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6418U -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6418U
CN212026418U CN201922338944.0U CN201922338944U CN212026418U CN 212026418 U CN212026418 U CN 212026418U CN 201922338944 U CN201922338944 U CN 201922338944U CN 212026418 U CN212026418 U CN 21202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screen
storage tank
tank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89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迪先
姚宇琦
陈家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Zhishui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89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6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包括地面、搅拌棒和蓄水罐,所述地面表面开设有喷淋、投料口和净水口,所述蓄水罐设于地面以下,所述蓄水罐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雨斗,所述蓄水罐顶部位于集雨斗一侧开设有第一滤网更换口和第二滤网更换口,所述蓄水罐内设有净水颗粒滤网和净化活性炭滤网,所述净水颗粒滤网位于第一滤网更换口底部,所述净化活性炭滤网位于第二滤网更换口底部,所述蓄水罐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水罐。本实用新型再利用配置广泛,防冻防老化效果良好,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汇总管收集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净化装置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符合人员使用标准为目的。
专利号201821512986.0,公布了一种雨水收集设备,包括集雨盒和所述集雨盒上部的导向装置,所述集雨盒下雨设有出水管接头,所述集雨盒内设有多层过滤设备,所述多层过滤层设备包括一自动外伸进行冲洗的精滤网,所述精滤网由碳纤维高密度树脂制得,所述精滤网上设有若干透水小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反复清洗实用的雨水收集装置,通过多层过滤结构对雨水进行净化,使其在下一步骤浇灌植物时,发挥更好的效用,安全有效。
该一种雨水收集设备存在以下弊端:1、该申请的雨水收集设备缺乏一定储备雨水的容器,以使得积攒的雨水量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人员的需求;2、该申请的雨水收集设备在收集雨水后,缺乏处理剩余污水的机构,长此以往易造成集雨机构的堵塞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包括地面、搅拌棒和蓄水罐,所述地面表面开设有喷淋、投料口和净水口,所述蓄水罐设于地面以下,所述蓄水罐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雨斗,所述蓄水罐顶部位于集雨斗一侧开设有第一滤网更换口和第二滤网更换口,所述蓄水罐内设有净水颗粒滤网和净化活性炭滤网,所述净水颗粒滤网位于第一滤网更换口底部,所述净化活性炭滤网位于第二滤网更换口底部,所述蓄水罐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水罐,所述污水罐顶部焊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内通过支架分别安装有第一水泵和电机,所述蓄水罐另一侧安有净水箱,所述净水箱内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二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罐底部通过管道开设有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位于净水颗粒滤网和净化活性炭滤网之间,所述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内。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罐表面设有聚乙烯发泡,所述投料口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内。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罐一侧下端开设有净水出口,所述第二水泵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泵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内,所述第一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喷淋连接,所述污水罐内设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与电机的驱动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集雨斗,利用其漏斗形状的特性,能够大范围的对雨水进行收集,从而高效实现环保再利用水资源。
2.通过设置电机和搅拌棒,利用电机驱动搅拌棒能够实现混合搅拌的作用,在需要进行农药喷洒时,可帮助人员对农药与雨水进行充分混匀,从而达到了均匀喷淋的目的。
3.通过设置净水颗粒滤网和净化活性炭滤网,能够有效的对雨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余氯、泥沙、微生物等过滤清除,已保证水源净化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的污水罐和保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污水罐;3、净水箱;4、集雨斗;5、净水出口;6、喷淋;8、净水颗粒滤网;9、净化活性炭滤网;10、第一滤网更换口;11、第二滤网更换口;12、聚乙烯发泡;14、第一排污口;15、第二排污口;16、搅拌棒;17、第一水泵;18、投料口;19、第二水泵;20、电机;21、净水口;22、蓄水罐;24、保护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包括地面1、搅拌棒16和蓄水罐22,所述地面1表面开设有喷淋6、投料口18和净水口21,所述蓄水罐22设于地面1以下,所述蓄水罐22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雨斗4,所述蓄水罐22顶部位于集雨斗4一侧开设有第一滤网更换口10和第二滤网更换口11,所述蓄水罐22内设有净水颗粒滤网8和净化活性炭滤网9,所述净水颗粒滤网8位于第一滤网更换口10底部,所述净化活性炭滤网9位于第二滤网更换口11底部,所述蓄水罐22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水罐2,所述污水罐2顶部焊接有保护箱24,所述保护箱24内通过支架分别安装有第一水泵17和电机20,所述蓄水罐22另一侧安有净水箱3,所述净水箱3内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二水泵19。
其中,所述蓄水罐22底部通过管道开设有第一排污口14和第二排污口15,所述第一排污口14位于净水颗粒滤网8和净化活性炭滤网9之间,所述第一排污口14和第二排污口15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2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净水颗粒滤网8和净化活性炭滤网9进行净化水源去除细菌、微生物等杂质。
其中,所述蓄水罐22表面设有聚乙烯发泡12,所述投料口18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2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聚乙烯发泡12以达到防冻防老化的效果。
其中,所述蓄水罐22一侧下端开设有净水出口5,所述第二水泵19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出口5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9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口21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净水出口5不得低于蓄水罐22底部50cm。
其中,所述第一水泵17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2内,所述第一水泵17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喷淋6连接,所述污水罐2内设有搅拌棒16,所述搅拌棒16与电机20的驱动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利用电机20驱动搅拌棒16,以实现混合搅匀的效果,污水罐2底部可设置排污口进行排污,在未排污时,可通过密封塞进行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下雨时,雨水将通过集雨斗4进入蓄水罐22内进行收集,当雨水进入蓄水罐22后,雨水将依次经过净水颗粒滤网8和净化活性炭滤网9进行净化过滤,当停雨后,首先人工开启第二水泵19对通过净水颗粒滤网8和净化活性炭滤网9的净化水源进行抽吸并排放至净水口21取用,当水位低净水出口5将停止排放净水,当人员需要绿化喷淋时可开启第一水泵17将蓄水罐22内剩余的水源经第一排污口14和第二排污口15进入污水罐2内并进行抽吸至喷淋6进行喷洒,有效的将剩余的污水排尽再利用,当需要加入农药喷淋时,人员可通过投料口18将药物经管道进入污水罐2内,同时可人员开启电机20驱动搅拌棒16将药物与水源进行充分的混合搅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包括地面(1)、搅拌棒(16)和蓄水罐(2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表面开设有喷淋(6)、投料口(18)和净水口(21),所述蓄水罐(22)设于地面(1)以下,所述蓄水罐(22)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集雨斗(4),所述蓄水罐(22)顶部位于集雨斗(4)一侧开设有第一滤网更换口(10)和第二滤网更换口(11),所述蓄水罐(22)内设有净水颗粒滤网(8)和净化活性炭滤网(9),所述净水颗粒滤网(8)位于第一滤网更换口(10)底部,所述净化活性炭滤网(9)位于第二滤网更换口(11)底部,所述蓄水罐(22)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水罐(2),所述污水罐(2)顶部焊接有保护箱(24),所述保护箱(24)内通过支架分别安装有第一水泵(17)和电机(20),所述蓄水罐(22)另一侧安有净水箱(3),所述净水箱(3)内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二水泵(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22)底部通过管道开设有第一排污口(14)和第二排污口(15),所述第一排污口(14)位于净水颗粒滤网(8)和净化活性炭滤网(9)之间,所述第一排污口(14)和第二排污口(15)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22)表面设有聚乙烯发泡(12),所述投料口(18)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22)一侧下端开设有净水出口(5),所述第二水泵(19)进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出口(5)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9)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净水口(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17)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污水罐(2)内,所述第一水泵(17)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喷淋(6)连接,所述污水罐(2)内设有搅拌棒(16),所述搅拌棒(16)与电机(20)的驱动端连接。
CN201922338944.0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Active CN21202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8944.0U CN212026418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8944.0U CN212026418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6418U true CN212026418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8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8944.0U Active CN212026418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43530U (zh) 一种便于快速清理淤泥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05874151U (zh) 一种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202641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CN201962160U (zh) 一种新型连续工作的洗车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08649035U (zh) 一种环境工程废水处理装置
CN105217922A (zh) 一种污泥快速脱水干燥装置
CN215253139U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地水循环利用及水处理系统
CN214266130U (zh) 一种带有废水排放装置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CN214693653U (zh) 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高效净化设备
CN211521799U (zh) 一种污水分级清理环保装置
CN210674364U (zh) 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固液分离装置
CN21117024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管道排放装置
CN103332808B (zh) 一种多功能洗扫车污水净化回用一体化装置
CN210728834U (zh) 一种混凝土废水废渣的分离设备
CN206666359U (zh) 洗扫车泥浆处理系统
CN203790706U (zh) 雨污分离装置
CN206872621U (zh) 屠宰废水处理装置
CN113387459A (zh) 建筑工地水循环利用及水处理系统
CN208747857U (zh) 一种建筑工地废水、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7330689U (zh) 一种浅水水域淤泥处理回收装置
CN112374650A (zh) 一种用于大型镀膜机的分流装置
CN214781421U (zh) 一种带抗凝固装置的预装配式污泥浓缩池
CN211570410U (zh) 一种黑臭河道水质改善装置
CN205076908U (zh) 一种树脂能自动清洗的淤泥废水处理设备
CN204097220U (zh) 压力除污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4000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A4, 3rd Floor, 305, Liyuan Development Zone,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ke Zhishui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5, level 3, A4, standard workshop, Liyuan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iyua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