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1175U -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1175U
CN212011175U CN202020484251.2U CN202020484251U CN212011175U CN 212011175 U CN212011175 U CN 212011175U CN 202020484251 U CN202020484251 U CN 202020484251U CN 212011175 U CN212011175 U CN 212011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assembly
cell
cylindrical part
cell center
cent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4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押媛媛
李伟
王念举
贾学恒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u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filed Critical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Priority to CN202020484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1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1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1175U/zh
Priority to EP20929778.7A priority patent/EP406845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1696 priority patent/WO2021203716A1/zh
Priority to US17/841,640 priority patent/US20220311106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包括一个壳体、至少一种引出导体和绝缘密封物质,其可与电芯外壳密封连接构成环状空腔,此空腔可容纳含中心孔电极组,其中的引出导体在针状结构两端分别具有可进行电路拓展的触点区域。利用该复合插针组件可在电极组的中心孔内实现圆柱电芯极性分离在电极组的中心孔内实现,颠覆了原本使用电芯壳与盖作为正负极的设计,可释放原本圆柱电芯用于绝缘壳盖的空间,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芯绿色环保,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及安全可靠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各储能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动力电芯产品。锂离子电芯按照制作工艺可分为软包锂离子电芯,方形铝壳电芯及钢壳圆柱形电芯。其中钢壳圆柱形电芯由于工艺高度标准化,成本相当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动力汽车电芯。作为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客户对电芯的能量密度以及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电极组成型工艺包括卷绕和叠片两种工艺,实践证明,在圆柱电池领域,采用卷绕工艺获得的电池空间利用更佳,能量密度比叠片工艺电芯更高。然而,当采用卷绕成型圆柱形极组时,不可避免的会遗留因放置卷针而造成的卷绕中心孔,该孔直径一般大于1mm。这个卷绕中心孔一方面浪费电芯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孔的存在还可能导致极组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坍塌,故大多数圆柱形电芯会在电极组的中心孔内放置插针以稳定结构,常用的不心孔插针为一金属管。
通常地,圆柱型电芯包括一个“U”字型金属底壳和“一”字型顶盖。上述底壳与顶盖通过绝缘胶圈和滚边处理密封连接在一起,将放置了中心针的极组密封在其构成的空腔内。采用这种结构的圆柱型电芯中,中心插针占用了卷绕中心孔的体积,而作用仅仅为稳定电极组结构。另一方面,圆柱型电芯还不得不另外提供空间来实施电芯的电极性分离功能。例如,传统18650及21700圆柱形电芯,其电芯的正负极分别是电芯的底壳与壳盖,正负极性的分隔是通过绝缘胶圈在壳盖侧通过滚边工艺密封实现,上述结构占用了电芯约4~6mm长度空间,相当于5.7%~10%空间浪费;上述结构在电芯高度减小时,会急剧降低能量密度,故目前对于高度较小的圆柱形电芯(纽扣电芯)则将电芯极性分隔功能转移到了径向方向,该类电芯的正负极依然分别连接在底壳与壳盖上,底壳与壳盖同轴扣在一起,中间填充绝缘层实现极性分隔,极性分隔结构在电芯最外圈(参考专利:ZL201080007121.9),这种结构需要占用圆形截面最外圈约0.6mm空间,对于直径8~20mm电芯,相当于6%~15%空间浪费。
总结而言,当前圆柱型电芯空间分配不合理,中心插针和电池极性分离分别独自占用一部分电芯体积,阻碍了电芯能量密度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该插针组件不仅具有传统插针组件的功能,同时可实现电芯极性的分离,能够释放原本额外的用于电芯极性分离的空间,从而提升电芯能量密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包括:
一个插针壳体、至少一种引出导体以及绝缘密封物质;
其中,所述插针壳体至少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所述筒状部插入电极组中心孔内;所述绝缘密封物质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内;所述引出导体贯穿所述绝缘密封物质;所述引出导体下端与电芯正电极和/或负电极导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芯极性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壳体的纵截面呈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21
型,其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和在所述筒状部顶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圆盘形翼缘。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壳体的纵截面呈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22
形,其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和在所述筒状部顶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圆杯。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壳体的纵截面呈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23
形,其为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当然,插针壳体的纵截面并不仅仅限于上述三种情形,插针壳体的形状可从柱状部上端一端向外扩展形成介于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24
几种形态之间的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和一个负电极以及分隔正负电极的隔膜,所述正电极、负电极及隔膜围绕一个电极组中心孔以螺旋卷绕方式成形,所述电极组中心孔直径大于0,小于电芯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与电芯外壳相配合使用,两者密封连接,形成能够容纳电极组的环状密闭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密封物质纵截面为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31
形,其包括插入所述插针壳体筒状部内的柱体以及柱体底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将所述插针壳体筒状部下端面完全覆盖的翼缘。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向所述电芯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孔设置在所述插针壳体上和/或设置在所述绝缘密封物质上。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孔上下贯穿绝缘密封物质,其设置在绝缘密封物质的中心或偏心位置,所述注液孔通过密封件密封,用于防止电解液从所述注液孔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采用如下结构之一:
第一种:所述密封件采用端帽结构,其包括端部以及设置在端块下端的嵌入部,所述端部盖合在所述筒状部上端,所述嵌入部插入所述筒状部内;
第二种:所述密封件为至少一个钢球,所述钢球塞入所述筒状部内,且所述钢球与所述筒状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采用具有防水特性的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防水特性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材质为不锈钢、铝或铝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非金属材质为陶瓷或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密封物质的材质为聚丙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引出导体为铝片或镍片。
本实用新型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优选地适用于圆柱形锂离子电芯,具有与电芯外壳密封连接构成环状空腔的能力,此空腔可容纳含中心孔电极组的能力,其中引出导体在其内外两端分别具有可进行电路拓展的触点区域,具备与电芯正电极和/或负电极导电连接而实现电芯极性引出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能够实现传统插针功能,其部分或全部插入电芯卷绕电极组中心孔。为了实现电芯极性引出,筒状部内设置绝缘密封物质,引出导体上下贯穿绝缘密封物质。这种设计允许电芯内部正电极和/负电极可通过上述引出导体将电芯极性引出,而绝缘密封物质的存在使得电芯极性分离可在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内实现,进而避免了传统圆柱电芯无奈地占用电芯有限空间来实现电芯极性分离的尴尬。绝缘密封物质一般选用塑料,优选注塑工艺将绝缘密封物质添加到筒状部结构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因为要实现电芯极性引出功能,必然会有部分暴露在电芯使用环境中,这与传统插针截然不同,传统插针最终与电极组一起被密封在电芯壳内。由于该新型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部分要置于电极组内部,部分又要暴露在电芯使用环境中,这就要求该新型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必须具备防水特性和拓展形成密闭空间的能力,且拓展后结构满足如下特征,原本插针与电极组对应的面拓展后始终对应电极组。在实际应用中,电芯外壳将完成这种拓展功能,因此该新型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设计成可与电芯外壳密封连接构成环状空腔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优选在绝缘密封物质上预设注液孔,或设置在绝缘密封物质中心或为偏心位置。注液孔在电芯制作过程中会在完成注液后通过密封件实施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电芯极性引出功能是通过在筒状部的绝缘密封物质内预设引出导体来实现的。该引出导体在针状主体两端都必须具有可进行电路拓展的触点区域,对应电芯内部的触点用于实现与电芯正电极和/或负电芯的导电连接,对应电芯外部的触点用于实现与外界电源或设计接口导电连接。通常的,可以预设一个铝片和一个镍片作为引出导体在筒状部内,组装电芯时,电芯正极片通过导体或直接与上述铝片导电连接,电芯负极片通过导体或直接与上述镍片导电连接,铝片和镍片最终成为电芯的正极子与负极子。为了缩减筒状体尺寸,也可预设一个金属片(例如铝片或镍片),组装电芯时,电芯正电极或负电极通过导体或直接与上述铝片导电连接,配合使用金属(例如不锈钢)电芯外壳,将电芯负电极与金属壳导电连接在一起,铝片为电芯正极子,金属壳为电芯负极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芯中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芯中第二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100A包括,
一个插针壳体101、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绝缘密封物质102;
其中,所述插针壳体101的纵截面呈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51
型,其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和在所述筒状部顶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圆盘形翼缘。所述筒状部插入电极组中心孔内;所述绝缘密封物质102部分设置在所述筒状部内;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贯穿所述绝缘密封物质;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下端与电芯正电极和/或负电极导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芯极性引出。
其中,所述绝缘密封物质102纵截面为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61
形,其包括插入所述插针壳体101筒状部内的柱体以及柱体底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将所述插针壳体101筒状部下端面完全覆盖的翼缘。
其中,所述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采用铝片或镍片。
其中,在所述绝缘密封物质102上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下贯穿绝缘密封物质,其设置在绝缘密封物质的中心或偏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100A以及引出导体的尺寸,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通过其掌握的常规技术能够获知,不再详述。
在进行加工的时候,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下端超出插针壳体101的筒状部,上端超出圆盘形翼缘,筒状部内通过模板注塑法注入了绝缘密封物质102,优选地,所述绝缘密封物质102采用聚丙烯塑料,最终将筒状部内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完全包裹,同时在管中心或偏心形成一个通孔,即为注液孔,绝缘密封物质102外壁与筒状部内壁紧密结合,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对称处于绝缘密封物质102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的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插针壳体101的不同,其余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100B的插针壳体101的纵截面呈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62
形,其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和在所述筒状部顶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圆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2的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插针壳体101的不同,其余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100C的插针壳体101的纵截面呈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71
形,其为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的改进,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100D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绝缘密封物质102上未设置有注液孔,其余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当然,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绝缘密封物质102也可以不设置注液孔,注液孔设置在其他位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基于实施例1的改进,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如图5所示,只有一根引出导体103,此引出导体103可以为正电极引出导体,也可以为负电极引出导体。
当然,在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中,均能够进行该种改进,引出导体103只设置一根,此处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5中注液孔设置在绝缘密封物质102上,由于注液孔在使用完毕后,需要使用密封件密封,因此,密封件的结构采用如下结构之一:
第一种:如图6所示,所述密封件采用端帽结构,其包括端部以及设置在端块下端的嵌入部,所述端部盖合在所述筒状部上端,所述嵌入部插入所述筒状部内;
第二种:如图7所示,所述密封件为至少一个钢球,所述钢球塞入所述筒状部内,且所述钢球与所述筒状部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
与实施例1中插针壳体的结构相配合使用的电芯外壳的纵截面为U形,且插针壳体以及电芯外壳均可以为一体式成型结构,也可为多部分拼接结构。
与实施例2中插针壳体的结构相配合使用的电芯外壳的纵截面为“一”字形,且插针壳体以及电芯外壳均可以为一体式成型结构,也可为多部分拼接结构。
与实施例3中插针壳体的结构相配合使用的电芯外壳的纵截面为
Figure BDA0002439849410000081
形,且插针壳体以及电芯外壳均可以为一体式成型结构,也可为多部分拼接结构。
上述的插针壳体与电芯外壳相配合使用,两者密封连接,形成能够容纳电极组的环状密闭空腔。
另外,所述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采用具有防水特性的材质,所述具有防水特性的材质包括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优选地,所述金属材质为不锈钢、铝或铝合金;所述非金属材质为陶瓷或塑料。
另外,如,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应用于电芯中的应用示例结构,其中,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的下端分别与正电极、负电极的导电连接,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第一种:如图8,所述电极引出导体下端与过渡导体的一端焊接连接,过渡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焊接连接;
第二种:如图9,所述电极引出导体下端与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直接焊接连接。
图中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201和一个负电极202以及分隔正负电极的隔膜203,所述正电极201、负电极202及隔膜203围绕一个电极组中心孔以螺旋卷绕方式成形,所述电极组200中心孔直径大于0,小于电芯直径。
电芯外壳300底端内侧面铺设一层绝缘胶带300-a,用于防止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与电芯外壳300之间发生短路,同样防止正电极过渡导体204、负电极过渡导体205与电芯外壳300之间发生短路。
在组装过程中,插针壳体101内通过模板注塑法注入绝缘密封材质102,最终将筒状部内的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完全包裹,同时在绝缘密封物质102形成一个纵向贯穿的注液孔400,注液孔400通过密封件400-a密封,绝缘密封物质102与筒状部内壁紧密结合。将筒状部插入电极组中心孔,然后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以及负电极引出导体104分别向外弯折与正电极过渡导体(极组正极耳)204、负电极过渡导体(极组负极耳)205焊接,搭配使用相配合形状的电芯外壳,将插针壳体与电芯外壳连接处通过激光焊接实施封口。然后通过预留在绝缘密封物质102的注液孔400将电解液注入电芯内部,完成注液后,注液孔400进行密封。完成上述操作后的电芯经传统化成处理后形成二次锂离子圆柱电芯。其中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实现了电芯正负极性的绝缘与引出,正电极引出导体103为电芯正极极子,负电极引出导体104为电芯负极极子,避免了在高度方向或者直径方向占用空间进行电芯极性分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插针壳体、至少一种引出导体以及绝缘密封物质;
其中,所述插针壳体至少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所述筒状部插入电极组中心孔内;所述绝缘密封物质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内;所述引出导体贯穿所述绝缘密封物质;所述引出导体下端与电芯正电极和/或负电极导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芯极性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壳体的纵截面呈
Figure FDA0002439849400000011
型,其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和在所述筒状部顶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圆盘形翼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壳体的纵截面呈
Figure FDA0002439849400000012
形,其包括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和在所述筒状部顶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圆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壳体的纵截面呈
Figure FDA0002439849400000013
形,其为一个上下开口的筒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和一个负电极以及分隔正负电极的隔膜,所述正电极、负电极及隔膜围绕一个电极组中心孔以螺旋卷绕方式成形,所述电极组中心孔直径大于0,小于电芯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与电芯外壳相配合使用,两者密封连接,形成能够容纳电极组的环状密闭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物质纵截面为
Figure FDA0002439849400000014
形,其包括插入所述插针壳体筒状部内的柱体以及柱体底端向外展开形成的、将所述插针壳体筒状部下端面完全覆盖的翼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向所述电芯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设置在所述插针壳体上和/或设置在所述绝缘密封物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上下贯穿绝缘密封物质,其设置在绝缘密封物质的中心或偏心位置,所述注液孔通过密封件密封,用于防止电解液从所述注液孔泄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采用如下结构之一:
第一种:所述密封件采用端帽结构,其包括端部以及设置在端块下端的嵌入部,所述端部盖合在所述筒状部上端,所述嵌入部插入所述筒状部内;
第二种:所述密封件为至少一个钢球,所述钢球塞入所述筒状部内,且所述钢球与所述筒状部过盈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采用具有防水特性的材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防水特性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为不锈钢、铝或铝合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材质为陶瓷或塑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物质的材质为聚丙烯材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导体为铝片或镍片。
CN202020484251.2U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Active CN212011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4251.2U CN212011175U (zh)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EP20929778.7A EP4068458A1 (en) 2020-04-06 2020-11-26 Contact pin assembly for center hole of battery cell
PCT/CN2020/131696 WO2021203716A1 (zh) 2020-04-06 2020-11-26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US17/841,640 US20220311106A1 (en) 2020-04-06 2022-06-15 Pin assembly for cel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4251.2U CN212011175U (zh)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1175U true CN212011175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4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4251.2U Active CN212011175U (zh) 2020-04-06 2020-04-06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11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3715A1 (zh) * 2020-04-06 2021-10-14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
WO2021203716A1 (zh) * 2020-04-06 2021-10-14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3715A1 (zh) * 2020-04-06 2021-10-14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
WO2021203716A1 (zh) * 2020-04-06 2021-10-14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2889B (zh) 一种微型电池
CN111969253A (zh)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CN100517851C (zh) 圆柱形锂二次电池
KR100646530B1 (ko) 이차 전지
CN212011175U (zh) 一种电芯中心孔插针组件
EP3852183B1 (en) Butto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880563B (zh) 电池壳体组件及具有所述电池壳体组件的电池
CN105190813A (zh) 超级电容器
CN109216596A (zh) 一种电池
CN114944531B (zh) 圆柱型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制备方法
CN212750989U (zh) 一种纽扣电池
KR100751310B1 (ko) 캡 조립체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각형 2 차 전지
CN208674180U (zh) 一种电池
CN109301104B (zh) 圆柱形电池用盖帽组合及圆柱形二次电池
CN113013526B (zh) 电池盖板、电池以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15220838U (zh) 电池壳体、电池以及车辆
CN106920703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CN210006772U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04335388A (zh) 密闭型电池
CN110970580A (zh) 纽扣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14753924U (zh) 电池壳体、电池以及车辆
CN212751075U (zh) 纽扣电池
CN212967848U (zh) 纽扣电池
CN213026284U (zh) 微型锂离子电池
CN209947675U (zh) 一种电化学储能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1

Address after: 300457 No. 38, Haitai South Road, Binhai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outer ring),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OINT-STOCK Co.,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Ju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 Lanyuan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384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OINT-STOC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