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3692U - 一种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3692U
CN211963692U CN201922104334.4U CN201922104334U CN211963692U CN 211963692 U CN211963692 U CN 211963692U CN 201922104334 U CN201922104334 U CN 201922104334U CN 211963692 U CN211963692 U CN 211963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odorization
deodorization device
communicated
deodorizing
bio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43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恽晓雪
陈浩泉
王盼亮
张海静
谢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43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3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3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3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臭装置,该除臭装置包括串联依次连通的第一除臭装置、第二除臭装置、第三除臭装置和第四除臭装置;所述第一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装置、若干生物质支撑板、导流板和生物除臭填料组成;所述的导流板将生物除臭装置分隔成两个腔体,两个腔体的底部相互连通;其中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机相连通;另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与第二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在所述的生物除臭填料通过支撑板支撑,并完全填埋两个腔体之间的通道;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三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第三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四除臭装置连通。本装置能将臭气中的恶臭物质降低到最低,达到达标排放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气去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产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目前常用的除臭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物理法主要是利用一种物质将恶臭气味进行掩盖、稀释,或将臭气转换为其它相,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这些污染物,此法仅适合处理低浓度的臭气,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化学法包括化学吸附法、燃烧法等,化学吸收法适合气量大、浓度较大的臭气处理,尽管适用范围较广,但对除臭装置要求高,吸收剂更换频繁;燃烧法主要是利用臭气的可燃性,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而燃烧法往往需要燃料辅助燃烧,使得除臭装置成本较高,运行较为复杂。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以达到消除恶臭的目的。由于生物除臭针对性更强,且更经济环保,因此采用生物除臭的方式对臭气进行处理已被广泛应用在多种行业。随着对工业生产所产生的臭气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改善臭气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并有效降低臭气处理的成本,对除臭装置的除臭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臭气处理更高效且经济的除臭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除臭装置,该除臭装置包括串联依次连通的第一除臭装置、第二除臭装置、第三除臭装置和第四除臭装置;所述第一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装置、若干生物质支撑板、导流板和生物除臭填料组成;所述的导流板将生物除臭装置分隔成两个腔体,两个腔体的底部相互连通;其中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机相连通,臭气气体是由风机的臭气入口直接泵入生物除臭装置;另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与第二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在所述的生物除臭填料通过支撑板支撑,并完全填埋两个腔体之间的通道;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三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第三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四除臭装置连通,经处理的气体自第四除臭装置顶部排出。
所述的进气口的口部设置为喇叭口,以增加臭气和除臭材料的接触面积;所述的出气口的口部设置为喇叭口,以增加被处理的臭气进入下一环节的速率。
所述的生物质支撑板设置为水平放置或竖直放置,若干个生物质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生物质支撑板之间填充有生物除臭填料。所述生物质支撑板是一种网状板块结构,主要是用于支撑发酵生物质填料,其厚度约2~4m。
所述生物除臭填料是由发酵生物质填充而成;所述发酵生物质是一种复合微生物固体菌剂,是一种由毛球菌、芽孢杆菌、肠杆菌、克雷伯氏菌、α-变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菌剂负载有机质(麸皮、稻壳或秸秆等)进行发酵的微生物固体菌剂。
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为酸液洗涤装置,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的上部设置有酸液入口,底部设置有酸液出口。
第三除臭装置为碱液洗涤装置,第三除臭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碱液入口,底部设置有碱液出口。
所述的第四除臭装置为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若干活性炭支撑板和活性炭填料;若干个活性炭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活性炭支撑板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填料。
本实用新型臭气浓度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是,在沿用现有技术生物除臭、化学除臭、物理除臭等三种除臭方式,通过联合多种除臭方式,能将臭气中的恶臭物质降低到最低,达到达标排放的目的。工作时,风机将恶臭气体经连接管输送至生物除臭装置。经过微生物除臭后,进一步将臭气依次通过酸液洗涤装置、碱液洗涤装置和活性炭吸附装置,依次降低的臭气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臭气入口;2.风机;3.生物除臭设备;4.生物质支撑板;5.生物除臭填料;6.酸液洗涤装置;7.酸液入口;8.废酸出口;9.碱液入口;10.碱液洗涤装置;11.废碱出口;12.活性炭吸附装置;13.活性炭支撑板;14.活性炭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的一种除臭装置,该除臭装置包括串联依次连通的第一除臭装置、第二除臭装置、第三除臭装置和第四除臭装置;所述第一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装置、若干生物质支撑板、导流板和生物除臭填料组成;所述的导流板将生物除臭装置分隔成两个腔体,两个腔体的底部相互连通;其中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机相连通,臭气气体是由风机的臭气入口直接泵入生物除臭装置;另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与第二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在所述的生物除臭填料通过支撑板支撑,并完全填埋两个腔体之间的通道;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三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第三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四除臭装置连通,经处理的气体自第四除臭装置顶部排出。
所述的进气口的口部设置为喇叭口,以增加臭气和除臭材料的接触面积;所述的出气口的口部设置为喇叭口,以增加被处理的臭气进入下一环节的速率。
所述的生物质支撑板设置为水平放置或竖直放置,若干个生物质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生物质支撑板之间填充有生物除臭填料。所述生物质支撑板是一种网状板块结构,主要是用于支撑发酵生物质填料,其厚度约2~4m。
所述生物除臭填料是由发酵生物质填充而成;所述发酵生物质是一种复合微生物固体菌剂,是一种由毛球菌、芽孢杆菌、肠杆菌、克雷伯氏菌、α-变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菌剂负载有机质(麸皮、稻壳或秸秆等)进行发酵的微生物固体菌剂。
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为酸液洗涤装置,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的上部设置有酸液入口,底部设置有酸液出口。
第三除臭装置为碱液洗涤装置,第三除臭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碱液入口,底部设置有碱液出口。
所述的第四除臭装置为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若干活性炭支撑板和活性炭填料;若干个活性炭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活性炭支撑板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填料。
第一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装置、生物质支撑板和生物除臭填料,以及设置在装置壳体上的相连通的进气口,和壳体顶部的出气口;生物除臭填料是由发酵生物质填充而成,发酵生物质是一种复合微生物固体菌剂,是一种由毛球菌、芽孢杆菌、肠杆菌、克雷伯氏菌、α-变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菌剂负载有机质(麸皮、稻壳或秸秆等)进行发酵的一种高效除臭微生物固体菌剂;支撑板是一种网状板块结构,主要是用于支撑发酵生物质填料,其厚度约2~4m,填料能很好的与臭气物质接触代谢。
第二除臭装置包括酸液洗涤装置、酸液入口和废酸出口,酸液洗涤转置是生物除臭装置的补充,主要是处理生物未完全去除的碱性气体,如氨气、磷化氢和甲胺等,酸液洗涤装置进气口与第一除臭装置出气口相连通,酸液除臭装置中的酸液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更换。
第三除臭装置包括碱液洗涤装置、碱液入口和废碱出口,碱液洗涤转置是生物除臭装置的补充,主要是处理生物未完全去除的酸性气体,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酸液液洗涤装置进气口与第二除臭装置出气口相连通。碱液除臭装置中的碱液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更换。
第四除臭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装置、活性炭支撑板、活性炭填料和达标气体排放出口,第四除臭装置进气口与第三除臭装置出气口相连通,处理后的气体通过排放出口排放,活性炭吸附装置主要是对气味较大、生物装置和酸碱液难消除的气体物质进行物理吸附。

Claims (7)

1.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臭装置包括串联依次连通的第一除臭装置、第二除臭装置、第三除臭装置和第四除臭装置;所述第一除臭装置包括生物除臭装置、若干生物质支撑板、导流板和生物除臭填料组成;所述的导流板将生物除臭装置分隔成两个腔体,两个腔体的底部相互连通;其中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机相连通,臭气气体是由风机的臭气入口直接泵入生物除臭装置;另一腔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该出气口与第二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在所述的生物除臭填料通过支撑板支撑,并完全填埋两个腔体之间的通道;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三除臭装置的底部连通;第三除臭装置通过顶部的管道与第四除臭装置连通,经处理的气体自第四除臭装置顶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的口部设置为喇叭口;所述的出气口的口部设置为喇叭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质支撑板设置为水平放置或竖直放置,若干个生物质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生物质支撑板之间填充有生物除臭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支撑板是一种网状板块结构,用于支撑发酵生物质填料,其厚度为2~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为酸液洗涤装置,所述的第二除臭装置的上部设置有酸液入口,底部设置有酸液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除臭装置为碱液洗涤装置,第三除臭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碱液入口,底部设置有碱液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除臭装置为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若干活性炭支撑板和活性炭填料;若干个活性炭支撑板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活性炭支撑板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填料。
CN201922104334.4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除臭装置 Active CN211963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4334.4U CN21196369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除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4334.4U CN21196369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除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3692U true CN211963692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2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4334.4U Active CN21196369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除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3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1295B (zh) 一种两室生物反应一体化臭气处理装置
CN20284487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生物除臭净化器
CN102895867A (zh) 一种生化废气除臭净化装置及生物除臭方法
CN200995119Y (zh) 多功能联合法除尘除臭净化装置
CN204841412U (zh) 一体化高效生物除臭装置
CN104923068A (zh) 一种恶臭气体的处理方法
CN209791267U (zh) 一种高效生物滴滤除臭净化装置
CN110559841A (zh) 一种电化学改进的生物过滤塔净化装置及其应用
CN211963692U (zh) 一种除臭装置
CN213060554U (zh) 高效的一体化生物除臭处理系统
CN201564831U (zh) 生化-物化组合式除臭装置
CN2675237Y (zh) 复合生物过滤装置
CN202933623U (zh) 一种两室生物反应一体化臭气处理装置
CN109603477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气体除臭装置
CN207998487U (zh) 一种小型好氧厌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11328853U (zh) 一种堆肥过程气体过滤系统
CN205796107U (zh) 一体式生物除臭净化器
CN203678242U (zh) 生物高能离子耦合装置
CN101940874A (zh) 生物滤塔废气净化系统
CN210964644U (zh) 一体化氧化除臭装置
CN202569876U (zh) 卧式生物净化塔
CN202020989U (zh) 一种生物滤池废气吸附装置
CN203428949U (zh) 一种污水及浊气光催化净化装置
CN105664696A (zh) 一种生物柴油生产低成本三级处理恶臭气体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CN202876632U (zh) 一种恶臭气体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