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2282U -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2282U
CN212012282U CN202020932736.3U CN202020932736U CN212012282U CN 212012282 U CN212012282 U CN 212012282U CN 202020932736 U CN202020932736 U CN 202020932736U CN 212012282 U CN212012282 U CN 212012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irpin
stator
conductor
shaped conductor
condu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27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朝东
邵俊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ongshe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ongshe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ongshe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ongshe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327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2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2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2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具有多个定子槽,定子槽内设置有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包括至少两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子绕组的每一相绕组均包括两组线圈环组,每个线圈环组由2个线圈环组成,线圈环由P个沿定子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发卡导体组包括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衔接设置的两组发卡导体,每组发卡导体包括至少一个发卡导体;发卡导体包括整体呈U型弯折的发卡主体,发卡主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腿部和连接在两个支腿部一端的头部,两个支腿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支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方便,能够有效缓解趋肤效应的影响,减小损耗功率,有利于改善性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线电机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或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可作为各种电器如家用电器、各种机械如电动车、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或发电装置。电机根据其工作电源的种类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而交流电机又可分为单相电机和多相电机(如三相电机等)。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在定子的定子铁芯槽内设置有绕组。传统的绕组采用圆形导线绕制而成,虽然绕制工艺相对简单,但铁芯槽内空间利用率低,端部无用铜浪费大,且功率密度低,逐渐被扁铜线或矩形截面铜线替代。
目前,扁铜线电机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为了提高电机的转速,通常采用提高控制器的输出频率,而高频电流在扁线内部会产生趋肤效应,使电流集中在扁铜线外表的薄层部分,越靠近铜线表面,电流密度越大,铜线内部实际上电流较小,最终使铜线的电阻增加,增加损耗功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方便,能够有效缓解趋肤效应的影响,减小损耗功率,有利于改善性能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呈圆筒形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上具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布设置的定子槽,所述定子槽内设置有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至少两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每个所述子绕组的每一相绕组均包括两组线圈环组,每个线圈环组由2个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互错开一个定子槽位置的线圈环组成,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定子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衔接设置的两组发卡导体,每组发卡导体包括至少一个发卡导体;所述发卡导体包括整体呈U型弯折的发卡主体,所述发卡主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腿部和连接在两个支腿部一端的头部,两个所述支腿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支脚。
在定子组件上,为了使每个定子槽内均填满支腿部,必定需要将每种发卡导体沿周向依次插装到定子槽中,为了不让同一种发卡导体在周向上相互干扰,同一个发卡导体上的两个支腿部在定子槽内的必定不在同一层上,这样,在任何一个线圈环组上,每个发卡导体的两个支腿部分别在定子槽内占据2层,而每一个发卡导体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发卡导体,这样,使得每个子绕组在定子槽内至少占据4层。而定子绕组包括至少两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即定子绕组在每个定子槽内的支腿部至少有8层;如此一来,在相同尺寸的定子铁芯上,采用该结构,每个定子槽内至少能够设置8层支腿部,定子槽内的支腿部层数越多,说明支腿部的厚度越薄,其表面积/体积比越大,从而可以缓解趋肤效应的影响,减小损耗功率,改善电机性能;而由于定子绕组分成两组以上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在装配时,只需要对每个子绕组进行单独装配即可,有利于降低装配的难度。另外,相比于定子槽内具有相同层数支腿部的一体式定子绕组,本结构通过子绕组对定子绕组进行拆分,减少了发卡导体头部之间跨绕层数,从而可以降低发卡导体头部跨绕的高度空间,使绕组的整体长度更短,既能够使整体结构紧凑,又能够提高有效铜的占比。
进一步的,所述发卡导体的节距为Y,Y为极距;同一所述发卡导体组上,两组发卡导体上相互衔接一侧的支腿部位于同一定子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发卡导体的节距为Y-1,Y为极距;同一所述发卡导体组上,两组发卡导体上相互衔接一侧的支腿部分别位于衔接相邻两个定子槽内。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2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方向偏转弯折的波形导体,另一个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所述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所述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且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3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两个支脚沿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方向偏转弯折的波形导体,另两个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两个所述O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所述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其中一个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且该O形导体的另一个支脚与另一个O形导体的支脚焊接相连,所述波形导体的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3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另外两个导体为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上的一个支腿部上的支脚与第二类偏U形导体上的另一个支腿部上的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的方向偏转弯折,且二者的另外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向弯折并焊接相连;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所述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或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第二类偏U形导体或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5个发卡导体,其中两个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两个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二类偏U形导体,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或第二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波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5个发卡导体,其中包括在定子周向上错位布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或第二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波形导体,以及两个与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或第一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间隔设置的O形导体,两个所述O形导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或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两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且两个子绕组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互错开一个定子槽的位置设置。
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定子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方便,能够有效缓解趋肤效应的影响,减小损耗功率,有利于改善性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图13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图20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24~图26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呈圆筒形的定子铁芯8,所述定子铁芯8上具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布设置的定子槽,所述定子槽沿径向朝内开口,且下端为插入侧(或称冠侧),上端为连接侧。所述定子槽内设置有定子绕组5,所述定子绕组包括三相安装在定子槽内的相绕组,相绕组上各支路的一端通过星点连接导体7相互连接,且每个相绕组上的两个并联支路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引出导体6并联连接设置。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绕组5包括两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4,且两个所述子绕组4的结构相同。所述子绕组中的每一个相绕组均包括两组线圈环组,分别为a和b,线圈环组a和线圈环组b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互错开Y个定子槽位置设置,其中Y为极距,本实施例中,极距Y=6;每个线圈环组由2个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互错开一个定子槽位置的线圈环组成,分别为a1、a2和b1、b2,本实施例中,线圈环a1和线圈环a2沿顺时针依次设置,线圈环b2和线圈环b2沿顺时针依次设置。
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定子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本实施例中,磁极对数P=6,即线圈环a1、线圈环a2、线圈环b1和线圈环b2均由4个沿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
其中,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衔接设置的两组发卡导体,每组发卡导体包括至少一个发卡导体;所述发卡导体包括整体呈U型弯折的发卡主体,所述发卡主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腿部和连接在两个支腿部一端的头部,两个所述支腿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支脚。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卡导体的节距为5,这样,将发卡导体沿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布设置时,相邻两个发卡导体上相互靠近的支腿部必定位于于衔接相邻两个定子槽内。
本实施例中,在装配状态下,每个定子槽内具有8个支腿部,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子绕组的结构相同,即每个子绕组在每个定子槽内均具有4个支腿部,由于每个发卡导体的两个支腿部分别位于定子槽内不同的两层上,即4个支腿部来自于两个发卡导体。即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衔接设置的两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方向偏转弯折的波形导体,如图4所示;另一个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所述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所述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且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在任一个子绕组中,线圈环组a内的线圈环a1和线圈环a2相互串联形成一个支路,如图7所示;线圈环组b内的线圈环b1和线圈环b2相互串联形成另一个支路,如图8所示;形成2个并联设置的支路,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该图的视角上,线圈环a1和线圈环a2串联而成的支路位于线圈环b1和线圈环b2串联而成的支路的后方。本实施例中,图7、图8和图9的视角完全一致,从图7和图8中与图9的圆圈处相对应的位置可以看出,线圈环a1和a2在圆圈处的发卡导体为波形导体,线圈环b1和b2在圆圈处的发卡导体为O形导体。图10为图9中圆圈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从图10中可以看出,线圈环b1的O形导体与线圈环a1的波形导体在径向方向上相互紧邻地并排设置;线圈环b2的O形导体和线圈环a2的波形导体在径向方向上相互紧邻地并排设置。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子绕组内,同一个发卡导体组上,波形导体和O形导体位于相邻槽位的两个支腿部分别位于各自槽位内的第二和第三层,所述波形导体和O形导体的另外两个支腿部分别位于各自所在槽位内的第一层和第四层。为便于说明,如图13所示,以线圈环组a为例,在线圈环组a内,位于线圈环a1上的发卡导体组上相互邻近两个支腿部分别位于相邻的第k+1槽和第k+2槽上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而与之相邻的位于线圈环a2上的发卡导体组上相互邻近两个支腿部分别位于相邻的第k+2槽和第k+3槽上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而k+1槽和第k+2槽内的第一层分别由位于该发卡导体组逆时针方向一侧的线圈环b1和b2上并排设置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进行填充,而第k+2槽和第k+3槽上的第四层则分别由位于该发卡导体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线圈环b1和b2上的与之并排设置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进行填充。这样,使得该相绕组中,在每极中,位于中部的(即k+2槽)槽位内完全填充有属于同一相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且位于该槽两侧的槽位(即k+1槽和k+3槽)内,只有靠近定子内层或外层的一半槽内填充有属于该相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另一半填充有属于相邻的另一相绕组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如图13所示。使得相邻两个相绕组在同一个定子铁芯槽内只有一个面相互贴近,减少同槽内不同相之间的导体邻接面积,有利于降低相间放电发生的概率,提高电机使用寿命。而且从图1中可以看到,采用本发明方案进行布置,能够使发卡导体的排布更加有序,结构布置更加合理。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磁极对数P=4,其中一层的子绕组与实施例1的子绕组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另一层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3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两个支脚沿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方向偏转弯折的波形导体,如图4所示;另两个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两个所述O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所述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其中一个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且该O形导体的另一个支脚与另一个O形导体的支脚焊接相连,所述波形导体的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如图14所示。
如图15所示,线圈环组a内的线圈环a1和线圈环a2相互串联形成一个支路;如图16所示,线圈环组b内的线圈环b1和线圈环b2相互串联形成另一个支路,并形成2个并联设置的支路,如图17所示。
另外,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子绕组内,同一个发卡导体组上,波形导体和两个并排设置的O形导体位于相邻槽位的三个支腿部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槽位内的第二和第四层、第六层,所述波形导体和O形导体的另外3个支腿部分别位于各自所在槽位内的第五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便于说明,如图15所示,以线圈环组a为例,在线圈环组a内,位于线圈环a1上的发卡导体组上相互邻近的支腿部分别位于相邻的第k+1槽内的第二层和第k+2槽内的第四层、第六层,而与之相邻的位于线圈环a2上的发卡导体组上相互邻近的支腿部分别位于相邻的第k+2槽内的第二层和第k+3槽内的第四层、第六层,而k+1槽和第k+2槽内的第一层和第三层分别由位于该发卡导体组逆时针方向一侧的线圈环b1和b2上并排设置的O形导体的支腿部进行填充,而第k+2槽和第k+3槽上的第六层则分别由位于该发卡导体组顺时针方向一侧的线圈环b1和b2上的波形导体的支腿部进行填充。这样,使得该相绕组中,在每极中,位于中部的(即k+2槽)槽位内完全填充有属于同一相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且位于该槽两侧的槽位(即k+1槽和k+3槽)内,只有靠近定子内层或外层的一半槽内填充有属于该相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另一半填充有属于相邻的另一相绕组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如图20所示。使得相邻两个相绕组在同一个定子铁芯槽内只有一个面相互贴近,减少同槽内不同相之间的导体邻接面积,有利于降低相间放电发生的概率,提高电机使用寿命。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发卡导体组的3个发卡导体中,如图21所示,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另外两个导体为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上的一个支腿部上的支脚与第二类偏U形导体上的另一个支腿部上的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的方向偏转弯折,且二者的另外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向弯折并连接设置;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与所述O形导体上相邻近的支腿部位于相邻的槽内。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中一层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5个发卡导体,如图22所示,包括两个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两个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二类偏U形导体,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或第二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波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上相邻的两个支腿部位于相邻的槽内,且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23所示,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在定子周向上错位布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上相邻的两个支腿部位于相邻的槽内,且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波形导体,以及两个与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间隔设置的O形导体,两个所述O形导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两侧。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卡导体的节距等于极距,均为6,这样,将发卡导体沿定子铁芯的周向均布设置时,相邻两个发卡导体上相互靠近的支腿部必定位于同一个定子槽内;同时,位于内层的子绕组与位于外层的子绕组沿定子铁芯的周向相互错开一个槽位设置,如图24~26所示,这样就能实现同一相绕组内的发卡导体的支腿部在铁芯槽内的外侧或内侧集中,从而减少槽内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铁芯槽内因不同相绕组的支腿部之间的电势差造成相间放电导致绝缘损坏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呈圆筒形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上具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布设置的定子槽,所述定子槽内设置有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至少两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每个所述子绕组的每一相绕组均包括两组线圈环组,每个线圈环组由2个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互错开一个定子槽位置的线圈环组成,所述线圈环由P个沿定子周向均布设置的发卡导体组串联而成,P为磁极对数;所述发卡导体组包括在定子铁芯的周向上衔接设置的两组发卡导体,每组发卡导体包括至少一个发卡导体;所述发卡导体包括整体呈U型弯折的发卡主体,所述发卡主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腿部和连接在两个支腿部一端的头部,两个所述支腿部的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支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导体的节距为Y,Y为极距;同一所述发卡导体组上,两组发卡导体上相互衔接一侧的支腿部位于同一定子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导体的节距为Y-1,Y为极距;同一所述发卡导体组上,两组发卡导体上相互衔接一侧的支腿部分别位于衔接相邻两个定子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2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方向偏转弯折的波形导体,另一个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所述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所述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且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3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两个支脚沿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方向偏转弯折的波形导体,另两个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两个所述O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所述波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其中一个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且该O形导体的另一个支脚与另一个O形导体的支脚焊接相连,所述波形导体的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3个发卡导体,其中一个发卡导体为整体呈环形的O形导体,另外两个导体为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上的一个支腿部上的支脚与第二类偏U形导体上的另一个支腿部上的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沿相背离的方向偏转弯折,且二者的另外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向弯折并焊接相连;所述O形导体的两个所述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中部偏转弯折,并在发卡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所述O形导体的一个支脚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或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另一个支脚与相邻的另一个发卡导体组上的第二类偏U形导体或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一个支脚焊接相连。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5个发卡导体,其中两个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两个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第二类偏U形导体,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或第二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波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绕组上的发卡导体组包括5个发卡导体,其中包括在定子周向上错位布置的第一类偏U形导体和第二类偏U形导体,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的两个支脚在发卡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偏转弯折;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偏U形导体或第二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并排设置的波形导体,以及两个与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或第一类偏U形导体在定子径向上相互间隔地间隔设置的O形导体,两个所述O形导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类偏U形导体或第一类偏U形导体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两组同心设置的子绕组,且两个子绕组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上相互错开一个定子槽的位置设置。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定子组件。
CN202020932736.3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Active CN212012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2736.3U CN21201228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2736.3U CN21201228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2282U true CN212012282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2736.3U Active CN21201228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22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220A (zh) * 2021-07-04 2021-09-28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发卡导体的成型方法
CN113595295A (zh) * 2021-08-03 2021-11-02 洪兰兰 一种电机定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220A (zh) * 2021-07-04 2021-09-28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发卡导体的成型方法
CN113595295A (zh) * 2021-08-03 2021-11-02 洪兰兰 一种电机定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09407A1 (en) Stator, flat wire motor, powertrain, and vehicle
US11575288B2 (en) Hairpin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CN218920099U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15765254A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KR20070012742A (ko) 복수의 선들로 이루어진 고정자 권선을 갖는 전기 기기
US20220216759A1 (en) Side-by-side phase winding, stator and motor
CN212012282U (zh)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8920101U (zh) 车辆、动力总成、扁线电机及其定子
US20220224181A1 (en) Mixed-phase winding, stator, and motor
CN111884382A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5955032A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US11764630B2 (en) Stator assembly and motor
CN115224847A (zh) 一种72槽8极扁线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
CN111969750B (zh) 一种内并外包式定子组件及电机
CN218920102U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0867326U (zh) 一种并排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0608731U (zh) 一种混合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2448513B (zh) 一种电机绕组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
WO2024026824A1 (zh) 扁线电机及其定子
CN209896795U (zh) 一种无环流四支路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0041484U (zh) 一种两支路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6530789U (zh) 一种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CN214412445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162617A (zh) 一种组合线圈
CN212784944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tator component and mo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Pledgee: Chongqing Zongshen Jiy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ledgor: CHONGQING ZONGSHE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120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