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4165U - 一种钓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钓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4165U
CN212014165U CN202020671139.XU CN202020671139U CN212014165U CN 212014165 U CN212014165 U CN 212014165U CN 202020671139 U CN202020671139 U CN 202020671139U CN 212014165 U CN212014165 U CN 212014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line
sub
ring
spla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711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iwa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iwa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iwa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iwang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711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4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4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4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钓组,包括主线,所述主线设有套环、第一限位球、第一夜光珠、诱鱼假饵、第二夜光珠和第一八字环,所述第一八字环上设有第一子线,所述第一子线的端部设有铅坠,所述套环的外侧缠绕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彩珠,所述第一连杆沿主线方向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折弯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八字环,所述第二八字环的端部设有第二子线,所述第二子线的端部设有鱼钩,所述第二子线上套接设有诱鱼泡沫球,所述诱鱼泡沫球的两端设有第二限位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鱼饵和铅坠分开抛投,鱼饵在水中保存时间更长,雾化时间更长。

Description

一种钓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钓组。
背景技术
海竿,又叫投竿或抛竿。它在钓竿的柄部安有一个绕线轮,上面缠满钓线,这样,当用力甩投时,就能把饵钩抛到较远的水域,扔的距离非常远。这种带有绕线轮的钓竿在我国唐代就有之,古人称之为“钓车”、“车轮钓”等,而市售的这种海竿却是从国外传入的,由于它有众多优点,故迅速在国内普及,成为众多垂钓者必备的钓具。目前,市场上的抛竿钓组鱼饵和铅坠都是一起抛投到水中的,鱼饵和水面撞击后随着铅坠一起沉入水中,这样鱼饵非常容易雾化散开,在水中保存时间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困难,提供一种鱼饵和铅坠分开抛投,鱼饵在水中保存时间更长,雾化时间更长的一种钓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钓组,包括主线,所述主线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套环、第一限位球、第一夜光珠、诱鱼假饵、第二夜光珠和第一八字环,所述第一八字环上设有第一子线,所述第一子线的端部设有第一铅坠,所述套环可滑动的套接在主线上,所述套环的外侧缠绕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彩珠,所述第一连杆沿主线方向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折弯部,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八字环,所述第二连杆靠近第二八字环的一端设有第二铅坠所述第二八字环的端部设有第二子线,所述第二子线的端部设有鱼钩,所述第二子线上套接设有诱鱼泡沫球,所述诱鱼泡沫球的两端设有第二限位球。
作为改进,所述折弯部的度数为270度。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铅坠的重量为10-15克,所述第二铅坠的重量为5-10克。
作为改进,所述套环和弹簧为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所述第一铅坠和鱼饵部分分开抛投,可以使第一铅坠抛投的更远,所述套环是套接在主线上的,第一铅坠抛投到合适位置后,鱼饵随套环顺着主线滑到第一铅坠处,减少了鱼饵和水面的撞击,使鱼饵可以在水中保存时间更长,雾化时间更长,所述折弯部的度数为270度,可以使鱼饵更加完整的滑入水底,所述套环,可以减少主线的磨损,延长主线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夜光珠和第二夜光珠,在水中发出微弱的光,能够引起鱼儿的注意,所述诱鱼泡沫球和第一夜光珠和第二夜光珠相配合,起到诱鱼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钓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主线,2、套环,3、第一限位球,4、第一夜光珠,5、诱鱼假饵,6、第二夜光珠,7、第一八字环,8、第一子线,9、第一铅坠,10、弹簧,11、第一连杆,12、彩珠,13、第二连杆,14、折弯部,15、第二八字环,16、第二子线,17、鱼钩,18、诱鱼泡沫球,19、第二限位球,20、第二铅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一种钓组,包括主线1,所述主线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套环2、第一限位球3、第一夜光珠4、诱鱼假饵5、第二夜光珠6和第一八字环7,所述第一八字环7上设有第一子线8,所述第一子线8的端部设有第一铅坠9,所述套环2可滑动的套接在主线1上,所述套环2的外侧缠绕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上设有彩珠12,所述第一连杆11沿主线1方向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连杆13,所述第二连杆13上设有折弯部14,所述第二连杆13的端部设有第二八字环15,所述第二连杆13靠近第二八字环15的一端设有第二铅坠20,所述第二八字环15的端部设有第二子线16,所述第二子线16的端部设有鱼钩17,所述第二子线16上套接设有诱鱼泡沫球18,所述诱鱼泡沫球18的两端设有第二限位球19。
所述折弯部14的度数为270度。所述第一铅坠9的重量为10-15克,所述第二铅坠20的重量为5-10克。所述套环2和弹簧10为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珠3和第一八字环7相配合,可以将第一夜光珠4、诱鱼假饵5和第二夜光珠6固定在主线1上,防止抛投过程中滑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将套环2、第二连杆13和第二子线16等固定在鱼竿的端部,然后用力甩鱼竿,将第一铅坠9,第一子线8,诱鱼假饵5等抛投到水中适宜的位置,将套环2、第二连杆13和第二子线16从鱼竿上取下,将鱼饵安装在鱼钩17上,套环2带着弹簧10,第一连杆11,彩珠12,第二连杆13,第二铅坠20,诱鱼泡沫珠18和鱼钩17等,顺着主线1滑入第一铅坠9所在位置的水中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线(1),所述主线(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套环(2)、第一限位球(3)、第一夜光珠(4)、诱鱼假饵(5)、第二夜光珠(6)和第一八字环(7),所述第一八字环(7)上设有第一子线(8),所述第一子线(8)的端部设有第一铅坠(9),所述套环(2)可滑动的套接在主线(1)上,所述套环(2)的外侧缠绕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杆(1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1)上设有彩珠(12),所述第一连杆(11)沿主线(1)方向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连杆(13),所述第二连杆(13)上设有折弯部(14),所述第二连杆(13)的端部设有第二八字环(15),所述第二连杆(13)靠近第二八字环(15)的一端设有第二铅坠(20),所述第二八字环(15)的端部设有第二子线(16),所述第二子线(16)的端部设有鱼钩(17),所述第二子线(16)上套接设有诱鱼泡沫球(18),所述诱鱼泡沫球(18)的两端设有第二限位球(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4)的度数为27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铅坠(9)的重量为10-15克,所述第二铅坠(20)的重量为5-10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钓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2)和弹簧(10)为固定连接。
CN202020671139.XU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钓组 Active CN212014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1139.XU CN212014165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钓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1139.XU CN212014165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钓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4165U true CN212014165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71139.XU Active CN212014165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钓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4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0335B2 (en) Fishing lure
US20040031187A1 (en) Anti-snag fishing jig
US20050246940A1 (en) Fishing lure for sinking presentation
KR101144267B1 (ko) 평행한 이중의 바늘허리가 구비되는 루어낚시용 지그헤드
US20140259869A1 (en) Fishing jig attachment systen
US20060260178A1 (en) Hook stabilizing device for a fishing lure
US7114284B2 (en) Joint type minnow
US2281578A (en) Multiple plug bait
US8857099B1 (en) Fishing lure
KR200476223Y1 (ko) 낚싯줄에 관통되어 낚싯줄을 타고 상하 유동하는, 부력구, 밑밥 부착구 및 무게 추 일체형 유동식 집어 봉돌
US8844190B2 (en) Fishing lure
CN212014165U (zh) 一种钓组
US20060053678A1 (en) Fish luring device
US20090100740A1 (en) Triangular shaped cedar plug fishing lure and method
CN211458583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假饵
CN212260214U (zh) 一种假饵
KR102261100B1 (ko) 낚시용 루어
CN211881825U (zh) 仿灵动鱼群的路亚软饵钓组
JP6978008B2 (ja) 釣り用重り
CN201219439Y (zh) 垂钓用水底诱饵盘
CN214629255U (zh) 多功能鱼漂
CN210406775U (zh) 一种旋转金属鱼饵
CN213523521U (zh) 一种软体仿生鱼饵
CN211268230U (zh) 一种多功能鱼钩
CN214962092U (zh) 一种不脱勾的仿生鱼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