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6227U - 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86227U CN211986227U CN202020161207.8U CN202020161207U CN211986227U CN 211986227 U CN211986227 U CN 211986227U CN 202020161207 U CN202020161207 U CN 202020161207U CN 211986227 U CN211986227 U CN 2119862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lifting
- locking bolt
- walking aid
- bed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锁紧螺栓、第一升降支架、腋下支撑座、储物配重箱、支撑脚、第二升降支架、锁止万向轮、开关门、座板和照明灯,所述右支架设置于左支架内,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栓与左支架连接,在左支架、右支架顶部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升降支架,所述第一升降支架通过连接斜杆与腋下支撑座连接,在左支架、右支架中部左右两侧外分别设置储物配重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伸缩设置的左支架、右支架将可根据需求调节助行器的宽度,同时升降支架配合腋下支撑座的设置可根据需求调节助行器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体胖的患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行器是支撑体重,保护平衡和帮助行走的器具,现有助行器通常分为交替式助行器、抬起式助行器、前轮式助行器及四轮式助行器,且现有助行器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常常用来减轻下肢的负荷,如骨折不允许负重或下肢肌力弱,协调性差的患者均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助行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性,帮助康复。
但现有康复用助行器的灵活性较差,首先是助行器的自身重量及运动方式,如推行,提起放下的方式等都是固定的,不利于对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其次,助行器自身的高度及宽度也是不变的,使患者在使用助行器时的舒适度大大降低,且现有助行器的安全性较低,不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第一锁紧螺栓、第一升降支架、腋下支撑座、储物配重箱、支撑脚、第二升降支架、锁止万向轮、开关门、座板和照明灯,所述右支架设置于左支架内,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栓与左支架连接,在左支架、右支架顶部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升降支架,所述第一升降支架通过连接斜杆与腋下支撑座连接,在左支架、右支架中部左右两侧外分别设置储物配重箱,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底部左右两侧下分别设置支撑脚,在左支架、右支架底部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二升降支架与锁止万向轮连接,所述左支架、右支架背面通过铰链与开关门连接,在开关门内侧面上设置座板,所述左支架正面内侧设置照明灯。
作为优选,所述腋下支撑座呈U型设置,在腋下支撑座内设置臂膀放置槽,所述臂膀放置槽底面设置缓冲软垫,所述支撑脚底部设置防滑垫。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一升降杆和第二锁紧螺栓,第一升降杆设置于第一固定杆内,第一升降杆通过第二锁紧螺栓与第一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顶部与连接斜杆连接,第一固定杆固定设置于左支架、右支架顶部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支架一侧旁设置刹车于左支架、右支架顶部上,且刹车与锁止万向轮连接,所述刹车下设置防滑握垫于左支架、右支架顶部外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升降支架包括第二固定杆、第二升降杆和第三锁紧螺栓,第二升降杆设置于第二固定杆内且通过第三锁紧螺栓与第二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设置于左支架、右支架底部内侧,第二升降杆底部与锁止万向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座板包括活动座板、固定座板和定位锁紧螺栓,活动座板通过定位锁紧螺栓设置于固定座板外,所述固定座板右端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加强筋与开关门连接,在活动座板上表面设置软垫,所述开关门外侧分别设置锁扣,且开关门设置为左右两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伸缩设置的左支架、右支架将可根据需求调节助行器的宽度,同时升降支架配合腋下支撑座的设置可根据需求调节助行器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体胖的患者,同时可升降锁止万向轮配合支撑脚的设置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调整助行器,使其使用适合自己的康复训练方式,推行或提起放下均可,储物配重箱具有储物功能的同时具备配重的效果,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加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且提高助行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其安全性,照明灯的设置将提供照明功能,便于夜间使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座板与开关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支架;2、右支架;3、第一锁紧螺栓;4、第一升降支架;5、腋下支撑座;6、储物配重箱;7、支撑脚;8、第二升降支架;9、锁止万向轮;10、开关门;11、座板;12、照明灯;13、臂膀放置槽;14、缓冲软垫;15、第一升降杆;16、第一固定杆;17、第二锁紧螺栓;18、连接斜杆;19、第二固定杆;20、第二升降杆;21、第三锁紧螺栓;22、防滑垫;23、铰链;24、锁扣;25、刹车;26、防滑握垫;27、活动座板;28、固定座板;29、定位锁紧螺栓;30、软垫;3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第一锁紧螺栓3、第一升降支架4、腋下支撑座5、储物配重箱6、支撑脚7、第二升降支架8、锁止万向轮9、开关门10、座板11和照明灯12,所述右支架2设置于左支架1内,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栓3与左支架1连接,在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升降支架4,所述第一升降支架4通过连接斜杆18与腋下支撑座5连接,在左支架1、右支架2中部左右两侧外分别设置储物配重箱6,所述左支架1、右支架2底部左右两侧下分别设置支撑脚7,在左支架1、右支架2底部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二升降支架8与锁止万向轮9连接,所述左支架1、右支架2背面通过铰链23与开关门10连接,在开关门10内侧面上设置座板11,所述左支架1正面内侧设置照明灯12。所述腋下支撑座5呈U型设置,在腋下支撑座5内设置臂膀放置槽13,所述臂膀放置槽13底面设置缓冲软垫14,所述支撑脚7底部设置防滑垫22。所述第一升降支架4包括第一固定杆16、第一升降杆15和第二锁紧螺栓17,第一升降杆15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6内,第一升降杆15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7与第一固定杆16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15顶部与连接斜杆18连接,第一固定杆16固定设置于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内侧。所述第一升降支架4一侧旁设置刹车25于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上,且刹车25与锁止万向轮9连接,所述刹车25下设置防滑握垫26于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升降支架8包括第二固定杆19、第二升降杆20和第三锁紧螺栓21,第二升降杆20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9内且通过第三锁紧螺栓21与第二固定杆19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9设置于左支架1、右支架2底部内侧,第二升降杆20底部与锁止万向轮9连接。所述座板11包括活动座板27、固定座板28和定位锁紧螺栓29,活动座板27通过定位锁紧螺栓29设置于固定座板28外,所述固定座板28右端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加强筋31与开关门10连接,在活动座板27上表面设置软垫30,所述开关门10外侧分别设置锁扣24,且开关门10设置为左右两扇。所述座板11纵向与横向均可调节长度,可配合左支架1、右支架2的宽度调节而调节。所述锁扣24配合锁链使用,锁链可根据需求调节长度。所述U型设置的腋下支撑座5将便于患者固定臂膀,使其不易从腋下支撑座5内脱离,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安全性。所述防滑握垫26、防滑垫22的设置均将达到防滑效果,提高助行器的稳定和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根据需求选择放下锁止万向轮9或升起锁止万向轮9使用支撑脚7,若需使用锁止万向轮9进行推行康复训练,只需通过移动第二升降杆20的位置使锁止万向轮9与地面接触且支撑脚7腾空后,利用第三锁紧螺栓21固定即可,当无需使用锁止万向轮9使升起即可,然后根据需求调节助行器的宽度,将右支架2从左支架1内拉出至所需位置后利用第一锁紧螺栓3固定定位,需要调节助行器的高度时,利用第一升降杆15移动从而带动腋下支撑座5移动至所需位置后,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7固定即可,打开开关门10,患者进入助行器内,然后将腋下放置于腋下支撑座5上,手握防滑握垫26上,然后通过锁扣24将开关门10关闭,同时座板11可根据需求调节长度以适于患者使用,当患者训练疲惫时,无需从助行器上下来,直接坐在座板11即可,同时当进行推行时可利用刹车25进行刹车停止,当需要进行储物或配置时将物品放入储物配重箱6内即可。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6)
1.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第一锁紧螺栓(3)、第一升降支架(4)、腋下支撑座(5)、储物配重箱(6)、支撑脚(7)、第二升降支架(8)、锁止万向轮(9)、开关门(10)、座板(11)和照明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架(2)设置于左支架(1)内,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栓(3)与左支架(1)连接,在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一升降支架(4),所述第一升降支架(4)通过连接斜杆(18)与腋下支撑座(5)连接,在左支架(1)、右支架(2)中部左右两侧外分别设置储物配重箱(6),所述左支架(1)、右支架(2)底部左右两侧下分别设置支撑脚(7),在左支架(1)、右支架(2)底部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第二升降支架(8)与锁止万向轮(9)连接,所述左支架(1)、右支架(2)背面通过铰链(23)与开关门(10)连接,在开关门(10)内侧面上设置座板(11),所述左支架(1)正面内侧设置照明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腋下支撑座(5)呈U型设置,在腋下支撑座(5)内设置臂膀放置槽(13),所述臂膀放置槽(13)底面设置缓冲软垫(14),所述支撑脚(7)底部设置防滑垫(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4)包括第一固定杆(16)、第一升降杆(15)和第二锁紧螺栓(17),第一升降杆(15)设置于第一固定杆(16)内,第一升降杆(15)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7)与第一固定杆(16)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15)顶部与连接斜杆(18)连接,第一固定杆(16)固定设置于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4)一侧旁设置刹车(25)于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上,且刹车(25)与锁止万向轮(9)连接,所述刹车(25)下设置防滑握垫(26)于左支架(1)、右支架(2)顶部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支架(8)包括第二固定杆(19)、第二升降杆(20)和第三锁紧螺栓(21),第二升降杆(20)设置于第二固定杆(19)内且通过第三锁紧螺栓(21)与第二固定杆(19)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9)设置于左支架(1)、右支架(2)底部内侧,第二升降杆(20)底部与锁止万向轮(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1)包括活动座板(27)、固定座板(28)和定位锁紧螺栓(29),活动座板(27)通过定位锁紧螺栓(29)设置于固定座板(28)外,所述固定座板(28)右端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加强筋(31)与开关门(10)连接,在活动座板(27)上表面设置软垫(30),所述开关门(10)外侧分别设置锁扣(24),且开关门(10)设置为左右两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1207.8U CN211986227U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1207.8U CN211986227U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86227U true CN211986227U (zh) | 2020-11-24 |
Family
ID=7342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61207.8U Active CN211986227U (zh) | 2020-02-11 | 2020-02-11 | 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86227U (zh) |
-
2020
- 2020-02-11 CN CN202020161207.8U patent/CN2119862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13898B2 (ja) | 車載用ストレッチャーの固定具 | |
US5375913A (en) | Lift device for wheelchairs | |
US20060085914A1 (en) | Adjustable bed for bariatric patients | |
AU2009209080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isting a seated person to a standing position | |
CN108904229A (zh) | 智能轮式助行器 | |
JP5804413B2 (ja) | 歩行補助車 | |
WO2001021128A1 (en) | A mobility aid | |
CN216570626U (zh) | 升降主机、悬吊机、移位机 | |
EP0739194B1 (en) | A hoist for handling a patient and a feet-supporting plate assembly to be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a hoist for handling a patient | |
CN103816016A (zh) | 一种护理用高床架平衡式多功能床轮椅和谐体 | |
CN211986227U (zh) | 一种新型康复用助行器 | |
CN106913427A (zh) | 多功能智能操控式轮椅 | |
CN210812308U (zh) | 一种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 |
JP4160787B2 (ja) | 平行リンク式座部昇降歩行車 | |
US6839925B2 (en) | Wheeled stretcher lift assist apparatus | |
CN215132296U (zh) | 一种肢体植皮整形用换药支架 | |
CN205832114U (zh) | 一种老人辅助行走器 | |
CN215875447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智能助行仪 | |
JP2005021327A (ja) | サドル着脱昇降式歩行車 | |
CN215938201U (zh) | 一种老年人防跌倒助行器 | |
CN209019195U (zh) | 一种急诊用楼梯担架 | |
CN219375387U (zh) | 一种步行辅助架 | |
CN219127117U (zh) | 一种多功能医疗轮椅 | |
CN210250483U (zh) | 一种防滑减震的可照明的多功能铝合金拐杖 | |
CN219375374U (zh) | 一种老年医学用防滑式辅助行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