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4015U -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4015U
CN211974015U CN202020168882.3U CN202020168882U CN211974015U CN 211974015 U CN211974015 U CN 211974015U CN 202020168882 U CN202020168882 U CN 202020168882U CN 211974015 U CN211974015 U CN 211974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component
rib
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88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688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4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4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4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左侧下成型挡边,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右侧下成型挡边;第二预制构件与左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和/或第二预制构件与右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施工作业区;经由施工作业区作业形成的混凝土现浇区域只存在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相结合的部位,因而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和建筑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构件等拆分成多个部件或构件,将这些部件或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然后,通过可靠运输方式运到工地,将混凝土构件等在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建造。通过上述预先制备混凝土构件的方式以实现节约劳动力、实现施工方便快捷。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相关规范和图集相继发布,结构连接技术日趋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的楼板通常为半预制结构,在使用半预制构件进行现场施工时,一般需要使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的配合使用。简单来说,半预制构件与墙体或者楼板相互搭建在一起;然后,现场搭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拆模板等;再经过数天的养护,最后,与墙体凝固连接形成整体的楼板。这样的半预制结构,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大量的现场浇筑,需要模板量大,建造成本高,施工速度慢,施工场地要求高,质量管理要求高,现浇作业量大,因而装配率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率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左侧下成型挡边,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右侧下成型挡边;
其中,第二预制构件与左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和/或第二预制构件与右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施工作业区。
进一步的,第二预制构件下端面至第一预制构件上端面的高度距离大于第三预制构件和/或第四预制构件的厚度;第一预制构件的上端面形成底部成型挡边,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顶部成型挡边;
进一步的,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至少包括一沿第二预制构件一侧面向另一侧面下斜的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三预制构件的底面向第三预制构件的顶面倾斜的坡面;和/或,所述右侧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四预制构件的底面向第四预制构件的顶面倾斜的坡面;
进一步的,混凝土现浇段的竖向高度H为混凝土现浇段的横向最小宽度W的1.1至3倍。
进一步的,第一预制构件及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及第四预制构件为预制楼板,第一预制构件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一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第二预制构件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规格相同;
其中,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对接;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由埋设在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内或第一预制构件内的灌浆套筒相对接;
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由连接件相对接。
进一步的,第三预制构件间隔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三预制构件端面的横向受力筋,第四预制构件与第三预制构件规格相同;
其中,第三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与第二预制构件和/或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连接,第四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与第二预制构件和/或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三预制构件间隔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三预制构件端面的横向受力筋,第四预制构件与第三预制构件规格相同;
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至少两根横向预埋筋,横向预埋筋的一端连接至第三预制构件的一横向受力筋或第四预制构件的一横向受力筋,横向预埋筋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或第一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
进一步的,第一预制构件及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及第四预制构件为预制楼板,第二预制构件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二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规格相同;
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竖向预埋筋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二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和第一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第三预制构件、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受力筋在混凝土现浇段与竖向预埋筋相连接。
进一步的,混凝土现浇段还埋设有纵向筋笼架,第三预制构件、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受力筋在混凝土现浇段与纵向筋笼架固定连接;和/或,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在混凝土现浇段与纵向筋笼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第二预制构件、第一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左侧下成型挡边,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右侧下成型挡边;第二预制构件与左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和/或第二预制构件与右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施工作业区;经由施工作业区作业形成的混凝土现浇区域只存在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相结合的部位,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和建筑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受力筋连接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4为图1中A区域受力筋连接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5为图1中A区域受力筋连接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6为图1中A区域受力筋连接结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图7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结构装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结构装配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9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连接结构装配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附图中:
1、第一预制构件;11、竖向受力筋;12、混凝土主体;2、第二预制构件;3、第三预制构件;31、左侧下成型挡边;32、横向受力筋;33、混凝土结构;4、第四预制构件;41、右侧下成型挡边;5、混凝土现浇段;51、竖向预埋筋;52、横向预埋筋;6、灌浆套筒;7、连接件;8、可拆卸成型模板;81、混凝土泵送入口;9、纵向筋笼架;91、纵向筋;92、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主要由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以及混凝土现浇段5等部分构成,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以及混凝土现浇段5呈十字形排布。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为竖向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为横向预制构件。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以及第四预制构件4至少之一优选为钢筋笼混凝土结构,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尺寸值大于横向厚度值,和/或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尺寸值大于横向尺寸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优选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3和第四预制构件4优选为预制楼板,并且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以及第四预制构件4由混凝土现浇段5接合。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中,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可以是墙、梁、柱、基础等任意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
具体地,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位于第二预制构件2和第一预制构件1之间,且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的横向一端搭接在第一预制构件1之上,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中,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可以只是跟第一预制构件1的顶部靠近且不造成漏浆即可。混凝土现浇段5填充于第二预制构件2、第一预制构件1、第三预制构件3和第四预制构件4的装配间隙,从而实现预制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预制构件2下端面至第一预制构件1顶面的高度距离大于第三预制构件3和/或第四预制构件4的厚度,即第二预制构件2的下端面高于第三预制构件3的顶面和/或第四预制构件4的顶面。故第三预制构件3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5的左侧下成型挡边31,第四预制构件4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5的右侧下成型挡边41,并且第一预制构件1的上端面形成底部成型挡边,第二预制构件2的下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5的顶部成型挡边,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提供容置空间,这样有利于减少现浇作业量。第二预制构件2与左侧下成型挡边31之间和/或第二预制构件2与右侧下成型挡边41之间形成混凝土现浇段5的施工作业区,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提供操作空间。
第一预制构件1包括混凝土主体12,以及在混凝土主体12中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竖向受力筋11,竖向受力筋11的端部裸露于第一预制构件端部形成机械连接部,用于与上端预制构件和/或下端预制构件的机械连接部相连接,第二预制构件2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规格相同,第二预制构件2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11连接至第一预制构件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11,这样设置竖向受力筋能够增强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参见图2,第二预制构件2的下端面至少包括一沿第二预制构件2一侧面向另一侧面下斜的坡面,出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强度的考虑,此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应小于3°。右侧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四预制构件4的底面向第四预制构件4的顶面倾斜的坡面,出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强度的考虑,此坡面与竖直面的夹角β应小于3°。出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强度的考虑,参见图3,混凝土现浇段5的竖向高度H为混凝土现浇段5的横向最小宽度W的1.1至3倍。
具体地,优选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与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11在混凝土现浇段5内相对接。
更为具体地,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第一预制构件1的一竖向受力筋与与其相对的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的相搭接,搭接后可以再通过绑扎、焊接、卡接、勾接进行进一步固定,其中两根相搭接的竖向受力筋相搭接的长度范围不小于竖向受力筋直径的1.25倍。从而保证两根竖向受力筋相对接的可靠性。
当然,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预制构件2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由埋设在第二预制构件2内或第一预制构件1内的灌浆套筒6相对接;具体地,参见图4,预先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内埋设灌浆套筒6,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伸入灌浆套筒6,从而通过灌浆套筒6将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1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相对接,并且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的中心线与第二预制构件2内的一竖向受力筋11的中心线重合。可以知道,灌浆套筒6也可以预埋设于第二预制构件2内,实现两根竖向受力筋11的对接。
此外,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还可以通过连接件相对接。具体地,请参见图5,连接件7包括插杆、连接套筒、锁紧件,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对应连接连接套筒,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对应连接插杆,或者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对应连接插杆,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对应连接连接套筒,插杆插入连接套筒后由锁紧件保持插杆插入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1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的对接。
在两竖向受力筋对接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与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11在混凝土现浇段5内通过预埋的竖向预埋筋51相对接。具体地,在混凝土现浇段5间隔设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51,竖向预埋筋51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11和第一预制构件1的一竖向受力筋11,其中对接方式可以为竖向预埋筋5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11和第一预制构件1的一竖向受力筋11相搭接,其中,搭接的长度不小于竖向受力筋的1.25倍;对接方式还可以为焊接、螺接、缠绕绑扎等方式。这样能够保证两根竖向预埋筋相对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参见图3,混凝土现浇段5还埋设有纵向筋笼架9,纵向筋笼架9包括纵向筋91和箍筋92,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11在混凝土现浇段5内与纵向筋笼架9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方式包括焊接、绑扎等,这样能够保证受力筋相对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结构的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预制构件2中的竖向受力筋11与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焊接连接、绑扎连接、螺纹连接、销键连接等。此处不再一一罗列。
参见图1,第三预制构件3包括混凝土结构33,以及埋设于混凝土结构33内部的钢筋笼或钢筋网片,钢筋笼或钢筋网片包括间隔埋设于混凝土结构中的至少两根横向受力筋32,横向受力筋32的端部裸露于第三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机械连接部,用于与竖向受力筋11和/或竖向预埋筋和/或纵向筋笼架相连接。其中第四预制构件4与第三预制构件3的规格相同,第四预制构件4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连接至竖向受力筋11和/或竖向预埋筋和/或纵向筋笼架,这样设置能够增强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与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实现稳固连接的方式多样。
具体地,参见图3至图6,第三预制构件3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与第二预制构件2和/或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在混凝土现浇段5内相连接,第四预制构件4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与第一预制构件1和/或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11在混凝土现浇段5内相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包括缠绕、绑扎、焊接、机械连接、粘接等方式。当然,第三预制构件3的横向受力筋与第四预制构件4的横向受力筋与竖向受力筋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参见图4,在混凝土现浇段5间隔设置至少两根横向预埋筋52,横向预埋筋52的一端连接至第三预制构件3的一横向受力筋32或第四预制构件4的一横向受力筋32,横向预埋筋5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预制构件2的一竖向受力筋11或第一预制构件1的一竖向受力筋11或竖向预埋筋51。其中,连接方式包括缠绕、绑扎、焊接、机械连接、粘接等方式。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固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再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的横向受力筋32在混凝土现浇段5与纵向筋笼架9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方式包括焊接、绑扎、缠绕、机械连接、粘接等,这样能够保证受力筋相对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结构的强度。
请参见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的装配方法,用于装配以形成前文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具体过程包括:
第一预制构件1安装步骤:将第一预制构件1运至指定位置并固定竖立状态。具体地,首先,预制加工装配式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然后,将上述预制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的指定位置;最后,将第一预制构件1与指定构件固定并保持竖立状态,从而完成第一预制构件1的装配。
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安装步骤:在第一预制构件1顶部铺放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
具体地,为了方便并防止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跌落,首先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周边组装架设可调节支撑结构,一方面用于支撑第三预制构件3及第四预制构件4的支撑,另一方面,当第三预制构件3或第四预制构件4装配位置有偏差时,用于调整第三预制构件3及第四预制构件4的位置。
第二预制构件2安装步骤:将第二预制构件2吊装至第一预制构件1顶部并由预先在上层空间架设的支撑结构固定。
具体地,为了使得第二预制构件2更好的定位并防止预制构件掉落,预先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上层空间架设可调的支撑结构,一方面为第二预制构件2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可调的支撑结构来调节第二预制构件2的垂直、水平以及倾斜度,这样能够有利于第二预制构件2的定位装配。
进一步地,在第二预制构件2安装之前,第一预制构件1安装之后,在第一预制构件1的顶部安装混凝土现浇段5的竖向预埋筋51和/或纵向筋笼架9,将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受力筋11与竖向预埋筋51和/或纵向筋笼架9固定连接;在安装第二预制构件2时,再将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受力筋11与竖向预埋筋51和/或纵向筋笼架9固定连接;并且,在安装第三预制构件3、第四预制构件4时,将第三预制构件3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连接至竖向预埋筋51和/或纵向筋笼架9,将第四预制构件4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连接至竖向预埋筋51和/或纵向筋笼架9。和/或,在混凝土现浇段5不设置竖向预埋筋,而是在安装第二预制构件2时,将第一预制构件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11与第二预制构件2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11在混凝土现浇段5内相对接;并且,混凝土现浇段成型步骤之前,将第三预制构件3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或通过横向预埋筋52连接至竖向受力筋11和/或纵向筋笼架9,将第四预制构件4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32或通过横向预埋筋52连接至竖向受力筋11和/或纵向筋笼架9。这样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配的可靠性,从而提高预制构件结构的强度。
混凝土现浇段成型步骤:在第三预制构件3端部、第四预制构件4端部靠近现浇段的施工作业区的位置分别安装可拆卸成型模板8,并经由现浇段的施工作业区向所述混凝土现浇段5填充混凝土,使得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形成无间隙的整体结构。
具体地,先将可拆卸成型模板8封盖在现浇作业区以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左侧上成型挡边和右侧上成型挡边,至少一可拆卸成型模板8开设有至少一混凝土泵送入口81,且将混凝土泵送入口81外接泵送管以对混凝土现浇段泵送混凝土。或者,将顶面高于第二预制构件2下端面的可拆卸成型模板8与第三预制构件3和/或第四预制构件4用紧固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并使得可拆卸成型模板8的成型挡边与左侧下成型挡边31或右侧下成型挡边41过渡连接并形成布料通道,其中布料通道为第二预制构件2底部与可拆卸成型模板8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通道,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良好,有利于混凝土现浇段的成型;再将预先制备的混凝土料经布料通道进行浇筑作业。其中,可拆卸成型模板8可以通过支撑部件进行固定设置;也可以通过将可拆卸模板设置成楔形体形状直接与预制构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进行设置;此外,在经由布料通道向第二预制构件2和第一预制构件1间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使得混凝土浇筑顶面高于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保证混凝土料充满整个混凝土现浇段;从而有利于预制构件的完全贴合,提高预制构件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法还包括混凝土现浇段整形步骤:于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混凝土尚未完全固化之前,撤除可拆卸成型模板8,并裁切回收横向超出第二预制构件2侧面的多余混凝土料;从而形成完整、可靠的预制构件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构件均为全预制构件,在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经由施工作业区作业形成的混凝土现浇区域只存在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相结合的部位,因而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和建筑施工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以及第四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左侧下成型挡边,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一端面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右侧下成型挡边;
其中,第二预制构件与左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和/或第二预制构件与右侧下成型挡边之间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施工作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预制构件下端面至第一预制构件上端面的高度距离大于第三预制构件和/或第四预制构件的厚度;第一预制构件的上端面形成底部成型挡边,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顶部成型挡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至少包括一沿第二预制构件一侧面向另一侧面下斜的坡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三预制构件的底面向第三预制构件的顶面倾斜的坡面;
和/或,所述右侧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四预制构件的底面向第四预制构件的顶面倾斜的坡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现浇段的竖向高度H为混凝土现浇段的横向最小宽度W的1.1至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制构件及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及第四预制构件为预制楼板,第一预制构件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一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第二预制构件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规格相同;
其中,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对接;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由埋设在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内或第一预制构件内的灌浆套筒相对接;
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由连接件相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预制构件间隔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三预制构件端面的横向受力筋,第四预制构件与第三预制构件规格相同;
其中,第三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与第二预制构件和/或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连接,第四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横向受力筋与第二预制构件和/或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预制构件间隔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三预制构件端面的横向受力筋,第四预制构件与第三预制构件规格相同;
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至少两根横向预埋筋,横向预埋筋的一端连接至第三预制构件的一横向受力筋或第四预制构件的一横向受力筋,横向预埋筋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或第一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制构件及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及第四预制构件为预制楼板,第二预制构件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第二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所述第二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规格相同;
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竖向预埋筋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二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和第一预制构件的一竖向受力筋;第三预制构件、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受力筋在混凝土现浇段与竖向预埋筋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现浇段还埋设有纵向筋笼架,第三预制构件、第四预制构件的横向受力筋在混凝土现浇段与纵向筋笼架固定连接;和/或,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在混凝土现浇段与纵向筋笼架固定连接。
CN202020168882.3U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974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882.3U CN211974015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882.3U CN211974015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4015U true CN211974015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8882.3U Active CN211974015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4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18222A (en) Prefabricated modular flooring and roofing system
KR101131679B1 (ko) 매입형 베이스 플레이트와 철골기둥의 이음 방법
KR101903628B1 (ko) 내진 성능이 강화된 더블 pc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pc벽체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MX2014000333A (es) Sistema de cimentacion para puentes y otras estructuras.
CN113738023B (zh) 一种半预制半现浇型构造柱及其组装结构和施工方法
CA2892704C (en) Reinforced blockwork construction method
KR102269141B1 (ko) 지하 흙막이 가시설을 이용한 데크플레이트 합벽 설치공법
CN211974015U (zh) 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CN108729466B (zh) 一种构筑无锚钉砼挡墙的大模板支撑方法
CN116122169A (zh) 钢板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KR200383309Y1 (ko) 슬러리 벽이 적용된 지하층의 슬래브 시공을 위한 거푸집구조체
CN211974014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KR101150369B1 (ko) 건축물의 복합보 구조
KR100860592B1 (ko) Pc블럭 적층시공용 가설구조
CN211873413U (zh) 一种基于石膏空心砌块的免抹灰墙体
CN114635503A (zh) 一种与混凝土框架柱柔性连接的清水混凝土墙及施工方法
CN209228135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影院看台结构
KR101078292B1 (ko) 슬래브 거푸집 조립체 및 슬래브 시공 방법
CN111424883A (zh) 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153865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KR102585728B1 (ko) 거더와 기둥이 일체화된 프리스트레싱력이 작용하는 프리캐스트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211974016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CN213897196U (zh) 装配式住宅用地基底座结构
KR102585732B1 (ko) 거더와 기둥이 일체화된 프리스트레싱력이 작용하는 프리캐스트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JP3408629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基礎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