷头442的泵体443和将泵体443的输出端口与喷头442相连的管线444。
本实施例中,喷洒装置44包括容器441、喷头442、泵体443和管线444,容器441用于储存消毒剂的容器441,喷头442安装于箱体41内部,泵体443的输出端口通过管线444与喷头442相连,泵体443可将容器441中的消毒剂泵送至喷头442的泵体443。可以理解地是,容器441可以是消毒剂储存盒,泵体443可以是增压泵,喷头442可将消毒剂喷洒至箱体41的整个内底面所在的范围。则在使用时,将消毒剂储存于消毒剂储存盒中,在将可能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物品放入箱体41中时,打开微型增压泵的开关,增压泵便可将消毒剂储存盒中的消毒剂泵送至喷头442,喷头442朝向箱体41中的物品的外表面均匀地喷洒消毒剂。可以理解地,每启动一次增压泵,喷头442约喷洒消毒剂5-10mL,消毒剂喷洒持续时间约2-5s,在保证消毒剂对箱体41中的物品进行高效灭菌消毒的前提下,可提高灭菌消毒的效率,减少灭菌消毒的等待时间,可对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物品进行快速传递,降低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对操作人员造成感染的风险。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消毒剂可以是如酒精等具有良好挥发性的消毒剂,以便于喷头442朝向箱体41中的物品喷洒消毒剂后,消毒剂能够快速地挥发,挥发后的消毒剂能够快速地随高速气流从泄风口411排出箱体41外部,避免消毒剂残留并聚集于箱体41内部而对箱体41得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风幕机45位于箱体41的顶部,箱体41的上设有与风幕机45的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将风幕机45设置于箱体41的顶部,并在箱体41的顶部开设有与风幕机45的出风口连通的进风口,则风幕机45产生的高速气流可从箱体41顶部的进风口朝向箱体41内底面强烈吹扫,有利于提高高速气流对物品外表面的尘埃颗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的吹扫效率和吹扫效果,使物品外表面的尘埃颗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能够快速地被高速气流快速吹扫干净,减少等待时间,进而可对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物品进行快速传递。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泄风口411的形状为长方形时,风幕机45产生的高速气流形成的风幕宽度应小于长方形泄风口411的长度。而当泄风口411的形状为圆形时,风幕机45产生的高速气流形成的风幕宽度应小于园形泄风口411的直径。这样,有利于风幕机45产生的高速气流快速排出箱体41外部,避免箱体41内发生空气对流而影响对物品外表面的尘埃颗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的吹扫效率和吹扫效果。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泄风口411设于箱体41的底部,且泄风口411与进风口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箱体41的底部开设泄风口411,则可有利于风幕机45产生的高速气流快速地经过泄风口411排出箱体41的外部,有利于提高高速气流对物品外表面的尘埃颗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的吹扫效率和吹扫效果,使物品外表面的尘埃颗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能够快速地被高速气流快速吹扫干净。并且,泄风口411与进风口对应设置,有利于物品表面被高速气流吹落的尘埃颗粒、细菌、病毒或残留的消毒剂等,随高速气流经泄风口411排出至高效空气过滤器,一方面提高箱体41内的洁净度,另一方面便于高效空气过滤器对由泄风口411排出的气流进行快速、高效地过滤,有效防止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泄漏,避免对附近的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传递窗4还包括一端与泄风口411相连通的排风通道46和将排风通道46的另一端与空气净化装置60的输入端口相连通的连接管47。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风通道46,排风通道46的一端与泄风口411相连通,排风通道4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47与空气净化装置60的输入端口相连通,则可通过排风通道46快速、高效地将由泄风口411排出的气流引导至空气净化装置60,通过空气净化装置60对由泄风口411排出的气流进行净化后排放,有效防止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泄漏,避免对附近的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排风通道46的内径由靠近泄风口411的一端至远离泄风口411的一端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排风通道46的内径由靠近泄风口411的一端至远离泄风口411的一端逐渐减小设置,使排风通道46由靠近泄风口411的一端至远离泄风口411的一端呈逐渐缩口的变径设计,有利于由泄风口411排出的高速气流的汇集,增大排风通道46内的压强,提高空气净化装置60对由泄风口411排出的高速气流的净化效率与净化效果。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排风通道46还可以设置成漏斗状或者喇叭状。其中,漏斗状或者喇叭状的大端开口与泄风口411相连通,以增大泻风口的面积,漏斗状或者喇叭状的小端开口与通过连接管47与空气净化装置60的输入端口相连通,有利于由泄风口411排出的高速气流的汇集,增大排风通道46内的压强,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装置60对由泄风口411排出的高速气流的净化效率与净化效果。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门体42上设置有透视窗4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门体42上设有透视窗48,便可通过透视窗48观察箱体41内部的情况,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第一传递窗4快速地传递物品。可以理解地,第二门体43设计时,因充分考虑预留这一侧箱体41的空间,以便于将该第一传递窗4的箱体41安装于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加标测试舱的侧壁上。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二门体43上设置有透视窗4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门体43上设有透视窗48,便可通过透视窗48观察箱体41内部的情况,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第一传递窗4快速地传递物品。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门体42的靠近箱体41顶部的一侧边与箱体41铰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门体42的靠近箱体41顶部的一侧边通过活页或铰接轴与箱体41铰接,以便于将第一门体42由下向上掀起式开启,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第一传递窗4的箱体41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保证第一传递窗4的箱体41的内部的洁净度。并且,请参阅图1,在第一门体42上设有把手,在手握把手开启第一门体42时,第一门体42与箱体41在竖直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可以通过把手随意调节,以便于打开进口将物品放入箱体41中。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门体43的靠近箱体41顶部的一侧边与箱体41铰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门体43的靠近箱体41顶部的一侧边通过活页或铰接轴与箱体41铰接,以便于将第二门体43由下向上掀起式开启,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第一传递窗4的箱体41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保证第一传递窗4的箱体41的内部的洁净度。并且,请参阅图2,在第二门体43上设有把手,在手握把手开启第二门体43时,第二门体43与箱体41在竖直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可以通过把手随意调节,以便于打开出口将物品从箱体41中取出。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箱体41内还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三紫外灯49。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箱体41内设有第三紫外灯49,在从箱体41中取出传递物品后,利用第三紫外灯49对残留于第一传递窗4的箱体41中的感染性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进行紫外光照射,照射时间持续20-30min,从而对第一传递窗4的箱体41内部再次进行全面消毒杀菌,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递窗7的结构与第一传递窗4的结构相同,只是对应传递的物品不同,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关于第一传递窗4的结构,在此不作赘述。当然,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递窗7也可以采用的与上述第一传递窗4的结构不相同的传递窗结构,第二传递窗7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选取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设有用于供操作人员将待测水处理设备置入所述舱体中的舱口;
舱门,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开关所述舱口;
加标罐,设于所述舱体中,用于向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提供加标水;
第一传递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将病原微生物母液传递至所述舱体中;
第一操作箱手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将由所述第一传递窗传递的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所述加标罐中;以及
第二操作箱手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用于供操作人员对经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前的水体和/或经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水样采集或水样测试;
其中,所述加标罐与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端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供操作人员将通过所述第二操作箱手套采集的水样传递至所述舱体外部的第二传递窗,所述第二传递窗安装于所述舱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标罐与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端口的第一管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水泵,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取样口和用于开关所述第一取样口的第一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与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出水端口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取样口和用于开关所述第二取样口的第二阀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收集由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流出的废水的废水收集罐,所述废水收集罐设于舱体中,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废水收集罐的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放置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母液和加标试剂的第一操作台,所述第一操作台设于所述舱体内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箱手套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待测水处理设备的第二操作台,所述第二操作台设于所述舱体内对应所述第二操作箱手套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台上设有泄流槽,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和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与所述泄流槽的第二管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槽为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外侧壁临近所述第二操作台的各相应侧边的边缘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空气净化装置和连通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端口与所述舱体的内腔的排气管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上分别开设有排风口和循环风口,所述排风口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端口连通,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出气端口与所述循环风口相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标罐上设有用于将病原微生物母液添加至该加标罐中的投料口,所述投料口内设有软胶塞。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标罐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中安装有用于阻止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逸出的微孔膜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膜结构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加标罐的侧壁上。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用于连接水源与所述加标罐的进水口的进水管,所述加标罐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加标罐内液位的浮球开关。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标罐中设有用于搅拌加标液的搅拌器,所述加标罐上安装有驱动所述搅拌器转动的电机。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还包括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加标罐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废水处理系统与所述加标罐的排水口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标罐中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一紫外灯。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中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二紫外灯。
21.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窗包括:
箱体,分别设有用于向所述箱体中放入物品的进口和用于将所述箱体中的物品取出的出口;
第一门体,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用于开关所述进口;
第二门体,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用于开关所述出口;
喷洒装置,用于朝向所述箱体中的物品喷洒消毒剂;以及
风幕机,用于产生对所述箱体中的物品进行吹扫的风幕;
其中,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舱体上,所述风幕机安装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供所述风幕机产生的气流排放的泄风口。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消毒剂的容器、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喷头、用于将所述容器中的消毒剂泵送至所述喷头的泵体和将所述泵体的输出端口与所述喷头相连的管线。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窗还包括用于净化由所述泄风口排出的气流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的输入端口与所述泄风口相连通。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杀菌消毒的第三紫外灯。
25.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至少一侧面为橱窗;或者,所述舱体为透明件。
CN202020714262.5U 2020-04-30 2020-04-30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Active CN212031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4262.5U CN212031460U (zh) 2020-04-30 2020-04-30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4262.5U CN212031460U (zh) 2020-04-30 2020-04-30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1460U true CN212031460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6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4262.5U Active CN212031460U (zh) 2020-04-30 2020-04-30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1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2363B2 (en) Safety cabinet
CN204868917U (zh) 一种高可靠生物安全柜
CN110982685A (zh) 高危病原微生物无人化隔离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514340A (zh) 一种医疗器械用杀菌消毒装置
CN209360930U (zh) 术前手部清洁消毒装置
CN208701033U (zh) 一种安全性化学实验用生物安全柜
CN212031460U (zh)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CN108624491B (zh) 一种可移动式pcr实验室
CN111474311A (zh) 病原微生物加标试验舱
CN211538723U (zh) 一种消化内科医疗工具清洗装置
CN217697370U (zh) 一种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检测装置
CN215133945U (zh) 一种医疗护理器具消毒处理装置
CN214716696U (zh) 一种临床检验用废弃样品处理装置
CN112472849B (zh) 一种用于干燥和消毒的医用工具专用放置装置
CN212490876U (zh) 一种医疗器械用杀菌消毒装置
CN210752732U (zh) 一种用于干细胞制备的无菌操作装置
CN212478973U (zh) 传递窗
CN112245622A (zh) 一种用于特殊污染器械的浸泡消毒装置
CN212284058U (zh) 一种样本处理室用生物安全柜消毒装置
CN212940717U (zh) 一种医用口罩生产用消毒装置
CN215350852U (zh) 一种病理标本取材台
CN219307718U (zh) 一种立式人体消杀一体机
CN214969526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器具消毒设备
CN220495315U (zh) 一种内镜消毒装置
CN215133927U (zh) 一种医疗用移动消毒处理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