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7782U - 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7782U
CN212007782U CN202020963392.2U CN202020963392U CN212007782U CN 212007782 U CN212007782 U CN 212007782U CN 202020963392 U CN202020963392 U CN 202020963392U CN 212007782 U CN212007782 U CN 212007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lider
adapter
clamping assembly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33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秋阁
齐沛玉
王徐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33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7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7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7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用于测试梁的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基座、载荷加载机构以及装夹机构,基座具有用于支撑梁的第一支撑面;载荷加载机构用于为梁提供载荷,装夹机构包括用于在梁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的状态下将梁夹持到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用于将梁的一端连接到载荷加载机构的第二夹持组件,其中,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一对彼此对接的夹持框,夹持框能够夹持在梁的外周面上,通过第一夹持组件或者第二夹持组件对梁的外周面进行夹持,无需对梁进行打孔,从而保证了梁原有的结构强度,以准确且高效地测量梁的静力加载或疲劳加载。

Description

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梁的力学性能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一般由主承力梁结构和提供空气动力学的翼型面(蒙皮)构成。大多数叶片的主承力梁结构采取类似于“工字梁”的结构,“工字梁”结构由主梁帽和剪切腹板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通过叶片部件级测试,模拟胶粘层中的复杂应力状态和与叶片类似的失效模式,可进一步优化叶片设计和减少材料用量。
现有用于对叶片工字梁部件进行测试的试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工字梁上打孔,以用于供螺栓穿过并将其固定在该试验装置上,在工字梁打孔的过程中,破坏了工字梁的结构强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测试结构的准确性。除此,现有的试验装置的用于对工字梁进行夹持的夹持点和加载点位置不可调,适用的工字梁的尺寸比较单一,因此该试验装置的通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当对梁进行测试时,无需对梁进行打孔,从而在不破坏梁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完成对梁的力学性能的测试。
针对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测试装置,用于测试梁的力学性能,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基座、载荷加载机构以及装夹机构,基座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梁的第一支撑面;载荷加载机构用于为所述梁提供载荷,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用于在所述梁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的状态下将所述梁夹持到所述第一支撑面上的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用于将所述梁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载荷加载机构的第二夹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一对彼此对接的夹持框,所述夹持框能够夹持在所述梁的外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框内侧的一对垫板,一对所述垫板的具有能够与所述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匹配的贴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一对所述夹持框相对接的部位为对接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一对垫块,一对所述垫块设置于相对接的两个所述对接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滑件和第二滑件,所述第一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所述第二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所述第一滑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滑件沿第一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平行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上设置有两个相互间隔的所述第二滑件,两个所述第一滑件能够与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滑件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和所述载荷加载机构之间的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三滑件和第四滑件,所述第三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四滑件连接所述载荷加载机构,所述第三滑件相对于所述第四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件和所述第二滑件两者中的一者为滑道,所述第一滑件和所述第二滑件两者中的另一者为滑块;所述第三滑件和所述第四滑件两者中的一者为滑道,所述第三滑件和所述第四滑件两者中的另一者为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载荷加载机构与所述第四滑件之间的转接头和旋转轴,所述转接头连接到所述载荷加载机构,所述旋转轴连接于所述转接头和所述第四滑件之间,所述旋转轴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梁的长度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端设置为其横截面沿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载荷加载机构设置有与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端匹配的夹持槽。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下方,在所述梁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情况下,所述梁的所述一端从所述第一支撑面伸出并面对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载荷加载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载荷加载机构包括缸体和连接于所述缸体的活塞杆,所述缸体连接于第二支撑面,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转接装置的所述转接头,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缸体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滑动;或者所述载荷加载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驱动所述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有转接头夹持件,所述转接头夹持件的朝向所述转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转接头的夹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以及位移传感器和/或力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或所述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转接头夹持件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活塞杆和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或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以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或所述力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活塞杆的伸缩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测试装置包括用于夹持梁的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面的第一夹持组件和连接于载荷加载机构的第二端的第二夹持组件,其中,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包括一对彼此对接的夹持框,以能够夹持在梁的外周面上,在对梁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无需对梁进行打孔,从而在保证梁的原始结构特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测试装置的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的测试装置的基座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的测试装置的转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图1中的测试装置的转接头夹持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座;110、第一支撑面;120、第二支撑面;
20、载荷加载机构;210、转接头夹持件;221、夹持槽;230、液压泵;
30、装夹机构;310、第一夹持组件;320、第二夹持组件;311、夹持框;312、垫板;313、垫块;314、紧固件安装孔;
40、梁;
510、第一滑件;
60、转接装置;610、转接头;620、旋转轴;631、第三滑件;632、第四滑件;
70、控制器;80、位移传感器;90、力传感器;100、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图。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用于梁40的力学性能测试,尤其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腹板或者叶片主梁的静力拉伸和动态疲劳试验。测试装置包括基座10和安装在该基座10上的载荷加载机构20以及装夹机构30,其中,载荷加载机构20可用于在测试过程中对梁40施加载荷,例如,模拟叶片胶粘层中的复杂应力状态或与叶片类似的失效模式。装夹机构30可用于夹持梁40,将梁40固定到基座10上。基座10用于支撑梁40、载荷加载机构20以及装夹机构30等。装夹机构30包括第一夹持组件310和第二夹持组件320,其中,第一夹持组件310和第二夹持组件32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可包括一对彼此对接的夹持框311,夹持框311能够夹持在梁40的外周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夹持框311设置为能够夹持在梁40的外周面上,并且通过夹持框311连接到基座10上,实现对梁40的固定。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梁40进行打孔后再固定的方式相比,可减少甚至避免了在梁40上打孔,使梁40尽量保持了原有结构强度,也就提高了梁40测试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以测试装置同时包括第一夹持组件310和第二夹持组件320为例进行说明,然而,也可选择使用第一夹持组件310和第二夹持组件320中的一者载荷加载机构。
第一夹持组件310和第二夹持组件320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将以第一夹持组件310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图1中的测试装置的第一夹持组件310的结构图。
参照图1和图2,具体地,相对的两个夹持框311相对接以形成封闭的环形,例如但不限于,夹持框311可为端部设置有外翻边的半环结构,且该外翻边可以形成为两个夹持框311相对接的对接部,且两个夹持框311的对接部可以具有彼此朝向且能够相互贴合的贴合面。进一步地,对接部上可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紧固件安装孔314,当两个夹持框311的对接部贴合时,可将紧固件插设在紧固件安装孔314内并紧固,以形成为封闭的环形。夹持框311不含外翻边的部分可呈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或者半矩形。本实施例以夹持框311不含外翻边的部分呈半矩形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夹持框311的内侧可以设置有与梁40的外周面匹配的贴合面,以能够更加稳固地对梁40进行夹持。
具体地,第一夹持组件310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一对夹持框311,该夹持框311不含外翻边的部分为具有开口的矩形结构,位于上方的夹持框311的开口朝下,位于上方的夹持框311开口朝上,以使两者对接后形成为整体环形。
为了提高夹持框311的通用性,可以在夹持框311的内侧设置垫板312,且该垫板312可以具有与梁40的外周面贴合的贴合面,因此通过配置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垫板312,可以提高测试装置的通用性。
具体地,第一夹持组件310还包括设置在夹持框311内侧的一对垫板312,一对垫板312具有能够与梁4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匹配的贴合面。垫板312可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在夹持框311上,以能够匹配不同规格尺寸的梁40,从而可以提高测试装置的通用性。
继续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夹持组件310的通用性,可以在两个相对接的夹持框311之间设置垫块313,垫块313可以设置在夹持框311的对接部之间,用于调节两个夹持框31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所形成的夹持空间的高度。
具体地,该垫块313可具有上贴合面和与该上贴合面相对的下贴合面,上贴合面能够与位于上方的夹持框311的对接部贴合,下贴合面能够与位于下方的夹持框311的对接部贴合。当垫块313设置在夹持框311的对接部之间时,能够稳固地支撑在两个夹持框311之间。垫块313可用于调节位于上方的夹持框311内侧的垫板312和位于下方的夹持框311内侧的垫板312之间的距离,且垫块313的厚度可根据梁40的实际规格尺寸确定,垫块313的厚度可定义为垫块313的上贴合面与下贴合面之间的距离,当垫块313的厚度较小时,两个垫板312之间的距离较小,第一夹持组件310内的夹持空间较小;当垫块313的厚度增大时,两个垫板312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夹持组件310内的夹持空间增大,因此通过匹配具有不同厚度的多个垫块313,能够适应具有不同规格尺寸的梁40,也就提高了第一夹持组件310的通用性。
测试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夹持组件310,本实施例中,为简单描述以测试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夹持组件310为例进行说明。
图3为图1中的测试装置的基座10的结构图。继续参照图1和图3,基座10可为桁架结构,且包括第一支撑面110和第二支撑面120,该基座10的第一支撑面110可用于安装第一夹持组件310,第二支撑面120可用于安装载荷加载机构20,该第一支撑面110和第二支撑面120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内。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支撑面110与第二支撑面120位于不同水平面为例,具体地,第一支撑面110位于第二支撑面120的上方,当梁40安装于该测试装置后,梁40的一端从第一支撑面110沿水平方向向外伸出,载荷加载机构20可位于梁40的下方,且能够为梁40提供纵向向下的拉力和纵向向上的推力。
本实施例中,基座10可为移动式桁架,即可在桁架结构的底部设置滚轮,以方便移动。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基座10固定在操作场地上。
测试装置还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滑件510和第二滑件(未示出),第一滑件510可设置于第一支撑面110上,第二滑件设置于第一夹持组件310上,第一滑件510能够相对第二滑件沿第一方向滑动,两个第一夹持组件31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方向可以定义为梁40设置于第一支撑面110上的状态下该梁40的长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件510和第二滑件两者中的一者可为滑块,第一滑件510和第二滑件两者中的另一者可为滑道。
具体地,参照图3,本实施例以第一滑件510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道,第二滑件为可沿滑道滑动的滑块(未示出)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以根据梁40的实际长度调整梁40的夹持点位置,即,当梁40具有第一长度时,该两个第一夹持组件31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当梁40具有第二长度时,该两个第一夹持组件310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在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的情况下,第二距离可以大于第一距离,该距离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两个第一夹持组件310的滑块之间的距离实现。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两个第一夹持组件310之间和第一夹持组件310与第二夹持组件320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测试装置的通用性。
滑道可设置有至少2条,为简单描述,本实施例以第一支撑面110上设置有3条滑道为例进行说明,该3条滑道彼此平行且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第二方向可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滑块可设置于第一夹持组件310的位于下方的夹持框311的下部,从而能够卡合到设置在第一支撑面上的滑道中。本实施例中,滑块可为两个且彼此间隔设置在夹持框311的两端。根据梁40的宽度大小,两个滑块可分别位于3条滑道中的任意两条中,由于该滑块可选择性地与任意两条滑道匹配,从而提高了基座10的通用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分别位于水平面内。
具体地,当梁40沿第二方向的宽度较小时,夹持框3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的距离较小,两个滑块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可以分别匹配在相邻的两个滑道内,当梁40沿第二方向的宽度较大时,两个滑块之间的距离也就需增大,两个滑道之间的间隔需增大,因此可以分别匹配在沿第二方向最外侧的两个滑道内。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滑块设置在不同的滑道内,可以适应具有不同规格尺寸的梁40,由此也就提高了测试装置的通用性。
滑块和滑道可以设置为相匹配的形状,并且在滑块与滑道配合的情况下,使得滑块可滑动地在滑道内移动且在竖直方向上彼此不能脱离。例如但不限于,滑块可以设置其横截面为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梯形,或者设置为该滑块的横截面从上向下先逐渐增大再逐渐缩小等,本实施例中,以滑块为T型滑块为例进行说明,其中,T型滑块的小端与夹持框311连接,T型滑块的大端插入到滑道中。相应的滑道的横截面也为相应的T型,滑道的开口尺寸小于滑道的槽的宽度,从而T型滑块的大端位于滑道中,而T型滑块的小端从滑道中伸出。
载荷加载机构20可为液压缸或者气缸,当然,还可以为电机,本实施例中以液压缸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载荷加载机构20包括缸体和能够相对缸体移动的活塞杆,缸体连接于第二支撑面120,活塞杆连接于第二夹持组件320,该缸体相对活塞杆的相对运动可沿纵向方向。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还包括能够为液压缸提供动力的液压泵230,该液压泵230和液压缸均可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30位于液压缸的下方,且缸体与该液压泵230固定连接。
图4为图1中的载荷加载机构的转接装置的结构图。
参照图1和图4,测试装置还包括连接于第二夹持组件320和缸体之间的转接装置60,转接装置60包括转接头610、相互匹配的第三滑件631和第四滑件632以及旋转轴620。
第三滑件631连接于第二夹持组件320,第四滑件632连接到载荷加载机构20的转接头610,第三滑件631相对于第四滑件632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三滑件631和第四滑件632两者中的一者可以为滑道,第三滑件631和第四滑件632两者中的另一者可以为滑块,滑块可与滑道匹配且能在该滑道内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以第三滑件631为滑块,第四滑件632为滑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滑道沿第二方向延伸,可以根据梁40在第二方向的结构尺寸选择第二夹持组件320,可以根据第二夹持组件320的尺寸调整两个滑块之间的距离,即沿滑道滑动滑块以匹配不同的第二夹持组件320,也就进一步提高了测试装置的通用性。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滑块为T型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转接头610和旋转轴620可连接在第四滑件632和载荷加载机构20之间,活塞杆的自由端可与转接头610连接。具体地,转接头610的第一端可通过轴承连接于旋转轴620,转接头610的第二端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在活塞杆上。旋转轴620连接在转接头610和第四滑件632之间,且该旋转轴620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该旋转轴线垂直于梁40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旋转轴620可以消除因安装误差等引起的梁40在水平面内产生的变形。本实施例中,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纵向方向。更进一步地,活塞杆的横截面可呈圆形,旋转轴620可与活塞杆同轴设置。
图4为图1中的测试装置的转接头夹持件的结构图。参照图1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还包括转接头夹持件210,该转接头夹持件210可固定在活塞杆的自由端,具体地,该转接头夹持件210的第一端固定在活塞杆的自由端,转接头夹持件210的第二端形成有可用于夹持转接头610的夹持槽221,转接头610的第二端设置为其横截面沿从第二端向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夹持槽221能够与转接头610的第二端匹配以稳固地将转接头610固定在活塞杆上。进一步地,该转接头夹持件210可具有中心腔体,且该中心腔体内的压力可调,通过调整中心腔体内的压力可调整夹持槽221的工作状态,即,松开转接头610或夹住转接头610,还可以调整夹持在转接头610上的作用力,例如但不限于,转接头夹持件210的中心腔体可通过管路与液压源、气压源等连通。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0以及位移传感器80和/或力传感器90,位移传感器80和/或力传感器90安装于转接头夹持件210的侧壁上,控制器70分别与活塞杆和位移传感器80和/或力传感器90电连接,以根据位移传感器80和/或力传感器90的信息控制活塞杆的伸缩量。控制器70用于对位移传感器80和力传感器90测量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且将该数据传输给计算机100,待计算机100进行数据处理,同时计算机100安装测控软件控制测试装置,其中,控制包括试验中止、控制中止、显示等功能,显示状态下,可显示试验状态下的位移与时间曲线、力与时间曲线、应变与时间曲线等。
本实施例中,在转接头夹持件210的侧壁上同时设置有位移传感器80和力传感器90,位移传感器80可用于在试验过程中时时监测梁40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变形量,力传感器90用于监测作用于梁40上的作用力大小。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为:
首先根据梁40的尺寸确定夹持框311的尺寸和垫块313的尺寸,根据夹持点和力的加载点(本实施例中为梁40的一端)位置确定第一夹持组件310和第二夹持组件320的位置,将梁40安装到测试装置上,将力的加载点处的第二夹持组件320连接到第三滑件631上,再将转接头610与缸体连接,如此完成整个测试装置的安装。
然后通过控制器70与计算机100控制液压泵230的输出载荷,通过液压缸将载荷传递到梁40上,进行静力拉伸或动态疲劳试验。
力传感器90和位移传感器80可监测梁40在力的加载点位置的变形数据,以得到该力的加载点位置的应变数据和位移数据。
本实施例中,可在梁40的需要监测应力的位置粘贴应变片,采集应变数据,该应变片可与计算机100电连接,以通过计算机100收集应变数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可以通过第一夹持组件310或者第二夹持组件320对梁40的外周面进行夹持,无需对梁40进行打孔,从而保证了梁40原有的结构强度,以准确且高效地测量梁40的静力加载或疲劳加载。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Claims (13)

1.一种测试装置,用于测试梁(40)的力学性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
基座(10),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梁(40)的第一支撑面(110);
载荷加载机构(20),用于为所述梁(40)提供载荷,
装夹机构(30),所述装夹机构(30)包括用于在所述梁(40)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的状态下将所述梁(40)夹持到所述第一支撑面(110)上的第一夹持组件(310)和/或用于将所述梁(4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的第二夹持组件(320),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1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0)包括一对彼此对接的夹持框(311),所述夹持框(311)能够夹持在所述梁(40)的外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1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框(311)内侧的一对垫板(312),一对所述垫板(312)的具有能够与所述梁(4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匹配的贴合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夹持框(311)相对接的部位为对接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10)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0)还包括一对垫块(313),一对所述垫块(313)设置于相对接的两个所述对接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滑件(510)和第二滑件,所述第一滑件(5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0)上,所述第二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10)上,所述第一滑件(510)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滑件沿第一方向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0)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平行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件(510),所述第一夹持组件(310)上设置有两个相互间隔的所述第二滑件,两个所述第一滑件(510)能够与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滑件(510)匹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0)和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之间的转接装置(60),所述转接装置(60)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三滑件(631)和第四滑件(632),所述第三滑件(631)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0),所述第四滑件(632)连接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所述第三滑件(631)相对于所述第四滑件(632)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件(510)和所述第二滑件两者中的一者为滑道,所述第一滑件(510)和所述第二滑件两者中的另一者为滑块;所述第三滑件(631)和所述第四滑件(632)两者中的一者为滑道,所述第三滑件(631)和所述第四滑件(632)两者中的另一者为滑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6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与所述第四滑件(632)之间的转接头(610)和旋转轴(620),所述转接头(610)连接到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所述旋转轴(620)连接于所述转接头(610)和所述第四滑件(632)之间,所述旋转轴(620)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梁(40)的长度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610)的第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旋转轴(620),所述转接头(610)的第二端设置为其横截面沿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设置有与所述转接头(610)的第二端匹配的夹持槽(221)。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第二支撑面(120),所述第二支撑面(12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0)下方,在所述梁(40)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面(110)的情况下,所述梁(40)的所述一端从所述第一支撑面(110)伸出并面对所述第二支撑面(120),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面(120)上,用于连接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320)。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包括缸体和连接于所述缸体的活塞杆,所述缸体连接于第二支撑面(120),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转接装置的所述转接头(610),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缸体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滑动;或者所述载荷加载机构(20)为电机,所述电机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驱动所述梁(4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有转接头夹持件(210),所述转接头夹持件(210)的朝向所述转接头(610) 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转接头(610)的夹持槽(221)。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0)以及位移传感器(80)和/或力传感器(90),所述位移传感器(80)和/或所述力传感器(90)安装于所述转接头夹持件(210)的侧壁上,所述控制器(70)分别与所述活塞杆和所述位移传感器(80)和/或所述力传感器(90)电连接,以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80)和/或所述力传感器(90)的信息控制所述活塞杆的伸缩量。
CN202020963392.2U 2020-05-29 2020-05-29 测试装置 Active CN212007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3392.2U CN212007782U (zh) 2020-05-29 2020-05-29 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3392.2U CN212007782U (zh) 2020-05-29 2020-05-29 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7782U true CN212007782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3392.2U Active CN212007782U (zh) 2020-05-29 2020-05-29 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77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8284A (zh) * 2022-04-02 2022-05-2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压剪试验机的大功率电液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8284A (zh) * 2022-04-02 2022-05-2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压剪试验机的大功率电液控制系统
CN114518284B (zh) * 2022-04-02 2022-07-2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压剪试验机的大功率电液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33594B1 (en) Fatigue testing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CN112213089B (zh) 臂架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
EP2546630B1 (en) Pipe reel load simulator
CN212007782U (zh) 测试装置
CN109211508B (zh) 一种螺栓连接松动测试系统
EP267998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fillet bond
CN113188889A (zh) 一种结构胶测试装置
CN108896393A (zh) 可任意调节偏心距的组装式偏压加载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2051153A (zh) 一种液压设备测试辅助限位装置
JP4219095B2 (ja) 圧縮・剪断試験方法及びその試験装置
CN110842603A (zh) 一种连杆分体加工工装
CN216051128U (zh) 坞门止水带的试验装置
US11982614B2 (en) Loading frame for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and concrete bond testing systems
CN201034755Y (zh) 小型开式冲床冲压力测定装置
CN212482881U (zh) 一种滚轮测试设备
CN112556954A (zh) 一种测量特定温度下的动力总成悬置件刚度试验台
CN114483482A (zh) 风电叶片根部螺栓裂纹故障声发射监测实验系统
CN209910965U (zh) 一种螺栓临界松动载荷测定的实验装置
CN114252362A (zh) 一种双轴加载微动磨损试验机
CN105841665A (zh) 一种表面应变计安装定位装置
CN213275306U (zh) 一种用于橡胶材料粘接的胶膜粘接性能测试装置
CN112179794B (zh) 一种复合材料叶片榫根疲劳强度测试装置
CN220230917U (zh) 一种剪切簧拉力试验工装
CN216012986U (zh) 一种建筑用墙板抗弯承载试验检测装置
CN218567091U (zh) 井筒混凝土温度应力试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