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1947U -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1947U
CN211971947U CN202020340672.8U CN202020340672U CN211971947U CN 211971947 U CN211971947 U CN 211971947U CN 202020340672 U CN202020340672 U CN 202020340672U CN 211971947 U CN211971947 U CN 211971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treatment system
filter tank
biological labora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06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陈志强
谢燕蔓
陈启军
熊建军
陈文耀
郑继刚
匡重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chel Cars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chel Cars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chel Cars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chel Cars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06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1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1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1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箱、砂滤罐、碳滤罐、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产水箱和浓水箱,砂滤罐填充有石英砂,砂滤罐包括第一砂滤罐和第二砂滤罐,碳滤罐填充有活性碳,碳滤罐包括第一碳滤罐和第二碳滤罐;集水箱用于收集和储存生物实验室废水,集水箱内的废水依次经第一砂滤罐进行过滤处理和第一碳滤罐进行吸附处理后流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经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得到产水和浓水,产水流入产水箱,浓水流入浓水箱,浓水箱内的浓水依次经第二砂滤罐进行过滤处理和第二碳滤罐进行吸附处理后排出。本申请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具有简化工艺、占地面积小及有效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实验室废水主要含有检验器皿的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残留杂质及少量检测药剂,检测药剂中存在有毒害物质,如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传统的处理方式采用一级物化沉淀。如将生物实验室废水调整pH后送至混凝池处理,混凝池内投入混凝剂,使水中有毒物质及细小颗粒物聚集成大颗粒物质,混凝完成后废水流入絮凝池,往池中投加PAM使絮体聚沉,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在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出水达标排放。这种处理方式往往导致出水SS及COD超标,或由于加药量大造成运行成本高。尤其是,其污染浓度会根据检测项目不同而波动较大,导致投药量与原水不匹配,需要根据生产情况时刻反复调整药剂用量,反应效率低,且沉淀池占地面积大,系统操作复杂,超标可能性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简化工艺、占地面积小及有效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箱、砂滤罐、碳滤罐、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产水箱和浓水箱,所述砂滤罐填充有石英砂,所述砂滤罐包括第一砂滤罐和第二砂滤罐,所述碳滤罐填充有活性碳,所述碳滤罐包括第一碳滤罐和第二碳滤罐;
所述集水箱用于收集和储存生物实验室废水,所述集水箱内的废水依次经所述第一砂滤罐进行过滤处理和所述第一碳滤罐进行吸附处理后流入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经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得到产水和浓水,产水流入所述产水箱,浓水流入所述浓水箱,所述浓水箱内的浓水依次经所述第二砂滤罐进行过滤处理和第二碳滤罐进行吸附处理后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通过集水箱收集和储存生物实验室废水,集水箱的生物实验室废水流入第一砂滤罐,借助第一砂滤罐内的石英砂对废水中细小颗粒物进行过滤;第一砂滤罐的出水进入第一碳滤罐,借助第一碳滤罐的活性碳将水体中有机物进行吸附处理;第一碳滤罐的出水流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借助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RO膜组过滤以去除水体杂质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产水流入产水箱,可由中转泵回用或排放;浓水流入浓水箱,浓水箱内的浓水依次经所述第二砂滤罐和第二碳滤罐再次进行过滤吸附后,经达标后排放,有效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且工艺简单,没有沉淀池,大大减小占地面积。
较佳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还设有废水增压泵,用于将所述集水箱内的废水输送至所述第一砂滤罐。
较佳的,所述废水增压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废水增压泵和第二废水增压泵。
较佳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碳滤罐和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之间的精密过滤器,所述第一碳滤罐的出水经所述精密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后流入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较佳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精密过滤器和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之间的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用于将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输送至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较佳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浓水增压泵,用于将所述浓水箱内的浓水输送至所述第二砂滤罐。
较佳的,所述浓水增压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增压泵和第二浓水增压泵。
较佳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水箱,所述第二碳滤罐的出水流入所述排水箱,所述排水箱内的废水经检测达标后排出。
较佳的,所述排水箱与所述浓水箱连通,所述排水箱内的废水经检测不达标,则回流至所述浓水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100,集水箱10,砂滤罐20,第一砂滤罐21,第二砂滤罐23,碳滤罐30,第一碳滤罐31,第二碳滤罐33,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产水箱50,浓水箱60,精密过滤器70,排水箱80,废水增压泵91,第一废水增压泵911,第二废水增压泵913,高压泵93,浓水增压泵95,第一浓水增压泵951,第二浓水增压泵9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图1展示的是本申请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100,包括集水箱10、砂滤罐20、碳滤罐30、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产水箱50和浓水箱60,砂滤罐20填充有石英砂,砂滤罐20包括第一砂滤罐21和第二砂滤罐23,碳滤罐30填充有活性碳,碳滤罐30包括第一碳滤罐31和第二碳滤罐33;集水箱10用于收集和储存生物实验室废水,集水箱10内的废水依次经第一砂滤罐21进行过滤处理和第一碳滤罐31进行吸附处理后流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经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进行处理后得到产水和浓水,产水流入产水箱50,浓水流入浓水箱60,浓水箱60内的浓水依次经第二砂滤罐23进行过滤处理和第二碳滤罐33进行吸附处理后排出。
请继续参考图1,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100还设有废水增压泵91和浓水增压泵95,废水增压泵91用于将集水箱10内的废水输送至第一砂滤罐21,浓水增压泵95用于将浓水箱60内的浓水输送至第二砂滤罐23,提高处理效率。进一步,废水增压泵91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废水增压泵911和第二废水增压泵913,可避免第一废水增压泵911和第二废水增压泵913其中之一出现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同样,浓水增压泵95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增压泵951和第二浓水增压泵953,可避免第一浓水增压泵951和第二浓水增压泵953其中之一出现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
请继续参考图1,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第一碳滤罐31和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之间的精密过滤器70,第一碳滤罐31的出水经精密过滤器70进行过滤处理后流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具有RO膜组,精密过滤器70对进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的进水进行过滤处理,确保进入RO膜组的废水杂质降到最低,以保护RO膜组件。进一步,于精密过滤器70和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之间设有高压泵93,高压泵93用于将精密过滤器70的出水输送至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以加快水流速度,提高处理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1,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100还包括排水箱80,第二碳滤罐33的出水流入排水箱80,排水箱80内的废水经检测达标后排出,借助排水箱80储存废水,避免不经过检测达标后直接排出。进一步,排水箱80与浓水箱60连通,排水箱80内的废水经检测不达标,则回流至浓水箱60,重复进行处理,直到达标后排出。
结合图1阐述本申请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100的工作原理:
生物实验室废水流入集水箱10储存,通过废水增压泵91将集水箱10的生物实验室废水提升流入第一砂滤罐21,借助第一砂滤罐21内的石英砂对废水中细小颗粒物进行过滤;第一砂滤罐21的出水进入第一碳滤罐31,借助第一碳滤罐31的活性碳将水体中有机物进行吸附处理;第一碳滤罐31的出水流入精密过滤器70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借助高压泵93将精密过滤器70的出水输送至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借助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的RO膜组过滤以去除水体杂质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处理后的产水流入产水箱50,可由中转泵回用或排放;浓水流入浓水箱60,浓水箱60内的浓水借助浓水增压泵95提升至第二砂滤罐23和第二碳滤罐33,借助第二砂滤罐23和第二碳滤罐33再次进行过滤吸附,第二碳滤罐33的出水流入排水箱80,排水箱80内的废水经检测达标后排出,排水箱80内的废水经检测不达标,则回流至浓水箱60,重复进行处理,直到达标后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100,通过集水箱10收集和储存生物实验室废水,集水箱10的生物实验室废水流入第一砂滤罐21,借助第一砂滤罐21内的石英砂对废水中细小颗粒物进行过滤;第一砂滤罐21的出水进入第一碳滤罐31,借助第一碳滤罐31的活性碳将水体中有机物进行吸附处理;第一碳滤罐31的出水流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借助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的RO膜组过滤以去除水体杂质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40处理后的产水流入产水箱50,可由中转泵回用或排放;浓水流入浓水箱60,浓水箱60内的浓水依次经第二砂滤罐23和第二碳滤罐33再次进行过滤吸附后,经达标后排放,有效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且工艺简单,没有沉淀池,大大减小占地面积。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箱、砂滤罐、碳滤罐、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产水箱和浓水箱,所述砂滤罐填充有石英砂,所述砂滤罐包括第一砂滤罐和第二砂滤罐,所述碳滤罐填充有活性碳,所述碳滤罐包括第一碳滤罐和第二碳滤罐;
所述集水箱用于收集和储存生物实验室废水,所述集水箱内的废水依次经所述第一砂滤罐进行过滤处理和所述第一碳滤罐进行吸附处理后流入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经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得到产水和浓水,产水流入所述产水箱,浓水流入所述浓水箱,所述浓水箱内的浓水依次经所述第二砂滤罐进行过滤处理和第二碳滤罐进行吸附处理后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废水增压泵,用于将所述集水箱内的废水输送至所述第一砂滤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增压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废水增压泵和第二废水增压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碳滤罐和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之间的精密过滤器,所述第一碳滤罐的出水经所述精密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后流入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精密过滤器和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之间的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用于将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出水输送至所述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浓水增压泵,用于将所述浓水箱内的浓水输送至所述第二砂滤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增压泵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浓水增压泵和第二浓水增压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箱,所述第二碳滤罐的出水流入所述排水箱,所述排水箱内的废水经检测达标后排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箱与所述浓水箱连通,所述排水箱内的废水经检测不达标,则回流至所述浓水箱。
CN202020340672.8U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1971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0672.8U CN211971947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0672.8U CN211971947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1947U true CN211971947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9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0672.8U Active CN211971947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1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05192A1 (en) Standardized oilfield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nd process using physical method
KR100611171B1 (ko) 여과막을 이용한 고도정수처리장치
CN209210544U (zh) 高氨氮、高硫化物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1857321A (zh) 反渗透浓水和高含盐量复杂废水处理与回用方法及设备
CN107522340A (zh) 一种回收处理高氯盐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1863570B (zh)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方法及设备
TW589284B (en) Liquid trea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477762A (zh) 基于df管式膜的工业浓水软化处理工艺及系统
CN211971947U (zh)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
CN110330156A (zh) 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及其方法
KR200383096Y1 (ko) 여과막을 이용한 고도정수처리장치
CN112960788B (zh) 船舶含油洗舱废水回用处理工艺
CN102515421B (zh) 一种印染废水回收利用处理系统
CN202658031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KR101075955B1 (ko) 흡착분리를 이용하여 방류수 중의 총인을 제거하는 장치
CN205258183U (zh) 气浮和过滤一体化装置
CN205838758U (zh) 电镀废水回用多品质产水装置
CN2457145Y (zh) 生活污水净化设备
CN205241465U (zh) 一种印染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05347083U (zh) 脱硫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499977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3728671U (zh) 一种清洁生产中的超纯水清洗完后减排系统
CN106396161A (zh) 一种基于活性炭过滤技术设计的直饮水处理系统
CN214457512U (zh) 一种含油有机废水的除油预处理装置
CN201971709U (zh) 一种再生纺行业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