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0465U -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0465U
CN211980465U CN202020899178.5U CN202020899178U CN211980465U CN 211980465 U CN211980465 U CN 211980465U CN 202020899178 U CN202020899178 U CN 202020899178U CN 211980465 U CN211980465 U CN 211980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key assembly
buckle
pcb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91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计运卓
熊华祥
罗会斌
李文豪
汪佳
刘祚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91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0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0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0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和电器设备,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包括按键组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PCB板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按键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定位柱和限位柱,所述PCB板对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限位柱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和限位孔,所述定位孔容纳所述定位柱,所述限位孔容纳所述限位柱。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按键组件本体与PCB板的安装配合结构,以使按键结构的拆装操作更加简便、快速,增加按键组件本体与PCB板的连接强度,保证装配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我们所见到的空调器的按键方式大致相同,均采用独立的按键结构。由于按键、显示面板及显示电路板分别独立安装,这种独立的结构,在生产制造作业过程中比较麻烦,需要将一个个按键单独在生产线用螺钉固定,由于操作空间有限,存在装配困难,耗费工时,甚至影响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按键组件与电路板之间在进行装配时,存在装配间隙大,固定不牢等问题,不仅拆装难度大,而且按键组件与电路板结构装配不牢,导致按键不灵等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按键组件与PCB板的安装配合结构结构复杂、装配间隙大,导致拆装难度大以及固定装配不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按键组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PCB板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按键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定位柱和限位柱,所述PCB板对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限位柱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和限位孔,所述定位孔容纳所述定位柱,所述限位孔容纳所述限位柱。
由此,通过在按键组件本体上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扣,按压卡扣将按键组件本体连接在PCB板上,使两者之间咬合固定;另一方面,通过按键组件本体上的定位柱插入到PCB板的定位孔当中,对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定位之后再通过限位柱对按键组件本体和PCB板之间进行限位,调整限位间隙,使得两者之间连接更加牢靠。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与所述卡扣本体固定连接的楔形勾块,所述楔形勾块由斜面、直面和所述卡扣本体的部分外表面围绕而成。
由此,楔形勾块连接具有安装快速、定位准确的特点,方便拆装,从而提高按键组件本体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勾块的斜面相对于所述卡扣本体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的范围为28°-32°。
由此,楔形勾块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可方便实现楔形勾块插入,因卡扣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按压卡扣,卡扣在插入卡槽内的过程中,倾斜角使得过盈量逐渐增大,从而使卡扣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勾块与PCB板内表面的扣合量范围为0.65-0.75mm。
由此,楔形勾块的特殊截面形状,楔形勾块与PCB板内表面相对的一面相咬合,其接触咬合部分,也即扣合量多少,直接影响卡扣的连接强度,扣合量在保证了卡扣强度的同时,同时也保证了按键装配操作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设置为四个,并沿按键组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两对称布置。
由此,在按键组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布置有四个卡扣,使按键组件本体四周均与PCB板固定连接均衡,卡扣前端两侧端部倒圆角,并具有一定导向角,可使卡扣能够顺利卡入到PCB板对应的凹槽中,同时卡扣还具有一定弹性变形,通过挤压卡块,使卡块进入到凹槽,当不挤压时,卡块恢复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卡块与PCB板实现固定连接,安装快速、定位准确,拆装方便,进一步保证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的装配间隙范围为0.05-0.15mm。
由此,在对按键组件本体的轴向定位后,还需要对按键组件本体的其它方向进行限位,为方便调节,设置一定的定位间隙,可使得操作更为方便、简单,而且装配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与限位孔之间的装配间隙范围为0.45-0.65mm。
由此,在对按键组件本体进行定位后,还需要进一步限制自由度,确保按键组件本体与PCB板之间不发生错位移动,避免按钮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按键效果,通过试验人员不断验证,确定限位间隙,实现方便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组件本体位于定位柱下方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止位凸起,所述止位凸起用于定位。
由此,通过在按键组件本体位于定位柱下方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止位凸起,并沿按键组件本体长度方向一侧两端布置,使得按键组件安装时位置更准确,实现一次装配完成,既方便安装拆卸,又提高了装配效率,避免原有安装结构拆装困难、连接不牢靠,从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止位凸起设置有两个,并沿按键组件本体长度方向一侧两端布置。
由此,止位凸起设置在定位柱附近,在进行装配连接时,止位凸起与PCB板表面相接触,起到限位的作用,由于按键设置在按键组件本体之上,按压按键,会使按键组件本体发生位移,这时位于按键之下的止位凸起,可减少按键向下的运动量,使得按键运动更为准确、到位,同时确保按键组件的连接强度,支撑按键组件本体,防止按压过大压裂按键本体。在按键组件本体位于定位柱和限位柱附近均衡布置止位凸起的数量,不仅可以保证卡扣与PCB板充分扣合,同时还使按键组件本体能够承受长期按压所导致的变形,防止按键组件与PCB板之间发生位移,确保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拆装操作更加简便、快速,增加按键组件本体与PCB板的连接强度,保证装配的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
所述电器设备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与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组件本体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组件本体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组件本体安装于PCB板上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组件本体安装于PCB板上另一方向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组件本体另一方向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按键组件本体;2-卡扣,21-卡扣本体,22-楔形勾块;3-PCB板;4-卡槽;5-定位柱;6-限位柱;7-定位孔;8-限位孔;9-止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左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右方;“Y”的正向代表前面,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面;“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按键组件包括一体化功能按键,按键组件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2,PCB板3对应卡扣2的位置设置有卡槽4,卡扣2卡入所述卡槽4内,所述按键组件本体1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定位柱5和限位柱6,PCB板3对应定位柱5和限位柱6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7和限位孔8,定位孔7容纳定位柱5,所述限位孔8容纳所述限位柱6。
由于按键为一体化功能按键,按键组件本体1上设有与按键相对应的按键槽,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按键组件本体1不仅可以起到现有技术中在保证装配牢靠的情况下,简化按键结构,提高按键拆装效率的作用,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每个功能按键仅对应一个按键开关,在同样的安装空间内可以避免按键集中而引起的工作干涉和按键尺寸安装不到位所导致的按键不准、不灵现象;另外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在保证装配可靠性的同时,耗费的安装时间更短,安装更为方便、快捷。
具体地,按键组件本体1外框采用长方体结构,并且新型按键结构的长度取值范围为75-82mm,宽度范围为18-20mm,壁厚范围为1.8-2.2mm,在本实施例中的四个功能按键分别是电源开关、温度+、温度-和风速档位切换,无需其它功能按键,功能按键设置成一体化的长方形结构,根据该该功能按键的布局,设置成长方体结构的按键组件本体1,因此,优选新型按键结构的长度为79mm,宽度为19mm,壁厚为1.9mm。一方面便于一体化功能按键的容置,另一方面规则的形状便于批量生产,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满足生产效率要求。当然若功能按键数不同,根据按键布局设置,按键组件本体的结构也不一样,因此,按键组件本体1的外轮廓形状也可根据功能按键的布局排列设置成其他形状,如外框呈正方形或圆形等等,最终目的均是确保能够容纳所有功能按键以及保证装配的方便操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卡扣2包括卡扣本体21和与卡扣本体21固定连接的楔形勾块22,楔形勾块22由斜面、直面和卡扣本体21的部分外表面围绕而成。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楔形勾块22连接,楔形勾块22靠近按键组件本体1的一侧表面水平,只需要操作人员向内挤压卡扣2,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卡扣2便能顺利卡入到PCB板3所对应的卡槽4当中,当取消挤压时,卡扣2恢复弹性形变,楔形勾块22与PCB板3相对的一面能够PCB板3内表面相咬合,从而实现按键组件本体1与PCB板3的连接固定,相咬合接触的部分也即扣合量常规设置范围为0.65-0.75mm,本实施例中,在满足装配连接可靠的条件下,优选扣合量为0.7mm。这种卡扣连接具有安装快速、定位准确的特点,方便拆装,从而提高按键组件本体1的拆装效率。
此外,卡扣2的卡扣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比如齿槽卡扣,或者其他形状的卡扣,只要能实现固定连接的其他结构均可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卡扣楔形勾块咬合连接,一方面能够方便插接,另外卡扣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卡扣2卡入以后,与卡槽4之间为过盈配合,在自然状态下,就能与PCB板之间实现固定连接。
具体地,楔形勾块22的斜面相对于卡扣本体21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的范围为28°-32°。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当中,楔形勾块22的斜面相对于卡扣本体21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θ,θ设置为30°,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可方便实现楔形勾块插入,因卡扣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按压卡扣2,卡扣2在在插入卡槽4内的过程中,倾斜角使得过盈量逐渐增大,从而使卡扣更加牢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卡扣2设置有四个,并沿按键组件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两对称布置,卡扣2的高度范围(即卡扣本体21的高度)均设置为:10-10.5mm;优选卡扣2的高度为:10.2mm,卡扣2的壁厚(即卡扣本体21的厚度)范围为:1.2-1.8mm;优选卡扣2的壁厚为1.5mm,在保证了卡扣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按键装配操作的方便性。至于其他不同形状的按键组件本体1,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不同参数设置。
根据常规的一般要求,楔形勾块22与PCB板3的扣合量范围为0.65-0.75mm。
较佳的实施例当中,优选扣合量为0.7mm,该参数在本实施例当中是根据现场大量试验验证得出,由于楔形勾块22的特殊截面形状,楔形勾块22与PCB板3内表面相对的一面相咬合,其接触咬合部分,也即扣合量多少,直接影响卡扣2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当中,设置的咬合量在保证了卡扣强度的同时,同时也保证了按键装配操作的方便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当中,定位柱5和限位柱6的形状为圆柱体形。
在本实施例当中,采用圆柱体形状的定位柱5和限位柱6,其中定位柱5和限位柱6的直径范围为1.9-2.1mm,优选直径为2mm,定位柱5和限位柱6的高度范围为2.7-2.9mm,优选高度值为2.8mm。在进行装配时,圆柱体状方便对准孔位,端部呈菱锥具有导向作用,定位柱5的顶端穿过PCB板3对应位置的定位孔7,从而使得安装更方便。
优选地,定位柱5与定位孔7之间的装配间隙为0.05-0.15mm。
在本实施例当中,优选定位柱5与定位孔7之间的装配间隙为0.1mm,定位柱5的装配间隙直接影响定位的准确度,定位间隙过小,不利于定位柱插入,影响装配效率,同时还影响着限位柱的安装调节;定位间隙过大,导致按键组件本体1与PCB板3之间存在相对晃动,影响按键装配的可靠性。
优选地,限位柱6与限位孔8之间的装配间隙为0.45-0.65mm。
在本实施例当中,优选限位柱6与限位孔8之间的装配间隙为0.5mm,在对按键组件本体1进行定位以后,需要对另外一侧进行限位,以限制按键组件本体1各个方向的自由度,确保整个按键组件本体1与PCB板3之间的固定,限位柱6的装配间隙相对定位柱装配间隙来说,不宜选择过小,间隙过小,当一侧定位以后,另外一侧不利于调节对位,难以插入限位孔,装配困难;限位间隙过大,同样也会使按键组件本体1与PCB板3之间存在相对晃动,影响一体化功能按键的安装固定,导致按键不灵等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当中,按键组件本体1位于定位柱5下方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止位凸起9,所述止位凸起9设置有两个,并沿按键组件本体1长度方向一侧两端布置。
如图3-4所示,按键组件本体1位于定位柱5下方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止位凸起9,止位凸起9设置为两个,在完成卡扣、定位和限位之后,止位凸起9与PCB板3相抵接。本实施例中止位凸起9设置于定位柱5和限位柱6附近一侧,一方面止位凸起9的设置,在卡扣完成以后,可限制卡扣2进一步的运动,使楔形勾块22与PCB板3的相对的一面充分接触;另一方面,在进行按压按键时,可减少了按键组件本体1向下运动的变形量,保证按键和按钮位置的准确性,防止发生偏移,影响按键操作失效,从而使按键按所指示的四个方向的运动更为准确、到位。沿按键组件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布置止位凸起9,在保证按压均衡性的前提下,保证按键组件本体1与PCB板3之间稳定连接。
优选地,按键组件本体1、卡扣2、定位柱5、限位柱6和止位凸起9为一体化注塑成型。
在本实施例当中,按键组件本体1、卡扣2、定位柱5、限位柱6和止位凸起9采用整体注塑成型,成型周期短,可模压,亦可注射,适合大批量生产,且成本低,一方面易于实现自动化,减少加工工序,降低工作量,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整体注塑可使嵌件、孔、台、筋、凹槽等同时成型,减少单个零部件装配造成的累积误差,避免因安装过程中因误差累积导致装配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按键组件本体1通过卡扣2、定位柱5和限位柱6等固定安装在PCB板3上,整体再放入电器设备的电器盒盖中,在保证装配可靠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按键组件本体与PCB板之间装配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按键组件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2),PCB板(3)对应所述卡扣(2)的位置设置有卡槽(4),所述卡扣(2)卡入所述卡槽(4)内,所述按键组件本体(1)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定位柱(5)和限位柱(6),所述PCB板(3)对应所述定位柱(5)和所述限位柱(6)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孔(7)和限位孔(8),所述定位孔(7)容纳所述定位柱(5),所述限位孔(8)容纳所述限位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包括卡扣本体(21)和与所述卡扣本体(21)固定连接的楔形勾块(22),所述楔形勾块(22)由斜面、直面和所述卡扣本体(21)的部分外表面围绕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勾块(22)的斜面相对于所述卡扣本体(21)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的范围为28°-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勾块(22)与所述PCB板(3)内表面的扣合量范围为0.65-0.7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2)设置为四个,并沿所述按键组件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两两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5)与所述定位孔(7)之间的装配间隙范围为0.05-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与所述限位孔(8)之间的装配间隙范围为0.45-0.6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本体(1)位于所述定位柱(5)下方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止位凸起(9),所述止位凸起(9)用于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凸起(9)设置为两个,并沿所述按键组件本体(1)长度方向一侧的两端布置。
10.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
CN202020899178.5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11980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9178.5U CN211980465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9178.5U CN211980465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0465U true CN211980465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9178.5U Active CN211980465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04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5958A (zh) * 2021-05-12 2021-08-06 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的支架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5958A (zh) * 2021-05-12 2021-08-06 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的支架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113225958B (zh) * 2021-05-12 2023-02-03 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的支架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10697B1 (en)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US68810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10134909A (ja) コネクタ
JP2008034250A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211980465U (zh) 一种按键组件与pcb板装配结构及电器设备
JPH0888058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02396116B (zh) 共边缘连接器
CN212485679U (zh) 浮动式导引插入连接器
CN116784002A (zh) 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电路的壳体
JP4411843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939139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6210733A (ja) 接続端子の補強構造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9105315U (zh) 电视机
CN219105684U (zh) 膜片安装结构及显示屏
JPH077184U (ja) 回路基板の収納ハウジングの構造
US6370031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retaining device for monitors
CN216217872U (zh) 壳体组件、控制模块及电气柜
CN215909390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400102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9867651U (zh) 发光单元及发光系统
CN213676549U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
CN211040868U (zh) 一种快速扣紧式线材固定结构
CN216850565U (zh) 端子联接机构和工控产品
CN218631826U (zh) 一种触头壳体组件及接触器
JPH033603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