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3119U -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3119U
CN212013119U CN201922492516.3U CN201922492516U CN212013119U CN 212013119 U CN212013119 U CN 212013119U CN 201922492516 U CN201922492516 U CN 201922492516U CN 212013119 U CN212013119 U CN 212013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supply
resistor
output
driv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25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畅育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Jinsheng L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Jinsheng L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Jinsheng L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Jinsheng L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25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3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3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3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驱动电源,用于给灯具供电,所述新型驱动电源包括主电源驱动电路、副电源驱动电路以及检测控制电路;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采样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正常或异常,控制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断路或导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控制电路在主电源驱动电路发生故障时,启动副电源驱动电路给灯具供电,保证灯具持续发光,不会因为因为主电源驱动电路发生故障就停止发光,降低由于驱动电源发生故障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LED路灯、LED庭院灯、LED隧道灯、LED泛光灯具及LED球形灯具常采用单独的驱动电源供电。当驱动电源发生故障时,灯具停止发光,形成暗区,提高了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而且,从驱动电源发生故障,到技术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故障分析,再到最后更换驱动电源最快也要一到两天时间,进一步地提高了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驱动电源,降低由于驱动电源发生故障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
为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用于给灯具供电,新型驱动电源包括主电源驱动电路、副电源驱动电路以及检测控制电路;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采样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正常或异常,控制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断路或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内连接有控制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断路或导通的开关;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断开或闭合。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取样电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集成IC以及开关驱动电路;所述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集成IC的一个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成IC的另一个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IC 将所述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的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驱动电路;所述开关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开关断开或闭合。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集成IC包括检测控制芯片,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C8A4K16S2A12。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五十四电阻、第五十五电阻以及第三十一电容,所述第五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接收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所述第五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并与集成IC的取样电压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五十三电阻、第二有极电容以及第三精密基准电压,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二有极电容的正极接电源,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的阴极和控制极连接,并与集成IC的基准电压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有极电容的负极与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的阳极接地。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关包括继电器,所述开关驱动电路包括第五十六电阻、第五十七电阻、第五十八电阻、第三十二电容、第十一二极管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所述集成IC的控制信号输出引脚与第五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七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三十二电容的一端以及开关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五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开关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开关的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连入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控制电路还包括接口芯片;所述接口芯片的与集成IC 和灯具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集成IC输出的故障信号传送给灯具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正常的输出功率。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输入电路、第一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第一DC-AC转换电路、第一整流滤波电路以及第一输出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检测所述第一输出电路输出的电压。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输入电路、第二EMI滤波电路、开关、第二整流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第二DC-AC转换电路、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第二输出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断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反馈控制回路,所述第一反馈控制回路反馈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控制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反馈控制回路,所述第二反馈控制回路反馈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控制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馈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主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反馈控制回路包括第二反馈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副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取样电路、第一比较电路以及第一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一取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将所述第一取样电路取样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给所述第一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一反馈输出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入端连接。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二取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以及第二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二取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将所述第二取样电路取样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给所述第二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二反馈输出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控制电路在主电源驱动电路发生故障时,启动副电源驱动电路给灯具供电,保证灯具持续发光,不会因为因为主电源驱动电路发生故障就停止发光,降低由于驱动电源发生故障导致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连入副电源驱动电路内部的开关断开或闭合,控制副电源驱动电路在主电源驱动电路异常时供电。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压取样电路取样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再通过集成IC 将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主电源驱动电路工作正常或异常,最后由集成IC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路,由驱动电路控制开关断开或闭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口芯片将集成IC输出的故障信号发送给灯具控制系统,便于维修人员通过灯具控制系统接收故障信号,及时进行维修。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输出功率小于主电源驱动电路正常输出功率的副电源驱动电路,在维持灯具基本照明要求的同时,便于维修人员发现发生故障的灯具。进一步地,新型驱动电源可独立使用,不用另外加任何辅助的控制信号就能达到主电源驱动电路损坏自动转换副电源驱动电路进行供电,而且可以与灯具控制系统兼容,在主电源驱动电路发生故障时,发送故障信号给灯具控制系统,便于降低成本;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等于主电源驱动电路的二分之一,相比主电源驱动电路与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相等,体积更小,进而便于缩小新型驱动电源的体积,将新型驱动电源装配在灯杆等比较狭小的空间;新型驱动电源的实际制造过程将所有的部件集成装配在同一个外壳内,并灌封达到户外路灯防水等级IP65以上,不仅便于装配,而且防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驱动电源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电源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电源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电源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电源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控制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取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驱动电源,包括主电源驱动电路、副电源驱动电路以及检测控制电路;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交流电压;检测控制电路检测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控制副电源驱动电路断路或导通;当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正常时,检测控制电路控制副电源驱动电路断路,由主电源驱动电路给灯具供电;当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异常时,检测控制电路控制副电源驱动电路导通,由副电源驱动电路给灯具供电;灯具包括LED路灯、LED庭院灯、LED隧道灯、LED泛光灯具及LED球形灯具,并不限定于某一种灯具。
在本实施例中,当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异常时,检测控制电路输出故障信号给灯具控制系统;维修人员通过灯具控制系统接收到的故障信号,即可得知灯具的驱动电源发生故障,便于维修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当副电源驱动电路导通时,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等于主电源驱动电路正常输出功率的二分之一;由副电源驱动电路供电的灯具的亮度暗于主电源驱动电路供电时的亮度,在维持灯具基本照明要求的同时,便于维修人员发现发生故障的灯具;在其它实施例中,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主电源驱动电路正常的输出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新型驱动电源可独立使用,不用另外加任何辅助的控制信号就能达到主电源驱动电路损坏自动转换副电源驱动电路进行供电,而且可以与灯具控制系统兼容,在主电源驱动电路发生故障时,发送故障信号给灯具控制系统,便于降低成本;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等于主电源驱动电路的二分之一,相比主电源驱动电路与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相等,体积更小,进而便于缩小新型驱动电源的体积,将新型驱动电源装配在灯杆等比较狭小的空间;新型驱动电源的实际制造过程将所有的部件集成装配在同一个外壳内,并灌封达到户外路灯防水等级IP65以上,不仅便于装配,而且防水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当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正常时,检测控制电路控制开关K1断开,将副电源驱动电路断开,由主电源驱动电路给灯具供电;当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异常时,检测控制电路控制开关K1闭合,将副电源驱动电路导通,由副电源驱动电路给灯具供电。
如图2所示,主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路、第一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第一DC-AC转换电路、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第一输出电路以及第一反馈控制回路;第一输入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交流电压,输出端与第一EMI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DC-A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以及第一控制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第一DC-A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直流电压,并与第一反馈控制回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馈控制回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DC-AC转换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EMI滤波电路用于对第一输入电路接收的交流电压进行滤波,抑制高频干扰和设备干扰;第一整流电路用于对第一EMI滤波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整流,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第一滤波电路用于对整流后的信号进行滤波;第一DC-AC转换电路用于将直流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用于整流滤波,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并进行滤波;第一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第一反馈控制回路用于反馈第一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控制信号给第一DC-AC转换电路,控制第一DC-AC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值,进而控制第一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的电压值。
如图2所示,第一反馈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接收第一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反馈信号给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DC-AC转换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出控制信号给第一DC-AC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取样电路、第一比较电路以及第一反馈输出电路;第一取样电路用于取样第一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第一比较电路用于将第一取样电路输出的取样电压与设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反馈给第一反馈输出电路;第一反馈输出电路根据第一比较电路的比较结果,输出反馈信号给第一控制电路。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电路包括第一保险丝F1和第一压敏电阻器TV1;第一EMI滤波器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一变压器T1;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桥DB1;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一DC-AC转换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三电阻 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一NPN型三极管Q1以及第二变压器T2;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以及第五二极管D5;第一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以及第十三电容 C13;第一取样电路包括第二十三电阻R23和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一比较电路包括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六电阻R26、第十四电容C14以及第一精密基准电压;第一反馈输出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二电阻 R22、第九电容C9、第四二极管D4以及第一光电隔离器OC1;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二电阻R1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十电容C10、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单级PFC芯片U1。
如图5所示,第一保险丝F1与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压敏电阻器TV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以及第一变压器T1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压敏电阻器TV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变压器T1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与另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第一变压器T1 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整流桥DB1的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第一整流桥 DB1的另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整流桥DB1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三电容 C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以及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个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整流桥DB1的负极输出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GND;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 C6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MULT端口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GND;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COMP端口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INV端口以及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以及第十电阻R10依次串联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VCC端口、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以及第一光电隔离器0C1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OUT端口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GND;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以及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GND端口接地GND;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ZCD端口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一单级PFC芯片U1的CS端口与第十电容C10的一端以及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GND;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以及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GND;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个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 R14的一端以及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个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 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二个初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二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二十电阻R2O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以及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C11 的另一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以及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容C13 的一端以及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GND。
如图5所示,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以及第一精密基准电压的控制极连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第一精密基准电压的阴极以及第一光电隔离器OC1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精密基准电压的阳极接地GND;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第一光电隔离器 OC1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隔离器OC1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十八电阻 R18的另一端以及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 GND;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以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GND。
如图3所示,副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输入电路、第二EMI滤波电路、第二整流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第二DC-AC转换电路、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开关K1以及第二反馈控制回路;第二输入电路的输入端接收交流电压,输出端与第二EMI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与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 DC-A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第二DC-A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直流电压,并与第二反馈控制回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馈控制回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二 DC-AC转换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EMI滤波电路用于对第二输入电路接收的交流电压进行滤波,抑制高频干扰和设备干扰;第二整流电路用于对第二EMI滤波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整流,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第二滤波电路用于对整流后的信号进行滤波;第二DC-AC转换电路用于将直流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用于整流滤波,将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并进行滤波;第二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压;第二反馈控制回路用于反馈第二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控制信号给第二DC-AC转换电路,控制第二DC-AC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值,进而控制第二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的电压值。
如图3所示,第二反馈控制回路包括第二反馈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接收第二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反馈信号给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二DC-AC转换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出控制信号给第二DC-AC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第二取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以及第二反馈输出电路;第二取样电路用于取样第二输出电路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压;第二比较电路用于将第二取样电路输出的取样电压与设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反馈给第二反馈输出电路;第二反馈输出电路根据第二比较电路的比较结果,输出反馈信号给第二控制电路。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入电路包括第二保险丝F2和第二压敏电阻器TV2;第二EMI滤波器包括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以及第三变压器T3;第二整流电路包括第二整流桥DB2;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十七电容C17;第二DC-AC转换电路包括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九电阻R39、第四十电阻R40、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十八电容C18、第六二极管D6、第八二极管D8、第二NPN型三极管Q2以及第四变压器T4;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四十六电阻R46、第四十七电阻R47、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以及第十二极管D10;第二输出电路包括第二电感L2以及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取样电路包括第四十九电阻R49和第五十一电阻R51;第二比较电路包括第五十电阻R50、第五十二电阻 R52、第二十八电容C28以及第二精密基准电压;第二反馈输出电路包括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八电阻R48、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九二极管D9以及第二光电隔离器OC2;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八电阻R3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七二极管D7以及第二单级PFC芯片U2。
如图6所示,第二保险丝F2与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压敏电阻器TV2的一端、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以及第三变压器T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八电阻 R28的一端连接;第一压敏电阻器TV1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以及第三变压器T3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另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三变压器T3的一个输出端与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以及第二整流桥DB2的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三变压器T3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整流桥DB2的另一个交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整流桥DB2的正极输出端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与第十七电容 C17的一端、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一端以及第四变压器T4的第一个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二整流桥DB2的负极输出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GND;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以及第三十一电阻R31依次串联连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以及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MULT端口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和第十九电容 C19的一端与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COMP端口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和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与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INV端口以及第四十四电阻R44的一端连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以及第三十六电阻 R36依次串联连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与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VCC 端口、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以及第二光电隔离器0C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OUT端口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四十一电阻R41的一端以及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GND端口接地GND;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 ZCD端口与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一端以及第三十九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CS端口与第二十四电容 C24的一端以及第四十三电阻R43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 GND;第四十三电阻R43的另一端与第四十二电阻R42的一端以及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四十一电阻R41的另一端和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和第十八电容C18的另一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第四变压器T4的第一个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十九电阻R39的另一端与第四十电阻R40的一端以及第四变压器T4的第二个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第四变压器T4的第二个初级线圈的另一端接地GND;第四变压器T4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四十六电阻R46 的一端、第四十七电阻R47的一端以及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第四十六电阻R46的另一端和第四十七电阻R47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电容C25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五电容C25的另一端、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第二十六电容C26 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以及第四十八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 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以及第四十九电阻R49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容C26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GND。
如图6所示,第四十九电阻R49的另一端与第五十电阻R50的一端、第五十一电阻R51的一端、第五十二电阻R52的一端以及第二精密基准电压的控制极连接;第五十电阻R50的另一端与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八电容C28的另一端与第二精密基准电压的阴极以及第二光电隔离器OC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五十一电阻R51的另一端、第五十二电阻R52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精密基准电压的阳极接地GND;第四十八电阻R48的另一端与第二光电隔离器 OC2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隔离器0C2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四十四电阻 R44的另一端以及第四十五电阻R45的一端连接;第四十五电阻R45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以及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接地GND。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级PFC芯片U1和第二单级PFC芯片U2的型号均为 L8562;开关K1为继电器;第一电容C1和第十五电容C15均为电解电容;第一精密基准电压、第二精密基准电压以及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的型号为TL431;为了实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为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的二分之一,第十五电容C15的电容值为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的二分之一,第一变压器T1的电感量约为第三变压器T3的电感量的二分之一,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电流值为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电流值的二分之一,第十二极管D10的电流值约为第五二极管D5的电流值的二分之一,例如,当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为 100w,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为50w时,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为 100uF/400V,第十五电容C15的电容值为50uF/400V,第一变压器T1的电感量约为0.4mH,第三变压器T3的电感量约为0.7-0.8mH,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电流值为12A/700V,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电流值为6A/700V,第五二极管D5 的电流值约为9A/100V,第十二极管D10的电流值为5A/100V。
如图4所示,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取样电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集成 IC以及数据接口;电压取样电路接收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输出给集成IC;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输出基准电压给集成IC;集成 IC将第一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给开关驱动电路,再开关驱动电路控制开关K1闭合或断开,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故障信息给数据接口,由数据接口将故障信息发送给灯具控制系统。
如图7,8,9,10,11所示,集成IC包括检测控制芯片U3及其外围电路,检测控制芯片U3的型号为STC8A4K16S2A12;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五十三电阻 R53、第二有极电容EC2以及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五十四电阻R54、第五十五电阻R55以及第三十一电容C31;开关驱动电路包括第五十六电阻R56、第五十七电阻R57、第五十八电阻R58、第三十二电容C32、第十一二极管D11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Q3;数据接口包括接口芯片UM1、第一TVS 二极管TVS1以及第二TVS二极管TVS2,接口芯片UM1为RS485接口芯片。
如图7,8,9,10,11所示,第五十三电阻R53的一端和第二有极电容EC2的正极接电源VCC;第五十三电阻R53的另一端与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的阴极和控制极连接,并与检测控制芯片U3的基准电压输入引脚11连接;第二有极电容EC2 的负极和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的阳极接地DGND;第五十四电阻R54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与第十三电容C13和第一电感L1的公共端连接;第五十四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五电阻R55的一端连接,并与检测控制芯片U3的取样电压输入引脚5连接;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第五十五电阻R55的另一端接地DGND;检测控制芯片U3的控制信号输出引脚21与第五十八电阻R58 的一端连接;第五十八电阻R58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七电阻R57的一端以及第三 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五十七电阻R57的另一端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GND;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第三十二电容C32的一端以及开关K1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 D11的负极、第五十六电阻R56的另一端以及开关K1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开关K1的常闭触点与第二整流桥DB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常开触点与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或,开关K1的常闭触点与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连接,常开触点与第二整流桥DB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检测控制芯片U3的信号发送引脚 2与接口芯片U5的信号接收引脚3连接,检测控制芯片U3的信号接收引脚1与接口芯片U5的信号发送引脚2连接,用于与检测控制芯片U3进行通信;接口芯片U5的引脚7与第一TVS二极管的一端以及灯具控制系统连接,接口芯片U5 的引脚8与第二TVS二极管的一端以及灯具控制系统连接,用于与灯具控制系统进行通信,将故障信号发送给灯具控制系统;第一TVS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TVS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接口芯片U5的引脚4与引脚6接地GND;接口芯片的引脚1和引脚9接电源VCC。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控制芯片U3检测到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基准电压时,检测控制芯片U3的引脚21不输出电压或输出低电平给第五十八电阻R58,开关 K1的线圈断电,开关K1的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开关K1断开;当检测控制芯片U3检测到第一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检测控制芯片U3的引脚21输出高电平给第五十八电阻R58,开关K1的线圈通电,开关K1的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吸合,开关K1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控制芯片U3检测到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基准电压时,检测控制芯片U3的引脚2输出故障信号给接口芯片U4的引脚3,由接口芯片 U4将故障信息发送给灯具控制系统;当检测控制芯片U3检测到第一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检测控制芯片U3的21引脚输出高电平给第五十八电阻R58,开关 K1的线圈通电,开关K1的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吸合,开关K1导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驱动电源,用于给灯具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源驱动电路、副电源驱动电路以及检测控制电路;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采样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正常或异常,控制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断路或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内连接有控制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断路或导通的开关;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断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取样电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集成IC以及开关驱动电路;所述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集成IC的一个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成IC的另一个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IC将所述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的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输出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驱动电路;所述开关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开关断开或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IC包括检测控制芯片,所述检测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C8A4K16S2A12,
和/或,所述电压取样电路包括第五十四电阻、第五十五电阻以及第三十一电容,所述第五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接收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所述第五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并与集成IC的取样电压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和/或,所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五十三电阻、第二有极电容以及第三精密基准电压,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二有极电容的正极接电源,所述第五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的阴极和控制极连接,并与集成IC的基准电压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有极电容的负极与第三精密基准电压的阳极接地,
和/或,所述开关包括继电器,所述开关驱动电路包括第五十六电阻、第五十七电阻、第五十八电阻、第三十二电容、第十一二极管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所述集成IC的控制信号输出引脚与第五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七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三十二电容的一端以及开关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五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开关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所述开关的常闭触点与常开触点连入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还包括接口芯片;所述接口芯片的与集成IC和灯具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集成IC输出的故障信号传送给灯具控制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功率小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正常的输出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输入电路、第一EMI滤波电路、第一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第一DC-AC转换电路、第一整流滤波电路以及第一输出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检测所述第一输出电路输出的电压,和/或,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输入电路、第二EMI滤波电路、开关、第二整流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第二DC-AC转换电路、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第二输出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开关断开或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反馈控制回路,所述第一反馈控制回路反馈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控制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和/或,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反馈控制回路,所述第二反馈控制回路反馈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控制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一控制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主电源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反馈控制回路包括第二反馈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的反馈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副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取样电路、第一比较电路以及第一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一取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将所述第一取样电路取样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给所述第一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一反馈输出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入端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二取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以及第二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二取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副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将所述第二取样电路取样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输出比较结果给所述第二反馈输出电路;所述第二反馈输出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反馈信息输入端连接。
CN201922492516.3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Active CN212013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2516.3U CN21201311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2516.3U CN21201311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3119U true CN212013119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2516.3U Active CN212013119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31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2128A (zh) * 2022-11-03 2023-01-03 格瑞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垃圾多效高温覆叠式烘干的智能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2128A (zh) * 2022-11-03 2023-01-03 格瑞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垃圾多效高温覆叠式烘干的智能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2501B (zh) 强制恒流源调光的led灯
CN101742784B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驱动电路
WO2015131389A1 (zh) 一种mr16型led射灯及其调光电源
CN111163554A (zh)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WO2020015028A1 (zh) 一种gps同步控制器
CN103747592A (zh) 智能单火线串联触摸无线遥控墙壁开关
CN212013119U (zh) 一种新型驱动电源
CN106028567A (zh) 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和应急照明灯
CN203708585U (zh) 一种数字式外部开关连续调光led驱动电路
CN110461072B (zh) 一种隔离调光电路及一种灯具
CN215773666U (zh) 一种切换电路、智能连接器及灯具
CN202009517U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WO2022179540A1 (zh) 应急灯具检测装置及应急灯具系统
CN213880350U (zh) 一种照明驱动电源电路、装置及灯管
CN110366286B (zh) 双驱动电路及led灯驱动装置
CN110324930B (zh) 应急照明驱动电路和灯具
CN211267181U (zh) 一种具有应急照明功能的led灯电路
CN208369896U (zh) 一种抗雷击led驱动电路
CN215345148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应急灯转换器的控制电路
CN220023127U (zh) 一种简易式双色灯驱动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20123108U (zh) 一种0-10v恒压调光电源
CN205622293U (zh) 一种应急灯照明控制检测系统
CN205812462U (zh) 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和应急照明灯
CN213689896U (zh) 一种具有接地检测功能的新型驱动电源
CN110248452A (zh) 一种防爆灯控制电路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