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5258U -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5258U
CN211955258U CN202020232621.3U CN202020232621U CN211955258U CN 211955258 U CN211955258 U CN 211955258U CN 202020232621 U CN202020232621 U CN 202020232621U CN 211955258 U CN211955258 U CN 211955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hole
optical fiber
dispos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26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其
朱伟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men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men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men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men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26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5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5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5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包括接口主体,所述接口主体内设有通孔,所述接口主体上还设有定位部,所述接口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连接时通过所述定位部定位;所述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接口主体一端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凹槽包括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开口,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封闭,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贯通并与所述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口主体上设置定位部,接口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连接时通过定位部定位,从而使得检测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例如,SN光纤连接器,SN光纤连接器是SENKO最新推出的下一代更高密度连接器。SN属紧凑型双芯光纤连接器,与高密度LC连接器相比,其密度提升了40%,为方便安装带有不同长度的推拉杆(pull tab),SN光纤连接器的插芯距(Pitch)只有3.1mm,更加小巧,支持8纤应用,因此其高密度、小体积优越性必将得到更多的光通讯应用中,而SN(PC)光纤连接器Female接口则解决了应用SN光纤连接器时在检测仪器上对光纤端面的检测,使得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进入到光纤中去),也叫光纤适配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的对接起来,使得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进入到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在一定程度下,光纤连接器也会影响到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所以通常对接前使用的光纤适配器都要对其端面进行划痕及脏点检测,以实现光路系统的基本要求,降低因光纤对接带来的光损耗。在检测光纤适配器里的光纤连接器光纤端面时,一般是通过接口将光纤连接器适配器与检测仪器连接,通过接口将光纤适配器的光纤连接器光纤端面图像传导到检测仪器进行,但是目前的现有接口在连接光纤适配器时无法进行匹配定位,导致无法完成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能够实现将接口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进行定位,顺利完成检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包括接口主体,所述接口主体内设有通孔,所述接口主体上还设有定位部,所述接口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连接时通过所述定位部定位。
所述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接口主体一端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凹槽包括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开口,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封闭,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贯通并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通孔内设有对焦组件,且所述对焦组件可在所述通孔内移动。
所述对焦组件包括镜筒、设于所述镜筒的一端的透镜以及设于所述镜筒的另一端的端部的弹簧,所述镜筒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环形凸部,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二环形凸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凸部之间。
所述镜筒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接口主体上设有伸入所述限位孔内的限位件。
所述接口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通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的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通孔可切换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切换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滑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
所述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接口主体上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口主体上设置定位部,接口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连接时通过定位部定位,从而使得检测顺利完成。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从右向左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接口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接口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接口主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接口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接口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拆分开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接口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接口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该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的背面安装有光纤连接器,本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为SN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适配器为SN光纤连接器适配器。
SN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的中间具有凸台110,凸台110上设有第一芯光纤端面130和第二芯光纤端面140,第一芯光纤端面130和第二芯光纤端面140上下间隔设置,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凹陷部120。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提出的用于SN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接口包括接口主体200,接口主体200内设有通孔230,接口主体200上还设有定位部,接口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连接时通过定位部定位,从而使得检测方便。
接口主体200包括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220,第一连接部210的左端和第二连接部220的右端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部210的右端安装有锁紧螺母280,锁紧螺母280与检测仪器300连接。通孔230包括第一通孔231和第二通孔232,第一通孔231位于第一连接部210内,第二通孔232位于第二连接部220内。
本实施例中,定位部为设于接口主体200一端的凹槽500,且凹槽500与通孔230连通。装配时,将凹槽500与光纤连接器的凸台110配合,即可实现定位。
凹槽500包括第一部分510和第二部分520,第一部分510和第二部分520连通。凹槽500的第一部分510的一端开口,开口位于接口主体200的端面,凹槽500的第一部分510的另一端封闭;凹槽500的第二部分520的两端贯通并与第一通孔231连通。
检测时,将接口安装在检测仪器上,开通仪器然后将接口前端凹槽与SN光纤连接器适配器上的凸台配合,实现接口的定位,使得接口插入SN光纤连接器适配器内,然后开始检测适配器内的SN光纤连接器的第一芯光纤端面脏物及划痕大小,完成后拔出接口,将接口轴向旋转180度后再插入SN光纤连接器适配器内检测SN光纤连接器的第二芯光纤端面脏物及划痕大小。
为了使得光纤端面脏物及划痕大小清晰的显示,通孔内设有对焦组件,且对焦组件可在通孔内移动,以实现对焦,从而使得脏物及划痕大小清晰的显示。
对焦组件包括镜筒240、透镜250和弹簧260,透镜250设于镜筒240的左端,弹簧260设于镜筒240的右端的端部,镜筒240的右端设有第一环形凸部2411,通孔230内设有第二环形凸部211,弹簧260位于第一环形凸部2411与第二环形凸部211之间。检测时,通过推杆(推杆为检测仪器的部件)推动镜筒240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带动透镜250向左或向右移动来对焦形成清晰的图像传到到CCD(仪器内设置有光源输出),并传输到PC端来观察SN光纤连接器的端面脏物及划痕大小;通过弹簧的回复力使得镜筒向右移动复位。
本实施例中,镜筒240包括第一段241和第二段242,第一段241的左端与第二段242的右端插接连接在一起,第一环形凸部2411设于第一段241的右端,透镜250设于第二段242的左端。
为了对镜筒240在通孔230内的行程进行限位,镜筒240的上设有限位孔2412,第一连接部210上设有伸入限位孔2412内的限位件270,限位件270为机械限位件,通过限位件270与限位孔2412的配合来对镜筒240的行程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限位孔2412呈腰型孔,限位件270为螺钉,第一连接部210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纹通孔212。
第一连接部210的右端设有环形凹槽213,环形凹槽213内安装挡圈290,通过挡圈290防止锁紧螺母280脱出。
第一连接部210的右端还设有销柱215,销柱215位于挡圈290外侧,将接口安装在检测仪器上时销柱起定位作用,第一连接部210上设有安装孔214,销柱215安装在安装孔214内。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第二通孔包括第一部分2321和第二部分2322,且第一通孔241可切换的与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2321、第二通孔的第二部分2322连通。这样通过第一通孔241与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2321连通来检测第一芯光纤端面130,通过第一通孔241与第二通孔的第二部分2322连通来检测第二芯光纤端面140。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220之间滑动连接以使第一通孔241切换的与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2321、第二通孔的第二部分2322连通。对第二芯光纤端面140进行检测后,将第一连接部210向上滑动使得第一通孔241与第二通孔的第一部分2321连通再来检测第一芯光纤端面130;对第一芯光纤端面130进行检测后,将第一连接部210向下滑动使得第一通孔241与第二通孔的第二部分2322连通再来检测第一芯光纤端面130
第一连接部210上设有滑槽216,第二连接部220上设有与滑槽216配合的滑轨223;或者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滑轨,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使得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220之间滑动。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定位部为设于接口主体200上的凸起400,凸起400设于第一连接部210的上下表面,凸起400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的凹陷部120配合,实现对接口的定位。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220为一体成型。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包括接口主体,所述接口主体内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主体上还设有定位部,所述接口与光纤连接器适配器连接时通过所述定位部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接口主体一端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开口,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封闭,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贯通并与所述通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有对焦组件,且所述对焦组件可在所述通孔内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组件包括镜筒、设于所述镜筒的一端的透镜以及设于所述镜筒的另一端的端部的弹簧,所述镜筒的另一端设有第一环形凸部,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二环形凸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凸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接口主体上设有伸入所述限位孔内的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主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通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的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通孔可切换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切换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滑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设于所述接口主体上的凸起。
CN202020232621.3U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Active CN211955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2621.3U CN211955258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2621.3U CN211955258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5258U true CN211955258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9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2621.3U Active CN211955258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5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7046B2 (en) Fiber optic interface devic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6736547B2 (en) Expanded-beam, butt-coupled optical connector
US5923805A (en) Connector for plastic optical fiber
US7460750B2 (en) Expanded beam, single fiber, fiber optic connector
CA2640195C (en) Installation tool with integrated visual fault indicator for field-installable mechanical splice connector
US20090046981A1 (en) High density fiber optic interconnect system with push-release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CA2751329C (en) Fiber optic jack and connector
US20040247252A1 (en) Retractable fiber optic connector housing
CA1082016A (en) Single optical fibre connector
US6783281B2 (en) Optical fiber converter retaining different sized ferrules
EP2068183A1 (en) Field-installable optical splice
CN203825234U (zh) 可现场组装的机械接合连接器
EP3945352A1 (en) Adapter tip and microscope system for inspection of fiber-optic connector endfaces
CN216646882U (zh) 一种用于单纤双向组件的预埋光纤陶瓷插芯连接器
CN211955258U (zh)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CN111189850A (zh)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的接口
CA2331241A1 (en) Pin and socket fiber optic termini
KR102085172B1 (ko) 광섬유 벤딩을 방지하는 현장조립형 광커넥터
CN110333574B (zh) 一种可现场安装的光纤连接器
CN114779409B (zh) 一种带自锁的sc型光纤连接器以及解锁方法
CN220473740U (zh) 一种光纤适配器
CA1172079A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having a self-centering, floating insert
CN219105213U (zh) 一种光缆跳线
CN219891441U (zh) 一种低损耗光纤连接结构
CN211856993U (zh) 一种模块型两件结构预制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603, building 2, Chongwen Park, Nanshan Zhiyuan, No. 3370 Liuxian Avenue, Fu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imen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rth, 3rd floor, minlida Industrial Park, honghualing Industrial Zone,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IMENS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