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8251U - 连接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连接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8251U
CN212028251U CN202020456896.5U CN202020456896U CN212028251U CN 212028251 U CN212028251 U CN 212028251U CN 202020456896 U CN202020456896 U CN 202020456896U CN 212028251 U CN212028251 U CN 212028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connection unit
mounting
protruding parts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68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uba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uba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uba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uba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68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8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8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82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固定件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的若干第一凸起部和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径向方向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交错设置。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交错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因加工时失误导致安装槽某一深度的槽型不达标或基材质量不好而使得同一层的倒刺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甚至出现打滑的情况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该所述固定件插入相应的槽孔后的固定效果。

Description

连接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板材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单元。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对于家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家具本身的功能,更多的注重家具的美观性对生活体验的提升,家具大多为板材制成,板材通过五金件的连接组成家具,在家具行业当中比较常见的五金连接单元为螺钉、沉头螺栓以及膨胀螺栓等进行连接,虽然都这些五金连接单元在进行两块木板的连接时都能够实现连接的功能,但是在完成连接之后木板的表面总是会留存有多个连接孔,或者是将螺钉和螺栓本身裸露在外,这大大的影响家具整体的美观性,现在亟需一种无缝联接的板材联接结构以及板材联接件。
现有市场中虽然有些隐形的板材连接单元,但该连接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会将空气密封在安装孔中,导致无法顺利的安装到指定的位置,或由于无法抓紧基材,使得两个基材之间出现明显的缝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无需操作工具,且不会影响家具美观的连接单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接单元,包括固定件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的若干第一凸起部和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径向方向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交错设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交错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因加工时失误导致安装槽某一深度的槽型不达标或基材质量不好而使得同一层的倒刺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甚至出现打滑的情况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该所述固定件插入相应的槽孔后的固定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件本体包括对应于安装孔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
第一倾斜面,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的方向倾斜。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为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有效地保证了所述第一凸起部与基材的接触面积,同时,所述第一凸起部也为圆弧状加强了所述第一凸起部和固定件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
第二倾斜面,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的方向倾斜。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倾斜面为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有效地保证了所述第二凸起部与基材的接触面积,同时,所述第二凸起部也为圆弧状加强了所述第二凸起部和固定件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端面上还设有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径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径向截面上的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一凹槽对称设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轴向上对称的设置,使得该连接单元加工简单,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弧面的设置,使得该连接单元与安装孔的接触面积最大化,进一步保证了该连接单元可以与基材连接的紧固性,同时,所述第一凹槽的设置,使得该连接单元在插入安装孔时,其中的空气可以顺着所述第一凹槽排出,且所述第一凹槽还能够容纳木屑、毛刺等阻碍物,有效保证了该连接单元可以移动至预设的位置,此外,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为加工零件的进料口,第一凹槽的设置大大改善了该产品的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件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的设置,使得安装孔中的气体顺着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二凹槽排出,进一步保证了气体排出的顺畅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上同步排布,所述第三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轴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倒刺,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交错设置,在不过于增加倒刺密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了倒刺的接触面积,提高与基材的牢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凸起部与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三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面一侧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起部与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三凸起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侧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凸起部与一侧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连接,与另一侧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避免了倒刺密度整体过高而至无法有效抓紧的情况发生,同时,而连续的不同斜度的倒刺可以起到有效地紧固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的多个凸棱,多个所述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凸棱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凸棱上。
上述方案中,该连接单元在插入相关基材中时,由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棱,多个所述凸棱之间会留有相应的通道,基材中的空气会顺着通道排出,不会因空气无法排出而无法有效地安装,同时,上述结构也较为稳固,加工后不易产生形变,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于所述凸棱上,既可以有效地保证该连接单元安装时的固定性,也可以保证安装孔中空气的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多个所述凸棱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上述方案中,多个所述凸棱均匀间隔设置,有效地保证了所述连接单元的结构稳定性,此外,在可以有效地排出空气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所述连接单元安装时的牢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结构相同,使得该连接单元加工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一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四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四的立体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四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四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四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五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单元的实施例六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沿A-A的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连接单元;11、第一主体;111、第一面;112、第二面;113、第三面;114、第四面;115、第一端;1151、第一过渡面;1152、第二过渡面;1153、第三过渡面;1154、截止面;116、第二端;12a、固定件a;12b、固定件b;121a、固定件本体a;121b、固定件本体b;1211、第四过渡面b;122、凸棱;1221a、第四过渡面a;123a、第一凸起部a;123b、第一凸起部b;1231、第一斜面;1232、第一倾斜面;124a、第二凸起部a;124b、第二凸起部b;1241、第二斜面;1242、第二倾斜面;125、第一端面;1251、第一凹槽;126、第三凸起部;127a、第四凸起部a;127b、第四凸起部b;1271a、第一稳固面a;1271b、第一稳固面b;128a、第五凸起部a;1281a、第二稳固面a;1281b、第二稳固面b;1282a、第一引导面a;1282b、第一引导面b;129、第二凹槽;130、第三凹槽;2、基材;21、安装槽;211、第一滑槽;2111、第一限位面;2112、第二限位面;2113、支撑面;212、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6,本实施例所示的连接单元1的第一主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第四面114、第一端115和第二端116;
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二面112为平行对置的平面,加工方便且冗余空间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二面112也可以为弧面或其他的曲面,不影响使用即可,且可以不使用平行的设置方式。
所述第三面113,与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二面112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二面112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四面114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四面114,与所述第三面113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二面112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二面112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三面113的方向倾斜;
此处所述第三面113和所述第四面114相对于所述第三面113和所述第四面114中间的某个平面呈对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体1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三面113的截面上呈等腰梯形,上述设置有利于产品的加工和稳定性,且利于产品的安装。
所述第一端115和所述第二端116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115包括:
第一过渡面1151,与所述第二面112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一面111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116的方向倾斜;
第二过渡面1152,与所述第二面112和所述第三面113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一面111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116的方向倾斜,沿靠近所述第四面114的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二端116的方向倾斜;
第三过渡面1153,与所述第一面111、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1152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二面112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116的方向倾斜;
截止面1154,设于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1152远离所述第二端116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第二过渡面1152、第三过渡面1153连接。
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1152受到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1152的力,引导该连接单元向两个力的合力方向移动,并使该连接单元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1152的方向产生微小形变,进一步保证了该连接单元能够顺利的移动至预设位置。
因该连接单元多用于连接板材,板材上加工的安装槽多有一些残留的木屑、毛刺或气体等会阻碍连接单元滑动,而所述第三过渡面1153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三过渡面1153与安装槽的支撑面下产生一个容纳空间,有效的防止了底面木屑或者毛刺阻碍该连接单元滑动的情况发生,同时,所述第一过渡面、第二过渡面和所述第三过渡面使得所述第一端较为尖细,即使安装槽加工中堆积木屑现象,该连接单元在所述第一端的作用下也可以插入堆积的障碍中进行滑动。
所述截止面1154的设置,在所述第三面113以及所述第四面114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端115不会与该安装槽的端部接触,增大了冗余空间,有效的保证了该连接单元的稳固安装。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和所述第二过渡面1152如图2所示的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与所述第三面113的夹角优选为30-50°之间,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与所述第二面112的夹角优选为50-70°,所述第三过渡面1153与所述第一面11的夹角优选为10-30°,与所述第一过渡面1151、第二过渡面1152、截止面1154配合,最薄弱端依然符合结构强度的要求。
所述第二端116与所述第一端115对称设置,使得所述第一主体11在使用时无需考虑正反。
继续参考图1-6,本实施例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面112上的固定件a12a,所述固定件a12a包括向远离所述第一主体11方向凸起的固定件本体a121a,以及
多个凸棱122,多个所述凸棱122沿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多个第一凸起部a123a,沿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径向方向凸起,沿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设于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凸棱122,包括第一斜面1231,沿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1的方向倾斜,用于在插入安装孔时起导向和过渡的作用,并在插入安装孔后使得所述固定件a12a抓紧板材,所述第一斜面1231与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径向方向的锐角优选为40-76°,既可以有效地引导,也可以起到抓紧的作用;
多个第二凸起部a124a,沿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径向方向凸起,沿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交错设置,在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周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间隔设置,设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凸棱122上,所述第二凸起部a124a包括第二斜面1241,所述第二斜面1241作用与所述第一斜面1231相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a124a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所述第二斜面1241与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径向方向的锐角优选为23-60°,可以与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配合,有效地引导,也可以起到抓紧的作用;
第三凹槽130,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远离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凸棱122;
第四凸起部a127a,设于所述凸棱122上,沿所述固定件a12a的径向方向凸起,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所述第四凸起部a127a的凸起高度优选为与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和第二凸起部a124a凸起高度相近,所述第四凸起部a127a包括第一稳固面a1271a,所述第一稳固面a1271a与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轴向呈平行或近平行设置,有效地防止所述固定件a12a插入安装孔后产生晃动;
第五凸起部a128a,设于所述凸棱122上,沿所述固定件a12a的径向方向凸起,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远离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所述第五凸起部a128a的凸起高度优选为与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和第二凸起部a124a凸起高度相近,所述第五凸起部a128a包括第一引导面a1282a和第二稳固面a1281a,所述第一引导面a1282a用于引导插入安装孔中,所述第二稳固面a1281a与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轴向呈平行或近平行设置,有效地防止所述固定件a12a插入安装孔后产生晃动;
所述凸棱122还包括第四过渡面a1221a,由所述第一主体11向所述第四凸起部a127a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延伸的弧面,并沿延伸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方向弯曲,所述第四过渡面a1221a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固定件本体a121a的连接强度,同时,使得该连接单元1在安装槽中滑动时,所述第四凸起部a127a不会和基材产生碰撞或摩擦。
所述凸棱122的设置,使得所述固定件a12a在插入相应的槽孔时,该槽孔内的木屑、毛刺或气体向槽孔会顺着多个所述凸棱122之间的通道移动,不会在槽孔内部产生大量的堆积,避免因木屑或毛刺堆积导致所述固定件a12a无法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发生,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和所述第二凸起部a124a的交错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因加工时失误导致安装槽某一深度的槽型不达标或基材质量不好而使得同一层的倒刺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的情况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该所述固定件插入相应的槽孔后的固定效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和所述第二凸起部a124a可以为相同规格的凸起,也可为不同规格的凸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a123a和所述第二凸起部a124a不同,但相同时也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参考图7-8,图示两个实施例与图1-6的区别仅在与所述第一主体11的长度不同,所述固定件a12a的高度不同,即上述区别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参考图9-13,与以上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图中所示的固定件b12b包括:固定件本体b121b,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包括对应于安装孔的第一端面125,以及
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沿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轴向延伸,包括第一倾斜面1232,沿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125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方向倾斜。
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b124b,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b124b沿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轴向延伸,包括第二倾斜面1242,沿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125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凸起部b124b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在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轴向方向上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所述第二凸起部b124b的交错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因加工时失误导致安装槽某一深度的槽型不达标或基材质量不好而使得同一层的倒刺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甚至出现打滑的情况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该所述固定件插入相应的槽孔后的固定效果。
第三凸起部126,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所述第二凸起部b124b在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轴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三凸起部126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所述第二凸起部124b在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周向上同步排布,所述第三凸起部126沿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径向的凸起高度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第二凸起部b124b的凸起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凸起部126沿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第二凸起部b124b在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轴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三凸起部126与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三凸起部126远离所述第一端面125一侧的第一凸起部吧23b/第二凸起部b124b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起部126与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三凸起部126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25一侧的第一凸起部b123b/第二凸起部b124b连接。
所述第三凸起部126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第二凸起部b124b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倒刺,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第二凸起部b124b交错设置,在不过于增加倒刺密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了倒刺的接触面积,提高与基材的牢靠性。
第四凸起部b127b,沿所述固定件b12b的径向方向凸起,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所述第四凸起部b127b的凸起高度优选为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和第二凸起部b124b凸起高度相近,所述第四凸起部b127b包括第一稳固面b1271b,所述第一稳固面b1271b与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轴向呈平行或近平行设置,有效地防止所述固定件b12b插入安装孔后产生晃动;
第五凸起部b128b,沿所述固定件b12b的径向方向凸起,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远离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所述第五凸起部b128b的凸起高度优选为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和第二凸起部b124b凸起高度相近,所述第五凸起部b128b包括第一引导面b1282b和第二稳固面b1281b,所述第一引导面b1282b用于引导插入安装孔中,所述第二稳固面b1281b与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轴向呈平行或近平行设置,有效地防止所述固定件b12b插入安装孔后产生晃动;
第一凹槽1251,设于所述第一端面125上,并沿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径向延伸,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b123b和所述第二凸起部b124b之间;第二凹槽,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凹槽连接,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上述设置,使得安装孔中的气体顺着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二凹槽排出,保证了气体排出的顺畅性;
第四过渡面b1211,由所述第一主体11向所述第四凸起部b127b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1的一端延伸的弧面,并沿延伸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方向弯曲,所述第四过渡面b1211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固定件本体b121b的连接强度,同时,使得该连接单元1在安装槽中滑动时,所述第四凸起部b127b不会和基材产生碰撞或摩擦。
图14-15所示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固定件b12b的长度不同而已,即所述第一主体11和所述固定件b12b的长短并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参考图16-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单元1和基材2,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主体11,所述第一主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1和第二面112,以及
第三面113,与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二面112连接;
第四面114,与所述第三面113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二面112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二面112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三面113的方向倾斜;
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5和第二端116,所述第一端115包括:
第一过渡面1151,与所述第二面112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一面111的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二端115的方向倾斜;
所述基材2包括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包括第一滑槽211,所述第一滑槽211由第一限位面2111、第二限位面2112和支撑面2113围设而成,所述第一限位面2111与所述第三面113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2112与所述第四面114对应设置,所述支撑面2113与所述第一面111对应设置
使得该连接单元安装时,由于第一过渡面1151的设置,所述第一主体11在相应的安装槽21中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面2111会给所述第三面113一个向预设方向的力,有效的引导该连接单元的移动方向,并使得该连接单元产生预设的微小形变,可以有效保证所述连接单元能够滑到安装槽21中的预设位置前,使得所述第四面114可以与安装槽21中的对应的第二限位面2112充分的面接触,而所述支撑面2113与所述第一面111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面2111与所述第四面114配合,从而将该连接单元有效地限定在安装槽21中,进一步的实现了两个基材2的稳固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本体,以及凸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的若干第一凸起部和多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径向方向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本体包括对应于安装孔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
第一倾斜面,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
第二倾斜面,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周向延伸的圆弧面,沿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还设有沿所述固定件本体径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径向截面上的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一凹槽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上同步排布,所述第三凸起部沿所述固定件本体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在所述固定件本体轴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部与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三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面一侧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凸起部与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三凸起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一侧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的多个凸棱,多个所述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凸棱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凸棱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棱沿所述固定件本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结构相同。
CN202020456896.5U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28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6896.5U CN212028251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6896.5U CN212028251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8251U true CN212028251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689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28251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8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6006B2 (en) Rib clip
AU2011210710B2 (en) Wall mountable holder system
CN1297755C (zh) 紧固夹具组件和使用该紧固夹具组件的连接结构
CN114729541B (zh) 用于形成地板覆盖物的地板镶板
US20050200244A1 (en) Cabinet connector
CN104006045A (zh) 弹性对准和保持系统和方法
US20050092870A1 (en) Fastener for a pipe or similar object
JP2010532453A (ja) 締まり嵌め式のローブドライ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製造装置
US6354574B1 (en) Leaf spring tip insert
EP2753768B1 (en) Cross runner connector
US11346385B2 (en) Grommet
CN1104701A (zh) 墙贴面系统
CN112128191A (zh) 具有四点固位的装饰夹
CN212028251U (zh) 连接单元
CN111927032A (zh) 固定龙骨于墙面的卡接调平组件及其调平安装方法
CN212202733U (zh) 连接单元
KR200432355Y1 (ko) 커넥터클립
CN212202735U (zh) 连接单元
US20050082457A1 (en) Rod hanger for securing a rod to a substrate
WO1996002170A1 (en) Fastener
CN212202732U (zh) 连接单元
CN212202734U (zh) 连接单元以及连接组件
CN100396939C (zh) 用于将雨水槽与车门钣金连接的卡扣
CN212028250U (zh) 连接单元
CN216741138U (zh) 导轨滑接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