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7523U -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7523U
CN211997523U CN202020176219.8U CN202020176219U CN211997523U CN 211997523 U CN211997523 U CN 211997523U CN 202020176219 U CN202020176219 U CN 202020176219U CN 211997523 U CN211997523 U CN 211997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veying unit
conveying
conveyo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62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62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7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7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7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和一种输送系统。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输送单元(110);第二输送单元(120),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且被配置为绕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转动并锁定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第三输送单元(130),设置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以及第一驱动单元(14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和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连接,并同时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0)和第三输送单元(130)运转。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相接;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形成空隙。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和一种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物品输送是仓储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较大的成本占比。为了提高物品输送效率,已知有能够实现物品的分流、合流、提升、线路变更等的输送系统。
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现有的输送系统中,输送装置由多个输送单元组成,实现各功能的机构独立存在,每个输送单元都配备有独立的动力驱动单元,一个动力驱动部只驱动一个输送单元。从而,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不利于自动化物流设备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单元,上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输送单元,设置于上述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二端,上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二输送单元被配置为绕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转动并锁定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为远离上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一端;第三输送单元,设置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上述第三输送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一驱动单元,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和上述第三输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并同时驱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和上述第三输送单元运转;其中,上述输送装置被配置为: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输送单元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相接,以在上述第一输送单元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输送物品;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输送单元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之间形成空隙,以使位于上述输送装置上的物品通过上述空隙落至上述输送装置的下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输送单元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平齐;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相对于上述第一输送单元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以使输送至上述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二端的物品脱离上述输送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输送单元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平齐;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相对于上述第一输送单元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以使输送至上述第三输送单元的第一端的物品经由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表面脱离上述输送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被配置为驱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绕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转动,其中,上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伸缩部件和摇杆,上述伸缩部件的第一端与上述摇杆的第一端铰接,上述伸缩部件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三输送单元固定连接,上述摇杆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固定连接;在上述伸缩部件伸缩的过程中,上述伸缩部件驱动上述摇杆摆动,上述摇杆带动上述第二输送单元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驱动部件和主动轴,上述主动轴与上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上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多个第一主动轮,上述多个第一主动轮设置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上述第三输送单元包括多个第二主动轮,上述多个第二主动轮设置于上述第三输送单元的第一端;上述多个第一主动轮和上述多个第二主动轮套设于上述主动轴上并与上述主动轴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第二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从动轴、多个第一从动轮和多个第一输送带;上述第一从动轴设置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一端;上述多个第一从动轮套设于上述第一从动轴并被配置为相对于上述第一从动轴转动,且上述多个第一从动轮与上述多个第一主动轮一一对应;每个上述第一输送带套设于一个上述第一主动轮与对应的一个第一从动轮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第三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二从动轴、多个第二从动轮和多个第二输送带;上述第二从动轴设置于上述第三输送单元的第二端;上述多个第二从动轮套设于上述第二从动轴并被配置为相对于上述第二从动轴转动,且上述多个第二从动轮与上述多个第二主动轮一一对应;每个上述第二输送带套设于一个上述第二主动轮与对应的一个第二从动轮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第二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框架,上述第一框架设置于上述第二输送单元的两侧,上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一框架的第二端与上述主动轴连接,上述主动轴被配置为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转动;上述上述第三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二框架,上述第二框架设置于上述第三输送单元的两侧,上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二框架的第一端与上述主动轴连接,上述主动轴被配置为相对于上述第二框架转动;上述第一框架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二框架的第一端之间设置隔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伸缩部件包括气缸,上述气缸包括气缸座和相对于上述气缸座伸缩的活塞,上述气缸座固定于上述第三输送单元,上述活塞与上述摇杆铰接。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第一层输送装置,该第一层输送装置为上述的输送装置;以及第二层输送装置,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上述第一层输送装置的下方且与上述第一层输送装置间隔,以承接通过上述空隙掉落的物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驱动单元同时驱动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运转,从而至少无需对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分别配备独立的动力驱动部,进而达到了简化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示例性应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输送单元转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部分示意性示出了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b)部分示意性示出了第二输送单元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输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的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将图3所示的输送装置沿A-A线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以及
图7示意性示出了将图3所示的输送装置沿B-B线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装置”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装置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装置”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装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实质上任意表示两个或更多可选项目的转折连词和/或短语,无论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还是附图中,都应被理解为给出了包括这些项目之一、这些项目任一方、或两个项目的可能性。例如,短语“A或B”应当被理解为包括“A”或“B”、或“A和B”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第三输送单元以及第一驱动单元。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输送单元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二端。第二输送单元也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输送单元被配置为绕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转动并锁定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为远离第一输送单元的一端。第三输送单元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的第二端。第三输送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输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并同时驱动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运转。其中,输送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相接,以在第一输送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之间输送物品;在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与第二输送单元之间形成空隙,以使位于输送装置上的物品通过空隙落至输送装置的下方。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示例性应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可以应用于输送系统10,在仓储物流领域,通常需要输送系统来完成物品的输送,由于不同物品最终的输送目的地可能不同,因此在输送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物品的输送路径变更。该输送系统10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输送装置100,还包括配置在输送装置100下方的输送装置200,且输送装置100与输送装置200在竖直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由于输送装置100与输送装置200层叠设置,因此,在以下描述中,该输送装置100也可以称为第一层输送装置100,输送装置200可以称为第二层输送装置200。在图1中,第一层输送装置100和第二层输送装置200安装在支腿180上,但第一层输送装置100和第二层输送装置200的安装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图1中,第一层输送装置100与第二层输送装置200的输送目的地不同,因此输送路线也不同,因而,第一层输送装置100可以与第二层输送装置200的部分区域对应,即,第二层输送装置200的部分区域设置于第一层输送装置100的下方且与第一层输送装置100间隔设置,以承接通过第一层输送装置100的空隙掉落的物品300。如图1所示,第一层输送装置100和第二层输送装置200分别能够独立地对物品300进行输送。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层输送装置100的动作,能够将物品300的输送载体由第一层输送装置100变更为第二层输送装置200。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层输送装置1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层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输送单元110、第二输送单元120、第三输送单元130以及第一驱动单元140。
第一输送单元110、第二输送单元120、第三输送单元130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图1所示方位中,可以将第一输送单元110、第二输送单元120、第三输送单元130的右端作为第一端,左端作为第二端。
第二输送单元120设置于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并且,第二输送单元120被配置为绕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转动并锁定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由图1可以看出,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为远离第一输送单元110的一端。
第三输送单元130设置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
第一驱动单元14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和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连接,并同时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0和第三输送单元130运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能够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40同时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0和第三输送单元130运转,从而至少无需对第二输送单元120和第三输送单元130分别配备独立的动力驱动部,进而达到了简化输送装置100的整体结构、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在图1中的箭头D所示,位于输送装置100上的物品300的输送方向可以是从右向左,即可以依次经过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另外,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输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单元150。第二驱动单元150被配置为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0绕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转动。
第二驱动单元150可以包括图1所示的伸缩部件151和摇杆152,伸缩部件151的第一端与摇杆的第一端铰接,伸缩部件152的第二端与第三输送单元130固定连接,摇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输送单元120固定连接。
在伸缩部件伸缩的过程中,伸缩部件151驱动摇杆152摆动,摇杆152带动第二输送单元120转动,结构简单,容易控制。
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驱动方式来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0转动。例如,可以在第二输送单元120和输送装置200之间连接一个可竖直方向伸缩的伸缩杆,随着伸缩杆的伸长和缩短,可以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0逆时针转动或者顺时针转动。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输送单元转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a)部分示意性示出了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图2中的(b)部分示意性示出了第二输送单元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输送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输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相接,以在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输送物品30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110可以与第二输送单元120平齐。通过使得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平齐,能够顺畅地对物品300进行输送。
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形成空隙,以使位于输送装置100上的物品300通过空隙落至输送装置100的下方。
位于输送装置100上的物品300沿箭头D被输送至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后,从第一输送单元110和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的空隙掉落至下方的输送装置200上,之后可以随输送装置200运送。由此,位于输送装置100上的物品300实现了输送路径由输送装置100向输送装置200的变更。
在物品300掉落至下方的输送装置200后,可以使第二输送单元120回到图2中的(a)部分所示的第一位置,从而下一个物品300的输送方向恢复为由第一输送单元110、第二输送单元120、以及第三输送单元130运送。
如图2中的(b)部分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输送单元120可以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110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以使输送至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的物品300脱离输送装置。通过使得第二输送单元120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110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在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形成空隙,位于输送装置100上的物品300在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处直接通过该空隙落至输送装置100的下方,由此实现输送路径由输送装置100向输送装置200的变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输送装置100与输送装置200的输送方向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方向可以是箭头D方向,输送装置200的输送方向可以是与箭头D方向相反的方向。
图2示出了通过使第二输送单元120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110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实现了输送路径变更的实施例。但输送路径变更的实现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物品的路径变更,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平齐;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输送单元120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110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以使输送至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的物品300可以经由第二输送单元120的表面脱离输送装置100。此时,物品300的输送方向为从左到右,即与箭头D方向相反的方向。
基于这种方式,物品下落时,先滑过第二输送单元120的表面然后落至输送装置200,在此过程中,第二输送单元120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对物品的损坏。
这样,在欲实现输送路径变更时,使第二输送单元120相对于第一输送单元110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在第一输送单元110与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形成空隙。位于输送装置100上的物品300从左向右经过第三输送单元110的第一端后,继续沿向下倾斜的第二输送单元120滑动并经过其第二端和第一端,并在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一端处通过上述空隙落至输送装置100的下方,由此实现输送路径由输送装置100向输送装置200的变更。
在物品300掉落至下方的输送装置200后,可以使第二输送单元120回到第一位置,从而下一个物品300的输送方向恢复为从左向右,即依次经过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和第一端、以及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和第一端。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输送单元120和第三输送单元130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驱动单元140包括驱动部件141和主动轴143,主动轴143与驱动部件1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部件141例如为电机和减速机组成的一体式减速电机,通过安装座142安装在第三输送单元130的支架上。
第二输送单元120包括多个第一主动轮121,多个第一主动轮121设置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
第三输送单元130包括多个第二主动轮131,多个第二主动轮131设置于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
多个第一主动轮121和多个第二主动轮131套设于主动轴143上并与主动轴143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121和第二主动轮131可以交替设置。从而,多个第一主动轮121和多个第二主动轮131可以共用一个主动轴143,进而第二输送单元120和第三输送单元130可以共用一个第一驱动单元140。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一主动轮121和第二主动轮131均可以具备如图5所示的结构。图5所示的主动轮具备轮主体510、轮槽511、轮凸缘512、轮轴孔513以及螺孔514。轮槽511设置于轮主体510外缘,用于架设后述的输送带。轮凸缘512自轮主体510突出设置,呈大致圆筒状。轮轴孔513贯穿轮主体510的中央部且由轮凸缘512包围,供主动轴143穿过。螺孔514贯穿轮凸缘512,且与轮轴孔513连通。主动轴143穿过轮轴孔513并将主动轮固定在主动轴143的适当位置,例如,可以将顶丝旋入螺孔514,进一步旋入顶丝直至其与主动轴143抵接,由此,实现主动轮与主动轴143的固定连接。
再次参照图4可知,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输送单元120还可以包括第一从动轴122、多个第一从动轮123和多个第一输送带124。
第一从动轴122设置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一端。
多个第一从动轮123套设于第一从动轴122并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从动轴122转动,且多个第一从动轮123与多个第一主动轮121一一对应。
每个第一输送带124套设于一个第一主动轮121与对应的一个第一从动轮123之间。
从而,第一驱动单元140驱动多个第一主动轮121转动,每个第一主动轮121经由套设的第一输送带124带动对应的一个第一从动轮123转动。由此,多个第一主动轮121与多个第一从动轮123以相等的速度转动,使得多个第一输送带124以相等的速度输送物品300。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三输送单元130还可以包括第二从动轴132、多个第二从动轮133和多个第二输送带134。
第二从动轴132设置于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二端。
多个第二从动轮133套设于第二从动轴132并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二从动轴132转动,且多个第二从动轮133与多个第二主动轮131一一对应。
每个第二输送带134套设于一个第二主动轮131与对应的一个第二从动轮133之间。
从而,第一驱动单元140驱动多个第二主动轮131转动,每个第二主动轮131经由套设的第二输送带134带动对应的一个第二从动轮133转动。由此,多个第二主动轮131与多个第二从动轮133以相等的速度转动,使得多个第二输送带134以相等的速度输送物品300。
并且,多个第一输送带124输送物品300的方向和速度与多个第二输送带134输送物品300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由此,在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输送装置100能够将物品300稳定地沿一个方向输送。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输送单元120还可以包括第一框架125。第一框架125设置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两侧,例如,第一框架125可以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架,两个支架分别设置于第二输送单元120的两侧。第一框架12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框架125的第二端与主动轴143连接,主动轴143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框架125转动。
第三输送单元130还可以包括第二框架135,第二框架设置于第三输送单元130的两侧,例如,第二框架135同样可以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架,两个支架分别设置于第三输送单元130的两侧。第二框架13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框架135的第一端与主动轴143连接,主动轴143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二框架135转动。
第一框架125的第二端、第二框架135的第一端与主动轴143的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第一端头161来实现。第一端头161具有安装孔,主动轴143可以穿设于端头161的安装孔中,并且在主动轴143与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可以设置轴承。
通过设置第一框架125和第二框架135,能够增加第二输送单元120和第三输送单元130整体的强度,也方便其他附属部件的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输送单元120还可以包括第一托板126。该第一托板126为设置在多个第一输送带124的下方的板状构件,用于防止第一输送带124由于物品300过重而下垂。该第一托板126可以通过将端部固定于第一框架125而设置。
同样地,第三输送单元130还可以包括第二托板136。该第二托板136为设置在多个第二输送带134的下方的板状构件,用于防止第二输送带134由于物品300过重而下垂。该第二托板136可以通过将端部固定于第二框架135而设置。
例如,在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一从动轴122的两端可以设置有用于涨紧第一输送带124的涨紧座128。涨紧座128能够通过涨紧螺丝反顶第一从动轴122来涨紧第一输送带124。该涨紧座128可以设置在第一框架125的两侧。
同样地,在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二从动轴132的两端可以设置有用于涨紧第二输送带134的涨紧座138。涨紧座138能够通过涨紧螺丝反顶第二从动轴132来涨紧第二输送带134。该涨紧座138可以设置在第二框架135的两侧。
第一框架125的第一端头与第二框架135的第一端头之间可以设置隔套160,以防止第一框架125与第二框架135的相对移动。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伸缩部件151可以包括气缸,气缸包括气缸座1511和相对于气缸座1511伸缩的活塞1512。气缸座1511固定于第三输送单元130,活塞1512与摇杆152铰接。该气缸座1511可以固定于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二框架135。
该气缸与摇杆的组合结构简单,容易控制。
以下,针对多个第一主动轮121与多个第二主动轮131的配置方式、以及多个第二从动轮133的配置方式,参照图6和图7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6示意性示出了将图3所示的输送装置沿A-A线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第二输送单元120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主动轮121、以及第三输送单元130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主动轮131均套设于主动轴143上,并且与主动轴143固定连接。另外,多个第一主动轮121与多个第二主动轮131可以交错配置。多个第一主动轮121与多个第二主动轮131随着主动轴143一起转动。每个第一主动轮121上套设有一个第一输送带124,且每个第二主动轮131上套设有一个第二输送带134。
图7示意性示出了将图3所示的输送装置沿B-B线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第三输送单元130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从动轮133套设于第二从动轴132并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二从动轴132转动。每个第二从动轮133与第二从动轴132之间可以套设轴承和挡圈等部件。
其中,多个第二从动轮133与图6中的多个第二主动轮131一一对应。每个第二输送带134套设于一个第二主动轮131与对应的一个第二从动轮133之间。为了实现多个第二从动轮133之间的轴向定位,例如可以在相邻的第二从动轮133之间设置隔套137。
基于以上结构,第一驱动单元140可以驱动多个第二主动轮131转动,每个第二主动轮131经由套设的第二输送带134带动对应的一个第二从动轮133转动。由此,多个第二主动轮131与多个第二从动轮133以相等的速度转动,使得多个第二输送带134以相等的速度输送物品3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单元(110),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二输送单元(120),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被配置为绕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转动并锁定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为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的一端;
第三输送单元(130),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第一驱动单元(140),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连接,并同时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和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运转;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100)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相接,以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输送物品(300);
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之间形成空隙,以使位于所述输送装置上的物品(300)通过所述空隙落至所述输送装置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平齐;
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以使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的第二端的物品(300)脱离所述输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平齐;
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0)向下倾斜一定角度,以使输送至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的物品(300)经由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表面脱离所述输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单元(15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绕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50)包括伸缩部件(151)和摇杆(152),所述伸缩部件(151)的第一端与所述摇杆(152)的第一端铰接,所述伸缩部件(1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固定连接,所述摇杆(15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固定连接;
在所述伸缩部件(151)伸缩的过程中,所述伸缩部件(151)驱动所述摇杆(152)摆动,所述摇杆(152)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40)包括驱动部件(141)和主动轴(143),所述主动轴(143)与所述驱动部件(1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包括多个第一主动轮(121),所述多个第一主动轮(121)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包括多个第二主动轮(131),所述多个第二主动轮(131)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一端;
所述多个第一主动轮(121)和所述多个第二主动轮(131)套设于所述主动轴(143)上并与所述主动轴(14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还包括第一从动轴(122)、多个第一从动轮(123)和多个第一输送带(124);
所述第一从动轴(122)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第一端;
所述多个第一从动轮(123)套设于所述第一从动轴(122)并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轴(122)转动,且所述多个第一从动轮(123)与所述多个第一主动轮(121)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一输送带(124)套设于一个所述第一主动轮(121)与对应的一个第一从动轮(12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还包括第二从动轴(132)、多个第二从动轮(133)和多个第二输送带(134);
所述第二从动轴(132)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的第二端;
所述多个第二从动轮(133)套设于所述第二从动轴(132)并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从动轴(132)转动,且所述多个第二从动轮(133)与所述多个第二主动轮(131)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二输送带(134)套设于一个所述第二主动轮(131)与对应的一个第二从动轮(13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还包括第一框架(125),所述第一框架(125)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120)的两侧,所述第一框架(12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框架(125)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动轴(143)连接,所述主动轴(143)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125)转动;
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还包括第二框架(135),所述第二框架(135)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的两侧,所述第二框架(13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框架(135)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动轴(143)连接,所述主动轴(143)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135)转动;
所述第一框架(12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框架(135)的第一端之间设置隔套(16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部件(151)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座(1511)和相对于所述气缸座(1511)伸缩的活塞(1512),所述气缸座(1511)固定于所述第三输送单元(130),所述活塞(1512)与所述摇杆(152)铰接。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层输送装置(100),该第一层输送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以及
第二层输送装置(200),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层输送装置(100)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层输送装置(100)间隔,以承接通过所述空隙掉落的物品(300)。
CN202020176219.8U 2020-02-17 2020-02-17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Active CN211997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6219.8U CN211997523U (zh) 2020-02-17 2020-02-17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6219.8U CN211997523U (zh) 2020-02-17 2020-02-17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7523U true CN211997523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6219.8U Active CN211997523U (zh) 2020-02-17 2020-02-17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7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4211A (zh) * 2022-10-08 2022-12-23 广东华馨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智能卤味生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4211A (zh) * 2022-10-08 2022-12-23 广东华馨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智能卤味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15334B2 (en) Transfer system and material-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uch transfer system
US7357245B2 (en) Chain-type conveyor having direction-changing roller
US5421446A (en) Article diverter apparatus for use in conveyor systems
US9617749B1 (en) Chain type vehicle conveying device for stereo garage
WO2020057577A1 (zh) 机场行李高速输送及分拣系统
US20100006393A1 (en) Diverter Assembly
AU2017285373B2 (en) Motor driven roller support
CN211997523U (zh) 输送装置和输送系统
CN110092219A (zh) 柔性装卸移动平台及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KR200453283Y1 (ko) 농업용 적재함 이송 컨베이어
JP3011886B2 (ja) 通い凾搬送装置
US9776790B2 (en) Height extensible container-type warehouse
US7762389B2 (en) Workpiece conveying mechanism and product line using the same
WO2020211575A1 (zh) 分拣机
CN110466934B (zh) 一种顶升移载机
CN210213955U (zh) 输送装置
JPS59223623A (ja) 無端コンベヤ装置上の荷物の方向変更装置
CN220449731U (zh) 一种货叉机构
CN220998447U (zh) 一种模块化装车系统
JPH0351205A (ja) ローラ使用の棚設備
CN209258897U (zh) 一种货物整列系统
JPH0547124Y2 (zh)
JP2002096922A (ja) 組み合わせ式コンベヤユニット
JPH0547125Y2 (zh)
JPH041913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