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1581U -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1581U
CN211981581U CN202020803117.4U CN202020803117U CN211981581U CN 211981581 U CN211981581 U CN 211981581U CN 202020803117 U CN202020803117 U CN 202020803117U CN 211981581 U CN211981581 U CN 211981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ircuit
coil
controll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031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有根
杨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031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1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1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1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涉及电路技术领域。该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组充电电路;整流电路通过谐振电路与充电线圈连接、整流电路与调压电路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每组充电电路中的调压电路、整流电路连接;控制器用于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调压电路用于根据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整流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调制信号和调压信号控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谐振电路用于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以使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通过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目标充电线圈为多个待充电设备充电,提高了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控制器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所以,各类的充电技术也应运而生,无线充电技术也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包括线圈和控制器,通过一个控制器控制对应的线圈工作,实现为一个待充电设备充电。
但是,相关技术中,要为多个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则需要多个控制器,降低了无线充电设备中控制器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以便解决相关技术中,要为多个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则需要多个控制器,降低了无线充电设备中控制器的利用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多组充电电路;其中,每组充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调压电路、谐振电路和一组充电线圈,每组所述充电线圈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线圈,其中,所述整流电路通过所述谐振电路与所述充电线圈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调压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组所述充电电路中的所述调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每组所述充电电路中的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所述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
所述调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调压信号控制所述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向每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所述交流信号,以使所述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可选地,每组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解码电路;所述解码电路与所述控制器、同组的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充电线圈通过所述谐振电路发送的耦合电流,并对所述耦合电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耦合电流,所述耦合电流为所述目标充电线圈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所述目标充电线圈感应到的电流;
所述解码电路用于对所述处理后的耦合电流进行解码,得到解码信息,所述解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解码信息,调整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以调整对应的所述谐振电路发射的所述交流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充电线圈选择电路;
所述充电线圈选择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每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每个所述充电线圈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解码信息确定选择信息,所述选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充电线圈;
所述充电线圈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发送的选择信息,选择一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目标充电线圈。
可选地,所述充电线圈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选择信息,调整一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所述充电线圈对应的开关,以选择一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目标充电线圈。
可选地,若所述目标充电线圈未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控制器还用于采用预设顺序选择同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其他充电线圈为新的目标充电线圈。
可选地,若所述控制器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解码电路发送的所述解码信息,则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充电线圈未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可选地,每组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和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以及同组的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所述充电线圈的电压信息;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所述充电线圈的电流信息;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所述充电线圈的温度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信息、所述电流信息和所述温度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调整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供电模块、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
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输入电压检测模块;
所述输入电压检测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输入电压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信息,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电压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指示灯;
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的数量为3组,每组所述充电线圈中包括1个或多个充电线圈。
可选地,多组所述充电电路中的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且,在所述电路板上沿同一水平线依次排列。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充电线圈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控制器和多组充电电路;其中,每组充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调压电路、谐振电路和一组充电线圈,其中,整流电路通过谐振电路与充电线圈连接、整流电路与调压电路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每组充电电路中的调压电路、整流电路连接;控制器用于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调压电路用于根据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整流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调制信号和调压信号控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谐振电路用于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以使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通过一个控制器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继而使得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单元通过谐振电路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实现通过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目标充电线圈为多个待充电设备充电,提高了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控制器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一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一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供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包括:控制器和多组充电电路。
其中,每组充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调压电路、谐振电路和一组充电线圈,每组充电线圈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线圈,整流电路通过谐振电路与充电线圈连接、整流电路与调压电路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每组充电电路中的调压电路、整流电路连接。
另外,控制器可以用于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调压电路可以用于根据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整流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调制信号和调压信号控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谐振电路可以用于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以使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其中,控制器也可以称为无线充电控制器。
其中,每组充电电路独立工作,互相之间不受影响。另外,谐振电路可以为LC(电感电容)所构成的谐振电路,整流电路可以为通过MOS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管构成的全桥整流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以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调压电路可以接收第二调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可以根据调压信号和第一调制信号控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谐振电路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目标充电线圈可以获取该交流信号,并根据该交流信号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均可以为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器向每组充电电路中整流电路输出的第一调制信号是互补的,控制器向每组充电电路中调压电路输出的第二调制信号是相互独立的。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包括多个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多个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通道),以实现对于多组充电电路的控制。
可选地,如图1所示,充电电路的数量可以为3组,3组充电电路分别为A组充电电路、B组充电电路、C组充电电路。A组充电电路可以包括:A组调压电路、A组整流电路、A组谐振电路和A组充电线圈;B组充电电路可以包括:B组调压电路、B组整流电路、B组谐振电路和B组充电线圈;C组充电电路可以包括:C组调压电路、C组整流电路、C组谐振电路和C组充电线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仅示出了3组充电电路,应当理解,充电设备可以包括2组充电电路,也可以包括4组充电电路,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充电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其中,充电设备所包括的多组充电电路均可以由同一控制器,即该充电设备的控制器进行控制。
另外,一组充电电路中包括一组充电线圈,相应的,多组充电电路中包括多组充电线圈,每组充电线圈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线圈,多组充电电路中充电线圈的总数量可以为预设数量,例如,该预设数量为7个或者9个。
可选地,每组充电线圈中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充电线圈。其中,当每组充电线圈中包括多个充电线圈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以及充电线圈数量进行组合,例如,当充电设备具有3组充电电路,且预设数量为7个时,每组充电线圈中充电线圈的数量可以分别为2个、3个、2个,或者,3个、 1个、3个。例如,当充电设备具有3组充电电路,且预设数量为9个时,每组充电线圈中充电线圈的数量可以均为3个、3个、3个,或者,2个、3 个、4个,当然不以上述组合方式为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3组充电电路,均可以实现充电功率为15W(瓦特)的快充。待充电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耳机盒、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控制器和多组充电电路;其中,每组充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调压电路、谐振电路和一组充电线圈,其中,整流电路通过谐振电路与充电线圈连接、整流电路与调压电路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每组充电电路中的调压电路、整流电路连接;控制器用于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调压电路用于根据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整流电路用于根据第一调制信号和调压信号控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谐振电路用于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以使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通过一个控制器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继而使得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单元通过谐振电路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实现通过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目标充电线圈为多个待充电设备充电,提高了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控制器的利用率。
可选地,多组充电电路中的充电线圈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且,在电路板上沿同一水平线依次排列。
其中,每组充电电路包括一组充电线圈,每组充电线圈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线圈,多组充电电路中的充电线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充电线圈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可以便于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集成。
另外,当多个充电线圈沿多个水平线排列时,多个水平线之间距离较小时,会造成的干扰问题;而当多个水平线之间距离较大时,又会增加对于电路板的占用空间。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多个充电线圈沿同一水平线依次排列,可以减小充电线圈对于电路板的占用空间,还能够提高通过充电线圈同时为多个待充电设备供电时的供电质量。
可选的,相邻两个充电线圈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多组充电电路中的每个充电线圈尺寸可以相同。相邻两个充电线圈之间的重叠区域的尺寸,可以小于充电线圈的尺寸,例如,重叠区域的尺寸可以为充电线圈的尺寸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电路板上的多个充电线圈可以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充电线圈之间具有重叠区域,且,前一充电线圈可以为位于后一充电线圈上。
例如,在同一电路板上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多个充电线圈可以包括:充电线圈a、充电线圈b、充电线圈c、和充电线圈d。其中,充电线圈a 与充电线圈b具有重叠区域,且,充电线圈a位于充电线圈b上;充电线圈b与充电线圈c具有重叠区域,且,充电线圈b位于充电线圈c上;充电线圈c与充电线圈d具有重叠区域,且,充电线圈c位于充电线圈d上。
可选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一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每组充电电路还包括:解码电路;解码电路与控制器、同组的整流电路连接。
其中,整流电路用于接收目标充电线圈通过谐振电路发送的耦合电流,并对耦合电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耦合电流,耦合电流为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目标充电线圈感应到的电流。
解码电路用于对处理后的耦合电流进行解码,得到解码信息,解码信息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信息。
控制器用于根据解码信息,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以调整对应的谐振电路发射的交流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目标充电线圈可以获取待充电设备所产生的耦合电流,并向谐振电路发送该耦合电流;谐振电路可以接收该耦合电流,并向整流电路发送该耦合电流;整流电路接收该耦合电流并对该耦合电流进行整流,得到整流后的耦合电流,继而向解码电路发送该整流后的耦合电流;解码电路可以接收该整流后的耦合电流,并对整流后的耦合电流进行解码,得到解码信息,向控制器发送该解码信息。
相应的,控制器可以接收该解码信息,根据该解码信息可以确定待充电设备所需的充电功率、当前目标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等信息,控制器可以根据待充电设备所需的充电功率和当前目标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以改变谐振电路所发送的交流信号,使得目标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满足待充电设备所需的充电功率,准确高效的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可以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以改变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调压电路可以基于调整后的第二调制信号输出的调整后的调压信号,整流电路可以根据调整后的第一调制信号和调整后的调压信号控制谐振电路输出调整后的交流信号,目标充电线圈基于该调整后的交流信号为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调整了目标充电设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功率。
例如,控制器可以调大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或者,调小第一调制信号和/或第二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或者,将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调整至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充电线圈选择电路;
其中,充电线圈选择电路分别与控制器、每组充电线圈中的每个充电线圈连接;控制器还用于根据解码信息确定选择信息,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充电线圈,充电线圈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控制器发送的选择信息,选择一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还可以根据解码信息,确定通过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待充电设备可以获取的最大充电功率,判断该最大充电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不预设条件,则确定通过该组充电线圈中与目标充电线圈相邻的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待充电设备可以获取的最大充电功率,选择相邻的充电线圈中可以为待充电设备提供较大充电功率的充电线圈作为目标充电线圈。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可以向充电线圈选择电路发送选择信息,充电线圈选择电路可以接收该选择信息,选择信息中可以携带有目标充电线圈的标识,充电线圈选择电路可以根据目标充电线圈的标识,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并导通该目标充电线圈与对应的谐振电路之间的连接,即选择一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以使得谐振电路可以向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
另外,若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当前目标充电线圈继续为待充电设备供电,并根据解码信息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以调整对应的谐振电路发射的交流信号。
其中,控制器可以根据解码信息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以改变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调整了对应的谐振电路发射的交流信号,继而改变了目标充电设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功率。例如,可以增大目标充电设备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的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在根据解码信息确定目标充电线圈时,应当确保任意两个目标充电线圈间隔预设数量的充电线圈,该预设数量可以为两个,从而可以提高目标充电线圈工作时的可靠性,避免相邻的充电线圈同时工作,产生影响。
可选地,充电线圈选择电路用于根据选择信息,调整一组充电线圈中的充电线圈对应的开关,以选择一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充电线圈可以具有对应的开关,当选择信息指示该充电线圈为目标充电线圈时,可以闭合该充电线圈对应的开关,同时断开该充电线圈所在的一组充电线圈中其他充电线圈的开关,从而实现选择一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
可选地,若目标充电线圈未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控制器还用于采用预设顺序选择同组充电线圈中的其他充电线圈为新的目标充电线圈。
其中,每组充电线圈中有且仅有一个充电线圈可以工作。
当一组充电线圈包括多个充电线圈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某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处于工作状态,但目标充电线圈未为待充电设备充电,即目标充电线圈未连接有待充电设备时,控制器可以采用预设顺序,确定同组充电线圈中新的目标充电线圈。
相应的,充电线圈选择电路可以根据控制器确定每组充电线圈中的新的目标充电线圈,断开或者闭合每组充电线圈中充电线圈对应的开关,以使谐振电路可以向新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即新的目标充电线圈开始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充电线圈工作时,待充电设备与该充电线圈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充电线圈可以感应到耦合电流。通过预设顺序确定每组充电线圈中的新的目标充电线圈,以使新的目标充电线圈工作,可以及时的发现待充电设备,使得控制器可以根据解码信息,确定为待充电设备供电的目标充电线圈,以及调整交流信号的大小等。
可选地,若控制器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解码电路发送的解码信息,则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目标充电线圈未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目标充电线圈的预设范围内,不存在待充电设备时,目标充电线圈感应不到耦合电流,相应的解码电路不会产生解码信息。因此,若控制器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解码电路发送的解码信息时,则说明目标充电线圈未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一组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3所示,每组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
其中,电压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均与控制器、以及同组的整流电路连接。
另外,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充电线圈的电压信息;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充电线圈的电流信息;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充电线圈的温度信息;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
其中,控制器可以根据解码信息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脉冲宽度,以改变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继而调整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信号,从而改变目标充电线圈的工作状态,使得目标充电线圈的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可以对同组充电线圈的目标充电线圈的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组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对应的目标充电线圈的电压信息,每组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对应的目标充电线圈的电流信息,每组温度检测电路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对应的目标充电线圈的温度信息。
相应的,控制器可以接收该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控制器可以预设有电压条件、电流条件和温度条件,控制器可以分别判断电压信息是否满足电压条件、电流信息是否满足电流条件、温度信息是否满足电流,得到判断结果,继而根据该判断结果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以改变谐振电路向目标充电线圈输出的交流信息,从而改变目标充电线圈的工作状态,保护待充电设备。
当然,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判断结果,控制谐振电路停止为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即停止能量的传输。例如,当电压条件、电流条件和温度条件均不满足对应的预设条件时,控制谐振电路停止为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中供电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4所示,该充电设备可以还包括:供电模块、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
其中,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控制器连接。其中,供电模块的供电接口可以为type-C(USB Type-C,通用串行总线的硬件接口) 或者DC(DirectCurrent,直流)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模块可以采用12V(伏特),4A(安培)或者15V, 3A的电源进行供电;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DC-DC模块)可以对供电模块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降压稳压处理,再输出给控制器,实现通过稳定的电源给控制器供电,保证控制器工作的稳定性。
另外,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与控制器之间具有预设通信协议,该通信协议可以为QC(Quick Charge,快速充电)协议,或者PD(Power Delivery,快充)协议,控制器可以根据预设协议确定功率信息,若功率信息不满足预设功率条件,则控制器限制谐振电路的功率输出。
可选地,如图4所示,充电设备还包括:输入电压检测模块。
其中,输入电压检测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控制器连接;输入电压检测模块用于获取供电模块的电压信息,并向控制器发送电压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入电压检测模块获取供电模块的电压信息,并向控制器发送电压信息,控制器可以接收该电压信息,并判断该电压信息是否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或者判断该电压信息是否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若电压信息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或者判断该电压信息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则控制器控制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进入保护状态,即无线设备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4所示,供电模块还与调压电路连接,以为调压电路供电。
可选地,如图3所示,该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还可以包括:指示灯。
其中,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组充电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指示灯,当控制器确定一组充电电路中的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则控制器控制同组充电电路中的指示灯工作,反之,则控制器控制同组充电电路中的指示灯停止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指示灯,可以使得用户获知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为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为每组充电电路设置独立的指示灯,使得可以各个指示灯可以独立工作,独立指示每组充电电路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充电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图4中的控制器,该方法可以包括:
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以使整流电路通过谐振电路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以使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其中,调压电路根据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整流电路根据第一调制信号和调压信号控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解码电路发送的解码信息;并根据解码信息,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以调整对应的谐振电路发射的交流信号。
其中,解码信息为解码电路对耦合电流进行解码所得到的信息,解码信息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信息;耦合电流为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目标充电线圈感应到的电流。
可选地,根据解码信息确定选择信息,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充电线圈。
可选地,若目标充电线圈未为待充电设备充电,采用预设顺序选择同组充电线圈中的其他充电线圈为新的目标充电线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的实现过程,与图1至图4中提供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的实现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充电装置,应用于上述图1-图4中的控制器,该装置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每组充电电路中的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以使整流电路通过谐振电路向每组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交流信号,以使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解码电路发送的解码信息;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解码信息,调整第一调制信号和第二调制信号,以调整对应的谐振电路发射的交流信号。
其中,解码信息为解码电路对处理后的耦合电流进行解码所得到的信息,解码信息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信息;耦合电流为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目标充电线圈感应到的电流。
可选地,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解码信息确定选择信息,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充电线圈。
可选地,若目标充电线圈未为待充电设备充电,还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采用预设顺序选择同组充电线圈中的其他充电线圈为新的目标充电线圈。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 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器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
存储器50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2)

1.一种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多组充电电路;其中,每组充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调压电路、谐振电路和一组充电线圈,每组所述充电线圈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线圈,其中,所述整流电路通过所述谐振电路与所述充电线圈连接、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调压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每组所述充电电路中的所述调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每组所述充电电路中的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向所述调压电路输出第二调制信号;
所述调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制信号输出调压信号,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调压信号控制所述谐振电路输出交流信号;
所述谐振电路用于向每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目标充电线圈发送所述交流信号,以使所述目标充电线圈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解码电路;所述解码电路与所述控制器、同组的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目标充电线圈通过所述谐振电路发送的耦合电流,并对所述耦合电流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耦合电流,所述耦合电流为所述目标充电线圈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时,所述目标充电线圈感应到的电流;
所述解码电路用于对所述处理后的耦合电流进行解码,得到解码信息,所述解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解码信息,调整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以调整对应的所述谐振电路发射的所述交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线圈选择电路;
所述充电线圈选择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每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每个所述充电线圈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解码信息确定选择信息,所述选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充电线圈;
所述充电线圈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发送的选择信息,选择一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目标充电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选择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选择信息,调整一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所述充电线圈对应的开关,以选择一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所述目标充电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充电线圈未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控制器还用于采用预设顺序选择同组所述充电线圈中的其他充电线圈为新的目标充电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控制器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解码电路发送的所述解码信息,则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充电线圈未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和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均与所述控制器、以及同组的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所述充电线圈的电压信息;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所述充电线圈的电流信息;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同组所述充电线圈的温度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电压信息、所述电流信息和所述温度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调整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和所述第二调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模块、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
所述直流转直流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电压检测模块;
所述输入电压检测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输入电压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信息,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电压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灯;
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充电电路中的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且,在所述电路板上沿同一水平线依次排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充电线圈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CN202020803117.4U 2020-05-14 2020-05-14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Active CN211981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3117.4U CN211981581U (zh) 2020-05-14 2020-05-14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3117.4U CN211981581U (zh) 2020-05-14 2020-05-14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1581U true CN211981581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0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03117.4U Active CN211981581U (zh) 2020-05-14 2020-05-14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1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2315A (zh) * 2021-09-17 2021-1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2315A (zh) * 2021-09-17 2021-1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9150B2 (en)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feeding system, terminal device,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feeding device, and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feeding method
EP3609038B1 (en) Device to be charged,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system
EP2774244B1 (en) Energy efficient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1727794B1 (ko) 수전 제어 회로, 와이어리스 수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전자 기기
US20220216738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to-be-charged device, and charging
EP2710706B1 (en)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o a plurality of power receiving apparatus
EP2710707B1 (en) Power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power transmitter for communication with power receiver
CN112421801A (zh) 无线功率发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12195A (zh) 一种无线充放电电路、终端设备及无线充放电方法
KR20180096819A (ko) 유도 에너지 전달 시스템의 전력 손실 감소
AU2014332148A1 (en) Reducing power dissipation in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EP4024656A1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to be charge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930180B1 (ko) 수전기, 및,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CN211981581U (zh)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JP2013252001A (ja) 給電システム、給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CN105379092B (zh) 带有噪声控制的开关电源
WO2014208056A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US20230283117A1 (en) Power controller in a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US2024007257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atyamoorthy et al.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for mobile devices supporting inductive and resonant operating modes
CN111446780A (zh) 多线圈无线充电系统
JP6896072B2 (ja) エネルギー伝送装置、及び、エネルギー伝送方法
US20160099600A1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06655359B (zh) 基于nfc通信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KR20120137123A (ko) 무접점 및 접점 겸용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