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3683U -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3683U
CN212023683U CN202020206158.5U CN202020206158U CN212023683U CN 212023683 U CN212023683 U CN 212023683U CN 202020206158 U CN202020206158 U CN 202020206158U CN 212023683 U CN212023683 U CN 212023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arrel body
inner cavity
cover plate
ex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61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
孙香婷
李明
师旭露
席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20202061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3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3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3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此垃圾桶包括桶身和桶盖,其中,桶身,包括桶体和挤压组件,挤压组件设置在桶体的内腔中;桶盖,包括盖板和连接扣件,盖板通过合页铰接在桶体的顶部侧壁上,连接扣件设置在盖板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桶身与通盖铰接成一体,用于承装垃圾,而在桶身的内腔中设置有挤压组件,能够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挤压,节省垃圾占据的空间并对垃圾中可能存在的废弃液进行集中,提高垃圾桶的容置率,更加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区、学校以及医院等公共场所,垃圾桶起到了很好的收集垃圾的作用。垃圾桶的广泛使用,也同样伴随着广泛的清理工作,众所周知,垃圾在扔进垃圾桶之后,由于垃圾废弃物本身的形状不一,堆积在垃圾桶内非常占据空间,从而使得垃圾桶的空间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从而出现一些垃圾废弃物从垃圾桶入口处溢出,散落在地面,造成脏乱的环境。
其次,扔进垃圾桶中的部分废弃物中会含有液体,当处理倾倒垃圾桶中的垃圾时,垃圾桶中的液体会从垃圾桶中流出,从而流淌在地面上,造成各种水渍和油渍,难以处理且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提出一种新型高效且实用的垃圾桶。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垃圾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目的在于解决垃圾处理中垃圾占据空间且垃圾中含有液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此垃圾桶包括桶身和桶盖,其中,桶身,包括桶体和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内腔中;桶盖,包括盖板和连接扣件,所述盖板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桶体的顶部侧壁上,所述连接扣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桶体的内腔中空,其顶部开口,顶部开口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桶体内腔中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与桶体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板中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连通所述桶体和集液槽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组件包括限位件和挤压件,所述限位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挤压件与所述限位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柱竖直且对称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内腔两端,而所述限位杆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内腔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件包括升降架、挤压板和液压器,所述升降架的顶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挤压板的底部,其底部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挤压板的四角均设置有连接口,通过连接口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柱上,其板面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所述液压器位于所述挤压板的下方,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液压器包括同步杆、液压油缸和脚踏板,所述同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架的交叉连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端连接在所述同步杆的中部,其底端位于所述集液槽的顶部,而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液压端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桶体的侧壁,延伸在其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放置槽大小相匹配;位于所述盖板铰接侧相对立侧的内腔中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外槽口位于所述盖板的端部侧壁上,内槽口位于所述盖板的板面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扣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其包括卡合块、把手、限位弹簧和连杆,所述卡合块滑动贯穿在所述连接槽,其一端与所述把手铰接,所述限位弹簧位于连接槽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卡合块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槽的内腔侧壁上,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槽的槽口侧壁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把手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高效垃圾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桶身还包括集液盒,所述集液盒配合插接在所述集液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桶身与通盖铰接成一体,用于承装垃圾,而在桶身的内腔中设置有挤压组件,能够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挤压,节省垃圾占据的空间并对垃圾中可能存在的废弃液进行集中,提高垃圾桶的容置率,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高效垃圾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高效垃圾桶的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高效垃圾桶的桶体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高效垃圾桶的桶体B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高效垃圾桶的通盖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高效垃圾桶的通盖卡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高效垃圾桶的整体外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此垃圾桶包括桶身100和桶盖200,其中,桶身100,包括桶体101和挤压组件 102,挤压组件102设置在桶体101的内腔中;桶盖200,包括盖板201和连接扣件202,盖板201通过合页铰接在桶体101的顶部侧壁上,连接扣件202设置在盖板201的内腔中。
其中,桶身100和通盖200构成的主体部分与传统的垃圾桶相似,挤压组件102安装在桶体101的内腔中,挤压组件102需与通盖200中的盖板201相配合,从而对桶体101内腔中放置的垃圾进行挤压,由于盖板201本身与桶体 101在正常使用过程需能保持自由打开,而在清理垃圾时需要保持二者之间相互锁定,因此,在盖板201中设置连接扣件202,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2
参照图2、3和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桶体101的内腔中空,其顶部开口,顶部开口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101a;桶体101内腔中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安装槽101b;桶体101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101c,集液槽101c与桶体101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
隔板中开设有回流孔S,回流孔S连通桶体101和集液槽101c的内腔。
桶身100还包括集液盒103,集液盒103配合插接在集液槽101c内。
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桶体101中空的内腔用于承装垃圾,顶部开口且在开口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放置槽101a,用于与盖板201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放置槽101a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扣件202中卡合块202a相配合的插槽M。
进一步的,在桶体101内腔两侧的壳体上对称开设安装槽101b,安装槽 101b的底部位于隔板的上方,安装槽101b内用于安装挤压组件102,集液槽 101c位于桶体101的底部,且位于隔板的下方,用于配合放置集液盒103,隔板的板面中均匀分布有回流孔S,回流孔S的纵向截面呈S型,目的在于防止集液盒103中的废弃液回流至桶体101的内腔中;而集液盒103匹配插接在集液槽101c内,集液盒103的内腔中空,顶部开口且位于回流孔S底部出口的下方。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3和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挤压组件102包括限位件102a和挤压件102b,限位件102a对称设置在安装槽101b内,挤压件102b与限位件102a相连。
限位件102a包括限位柱102a-1和限位杆102a-2,限位柱102a-1竖直且对称固定在安装槽101b的内腔两端,而限位杆102a-2水平固定在安装槽101b的内腔底部。
挤压件102b包括升降架102b-1、挤压板102b-2和液压器102b-3,升降架 102b-1的顶部活动连接在挤压板102b-2的底部,其底部滑动连接在限位杆 102a-2上;挤压板102b-2的四角均设置有连接口,通过连接口滑动连接在限位柱102a-1上,其板面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102b-21;液压器102b-3位于挤压板 102b-2的下方,两端分别与升降架102b-1连接。
液压器102b-3包括同步杆102b-31、液压油缸102b-32和脚踏板102b-33,同步杆102b-31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架102b-1的交叉连接点固定连接,液压油缸 102b-32的伸缩端连接在同步杆102b-31的中部,其底端位于集液槽101c的顶部,而脚踏板102b-33的一端与液压油缸102b-32的液压端连接,另一端贯穿桶体101的侧壁,延伸在其外侧。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挤压组件102中限位件102a用于限制挤压件 102b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挤压件102b则位于桶体101的内腔中,通过液压器102b-3的运动,驱动挤压板102b-2挤压桶体101内腔中的垃圾。
具体的,限位件102a位于安装槽101b内,限位柱102a-1对称分布在安装槽101b的内腔两端,沿桶体101的径向分布,限位柱102a-1用于限定挤压板 102b-2沿桶体101的径向运动,限位杆102a-2则水平固定在安装槽101b内腔底部侧壁的中部,限位杆102a-2则用于限定升降架102b-1的运动。
结合附图4,挤压件102b中升降架102b-1由交叉相连的杆件组成,杆体的底部设置有套环,升降架102b-1的底部通过套环滑动套设在限位杆102a-2 上,升降架102b-1的升降变化通过液压器102b-3伸缩进行推动,两升降架102b-1 通过同步杆102b-31进行实现,同步杆102b-31的端部连接在升降架102b-1最底部的交叉连接处,升降架102b-1的作用不仅用于放大液压器102b-3较小的伸缩量,而且用于推动挤压板102b-2的升降运动;升降架102b-1的上端活动连接在挤压板102b-2的底部,较佳的,此活动连接可为套环与限位杆102a-2 的组合,也可以是滑块与滑槽的组合,本方案中采用套环与限位杆102a-2的滑动方式,即在挤压板102b-2的底部侧壁两端还对称设置有限位杆102a-2。
进一步的,液压油缸102b-32的触发通过脚踏板102b-33来实现,脚踏板 102b-33的一端与液压油缸102b-32的增压单元及泄压单元相连,并且在脚踏板 102b-33的连接端底部侧壁上连接有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实现脚踏板 102b-33重复踩踏的效果,脚踏板102b-33的脚踩面大于连接端的截面面积,用于配合人们的脚面实现更轻松的踩踏,脚踏板102b-33分布在桶体101的外侧,位于桶体101侧壁上设置的凹腔内,目的在于保持桶体101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4
参照图5和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个实施例的是:盖板201与放置槽101a大小相匹配;位于盖板201铰接侧相对立侧的内腔中开设有连接槽201a,连接槽201a的外槽口位于盖板201的端部侧壁上,内槽口位于盖板201的板面中。
连接扣件202设置在连接槽201a内,其包括卡合块202a、把手202b、限位弹簧202c和连杆202d,卡合块202a滑动贯穿在连接槽201a,其一端与把手 202b铰接,限位弹簧202c位于连接槽201a内,其一端固定在卡合块202a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槽201a的内腔侧壁上,连杆202d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槽201a的槽口侧壁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把手202b的侧壁上。
相较于实施例3,进一步的,盖板201板面中开设的连接槽201a分为甲字形槽腔和开口向上的矩形槽,其中甲字形槽腔的尾端开口位于盖板201的端部侧壁上,另一端与矩形槽相连通,用于分段安装设置连接扣件202。
具体的,连接扣件202中的卡合块202a呈长条状,与甲字形槽腔长度相等,分布在连接槽201a内,其自由端能够从甲字形槽腔中滑动穿出,连接端可延伸在矩形槽的内腔中,且与把手202b的底部铰接,把手202b可分为把环和把杆,把环用于手持,把杆用于连接,其顶部固定在把环的底部侧壁上,另一端与卡合块202a的端部铰接;限位弹簧202c位于连接槽201a的甲字形槽腔内,且对称设置在卡合块202a的两侧,其一端与卡合块202a的侧壁固定,另一端与甲字形槽腔的侧壁固定,用于限定卡合块202a的位置;而连杆202d位于矩形槽处,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把手202b中把杆的侧壁两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甲字形槽腔位于矩形槽一侧的槽口侧壁上,用于连接把手202b,并配合矩形槽限定把手202b的运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附图5和6,在限位弹簧202c的初始状态下,卡合块 202a收纳在连接槽201a中,连接端位于矩形槽内,把手202b与卡合块202a 最大位置呈90度垂直,把手202b两侧的连杆202d支撑起把手202b;而当拨动把手202b将其平放在矩形槽内时,卡合块202a从连接槽201a中的甲字形槽腔中穿出,卡合在放置槽101a侧壁中的插槽M内,限位弹簧202c被压缩。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的结构相同。
放置垃圾过程中,把手202b垂直于盖板201的板面放置,能够自由手持把手202b将盖板201从桶体101的顶部打开,向桶内放置垃圾;当需要处理桶体101内腔中的垃圾时,需先将盖板201合在桶体101顶部的放置槽101a内,再拨动把手2020b使其平放在连接槽201a中的矩形槽内,卡合块202a从连接槽201a中穿出,与插槽M配合,使得盖板201与桶体101配合成一体,脚踩脚踏板102b-33的板面,使得液压油缸102b-32中的活塞杆伸出,通过同步杆102b-31推动两侧的升降架102b-1由收缩状态升高,从而推动挤压板102b-2沿限位柱102a-1向盖板210处上升,从而使得桶体101与盖板201之间的体积减小,使得桶内的垃圾被挤压,将多余的空间释放,从而可以承装更多的垃圾,提高垃圾的容置率;而在挤压垃圾过程中,会使得垃圾中的废弃液体渗出,从而流淌至挤压板102b-2上,由于挤压板102b-2的板面上设置有过滤孔102b-21,废弃液会自过滤孔102b-21中穿过,落入挤压板102b-2的下方,并通过隔板中的回流孔S,最终汇集在集液盒103内;当倾倒桶内的垃圾时,废弃液不会从集液盒103中渗出,可将集液盒103从集液槽101c中抽出,统一处理,即避免了垃圾处理中废弃液渗出,散落在地面上难以处理的问题。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桶身(100),包括桶体(101)和挤压组件(102),所述挤压组件(102)设置在所述桶体(101)的内腔中;
桶盖(200),包括盖板(201)和连接扣件(202),所述盖板(201)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桶体(101)的顶部侧壁上,所述连接扣件(202)设置在所述盖板(201)的内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01)的内腔中空,其顶部开口,顶部开口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101a);
所述桶体(101)内腔中部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安装槽(101b);
所述桶体(101)的底部设置有集液槽(101c),其槽口位于所述桶体(101)的侧壁下端,且所述集液槽(101c)与桶体(101)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中开设有回流孔(S),所述回流孔(S)连通所述桶体(101)和集液槽(101c)的内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102)包括限位件(102a)和挤压件(102b),所述限位件(102a)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1b)内,所述挤压件(102b)与所述限位件(102a)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02a)包括限位柱(102a-1)和限位杆(102a-2),所述限位柱(102a-1)竖直且对称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01b)的内腔两端,而所述限位杆(102a-2)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01b)的内腔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102b)包括升降架(102b-1)、挤压板(102b-2)和液压器(102b-3),所述升降架(102b-1)的顶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挤压板(102b-2)的底部,其底部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杆(102a-2)上;
所述挤压板(102b-2)的四角均设置有连接口,通过连接口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柱(102a-1)上,其板面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102b-21);
所述液压器(102b-3)位于所述挤压板(102b-2)的下方,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架(102b-1)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器(102b-3)包括同步杆(102b-31)、液压油缸(102b-32)和脚踏板(102b-33),所述同步杆(102b-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架(102b-1)的交叉连接点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102b-32)的伸缩端连接在所述同步杆(102b-31)的中部,其底端位于所述集液槽(101c)的顶部,而所述脚踏板(102b-33)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102b-32)的液压端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桶体(101)的侧壁,延伸在其外侧。
8.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01)与所述放置槽(101a)大小相匹配;
位于所述盖板(201)铰接侧相对立侧的内腔中开设有连接槽(201a),所述连接槽(201a)的外槽口位于所述盖板(201)的端部侧壁上,内槽口位于所述盖板(201)的板面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件(202)设置在所述连接槽(201a)内,其包括卡合块(202a)、把手(202b)、限位弹簧(202c)和连杆(202d),所述卡合块(202a)滑动贯穿在所述连接槽(201a),其一端与所述把手(202b)铰接,所述限位弹簧(202c)位于连接槽(201a)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卡合块(202a)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槽(201a)的内腔侧壁上,所述连杆(202d)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槽(201a)的槽口侧壁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把手(202b)的侧壁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高效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100)还包括集液盒(103),所述集液盒(103)配合插接在所述集液槽(101c)内。
CN202020206158.5U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Active CN212023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158.5U CN212023683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158.5U CN212023683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3683U true CN212023683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6158.5U Active CN212023683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36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9863A (zh) * 2020-02-25 2020-05-19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9863A (zh) * 2020-02-25 2020-05-19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9863A (zh)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CN212023683U (zh) 一种新型高效垃圾桶
CN209068517U (zh)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渣污水污泥分离处理装置
CN213890357U (zh) 一种实木家具加工装置
CN112340294A (zh) 垃圾中转成套设备
CN212708172U (zh) 一种诺丽果高效连续压榨装置
CN211591401U (zh) 水面垃圾收集船的压缩机构
CN210792182U (zh) 自动化垂直垃圾压缩机
CN220371882U (zh) 一种固体废物压缩处理装置
CN210415626U (zh) 一种环保固废处理装置
CN208761380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密封收集装置
CN211808025U (zh) 一种固废处理用压实机构
CN213926184U (zh) 一种河床漂浮垃圾处理装置
CN112452005B (zh) 一种垃圾沉淀池污水渗透收集装置
CN212244793U (zh) 一种环保型压缩设备
CN212610201U (zh) 一种可以快速实现污水污泥分离的装置
CN212687872U (zh) 一体化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114311801A (zh) 一种阶梯式水域垃圾回收装置
CN218749493U (zh) 一种环保形固体垃圾压缩装置
CN213919746U (zh) 一种柠檬皮榨汁装置
CN221342385U (zh) 一种垂直压缩式垃圾中转站
CN205873006U (zh) 一种用于垃圾压缩站的推挤压机构
CN221873297U (zh) 一种固体垃圾压缩装置
CN218950108U (zh) 一种具有压缩打包功能的环保垃圾桶
CN220500028U (zh) 一种湿式垃圾机械压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Min

Inventor after: Sun Xiangting

Inventor after: Li Ming

Inventor after: Shi Xulu

Inventor after: Xi Kai

Inventor before: Li Min

Inventor before: Sun Xiangting

Inventor before: Li Ming

Inventor before: Shi Xulu

Inventor before: Xi Ka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