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6029U - 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16029U CN212016029U CN202020165905.5U CN202020165905U CN212016029U CN 212016029 U CN212016029 U CN 212016029U CN 202020165905 U CN202020165905 U CN 202020165905U CN 212016029 U CN212016029 U CN 2120160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 patient
- main body
- shaped main
- protective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包括一个柔软材质制成的与外界形成物理隔离的囊腔状主体以及向下稍缩小端部开口的套袋;囊腔状主体与套袋一体成型,套袋开口处外侧设置有扎带,患者通过套袋开口穿戴上该防护罩后能够通过扎带扎紧;囊腔状主体通过外壁设置的气囊形成一个内腔空间,用于容纳患者的头部或者上半身;囊腔状主体的侧面设有空气过滤窗口和手套安装口,顶部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所述空气过滤窗口仅允许直径3微米以下颗粒及气体通过;手套安装口上设有用于对防护罩内患者进行护理及治疗的内嵌式密封隔离手套,该手套为一个向防护罩内部伸入密封盲套状结构,用于医护人员需要时伸手进入防护罩内部对患者进行护理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属于医疗器械装置,具体是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
背景技术
通过呼吸道及粘膜接触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危害极大,是公共卫生及医疗机构常见问题。而传染性疾病患者就诊、转院、治疗检查过程中难免需要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存在散播病源的危险。而目前对医护人员有口罩、防护服,而对于患者这些装备不适合。尽管已有专用负压隔离担架,或负压救护车,但由于该等设备结构复杂,造价高,难以实现对所需保护或控制患者全转移过程的无缝保护或控制。因此现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转移过程存在极大的散播病源微生物的风险。此外,对于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内部,尤其在未有效隔离的医疗机构区域内的转移常常也面临被传染的风险。而目前对于这些患者的控制及防护装备更缺乏有效可行的设施装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医疗环节中传染性疾病患者传染源控制及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被动传染预防环节技术设备不足,提供的一种安全、完善、有效、经济的防护装置,可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对健康人群及其它患者的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包括一个柔软材质制成的与外界形成物理隔离的囊腔状主体以及向下稍缩小端部开口的套袋;所述囊腔状主体与套袋一体成型,套袋开口处外侧设置有扎带,患者通过套袋开口穿戴上该防护罩后能够通过扎带扎紧;
所述囊腔状主体通过其外壁上设置的一个以上的独立,或串通的气囊形成一个内部较宽松的内腔空间,用于容纳患者的头部或者上半身;也可防护罩整体支撑展开形成宽松的内腔。
所述防护罩的侧面设有空气过滤窗口和手套安装口,且主体及套袋成透明材质,否则顶部还应设有一个及以上的透明观察窗口;所述空气过滤窗口仅允许直径3微米以下颗粒及气体通过;手套安装口上设有用于对防护罩内患者进行护理及治疗的内嵌式密封隔离手套,该手套为一个向防护罩内部伸入密封盲套状结构,用于医护人员需要时经该处伸手进入防护罩内部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医疗等处理,但该护理手套为不透水、不透气的柔软的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与防护罩内腔之间空气完全隔绝,该护理手套可以设置在防护罩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囊腔状主体仅能够容纳患者的头部,套袋向下套住患者的身体,并通过开口处的扎带在患者的腰部或者脚底扎紧,从而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囊腔状主体与套袋连接处的气囊中部留有用于患者头部穿戴的通孔,该通孔位于患者颈部并也设有密封扎带。
或者,所述囊腔状主体能够容纳患者的上半身,套袋向下套住患者的身体并通过扎带在患者的腰部或者脚底扎紧,从而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防护罩的套袋下部留有用于患者穿戴的通孔,患者穿戴后封闭实现对患者的密封隔离。
当然防护罩也可以为包裹患者全身的整体结构,在腰部设有扎带,在脚底部末端同时还另设有扎带,使得防护罩与外部空间完全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囊腔状主体内,设有一能够固定于患者面部的供氧面罩,供氧面罩通过供氧管道连接外部的供氧气源管道,该供氧管道的外侧端有与供氧气源管道相匹配的连接头直接与之连接,向患者供氧。
进一步地,所述囊腔状主体的侧面留有至少一个隔离通道,固定在囊腔状主体或套袋壁;所述隔离通道启开后贯穿至囊腔状主体内部并固定在囊腔状主体内外,其为袖套状,其中一端固定于囊腔状主体或套袋外壁,隔离通道开通后两端分别位于囊腔状主体外部和内部;隔离通道的两端通过扎带或者橡胶圈进行密封,避免减少污染空气由该通道进入防护罩内腔中。该通道外部一端在使用前有一个密封盖将该通道密封,该通道封盖开启前该通道内外隔绝,在需要使用时撕开该管道外部封盖,则该管道启动,用于救治患者所需输液、检查探头等经此进入。如需持续使用应将该通道两端,或一端的扎带扎紧,避免防护罩腔内外空气流动。当然,通道也可以只有一端具有扎口。
优选地,所述隔离通道及套袋开口的内侧设有环形的不透气海绵垫,其与外侧的扎带位置相对应,以加强扎带的密封效果。
优选地,所述套袋的侧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通道口,且各通道口外部设有密封盖,密封盖启开前相应通道为完全密闭隔离状态,密封盖启开后用于患者手经通道口伸出,或输液监护探测头线经通道进入防护罩内;通道口接一管状通道,该管状通道端部通过扎带或橡胶密封圈对相应通道进行封闭,或者在密封盖开启后重新关闭而重新封闭该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囊腔状主体内设有一个以上储物袋,用于存放必要的药品、饮水、或咳出及呕吐物临时收集处理的封装带、以及消毒用品;外部明显位置设置使用者信息标识卡袋。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窗口处设有微型通风扇,以保持罩内空气流通,原则上风扇吹动气流为相应的一进一出风向一致流畅的风流,并有控制装置控制其流量及开关,以确保防护罩内始终拥有足够含氧空气并较为舒适;空气过滤窗口上沿设有向外突出的防水、防潮遮挡结构,其与防护罩为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空气过滤窗口外部具有可更换的过滤材料,仅允许直径3微米及以下颗粒及气体通过。所设计的过滤窗口四周为内外两层的夹层结构,片状的过滤材料与该窗口大小相当四周均安放进入该双夹层内,该夹层与片状过滤材料的四周交接面交叉面不少于1cm,且夹层四周还设有暗扣、或夹子等固定装置,片状过滤材料主要由过滤棉,或无纺布过滤材料组成,四周则安装在该夹层中。
该可更换过滤装置也可是过滤片装置四周设计为可与过滤窗口四周密切配合固定装置,更换时直接将设计有配合框的过滤装置直接安装在过滤窗口,轻松实现过滤装置更换。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为保持防护罩形成较宽松的内腔,在该罩的周边及顶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条状气囊,或其它形状的气囊,充气后这些气囊即成为防护罩的支撑架将防护罩内腔支撑开形成预定形状,确保患者在防护罩内有较宽敞舒适的空间。各气囊可以各自独立,也可部分串通,或全部串通。气囊通过气嘴充气,不用前气囊内无气,充气后充气口随即关闭。该各气囊内气体不与外界及防护罩内腔相通。
防护罩内部还可在患者手方便的位置设置一个控制器袋,该袋也为盲袋,口向外开但该袋与内部空气完全隔绝,可在该袋内装入控制器,内部患者(用户)可以通过该袋触摸该控制器,用于患者需要呼唤时可方便呼唤医护人员,或操控其它必要控制装置。
防护罩可以使用轻质折叠结构作为防护罩的支撑装置。其整体可以为全部透明体,或局部透明,或设计为对内部患者面部及形象保护的遮挡颜色,或结构设施,在转移过程中有效保护患者的隐私。
该防护罩增提材料均为柔软材质制成,可以在该防护罩中增加可折叠轻质硬质支撑架共同构成。
防护罩内部表面局部或全部还可设计有均匀的微小凸起,便于患者血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护罩可以供患者躺在病床、担架、躺椅使用,也可以供患者在座椅上使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护罩通过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能够有效避免、减少传染性疾病患者在转运途中对外界散播病源微生物有效阻断疾病传播,同时也可以有效保护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遭受传染性疾病危害而导致严重后果。该装置适合各种患者,其使用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该防护罩可用于患者在担架上、躺椅,或座椅上等姿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实施例1中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中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该防护罩中密封隔离手套的示意图。
图5为该防护罩中隔离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该防护罩中控制器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1囊腔状主体;101顶部气囊;102底部气囊;103上部气囊;11空气过滤窗口;12手套安装口;13隔离通道;14微型通风扇;2套袋;21套袋开口;22通道口;23密封盖;3担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防护罩一个完整的与外界形成物理隔离的囊腔状主体1以及与之相连逐步缩小且末端部开口的套袋2;囊腔状主体1与套袋2一体成型,套袋开口21处处外侧设置有扎带,患者通过套袋开口21穿戴上该防护罩后能够通过扎带扎紧。囊腔状主体1通过外壁设置的气囊形成一个内腔空间,用于容纳患者的上半身,套袋2向下套住患者的身体,并通过扎带在患者的腰部扎紧,从而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套袋开口21处的内部设有环形的不透气海绵垫,以加强扎带21的密封效果。
其中,囊腔状主体1的顶部、底部以及侧面上方各有一个气囊,分别为顶部气囊101、底部气囊102以及上部气囊103;充气后将防护罩内腔展开形成一个方框。囊底部气囊102中部还可留有用于患者颈部穿戴的通孔,该通孔在防护罩内部,可在腰部密封扎口隔离。按此设计防护罩,其过滤窗仅通至患者头面部区域。
囊腔状主体1的侧面设有空气过滤窗口11和手套安装口12,如防护罩为非透明材质,在防护罩顶部等设有一个以上透明的观察窗口;空气过滤窗口11仅允许直径3微米及以下颗粒及气体通过;手套安装口12上设有用于对防护罩内患者进行护理及治疗的内嵌式密封隔离手套,该手套为一个向防护罩内部伸入密封盲套状结构,如图4所示,用于医护人员需要时伸手进入防护罩内部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医疗等处理,但该护理手套与防护罩内腔之间空气完全隔绝,该护理手套可以设置在防护罩的两侧。防护罩腔体的其它部分均为不透气,不透水材料使得防护罩内腔与外界隔离。
套袋2的侧面设有用于患者手伸出的通道口22,内部具有一通道,其端部通过扎带或橡胶密封圈对相应通道进行封闭。各通道口外部设有密封盖23,密封盖启开前各通道为完全密闭隔离状态,密封盖启开后用于患者手经通道口伸出,或输液监护探测头线经通道进入防护罩内。所有通道开启后均用设计在通孔上的扎带对通孔再次封闭。或也可以在通道使用后,重新使用密封盖23,对该通孔再次封闭。
使用时,患者通过套袋开口21将头部以及上半身套入囊腔状主体1内,然后躺在担架3上,进行转移。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该防护罩囊腔状主体1仅用于容纳患者的头部,套袋2向下套住患者的身体,并通过套袋开口21处的扎带在患者的腰部扎紧,从而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囊底部气囊102中部还可留有用于患者颈部穿戴的通孔,该通孔位于患者颈部并也设有密封扎带。囊腔状主体1内,设有一能够固定于使用者面部的供氧面罩,内部供氧面罩通过固定在防护罩上的供氧管道连接外部的供氧气源管道,该供氧管道的外侧端有与供氧气源管道相匹配的连接头直接与之连接。该供氧管道在启用前为无菌封闭,使用时打开直接用于连接供氧气源管道。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该防护罩囊腔状主体1仅用于容纳患者的上半身,套袋2向下套住患者的下半身,并通过套袋开口21处的扎带在患者的脚底扎紧,从而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患者通过过套袋开口将上半身套入囊腔状主体1内,然后套袋2套住下半身,外部医护人员通过脚底的扎带扎紧,避免外部污染气体进入上半部内腔,该防护罩下半部开合的通道上口止于腰部扎带位置之下即靠脚步一端;患者输液管道也可由防护罩下半部的开合通道处预留的一个通道口22用于转移期间保持患者输液等必要治疗需要。防护罩脚底末端的封闭也可以采用多次折叠及密封搭扣等其它方式封闭。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囊腔状主体1的侧面留有一个隔离通道13;隔离通道13贯穿至囊腔状主体1内部并固定在囊腔状主体1外壁,其为袖套状。如图5所示,两端(外端131、内端132)分别位于囊腔状主体1外部和内部;隔离通道13的两端通过扎带或者橡胶圈进行密封,避免减少污染空气由该通道进入防护罩内腔中。该通道外部一端在使用前有一个密封盖将该通道密封,该通道封盖开启前该通道内外隔绝,在需要使用时撕开该管道外部封盖,则该管道启动,用于救治患者所需输液、检查探头等经此进入。如需持续使用应将该通道两端,或一端的扎带扎紧,避免防护罩腔内外空气流动。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套袋2的侧面设有用于患者手伸出的通道口22,内部接一管状通道,该管状通道端部通过扎带或橡胶密封圈对相应通道进行封闭。通道口外部设有密封盖23,密封盖启开前相应通道为完全密闭隔离状态,密封盖启开后用于患者手经通道口伸出,或输液监护探测头线经通道进入防护罩内。通道可用于转移期间保持患者输液等必要治疗需要。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囊腔状主体1内设有一个以上储物袋,用于存放必要的药品、饮水、或咳出及呕吐物临时收集处理的封装带、以及消毒用品。防护罩的为局部透明,有利于保护患者隐私。外部明显位置设置有患者信息标识卡袋。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空气过滤窗口11处设有微型通风扇,以保持罩内空气流通,始终拥有足够含氧空气,风扇对应设置有两个,吹动气流为相应的一进一出,且风扇风流为对应相同方向流畅的风流,并有控制装置控制其流量及开关,以确保防护罩内始终拥有足够含氧空气并较为舒适;空气过滤窗口11上沿设有向外突出的防水、防潮遮挡结构,其与防护罩为一体成型。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防护罩内部还可在患者手方便的位置设置一个控制器袋,该袋也为盲袋,口向外开但该袋与内部空气完全隔绝,如图6所示。在该袋内装入控制器,内部患者(用户)可以通过该袋触摸该控制器,用于患者需要呼唤时可方便呼唤医护人员,或操控其它必要控制装置。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囊腔状主体1与套袋2连接处的气囊中部留有用于患者头部穿戴的通孔,该通孔位于患者颈部并也设有密封扎带,实现对患者更严密密封隔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柔软材质制成的与外界形成物理隔离的囊腔状主体(1)以及向下稍缩小并末端部开口的套袋(2);所述囊腔状主体(1)与套袋(2)一体成型,套袋开口(21)处外侧设置有扎带,患者通过套袋开口(21)穿戴上该防护罩后能够通过扎带扎紧;
所述囊腔状主体(1)通过外壁设置的气囊形成一个内腔空间,用于容纳患者的头部或者上半身;
所述囊腔状主体(1)的侧面设有空气过滤窗口(11)和手套安装口(12),顶部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所述空气过滤窗口(11)仅允许直径3微米以下颗粒及气体通过;手套安装口(12)上设有用于对防护罩内患者进行护理及治疗的内嵌式密封隔离手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状主体(1)仅能够容纳患者的头部,套袋(2)向下套住患者的身体,并通过开口处的扎带在患者的腰部或者脚底扎紧,从而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囊腔状主体(1)与套袋(2)连接处的气囊中部留有用于患者头部穿戴的通孔,该通孔位于患者颈部并也设有密封扎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状主体(1)能够容纳患者的上半身,套袋(2)向下套住患者的身体,并通过扎带在患者的腰部或者脚底扎紧,从而与外部形成物理隔离;防护罩的套袋(2)下部留有用于患者穿戴的通孔,患者穿戴后封闭实现对患者的密封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状主体(1)内,设有一能够固定于患者面部的供氧面罩,供氧面罩通过供氧管道连接外部的供氧气源管道,该供氧管道的外侧端有与供氧气源管道相匹配的连接头直接与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状主体(1)或套袋(2)的侧面至少留有一个隔离通道(13),固定在囊腔状主体(1)或套袋(2)壁,所述隔离通道(13)启开后连通防护罩内外,该通道为袖套状,其中一端固定于囊腔状主体或套袋外壁,隔离通道开通后两端分别连通囊腔状主体或套袋的外部和内部;隔离通道(13)的两端通过扎带或者橡胶圈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通道(13)及套袋开口(21)的内侧设有环形的不透气海绵垫,其与外侧的扎带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袋(2)的侧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通道口(22),且各通道口外部设有密封盖(23),密封盖启开前相应通道为完全密闭隔离状态,密封盖启开后用于患者手经通道口伸出,或输液监护探测头线经通道进入防护罩内;通道口(22)为一管状通道,该管状通道端部通过扎带或橡胶密封圈对相应通道进行封闭,或者在密封盖(23)开启后重新关闭而重新封闭该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状主体(1)内设有一个以上储物袋,用于存放必要的药品、饮水、或咳出及呕吐物临时收集处理的封装带、以及消毒用品;外部明显位置设置患者信息标识卡袋。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窗口(11)处设有微型通风扇(14);空气过滤窗口(11)上沿还设有向外突出的防水、防潮遮挡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腔状主体(1)内还设有一个呼唤控制袋,该袋为盲袋,外口直通防护罩外部且与内部空气完全隔绝,内部装有呼唤控制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5905.5U CN212016029U (zh) | 2020-02-12 | 2020-02-12 | 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5905.5U CN212016029U (zh) | 2020-02-12 | 2020-02-12 | 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16029U true CN212016029U (zh) | 2020-11-27 |
Family
ID=7349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65905.5U Active CN212016029U (zh) | 2020-02-12 | 2020-02-12 | 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16029U (zh) |
-
2020
- 2020-02-12 CN CN202020165905.5U patent/CN2120160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94627B2 (ja) | 隔離バッグ | |
US20210307985A1 (en) | Negative pressure aerosolization mitig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 |
US6461290B1 (en) | Collapsible isolation apparatus | |
JP4439730B2 (ja) | 独立収容式の隔離および環境保護システム | |
US3670718A (en) | Patient care wall | |
CN111227333A (zh) | 一种防护服族 | |
CN212295866U (zh) | 一种新风正气防控新型冠状病毒pvc充气帐篷 | |
CN2631246Y (zh) | 医用防护服 | |
CN212016029U (zh) | 一种适合患者安全转移的防护罩 | |
Trexler et al. | Negative-pressure plastic isolator for patients with dangerous infections. | |
CN111346315A (zh) | 隔离防护服 | |
CN212997192U (zh) | 一种负压隔离转移袋 | |
CN215607304U (zh) | 胃镜检查专用枕 | |
JP2005027841A (ja) | 感染症患者搬送バッグ | |
CN210749554U (zh) | 一种有创操作隔离囊垫 | |
CN111165970A (zh) | 一种负压隔离服 | |
CN209361550U (zh) | 重症监护人工呼吸器 | |
CN111255291A (zh) | 一种新风正气防控新型冠状病毒pvc充气帐篷 | |
CN111904756A (zh) | 一种负压隔离转移袋 | |
CN213129998U (zh) | 一种正负压兼容的隔离操作型头罩 | |
CN211832985U (zh) | 医用防护服 | |
CN216136594U (zh) | 一种头部负压隔离装置 | |
CN211271527U (zh) | 约束床 | |
CN212281958U (zh) | 一种防传染隔离头罩 | |
US20220000694A1 (en) | Patient intubating partition sphe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