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6454U -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6454U
CN212016454U CN201921272694.9U CN201921272694U CN212016454U CN 212016454 U CN212016454 U CN 212016454U CN 201921272694 U CN201921272694 U CN 201921272694U CN 212016454 U CN212016454 U CN 212016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cotto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medicated thread
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26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6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6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治疗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用于术后止痛的第一治疗单元;用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第二治疗单元;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第三治疗单元;与所述第一治疗单元、第二治疗单元和第三治疗单元分别连接并提供电气压负压电能的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本发明在外科术后快速愈合康复上使用,临床使用指南推广,将大幅度降低乃至消灭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肺栓塞的术后并发症这一世界难题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Description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后的止痛均为药物止痛治疗,术后药物止痛引起病人嗜睡、双下肢肌肉松弛等一系列副作用,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发生。再加上对手术伤口的处理除了消毒换纱布和敷料,没有实质性的治疗方法,创面皮下积液及多余的凝血因子不能引出,这些对外科快速康复是很不利的。持续性负压引流因受组织凝固影响而引出不畅导致伤口疼痛,外科手术如腹部手术后患者全身并发症(如心-肺功能障碍、静脉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仍高达20%-60%。有的情况下,手术虽然安全实施,但治疗结果不甚理想,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甚至致命,因此,外科医生时曾面临“手术成功、治疗失败甚至患者致命的“尴尬”局面。在任何一家医院,此类情况绝非罕见,而对手术导致的创伤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创伤快速愈合康复就无法很好进行。
综上,针对以上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为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的多模式治疗新技术,其技术治疗核心是,一、提供术后多模式机器电麻止痛、药线浸润麻醉、敷贴渗透止痛,“电能促进神经间水肿缓解”以及皮下积液的引出等五大缓解疼痛模式,减少吗啡使用带来副作用。二、提供多疗法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电刺激伤口愈合,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伤口供氧及正电荷钾钙镁离子覆盖伤口及创面皮下积液通过药线负压引出等五大多疗法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三、提供术后多方法解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所述多方法包括:(1)电能药线负压引流使伤口皮下积液和凝血因子畅通渗出而不进入血液。(2)电干扰凝血因子,促其快速分解。(3)电刺激小腿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加快(4)电加快愈合,凝血因子数量减少(5)电止痛,活动无障碍(6)电气压小腿,使回心血量增加等术后六大方法解除病因预防深静脉血栓。本发明在外科术后快速愈合康复上使用,临床使用指南推广,将大幅度降低乃至消灭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肺栓塞的术后并发症这一世界难题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
第一治疗单元,用于术后止痛;优选为多模式止痛,所述第一治疗单元的多模式止痛指的是临床上可以在多种止痛模式中选择适合的止痛模式,所述多模式止痛包括:电麻止痛、浸润麻醉、药线引流止痛和贴片渗透止痛中的两种以上;
第二治疗单元,用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优选为采用多疗法来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所述第二治疗单元的多疗法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指的是临床上可以在多种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方式中选择适合的疗法,所述多疗法包括:促进血液循环、电刺激、供氧及正电荷覆盖和创面皮下积液通过药线负压引出中的两种以上;
第三治疗单元,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优选为采用多方法来预防深静脉血栓,所述多方法包括以下方法中的两种以上:(1)电能药线负压综合引流伤口使皮下积液和凝血因子渗出;(2)电干扰凝血因子,促其快速分解;(3)电刺激小腿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加快;(4)电加快愈合,凝血因子数量减少;(5)电止痛,活动无障碍;(6)电气压小腿,使回心血量增加;
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与所述第一治疗单元、第二治疗单元和第三治疗单元分别连接并提供电气压负压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治疗单元包括:第一药线、第一无纺布、第一吸水棉、两个第一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一负压管、第一减压管和两个第一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一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的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水棉的两端上,一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的管部与第一负压管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管部与第一减压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的两个角落;两个所述第一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进一步地,采用第一胶体均匀涂在所述第一吸水棉所在面的所述第一无纺布上,用以将所述第一药线与第一吸水棉覆盖伤口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水棉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所述第一药线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吸水棉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药线为不含药的药线、含有麻醉剂的药线或含止痛药的药线;所述麻醉剂为利多卡因乳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体中混合利多卡因乳膏或用于伤口止痛的止痛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治疗单元包括:第二药线、第二无纺布、第二吸水棉、两个第二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二负压管、用于给伤口提供氧的供氧管、用于清洗伤口的冲洗管和两个第二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二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的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同侧的边缘两端,一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管部与第二负压管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管部与所述供氧管和冲洗管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第二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药线为含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药物的药线或含金属离子的药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水棉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无纺布上;所述第二药线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
进一步地,采用第二胶体均匀涂在所述第二吸水棉所在面的所述第二无纺布上,将所述第二药线与第二吸水棉覆盖伤口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胶体中混合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现有的药物,或混合金属离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治疗单元包括:用于伤口处的伤口治疗模块和两个用于贴在双下肢小腿肌肉上的辅助治疗模块;
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和辅助治疗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和辅助治疗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可通过电刺激和药线达到伤口渗液不凝固引流畅通作用,从伤口引出多余凝血因子和皮下积液避免其进入血液引起深静脉血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治疗单元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是:(1)电能药线负压综合引流伤口使皮下积液和凝血因子渗出,(2)电干扰凝血因子,促其快速分解。(3)电刺激小腿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加快(4)电加快愈合,凝血因子数量减少(5)电止痛,活动无障碍(6)电气压小腿,使回心血量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包括:第三药线、第三无纺布、第三吸水棉、第三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三负压管和两个第三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三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三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三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上;所述第三吸管盘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上的中部并与第三负压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第三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两侧;两个所述第三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治疗模块包括:第四药线、第四无纺布、第四吸水棉、气囊袋和两个第四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四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四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四药线设置在所述第四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四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第四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四吸水棉两侧;所述气囊袋设置在相反于所述第四吸水棉的第四无纺布的另一面上;两个所述第四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药线为含有具活血化淤作用的药物的药线;所述第三药线用于治疗高凝高危患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药线不混配所述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现有药物时,用于非高凝高危患者的治疗。
进一步地,在所述水凝胶中添加所述金属离子,添加了金属离子的水凝胶覆盖到伤口时,吸附并激活带负电荷的生长因子和蛋白酶向伤口聚集,加速伤口愈合。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离子为钾离子或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混合离子。
进一步地,所述钾离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激活蛋白酶的活性;
所述钠离子在体内有助神经、肌肉的正常运作;
所述钙离子为凝血因子,并激活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所述镁离子用于激活人体多种酶的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药线混配所述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现有药物,或不混配任何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纺布、第二无纺布、第三无纺布和第四无纺布均可用PU膜代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体为热熔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胶体为热熔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中包括第一治疗单元、第二治疗单元和第三治疗单元,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单元:第一治疗单元中的第一药线中的药物多为镇痛类和局麻类药物配方,用于浸润止痛;第二治疗单元中第二药线中的药物多为伤口愈合类,用于伤口快速愈合;第三治疗单元中的药物多为活血祛瘀类药物,药线插入创面内用于抗凝引流;用于实现慢性复杂创面及手术后创面的快速多模式止痛和伤口多疗法快速康复愈合,多方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大幅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减少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挽救患者生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治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治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治疗单元的治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治疗单元的辅助治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药线,12-第一无纺布,13-第一吸水棉,14-第一吸管盘,15-第一负压管,16-第一减压管,17-第一金属导线插口;
21-第二药线,22-第二无纺布,23-第二吸水棉,24-,第二吸管盘,25-第二负压管,26-供氧管,27-冲洗管,28-第二金属导线插口;
311-第三药线,312-第三无纺布,313-第三吸水棉,314-第三吸管盘,315-第三负压管,316-第三金属导线插口;
321-第四药线,322-第四无纺布,323-第四吸水棉,324-气囊袋,325-第四金属导线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教学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所述治疗装置包括:
第一治疗单元,用于术后止痛;优选为多模式止痛,所述第一治疗单元的多模式止痛指的是临床上可以在多种止痛模式中选择适合的止痛模式,所述多模式止痛包括:电麻止痛、浸润麻醉、药线引流止痛和贴片渗透止痛中的两种以上;
第二治疗单元,用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优选为采用多疗法来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所述第二治疗单元的多疗法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指的是临床上可以在多种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方式中选择适合的疗法,所述多疗法包括:促进血液循环、电刺激、供氧及正电荷覆盖和创面皮下积液通过药线负压引出中的两种以上;
第三治疗单元,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优选为采用多方法来预防深静脉血栓,所述多方法包括以下方法中的两种以上:(1)电能药线负压综合引流伤口使皮下积液和凝血因子渗出;(2)电干扰凝血因子,促其快速分解;(3)电刺激小腿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加快;(4)电加快愈合,凝血因子数量减少;(5)电止痛,活动无障碍;(6)电气压小腿,使回心血量增加;
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与所述第一治疗单元、第二治疗单元和第三治疗单元分别连接并提供电气压负压电能。
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单元:第一治疗单元中的第一药线中的药物多为镇痛类和局麻类药物配方,用于浸润止痛;第二治疗单元中第二药线中的药物多为伤口愈合类,用于伤口快速愈合;第三治疗单元中的药物多为活血祛瘀类药物,药线插入创面内用于抗凝引流;用于实现慢性复杂创面及手术后创面的快速多模式止痛和伤口多疗法快速康复愈合,多方法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大幅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减少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治疗单元包括:第一药线、第一无纺布、第一吸水棉、两个第一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一负压管、第一减压管和两个第一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一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的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水棉的两端上,一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的管部与第一负压管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管部与第一减压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的两个角落;两个所述第一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胶体均匀涂在所述第一吸水棉所在面的所述第一无纺布上,用以将所述第一药线与第一吸水棉覆盖伤口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水棉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所述第一药线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吸水棉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药线为不含药的药线、含有麻醉剂的药线或含止痛药的药线;所述麻醉剂为利多卡因乳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体中混合利多卡因乳膏或用于伤口止痛的止痛药。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治疗单元包括:第二药线、第二无纺布、第二吸水棉、两个第二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二负压管、用于给伤口提供氧的供氧管、用于清洗伤口的冲洗管和两个第二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二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的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同侧的边缘两端,一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管部与第二负压管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管部与所述供氧管和冲洗管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第二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药线为含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药物的药线或含金属离子的药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水棉通过第二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无纺布上;所述第二药线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第二胶体均匀涂在所述第二吸水棉所在面的所述第二无纺布上,将所述第二药线与第二吸水棉覆盖伤口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体中混合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现有的药物,或混合金属离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治疗单元包括:用于伤口处的伤口治疗模块和两个用于贴在双下肢小腿肌肉上的辅助治疗模块;
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和辅助治疗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和辅助治疗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可通过电刺激和药线达到伤口渗液不凝固引流畅通作用,从伤口引出多余凝血因子和皮下积液避免其进入血液引起深静脉血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治疗单元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是:(1)电能药线负压综合引流伤口使皮下积液和凝血因子渗出,(2)电干扰凝血因子,促其快速分解。(3)电刺激小腿肌肉,促进肌肉收缩静脉血流加快(4)电加快愈合,凝血因子数量减少(5)电止痛,活动无障碍(6)电气压小腿,使回心血量增加。
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包括:第三药线、第三无纺布、第三吸水棉、第三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三负压管和两个第三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三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三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三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上;所述第三吸管盘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上的中部并与第三负压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第三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两侧;两个所述第三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治疗模块包括:第四药线、第四无纺布、第四吸水棉、气囊袋和两个第四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四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四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四药线设置在所述第四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四金属导线插口(通过水凝胶)分别设置在第四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四吸水棉两侧;所述气囊袋设置在相反于所述第四吸水棉的第四无纺布的另一面上;两个所述第四金属导线插口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药线为含有具活血化淤作用的药物的药线;所述第三药线用于治疗高凝高危患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药线不混配所述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现有药物时,用于非高凝高危患者的治疗。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凝胶中添加所述金属离子,添加了金属离子的水凝胶覆盖到伤口时,吸附并激活带负电荷的生长因子和蛋白酶向伤口聚集,加速伤口愈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离子为钾离子或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混合离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钾离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激活蛋白酶的活性;
所述钠离子在体内有助神经、肌肉的正常运作;
所述钙离子为凝血因子,并激活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所述镁离子用于激活人体多种酶的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药线混配所述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现有药物,或不混配任何药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纺布、第二无纺布、第三无纺布和第四无纺布均可用PU膜代替。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包括:
用于术后止痛的第一治疗单元;
用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第二治疗单元;
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第三治疗单元;
与所述第一治疗单元、第二治疗单元和第三治疗单元分别连接并提供电气压负压电能的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疗单元包括:第一药线、第一无纺布、第一吸水棉、两个第一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一负压管、第一减压管和两个第一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一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的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水棉的两端上,一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的管部与第一负压管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吸管盘管部与第一减压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金属导线插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两角并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水棉通过第一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无纺布上;所述第一药线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吸水棉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线为不含药的药线、含有麻醉剂的药线或含止痛药的药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治疗单元包括:第二药线、第二无纺布、第二吸水棉、两个第二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二负压管、用于给伤口提供氧的供氧管、用于清洗伤口的冲洗管和两个第二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二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二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的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上同侧的边缘两端,一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管部与第二负压管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吸管盘管部与所述供氧管和冲洗管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导线插口分别设置在第二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二吸水棉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药线为含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药物的药线或含金属离子的药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治疗单元包括:用于伤口处的伤口治疗模块和两个用于贴在双下肢小腿肌肉上的辅助治疗模块;
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和辅助治疗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治疗模块包括:第三药线、第三无纺布、第三吸水棉、第三吸管盘、用于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后吸出伤口上液体的第三负压管和两个第三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三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三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三药线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上;所述第三吸管盘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上的中部并与第三负压管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金属导线插口分别设置在第三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三吸水棉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治疗模块包括:第四药线、第四无纺布、第四吸水棉、气囊袋和两个第四金属导线插口;
所述第四吸水棉设置在所述第四无纺布上的中部位置;所述第四药线设置在所述第四吸水棉上;两个所述第四金属导线插口分别设置在第四无纺布上并排列在所述第四吸水棉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电气压负压电能刺激综合治疗机连接;所述气囊袋设置在相反于所述第四吸水棉的第四无纺布的另一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药线为含有具活血化淤作用的药物的药线。
CN201921272694.9U 2019-06-26 2019-08-07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Active CN2120164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41727 2019-06-26
CN201920974172 2019-06-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6454U true CN212016454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8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2694.9U Active CN212016454U (zh) 2019-06-26 2019-08-07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64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8583A (zh) * 2019-06-26 2019-10-25 龙丹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CN114469520A (zh) * 2022-01-27 2022-05-13 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拆解转换的负压电场敷料连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8583A (zh) * 2019-06-26 2019-10-25 龙丹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CN114469520A (zh) * 2022-01-27 2022-05-13 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拆解转换的负压电场敷料连接装置
CN114469520B (zh) * 2022-01-27 2023-02-21 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拆解转换的负压电场敷料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6215B2 (en) Apparatus for wound therapy
US1181938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healing
Hess et al. A review of mechanical adjuncts in wound healing: hydrotherapy, ultrasound,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hyperbaric oxygen, and electrostimulation
AU2015202851B2 (en) Reduced-pressure dressings,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desolidifying barrier layers
EP2461863B1 (en) Surgical wound dressing incorporating connected hydrogel beads having an embedded electrode therein
CN110958866B (zh) 伤口覆盖装置及相关使用方法
CN212016454U (zh)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Thompson An overview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WO2020259367A1 (zh) 一种药线引流治疗装置
CN1265822C (zh) 一种治疗浅二度、深二度烧烫伤的药物
RU2553203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лечения больных с гнойно-некротическими формами синдрома диабетической стопы
CN204864567U (zh) 一种红外线皮肤治疗仪
CN212439529U (zh) 医用引流管及适用的负压引流及清洗系统、外科辅助设备
CN209695528U (zh) 止痛消肿护皮贴
CN204909824U (zh) 一种含egf的医用修复抗菌敷贴
CN208641430U (zh) 一种留置针伤口治疗带
Marks et al. Principles and aplications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VAC)
SERIES Retrospective chronic and post-surgical wound case series
CN112933310A (zh) 一种负压辅助引流治疗装置
WO2008071941A2 (en) Wound dressing
Banasia et al. MANAGEMENT OF DIABETIC WOUND (DUSHTA VRANA) WITH JATYADI GHRITA–A CASE REPORT
CN117618340A (zh) 一种龙油溶液及采用龙油溶液对糖尿病足及慢创进行清创的方法
RU2608431C1 (ru) Способ закрытия дефектов вялотекущих ран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при синдроме диабетической стопы
CN114010669A (zh) 一种祛腐生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020784U (zh) 负压治疗外置引流吸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