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4736U - 下悬拉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悬拉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74736U CN211974736U CN201922461094.3U CN201922461094U CN211974736U CN 211974736 U CN211974736 U CN 211974736U CN 201922461094 U CN201922461094 U CN 201922461094U CN 211974736 U CN211974736 U CN 2119747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body
- attaching groove
- supporting frame
- plate
- wind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悬拉住装置,包括连支撑框架体、贴合槽一、贴合槽二、挡风玻璃板、紧固螺栓、缓冲底垫、隔板、连接体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框架体的上端面固定有贴合槽一,且贴合槽一的右侧设置有贴合槽二,所述贴合槽一的上方贴合有缓冲底垫,且缓冲底垫的上端面粘合有挡风玻璃板,所述挡风玻璃板的内部贯穿有紧固螺栓,所述贴合槽二的右侧设置有隔板,所述支撑框架体的左端面安装有连接体,且支撑框架体的侧表面固定有固定板。该本装置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强的刚性,挡风玻璃板与贴合槽一的结合点采用较为柔软的缓冲底垫进行贴合,降低两种的磨损,提高密封性能,且采用紧固螺栓贯穿的方式实现挡风玻璃板与支撑框架体的结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开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下悬拉住装置。
背景技术
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事实上窗和户的本意分别指窗和门,在现代汉语中窗户则单指窗,现代的窗户的窗由窗框、玻璃和活动构件(铰链、执手、滑轮等)三部分组成,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目前,内开窗的支撑框架体强度较弱,长时间的使用后易发生变形,对玻璃窗的限制能力大大降低,易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下悬拉住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悬拉住装置,支撑框架体、贴合槽一、贴合槽二、挡风玻璃板、紧固螺栓、缓冲底垫、隔板、连接体和固定板,所述支撑框架体的上端面固定有贴合槽一,且贴合槽一的右侧设置有贴合槽二,所述贴合槽一的上方贴合有缓冲底垫,且缓冲底垫的上端面粘合有挡风玻璃板,所述挡风玻璃板的内部贯穿有紧固螺栓,所述贴合槽二的右侧设置有隔板,所述支撑框架体的左端面安装有连接体,且支撑框架体的侧表面固定有固定板。
所述支撑框架体整体采用加强不锈钢材质,且贴合槽一和贴合槽二均贯穿于支撑框架体的上端面。
所述缓冲底垫与隔板均与挡风玻璃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且支撑框架体的上端面与挡风玻璃板保持同一水平。
所述紧固螺栓与挡风玻璃板和隔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贴合槽一和贴合槽二整体构成阶梯状。
所述支撑框架体关于挡风玻璃板的中心点左右对称设计,且固定板位于支撑框架体的侧表面等间距分布。
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孔,且支撑框架体与连接体通过套接连接构成可拆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强的刚性,进而具有较强的使用寿命,提高对挡风玻璃板的固定能力,且采用紧固螺栓贯穿的方式实现挡风玻璃板与支撑框架体的结合,提高挡风玻璃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而且保持与支撑框架体上端面同一水平,没有突兀感,具有较强的美观性,而且挡风玻璃板与贴合槽一的结合点采用较为柔软的缓冲底垫进行贴合,降低两种的磨损,提高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套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体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架体、2贴合槽一、3贴合槽二、4挡风玻璃板、5紧固螺栓、6缓冲底垫、7隔板、8连接体、9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下悬拉住装置,支撑框架体1、贴合槽一2、贴合槽二3、挡风玻璃板4、紧固螺栓5、缓冲底垫6、隔板7、连接体8和固定板9,所述支撑框架体1的上端面固定有贴合槽一2,且贴合槽一2的右侧设置有贴合槽二3,所述贴合槽一2的上方贴合有缓冲底垫6,且缓冲底垫6的上端面粘合有挡风玻璃板4,所述挡风玻璃板4的内部贯穿有紧固螺栓5,所述贴合槽二3的右侧设置有隔板7,所述支撑框架体1的左端面安装有连接体8,且支撑框架体1的侧表面固定有固定板9。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框架体1整体采用加强不锈钢材质,且贴合槽一2和贴合槽二3均贯穿于支撑框架体1的上端面,本装置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强的刚性,进而具有较强的使用寿命;
所述缓冲底垫6与隔板7均与挡风玻璃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且支撑框架体1的上端面与挡风玻璃板4保持同一水平,保持与支撑框架体1上端面同一水平,没有突兀感,具有较强的美观性;
所述紧固螺栓5与挡风玻璃板4和隔板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贴合槽一2和贴合槽二3整体构成阶梯状,挡风玻璃板4与贴合槽一2和贴合槽二3的结合点采用较为柔软的缓冲底垫6进行贴合,降低两种的磨损,提高密封性能;
所述支撑框架体1关于挡风玻璃板4的中心点左右对称设计,且固定板9位于支撑框架体1的侧表面等间距分布,通过左右对称设计,将挡风玻璃板4安装在内侧,提高了挡风玻璃板4的安装稳定性;
所述固定板9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孔,且支撑框架体1与连接体8通过套接连接构成可拆卸结构,可以根据需求安装不同长度的连接体8,进而提高该装置的安装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将缓冲底垫6通过粘合的方式贴合在挡风玻璃板4的下底面,然后再将另一组缓冲底垫6贴合在隔板7的左端口的下底面,然后将两组支撑框架体1水平的放置,使得两组支撑框架体1可以承载合适大小的挡风玻璃板4,使得挡风玻璃板4平稳的贴合在支撑框架体1的内侧,当挡风玻璃板4与支撑框架体1相互结合后,利用缓冲底垫6提高支撑框架体1和挡风玻璃板4结合的密封性能,且降低了日常使用中两者时间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然后即可将紧固螺栓5通过螺纹的安装方式贯穿挡风玻璃板4的内部,并延伸贯穿缓冲底垫6后与支撑框架体1相互结合,进而实现挡风玻璃板4与支撑框架体1的结合,然后即可将承载4的该装置安装在窗台框架上,利用固定板9内部的螺纹孔实现该装置的安装,由于窗台的框架较大,即可将连接体8套接在支撑框架体1的端口,利用连接体8与窗台框架固定,提高适用能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下悬拉住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框架体(1)、贴合槽一(2)、贴合槽二(3)、挡风玻璃板(4)、紧固螺栓(5)、缓冲底垫(6)、隔板(7)、连接体(8)和固定板(9),所述支撑框架体(1)的上端面固定有贴合槽一(2),且贴合槽一(2)的右侧设置有贴合槽二(3),所述贴合槽一(2)的上方贴合有缓冲底垫(6),且缓冲底垫(6)的上端面粘合有挡风玻璃板(4),所述挡风玻璃板(4)的内部贯穿有紧固螺栓(5),所述贴合槽二(3)的右侧设置有隔板(7),所述支撑框架体(1)的左端面安装有连接体(8),且支撑框架体(1)的侧表面固定有固定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悬拉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体(1)整体采用加强不锈钢材质,且贴合槽一(2)和贴合槽二(3)均贯穿于支撑框架体(1)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悬拉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底垫(6)与隔板(7)均与挡风玻璃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且支撑框架体(1)的上端面与挡风玻璃板(4)保持同一水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悬拉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5)与挡风玻璃板(4)和隔板(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贴合槽一(2)和贴合槽二(3)整体构成阶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悬拉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体(1)关于挡风玻璃板(4)的中心点左右对称设计,且固定板(9)位于支撑框架体(1)的侧表面等间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悬拉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孔,且支撑框架体(1)与连接体(8)通过套接连接构成可拆卸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61094.3U CN211974736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下悬拉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61094.3U CN211974736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下悬拉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74736U true CN211974736U (zh) | 2020-11-20 |
Family
ID=73369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61094.3U Active CN211974736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下悬拉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74736U (zh)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61094.3U patent/CN2119747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84781A (zh) | 隐框式玻璃幕墙 | |
CN204940621U (zh) | 半隐框幕墙系统装置 | |
CN105019586A (zh) | 半隐框幕墙系统装置 | |
CN211974736U (zh) | 下悬拉住装置 | |
CN213509085U (zh) | 一种防脱落幕墙结构 | |
CN210216994U (zh) | 一种拼装式结构民用建筑外墙板 | |
CN211548280U (zh) | 一种幕墙用轻巧且稳固的安装结构 | |
CN212613215U (zh) | 一种不锈钢幕墙组接装置 | |
CN213014866U (zh) | 一种铝蜂窝板幕墙连接结构 | |
CN204174798U (zh) | 隐框式玻璃幕墙 | |
CN211143403U (zh) | 一种建筑幕墙支撑机构 | |
CN209941994U (zh) | 一种可拼接的建筑幕墙结构 | |
CN210892208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太阳能阳台壁挂 | |
CN209924222U (zh) | 一种连接牢固的建筑幕墙连接结构 | |
CN214144312U (zh) |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铝单板幕墙 | |
CN210459696U (zh) | 一种稳定型隐框幕墙玻璃板块的挂装框架 | |
CN217204788U (zh) | 一种隐框式减震玻璃幕墙结构 | |
CN212478210U (zh) | 高稳定性玻璃幕墙 | |
CN220954082U (zh) | 一种具有对接结构的幕墙 | |
CN218881301U (zh) | 一种夹胶玻璃吊顶固定结构 | |
CN211899217U (zh) | 一种新型龙骨型材结构 | |
CN211007430U (zh) | 一种应用于铝合金墙板的连接装置 | |
CN215630912U (zh) | 一种大型建筑的连廊式幕墙安装结构 | |
CN204402251U (zh) | 防脱钩幕墙开启扇 | |
CN211369188U (zh) | 一种幕墙排窗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