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1534U -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1534U
CN212021534U CN202020606467.1U CN202020606467U CN212021534U CN 212021534 U CN212021534 U CN 212021534U CN 202020606467 U CN202020606467 U CN 202020606467U CN 212021534 U CN212021534 U CN 212021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arc
injection mold
bed di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64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世昱
高明
孟红军
于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Tongwo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Tongwo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Tongwo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Tongwo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64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1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1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15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端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端设有下盖体,所述下盖体的内部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底端的下盖体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下模具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空腔的内部,所述固定环的底端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上模具的顶端插入于第一插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水腔、出料槽、通槽、挡板和橡胶板,使得当注塑完成后,通过握住水腔顶端的密封塞向上抬动,将水腔内部注入水流,这时水腔内的水流与下模具外侧接触,从而可将下模具外侧的热量吸收,从而可减少下模具内部的注塑件冷却时间,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模具的种类也较多,其中就有管状零件注塑模具,用于制造管状零件。
但是现在大多的管状零件结构较为简单,大多为一体化制造成型,常常发生注塑件与模具内腔黏合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后续工作强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大多的管状零件结构较为简单,大多为一体化制造成型,常常发生注塑件与模具内腔黏合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后续工作强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端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端设有下盖体,所述下盖体的内部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底端的下盖体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下模具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空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底端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上模具的顶端插入于第一插槽的内部,所述上模具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壁两侧的固定环内皆开设有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皆与第一插槽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皆设置有插杆,且插杆的一端皆延伸至第二插槽的内部,所述固定环的两侧皆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皆与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内部皆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皆与插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底端和第二插槽的内壁底端皆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下盖体的顶端开设有水腔,所述水腔的顶端插入有密封圈,所述下盖体的右侧开设有出料槽,且出料槽与水腔相连通,所述出料槽内壁顶端的下盖体内开设有通槽,且通槽与出料槽相连通,所述出料槽内壁底端的下盖体内开设有第三插槽,所述通槽的内部插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端插入于第三插槽的内部,所述挡板的左侧设置有橡胶板。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底端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插入有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与弧形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底端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且第二压缩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与弧形板的底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下盖体的右侧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底端嵌入有与第二连接板顶端相互吸附的磁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压缩弹簧,使得当上模具插入于下模具内时,上模具带动弧形板和第一连接板挤压第二压缩弹簧并向下移动,当上模具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弧形板底端与弧形槽贴合,这时弧形板将弧形槽阻挡,从而使得下模具内部底端密封,当注塑完成上模具不再插入于下模具的内部时,这时上模具不再挤压弧形板,这时第二压缩弹簧由于压缩产生的弹性势能释放,所产生的弹力带动弧形板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弧形板顶端的注塑件向上移动,这时工作人员可将弧形板上的注塑件取出,操作简单便捷,有效的降低了注塑件在下模具内部粘附,从而增加工作人员后续工作强度的情况。
2、通过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插杆、第二插槽和连接杆,使得通过握住连接杆向外拉动,这时连接杆带动插杆挤压第一压缩弹簧并向内收缩,当插杆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插杆不再与第二插槽限位卡合,从而使得上模具不再与固定环连接限位,这时可对上模具进行更换或维修,拆卸较为便捷,有效的节约了工作人员操作使用本装置的时间,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使用本装置。
3、通过设置有水腔、出料槽、通槽、挡板和橡胶板,使得当注塑完成后,通过握住水腔顶端的密封塞向上抬动,将水腔内部注入水流,这时水腔内的水流与下模具外侧接触,从而可将下模具外侧的热量吸收,从而可减少下模具内部的注塑件冷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体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顶盖;2、固定环;3、上模具;4、第一插槽;5、第一空腔;6、第一压缩弹簧;7、插杆;8、第二插槽;9、连接槽;10、连接杆;11、下盖体;12、下模具;13、水腔;14、弧形槽;15、弧形板;16、第一连接板;17、第二压缩弹簧;18、第二空腔;19、出料槽;20、通槽;21、挡板;22、第三插槽;23、第二连接板; 24、磁铁;25、横板;26、橡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包括顶盖1,顶盖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环2,固定环2的底端设有上模具3,固定环2的底端开设有第一插槽4,上模具3的顶端插入于第一插槽4的内部,上模具3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插槽8,第一插槽4内壁两侧的固定环2内皆开设有第一空腔5,且第一空腔5皆与第一插槽4相连通,第一空腔5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6,第一压缩弹簧6相互靠近的一端皆设置有插杆7,且插杆7的一端皆延伸至第二插槽8的内部,固定环2的两侧皆开设有连接槽9,且连接槽9皆与第一空腔5相连通,连接槽9 的内部皆设置有连接杆10,且连接杆10的一端皆与插杆7连接,通过握住连接杆10向外拉动,这时连接杆10带动插杆7挤压第一压缩弹簧6并向内收缩,当插杆7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插杆7不再与第二插槽8限位卡合,从而使得上模具3不再与固定环2连接限位,这时可对上模具3进行更换或维修,拆卸较为便捷,有效的节约了工作人员操作使用本装置的时间,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使用本装置。
所述插杆7的底端和第二插槽8的内壁底端皆为弧形,安装时,将上模具3插入于第一插槽4的内部,插入至一定位置时,上模具3 的底端与插杆7底端接触,由于插杆7的底端为弧形,因此当上模具3挤压插杆7时,插杆7受力挤压第一压缩弹簧6并向内收缩,从而不再阻挡上模具3,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安装上模具3。
所述上模具3的底端设有下盖体11,下盖体11的内部设有下模具12,下模具12底端的下盖体11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18,下模具 12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空腔18的内部,下盖体11的顶端开设有水腔13,水腔13的顶端插入有密封圈,下盖体11的右侧开设有出料槽 19,且出料槽19与水腔13相连通,出料槽19内壁顶端的下盖体11 内开设有通槽20,且通槽20与出料槽19相连通,出料槽19内壁底端的下盖体11内开设有第三插槽22,通槽20的内部插入有挡板21,且挡板21的底端插入于第三插槽22的内部,挡板21的左侧设置有橡胶板26,当注塑完成后,通过握住水腔13顶端的密封塞向上抬动,将水腔13内部注入水流,这时水腔13内的水流与下模具12外侧接触,从而可将下模具12外侧的热量吸收,从而可减少下模具12内部的注塑件冷却时间,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所述挡板2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3,下盖体11的右侧设置有横板25,横板25底端嵌入有与第二连接板23顶端相互吸附的磁铁24,排水时,通过握住第二连接板23向上抬动,这时第二连接板23带动挡板21在通槽20内向上移动,当第二连接板23移动至一定位置时,第二连接板23顶端的磁铁24与横板25底端的磁铁24 相互吸附,从而将第二连接板23与横板25连接固定,这时挡板21 也不再阻挡出料槽19,这时水腔13内的水流从出料槽19处向外排出,当排水完成后通过握住第二连接板23向下拉动,这时第二连接板23带动挡板21向下移动,从而将出料槽19阻挡,操作较为便捷,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使用时的灵活性。
所述下模具12的底端开设有弧形槽14,弧形槽14的内部插入有弧形板15,且弧形板15与弧形槽14相互配合,第二空腔18的内壁底端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17,且第二压缩弹簧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压缩弹簧17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6,第一连接板16 的顶端与弧形板15的底端连接,当上模具3插入于下模具12内时,上模具3带动弧形板15和第一连接板16挤压第二压缩弹簧17并向下移动,当上模具3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弧形板15底端与弧形槽14 贴合,这时弧形板15将弧形槽14阻挡,从而使得下模具12内部底端密封。
当注塑完成上模具3不再插入于下模具12的内部时,这时上模具3不再挤压弧形板15,这时第二压缩弹簧17由于压缩产生的弹性势能释放,所产生的弹力带动弧形板15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弧形板 15顶端的注塑件向上移动,这时工作人员可将弧形板15上的注塑件取出,操作简单便捷,有效的降低了注塑件在下模具12内部粘附,从而增加工作人员后续工作强度的情况,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顶盖1插入于下模具12内,这时顶盖1带动上模具3插入于下模具12的内部,当顶盖1插入至一定位置时,上模具3与弧形板15接触,这时继续移动,上模具3带动弧形板15和第一连接板16挤压第二压缩弹簧17 并向下移动,当上模具3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弧形板15底端与弧形槽14贴合,这时弧形板15将弧形槽14阻挡,从而使得下模具12 内部底端密封,这时将顶盖1与下盖体11连接固定,通过顶盖1对上模具3进行注塑,这时通过握住水腔13顶端的密封塞向上抬动,将水腔13内注入定量的水,这时水腔13内的水对下模具12外侧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快速对下模具12内部的注塑件进行冷却降温,当冷却结束,将顶盖1向上抬动,这时上模具3不再挤压弧形板15,这时第二压缩弹簧17由于压缩产生的弹性势能释放,所产生的弹力带动弧形板15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弧形板15顶端的注塑件向上移动,这时工作人员可将弧形板15上的注塑件取出。
当工作人员需要对上模具3进行更换或维修时,通过握住连接杆10向外拉动,这时连接杆10带动插杆7挤压第一压缩弹簧6并向内收缩,当插杆7移动至一定位置时,插杆7不再与第二插槽8 限位卡合,从而使得上模具3不再与固定环2连接限位,这时上模具3与顶盖1拆卸完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包括顶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环(2),所述固定环(2)的底端设有上模具(3),所述上模具(3)的底端设有下盖体(11),所述下盖体(11)的内部设有下模具(12),所述下模具(12)底端的下盖体(11)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18),所述下模具(12)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空腔(18)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的底端开设有第一插槽(4),所述上模具(3)的顶端插入于第一插槽(4)的内部,所述上模具(3)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插槽(8),所述第一插槽(4)内壁两侧的固定环(2)内皆开设有第一空腔(5),且第一空腔(5)皆与第一插槽(4)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5)的内部皆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6),所述第一压缩弹簧(6)相互靠近的一端皆设置有插杆(7),且插杆(7)的一端皆延伸至第二插槽(8)的内部,所述固定环(2)的两侧皆开设有连接槽(9),且连接槽(9)皆与第一空腔(5)相连通,所述连接槽(9)的内部皆设置有连接杆(10),且连接杆(10)的一端皆与插杆(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的底端和第二插槽(8)的内壁底端皆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11)的顶端开设有水腔(13),所述水腔(13)的顶端插入有密封圈,所述下盖体(11)的右侧开设有出料槽(19),且出料槽(19)与水腔(13)相连通,所述出料槽(19)内壁顶端的下盖体(11)内开设有通槽(20),且通槽(20)与出料槽(19)相连通,所述出料槽(19)内壁底端的下盖体(11)内开设有第三插槽(22),所述通槽(20)的内部插入有挡板(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2)的底端开设有弧形槽(14),所述弧形槽(14)的内部插入有弧形板(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3),所述下盖体(11)的右侧设置有横板(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5)底端嵌入有与第二连接板(23)顶端相互吸附的磁铁(24)。
CN202020606467.1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21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467.1U CN212021534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6467.1U CN212021534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1534U true CN212021534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4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646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21534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15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3179A (zh) * 2020-12-11 2021-03-09 重庆鑫仁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冲床冲孔机构
CN115071064A (zh) * 2022-07-20 2022-09-20 山东万吉塑胶有限公司 Pe管道连接预制件生产用的注塑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3179A (zh) * 2020-12-11 2021-03-09 重庆鑫仁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冲床冲孔机构
CN115071064A (zh) * 2022-07-20 2022-09-20 山东万吉塑胶有限公司 Pe管道连接预制件生产用的注塑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21534U (zh) 一种管状零件注塑模具
CN217346430U (zh) 便于脱模的塑胶产品用注塑模具
CN208375879U (zh) 一种防缩孔缩松功能的端子制作模具
CN110561695A (zh) 一种防飞边型的注塑模具
CN114523632B (zh) 一种汽车零件注塑模具
CN214773777U (zh) 一种进水阀模具用脱模装置
CN113085100B (zh) 一种用于成型热塑性复合材料芯模的模具
CN213618131U (zh) 一种洗衣机轴承座成型模具结构
CN213227366U (zh) 一种一次性餐盒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11416101U (zh) 一种具有脱模装置的模仁
CN207772355U (zh) 一种冷却与自动脱模相结合的注塑模具
CN212097305U (zh) 一种组合式注塑模具
CN216506553U (zh) 一种塑胶模具用脱模装置
CN218139553U (zh) 一种多模腔的注塑模具
CN219427360U (zh) 一种模具动模抽芯机构
CN216579044U (zh) 一种便于注塑脱模的注塑机
CN215969846U (zh) 一种塑料件生产用新型注塑模具
CN203844102U (zh) 吸尘器罩盖的注塑模具
CN218640176U (zh) 一种过滤网成型机
CN219171566U (zh) 一种脱模后工件同步顶出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18535508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12266453U (zh) 一次性餐具生产用便于挤出的模具
CN216992872U (zh) 低粘连性注塑模具抽芯机构
CN215619756U (zh) 一种用于制盒机的模具装置机构
CN217916608U (zh) 一种多功能合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