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0926U -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0926U
CN211990926U CN201922451392.4U CN201922451392U CN211990926U CN 211990926 U CN211990926 U CN 211990926U CN 201922451392 U CN201922451392 U CN 201922451392U CN 211990926 U CN211990926 U CN 211990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mounting plate
powder falling
moving mechanism
driv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13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扬枝
肖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9224513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0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0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0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一落粉机构、第二落粉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均安装于机架,成型仓机构位于第一移动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之间;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第一移动机构,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均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成型仓机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微线齿轮基体和接触点区域不同材料打印,以满足微线齿轮的使用要求,接触点区域具有抗疲劳、抗黏附性能,基体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且制造出的线齿轮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好,可满足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从广义上,微机械系统包含了微小型和纳米机械,根据结构特征尺寸, 1nm~1μm的纳米机械,1μm~1mm的微型机械和1mm~10mm的微小型机械。线齿轮是根据空间共轭曲线啮合原理而设计的新型齿轮,在其传动过程中一对空间共轭曲线(主、从线齿接触线)终始保持点接触啮合状态。由于线齿的理论齿形是“线”,并且其传动精度只决定于啮合线的精度,所以理论上线齿轮的尺度可以做到无限小,这就为线齿轮的微小化或微米化和纳米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线齿轮通过啮合线传动,所以其啮合线接触点区域的性能,包括表面性能、接触疲劳强度、黏附性能要优于其他区域,再者在微型机械乃至纳米机械中常见的失效形式便是粘着黏附失效,所以微线齿轮接触区域的抗黏附性能极为重要。
目前,线齿轮的主要加工方法有铣削加工、选区激光融化技术、光固化成型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常规尺度下的线齿轮的加工,对于微线齿轮的加工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铣削技术加工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存在作用力,当铣削应用于微线齿轮的加工时,这种作用力零件变形是不能忽略的。常规的选区激光融化技术所加工的线齿轮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尚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光固化成型方法只能用于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激光微烧结是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其以激光器为能量源,能够将粉末融化烧结在一起。激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扫描振镜的旋转运动将激光束按分层面的二维数据进行扫描。激光每扫描一层便成型一层,此时根据按照分层厚度而下降加工台,铺粉装置再次将粉末铺放于加工台上,开始新一层的扫描加工;这个过程将重复直至零件加工完成。就微线齿轮而言,由于其接触点区域需要优于其他区域的性能,即加工微线齿轮需要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进行打印,具体来说接触点区域使用一种抗疲劳、抗黏附的材料,而基体部分则需要使用弯曲强度高的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此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能够实现微线齿轮基体和接触点区域不同材料打印,以满足微线齿轮的使用要求,同时制造出的线齿轮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好,可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一落粉机构、第二落粉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均安装于机架,所述成型仓机构位于第一移动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之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均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成型仓机构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X轴安装板、第一驱动源、第一丝杆和 X轴滑板,所述X轴安装板固定于机架,所述第一丝杆安装于X轴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源与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X轴安装板设有与第一丝杆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X轴滑板的中部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X轴滑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导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X轴滑板。
优选的,所述X轴安装板的两端设有用于检测X轴滑板移动时极限位置的第一限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Y轴安装板、第二驱动源、第二丝杆和 Y轴滑板,所述Y轴安装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移动机构的X轴滑板,所述第二丝杆安装于Y轴安装板,且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互相垂直;所述第二驱动源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Y轴安装板设有与第二丝杆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Y轴滑板的中部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Y轴滑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二导轨连接,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安装于Y轴安装板,所述第二落粉机构安装于Y轴滑板。
优选的,所述Y轴安装板的两端设有用于检测Y轴滑板移动时极限位置的第二限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包括第一落粉安装板、粉末盒、盒盖、落粉轴和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一落粉安装板固定于第二移动机构的Y轴安装板,所述粉末盒安装于第一落粉安装板,所述盒盖和落粉轴均安装于粉末盒的落粉口,且所述盒盖的下端与落粉轴的轴壁保持接触;所述落粉轴的轴壁设有落粉槽,所述第三驱动源安装于第一落粉安装板,且所述第三驱动源通过传动组件与落粉轴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落粉机构包括第二落粉安装板、储粉盒、振动连接件、振动源、出粉针头和吸粉针头,所述第二落粉安装板安装于第二移动机构的Y 轴滑板,所述储粉盒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所述振动源通过振动连接件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所述出粉针头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且所述出粉针头与储粉盒连通,所述振动源与出粉针头连接;所述吸粉针头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且所述吸粉针头的末端连接有粉末气泵。
优选的,所述成型仓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源、支撑件和成型基板,所述机架上设有成型仓,所述成型基板通过支撑件安装于成型仓内,所述第四驱动源安装于机架,且所述第四驱动源与支撑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柔性刮刀机构包括刮刀安装板、同步带组件、刮刀连接件、夹持件、柔性刮刀和第五驱动源;所述刮刀安装板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同步带组件和第五驱动源安装于刮刀安装板,且所述同步带组件的主动轮与第五驱动源连接;所述刮刀连接件一端与同步带组件中的同步带连接,所述柔性刮刀通过夹持件与刮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
一种基于上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的线齿轮激光微烧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线齿轮所有接触线方程以及分层厚度d,通过联立接触线方程 f(x,y,z)=0和z=n·d,可以确定第n层的高度以及第n层的所有接触点的位置坐标,进而获得每一层的接触点扫描区域和基体扫描区域;并且通过切片软件获得激光的扫描路径;
2)第五驱动源带动成型基板下降一个1.2~1.8倍分层厚度d的距离,形成单层的加工厚度;进而第一移动机构往成型仓移动,待第一落粉机构正好处于成型仓的上方时,第三驱动源启动,并且随着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将第一落粉机构中的第一种粉末落放在成型仓内,进而第五驱动源带动成型基板上升0.2~0.8d的距离,并且通过柔性刮刀机构将多余的第一种粉末刮走,令第一种粉末层的厚度和加工厚度一致;
3)激光按照切片软件所得的路径对基体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加工,待基体扫描区域加工完成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配合移动将第二落粉机构的吸粉针头移动至接触点扫描区域,并且将接触点扫描区域中的第一种粉末吸走,进而第二落粉机构的出粉针头移动至接触点扫描区域,通过振动源将第二种粉末落放在接触点扫描区域,再次通过柔性刮刀机构将多余的第二种粉末刮走;
4)激光按照切片软件所得的路径对接触点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加工;
5)依次循环步骤1)~4),通过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一落粉机构、第二落粉机构、成型仓机构、柔性刮刀机构以及激光器配合协调完成整个微线齿轮零件的烧结过程,并且获得符合抗黏附和疲劳要求的微线齿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从成型材料方面来提高制造出来的微线齿轮性能,同时制造出的线齿轮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好,可满足使用要求。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微线齿轮基体和接触点区域不同材料打印,以满足微线齿轮的使用要求,即接触点区域具有抗疲劳、抗黏附性能,基体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
3、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微线齿轮接触点的位置精准的落放第二种粉末,即不浪费粉末也不对基体部分性能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落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粉末盒、盒盖和落粉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落粉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落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刮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件与柔性刮刀的示意图。
其中,1为机架,2为第一移动机构,201为X轴安装板,202为第一驱动源,203为第一丝杆,204为X轴滑板,205为第一导轨,206为第一限位传感器,3为第二移动机构,301为Y轴安装板,302为第二驱动源,303为第二丝杆,304为Y轴滑板,305为第二导轨,306为第二限位传感器,4为第一落粉机构,401为第一落粉安装板,402为粉末盒,403为盒盖,404为落粉轴,405为第三驱动源,406为落粉槽,407为传动组件,408为落粉刮刀,5为第二落粉机构,501为第二落粉安装板,502为储粉盒,503为振动连接件,504为振动源,505为出粉针头,506为吸粉针头,6为成型仓机构, 601为第四驱动源,602为支撑件,603为成型基板,604为成型仓,605为密封圈,7为柔性刮刀机构,701为刮刀安装板,702为同步带组件,703为刮刀连接件,704为夹持件,705为柔性刮刀,706为第五驱动源,707为夹持板,708为卡块,709为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一落粉机构、第二落粉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均安装于机架,所述成型仓机构位于第一移动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之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均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成型仓机构的上方。具体的,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均用于调整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的水平位置,在水平坐标轴上,第一移动机构用于调整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而第二移动机构用于调整第二落粉机构在Y轴方向的位置,从而保证第二落粉机构将粉末放落到精准的位置,保证线齿轮的精度。成型仓机构用于支承粉末,以便于激光微烧结的有效进行。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X轴安装板、第一驱动源、第一丝杆和X轴滑板,所述X轴安装板固定于机架,所述第一丝杆安装于X轴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源与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X轴安装板设有与第一丝杆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X轴滑板的中部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X轴滑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导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X轴滑板。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保证移动距离精准。具体的,将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第一移动机构的X轴滑板上,则第一驱动源通过第一丝杆驱动X轴滑板进行X轴方向移动,此 X轴滑板带动安装于第二移动机构上的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进行X 轴方向的水平移动。为保证X轴滑板移动的稳定性,X轴滑板的中部通过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连接,而X轴滑板的两端通过导轨滑块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导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采用绝对式伺服电机,以确保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在X轴方向移动时的精准性。
所述X轴安装板的两端设有用于检测X轴滑板移动时极限位置的第一限位传感器。此第一限位传感器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检测X轴滑板移动时的极限位置,据第一限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极限位置,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Y轴安装板、第二驱动源、第二丝杆和Y轴滑板,所述Y轴安装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移动机构的X轴滑板,所述第二丝杆安装于Y轴安装板,且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互相垂直;所述第二驱动源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Y轴安装板设有与第二丝杆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 Y轴滑板的中部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Y轴滑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二导轨连接,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安装于Y轴安装板,所述第二落粉机构安装于Y轴滑板。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相似,只是两者驱动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移动的方向不同。第一落粉机构安装于Y轴安装板,以令第一落粉机构在Y轴方向固定。则当第一落粉机构向成型仓落粉时,第一移动机构通过第二移动机构驱动第一落粉机构在X轴方向移动,令粉末盒的落粉口位于成型仓的正上方,从而保证第一粉末精准下落到成型仓内。而第二落粉机构安装在Y轴滑板上,则第二落粉机构即可进行X轴方向的移动,也可进行Y轴方向的移动,保证第二落粉机构放落的第二种粉末可精准的落放到相应的位置,即不会浪费第二粉末,也不影响第一种粉末形成的基体部分的性能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源也采用绝对式伺服电机,从而精准调整第二落粉机构位置。
所述Y轴安装板的两端设有用于检测Y轴滑板移动时极限位置的第二限位传感器。此第二限位传感器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检测Y轴滑板移动时的极限位置,据第二限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二落粉机构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极限位置,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
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包括第一落粉安装板、粉末盒、盒盖、落粉轴和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一落粉安装板固定于第二移动机构的Y轴安装板,所述粉末盒安装于第一落粉安装板,所述盒盖和落粉轴均安装于粉末盒的落粉口,且所述盒盖的下端与落粉轴的轴壁保持接触;所述落粉轴的轴壁设有落粉槽,所述第三驱动源安装于第一落粉安装板,且所述第三驱动源通过传动组件与落粉轴的一端连接。第一落粉机构用于制成基体部分的第一种粉末落料。盒盖的下端与落粉轴的轴壁保持,则当第三驱动源带动落粉轴转动的过程中,落粉槽转到盒盖的下端位置时,此时盒盖的下端的两头保持与落粉轴的轴壁保持接触,则落粉槽位于盒盖的下端中部,则粉末盒的落粉口处于打开状态,则粉末盒内的第一种粉末从落粉口下落到成型仓内。而需要关闭粉末盒的落粉口时,第三驱动源驱动落粉轴转轴,令盒盖的下端与落粉槽错开,则盒盖的下端均与落粉轴的轴壁保持接触,以关闭粉末盒的落粉口。同时,第三驱动源采用步进电机,从而对精准控制第一种粉末的落料量。而为保证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落粉槽设置4个,此4个落粉槽均匀设置于落粉轴的轴壁。本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采用皮带传动。所述第一落粉安装板设有用于将第一种粉末投放后将第一粉末刮平的落粉刮刀。落粉刮刀将第一种粉末在成型仓内刮平,方便后续的柔性刮刀机构快速将多余的第一种粉末刮走。
所述第二落粉机构包括第二落粉安装板、储粉盒、振动连接件、振动源、出粉针头和吸粉针头,所述第二落粉安装板安装于第二移动机构的Y轴滑板,所述储粉盒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所述振动源通过振动连接件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所述出粉针头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且所述出粉针头与储粉盒连通,所述振动源与出粉针头连接;所述吸粉针头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且所述吸粉针头的末端连接有粉末气泵。此第二落粉机构用于投放第二种粉末,其中第二种粉末储放于储粉盒中。当需要投放第二种粉末时,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将出粉针头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第二种粉末自出粉针头排出,以精准下落到相应的位置;而在第二种粉末投放前,吸粉针头可将位于第二种粉末投放区域处的第一种粉末吸走,从而保证后续工作有效进行,以进一步提高加工后线齿轮的性能。本实施例中振动源采用超声波发生器,以产生振动且加速第二种粉末的投放,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成型仓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源、支撑件和成型基板,所述机架上设有成型仓,所述成型基板通过支撑件安装于成型仓内,所述第四驱动源安装于机架,且所述第四驱动源与支撑件连接。成型仓用于支承第一种粉末和第二种粉末,以方便第一种粉末和第二种粉末的烧结。为避免成型基板上的粉末 (第一种粉末和第二粉末的统称)掉到驱动源上,在成型基板和和支撑件之间设有密封圈。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源采用闭环步进电机,此步进电驱动成型基板在成型仓内进行上下移动,以方便线齿轮激光微烧结时的分层烧结加工。
所述柔性刮刀机构包括刮刀安装板、同步带组件、刮刀连接件、夹持件、柔性刮刀和第五驱动源;所述刮刀安装板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同步带组件和第五驱动源安装于刮刀安装板,且所述同步带组件的主动轮与第五驱动源连接;所述刮刀连接件一端与同步带组件中的同步带连接,所述柔性刮刀通过夹持件与刮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此柔性刮刀机构主要用于刮走多余投放的第一种粉末和第二种粉末,以保证线齿轮的精确度。具体的,第五驱动源通过同步带组件、刮连接件和夹持件带动柔性刮刀进行X轴方向的移动,以将成型仓内多余的第一种粉末和第二种粉末刮走。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柔性刮刀移动时的稳定性高。本实施例第五驱动源采用步进电机。如图10 所示,夹持件主要由2张夹持板构成,此夹持板的上端设有卡槽,而柔性刮刀的上端设有与卡槽匹配的卡块。当2张夹持板组成夹持柔性刮刀时,卡块嵌入卡槽。这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且柔性刮刀的稳定性高。
一种基于上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的线齿轮激光微烧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线齿轮所有接触线方程以及分层厚度d,通过联立接触线方程f(x,y,z)=0和z=n·d,可以确定第n层的高度以及第n层的所有接触点的位置坐标,进而获得每一层的接触点扫描区域和基体扫描区域;并且通过切片软件获得激光的扫描路径;其中,接触线方程是圆柱螺旋线、圆锥螺旋线等可以实现共轭曲线的方程,即为一现有的方程,如以圆柱螺旋线为例,圆柱螺旋线的接触线方程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52726940000101
其中M为螺旋线的螺旋半径,N为螺旋线的螺距, t为螺旋线的参变量;
2)第五驱动源带动成型基板下降一个1.5倍分层厚度d的距离,形成单层的加工厚度;进而第一移动机构往成型仓移动,待第一落粉机构正好处于成型仓的上方时,第三驱动源启动,并且随着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将第一落粉机构中的第一种粉末落放在成型仓内,进而第五驱动源带动成型基板上升0.5d的距离,并且通过柔性刮刀机构将多余的第一种粉末刮走,令第一种粉末层的厚度和加工厚度一致;
3)激光按照切片软件所得的路径对基体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加工,待基体扫描区域加工完成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配合移动将第二落粉机构的吸粉针头移动至接触点扫描区域,并且将接触点扫描区域中的第一种粉末吸走,进而第二落粉机构的出粉针头移动至接触点扫描区域,通过振动源将第二种粉末落放在接触点扫描区域,再次通过柔性刮刀机构将多余的第二种粉末刮走;
4)激光按照切片软件所得的路径对接触点扫描区域进行扫描加工;
5)依次循环步骤1)~4),通过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一落粉机构、第二落粉机构、成型仓机构、柔性刮刀机构以及激光器配合协调完成整个微线齿轮零件的烧结过程,并且获得符合抗黏附和疲劳要求的微线齿轮。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一落粉机构、第二落粉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成型仓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均安装于机架,所述成型仓机构位于第一移动机构和柔性刮刀机构之间;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和第二落粉机构均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成型仓机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X轴安装板、第一驱动源、第一丝杆和X轴滑板,所述X轴安装板固定于机架,所述第一丝杆安装于X轴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源与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X轴安装板设有与第一丝杆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X轴滑板的中部与第一丝杆连接,所述X轴滑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导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安装于X轴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安装板的两端设有用于检测X轴滑板移动时极限位置的第一限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Y轴安装板、第二驱动源、第二丝杆和Y轴滑板,所述Y轴安装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移动机构的X轴滑板,所述第二丝杆安装于Y轴安装板,且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互相垂直;所述第二驱动源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Y轴安装板设有与第二丝杆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Y轴滑板的中部与第二丝杆连接,所述Y轴滑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二导轨连接,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安装于Y轴安装板,所述第二落粉机构安装于Y轴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安装板的两端设有用于检测Y轴滑板移动时极限位置的第二限位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粉机构包括第一落粉安装板、粉末盒、盒盖、落粉轴和第三驱动源,所述第一落粉安装板固定于第二移动机构的Y轴安装板,所述粉末盒安装于第一落粉安装板,所述盒盖和落粉轴均安装于粉末盒的落粉口,且所述盒盖的下端与落粉轴的轴壁保持接触;所述落粉轴的轴壁设有落粉槽,所述第三驱动源安装于第一落粉安装板,且所述第三驱动源通过传动组件与落粉轴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落粉机构包括第二落粉安装板、储粉盒、振动连接件、振动源、出粉针头和吸粉针头,所述第二落粉安装板安装于第二移动机构的Y轴滑板,所述储粉盒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所述振动源通过振动连接件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所述出粉针头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且所述出粉针头与储粉盒连通,所述振动源与出粉针头连接;所述吸粉针头安装于第二落粉安装板,且所述吸粉针头的末端连接有粉末气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仓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源、支撑件和成型基板,所述机架上设有成型仓,所述成型基板通过支撑件安装于成型仓内,所述第四驱动源安装于机架,且所述第四驱动源与支撑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刮刀机构包括刮刀安装板、同步带组件、刮刀连接件、夹持件、柔性刮刀和第五驱动源;所述刮刀安装板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同步带组件和第五驱动源安装于刮刀安装板,且所述同步带组件的主动轮与第五驱动源连接;所述刮刀连接件一端与同步带组件中的同步带连接,所述柔性刮刀通过夹持件与刮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
CN201922451392.4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Active CN211990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1392.4U CN211990926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1392.4U CN211990926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0926U true CN211990926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1392.4U Active CN211990926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09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4674A (zh) * 2019-12-30 2020-04-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及线齿轮激光微烧结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4674A (zh) * 2019-12-30 2020-04-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及线齿轮激光微烧结方法
CN111014674B (zh) * 2019-12-30 2023-08-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及线齿轮激光微烧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9942U (zh) 一种激光烧结3d打印机
CN108790152B (zh) 高通量增材制造系统
EP3450058B1 (en) Powder bed re-coater apparatus
CN107199339B (zh) 用于激光快速成型设备的铺粉精确控制装置及方法
US7351290B2 (en) Robotic pen
CN107471399B (zh) 一种打印陶瓷材料的新型激光3d打印机及控制方法
CN100377816C (zh) 三维形状造型物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10450412B (zh) 增材制造的系统
CN105365214B (zh) 光固化快速成型3d打印机的闭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735219A (zh) 一种轮盘式多材料激光选区熔化成型装置与方法
CN106424729A (zh) 一种铺粉装置及增材制造装置
CN203635914U (zh)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slm设备双向铺粉装置
CN110539489A (zh) 具有粉料回收功能的循环供料设备
CN109747150B (zh) 一种sla光固化3d打印设备
WO2020119591A1 (zh) 三维打印设备及其刮板组件
CN203817391U (zh) 一种激光3d打印设备
CN103561891A (zh) 三维形状造型物的制造方法
CN211990926U (zh)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
CN107053429A (zh) 一种可以实现陶瓷零件坯体精密成形的3d打印机及方法
CN103817939A (zh) 粉末打印机及粉末材料成型方法
CN111014674A (zh) 一种微线齿轮的增材制造装置及线齿轮激光微烧结方法
CN108162391A (zh) 一种制作铸造砂型的激光3d打印平台
CN107378661A (zh) 一种数控刀片磨床
CN213559880U (zh)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设备的单刮刀双向铺粉装置
CN219052920U (zh) 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及其送铺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