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6664U -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6664U
CN211946664U CN201922156406.XU CN201922156406U CN211946664U CN 211946664 U CN211946664 U CN 211946664U CN 201922156406 U CN201922156406 U CN 201922156406U CN 211946664 U CN211946664 U CN 211946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pump
novel
tank
purif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64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惠萌
冼尚德
胡健明
王冰冰
施丽华
冼灿标
齐水冰
李腾
罗文旺
曾煜婷
刘彦雄
张学文
张渭武
董军峰
余振营
赵新
杨帆
张蕾蕾
杨星
叶子玮
马兴鹏
吴淑淇
叶子同
何婕
江子惠
冼泳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9221564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6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6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66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包括净化池、曝气装置、污水收集池和循环抽水装置,在净化池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进出水口,在净化池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膜板,在过滤膜板上均布多个过滤孔,在净化池内悬挂有潜水灯,在净化池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曝气机,鼓风曝气机的出气口伸入净化池的底部内,循环抽水装置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其中一个进出水口连通,第二水泵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另外一个进出水口连通,第一水泵的另一端口、第二水泵的另一端口分别通过水管与污水收集池连通。大大提高净化效率,减小体积、占地,节约能耗,适合小规模、分散型废水的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系统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大量研究以及实践表明,微藻具有极快的生长繁殖速度及强大的适应性,能够大量吸收水中营养盐,从而对水质进行净化,同时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能够增加水中含氧量,进一步促进了硝化细菌对氨氮的降解,是很好的生物净水方法。目前对小规模、分散型的乡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田灌溉废水等富营养型废水中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氨氮等各类营养盐及部分重金属的吸收降解,常规处理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此类工艺技术较成熟,可以满足污水处理要求,但工艺较复杂、设备较多,投资较大,系统维护管理较麻烦,能耗及运行维护费用较高;另一类是工艺相对简单的人工湿地、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其所需要设备较少、能耗较低、运行维护简便、投资运行费用较低,但其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包括:净化池、曝气装置、污水收集池和循环抽水装置,在所述净化池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进出水口,在所述净化池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膜板,在所述过滤膜板上均布多个过滤孔,在两个过滤膜板之间悬挂有潜水灯,在所述净化池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曝气机,所述鼓风曝气机的出气口伸入净化池的底部内,循环抽水装置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其中一个进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另外一个进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另一端口、第二水泵的另一端口分别通过水管与污水收集池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净化池内两个过滤膜板之间形成培藻区域,在进行水净化前,首先往净化池内的培藻区域加入硝化细菌菌种、藻类菌种、以及碳氮磷等营养液进行清水培养,而后将经过格栅、筛网、沉淀等预处理后污水逐步从污水收集池中通过第一水泵和/或第二水泵抽入到净化池,直到全部进污水,通过潜水夜间照射微藻,使微藻24小时保持光合作用,提高藻类生长繁殖速度及释氧量,同时鼓风曝气机适量鼓入氧气,以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每隔一段时间交替从污水收集池中抽水,当第一水泵抽水时,水从其中一个进出水口流入,另外一个进出水口流出;当第二水泵抽水时,水从另外一个进出水口流入,其中一个进出水口流出,从而形成了过滤膜板两侧正向逆向水流的交替流动,防止过滤孔堵塞,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菌藻始终限制在左右两侧的过滤膜板内进行高密度培养,污水在净化池与污水收集池之间循环流动,当达到水质净化要求即从污水收集池排出,净化池与污水收集池构成了内循环系统,通过污水的不断循环流动,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同时污泥被两侧过滤膜板截留,出水无需沉淀,省去了沉淀时间,既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又可缩小净化池体积,减少占地。通过构建互利共生的菌藻生态平衡系统,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硝酸盐、氨氮、磷酸盐的降解率;又促进了藻类的光合作用,提高了产藻率;细菌还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大大减少了曝气量,节约系统能耗。
本实用新型适合小规模、分散型的乡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田灌溉废水等富营养型废水的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化池的底部呈漏斗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孔的孔径为3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风曝气机设有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潜水灯为全光谱LED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进出水口安装有流量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为高压定时水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泵并联有第一旁路,在所述第一旁路上安装有第一水阀,所述第二水泵并联有第二旁路,在所述第二旁路上设有第二水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阀和第二水阀均为电动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膜板呈竖直设置,左侧的过滤膜板与净化池的左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右侧的过滤膜板与净化池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过滤膜板与净化池的前侧壁、后侧壁和底壁无缝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作出如下实施例: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包括:净化池100、曝气装置、污水收集池300和循环抽水装置,在所述净化池10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进出水口110,在所述净化池100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膜板120,在所述过滤膜板120上均布多个过滤孔121,在所述两个过滤膜板120之间悬挂有潜水灯140,在所述净化池100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130,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曝气机200,所述鼓风曝气机200的出气口伸入净化池100的底部内,循环抽水装置,包括第一水泵400和第二水泵500,所述第一水泵400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其中一个进出水口110连通,所述第二水泵500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另外一个进出水口110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00的另一端口、第二水泵500的另一端口分别通过水管与污水收集池300连通。
在净化池100内两个过滤膜板120之间形成培藻区域,在进行水净化前,首先往净化池100内的培藻区域加入硝化细菌菌种、藻类菌种、以及碳氮磷等营养液进行清水培养,而后将经过格栅、筛网、沉淀等预处理的污水逐步从污水收集池300中通过第一水泵400和/或第二水泵500抽入到净化池100,通过潜水灯140进行夜间照射微藻,使微藻24小时保持光合作用,提高藻类生长繁殖速度及释氧量,同时鼓风曝气机200适量鼓入氧气,以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第一水泵400和第二水泵500每隔一段时间交替从污水收集池300中抽水,当第一水泵400抽水时,水从其中一个进出水口110流入,另外一个进出水口110流出;当第二水泵500抽水时,水从另外一个进出水口110流入,其中一个进出水口110流出,从而形成了过滤膜板120两侧正向逆向水流的交替流动,防止过滤孔121堵塞。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菌藻始终限制在左右两侧的过滤膜板120内进行高密度培养污水在净化池100与污水收集池300之间循环流动,当达到水质净化要求即从污水收集池300排出。净化池100与污水收集池300构成了内循环系统,通过污水的不断循环流动,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同时污泥被两侧过滤膜板120截留,出水无需沉淀,省去了沉淀时间,既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又可缩小净化池100的体积,减少占地。通过构建互利共生的菌藻生态平衡系统,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硝酸盐、氨氮、磷酸盐的降解率;又促进了藻类的光合作用,提高了产藻率;细菌还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大大减少了曝气量,节约系统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排污管130上安装有排污泵131。通过排污泵131定期对净化池100内的过量污泥及时抽出,以保持净化池的降解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池100的底部呈漏斗状。污泥可沿净化池100的底部汇集到排污口,然后从排污管130抽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孔121的孔径为3μm。利用孔径为3μm的过滤孔121对微藻进行拦截,使其滞留于净化池100内,将微藻限制在小范围内高密度培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泵400和第二水泵500均为高压定时水泵。通过定时设置第一水泵400与第二水泵500自动交替开启,并且从污水收集池300中抽出的污水经过第一水泵400或第二水泵500后压力增大,对过滤膜板120有一定的冲刷作用,从而避免污泥粘附在过滤膜板120上堵塞过滤孔121,延长过滤膜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鼓风曝气机200设有多个。设置多个鼓风曝气机200扩大曝气量的调节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潜水灯140为全光谱LED灯。通过全光谱LED灯对藻类进行夜间光照培养,使微藻24小时保持光合作用,提高藻类生长繁殖速度及释氧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进出水口110安装有流量计111。通过流量计111观察进出水的流量以及水泵工作的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泵400并联有第一旁路410,在所述第一旁路410上安装有第一水阀411,所述第二水泵500并联有第二旁路510,在所述第二旁路510上设有第二水阀511。当第一水泵400进行抽水时,第一水阀411关闭,第二水阀511打开,水主要从第二旁路510流过;而当第二水泵500进行抽水时,第一水阀411打开,第二水阀511关闭,水主要从第一旁路410流过,从而减少对水泵的损伤,提高水泵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阀411和第二水阀511均为电动阀。实现自动化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膜板120呈竖直设置,左侧的过滤膜板120与净化池100的左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右侧的过滤膜板120与净化池100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过滤膜板120与净化池100的前侧壁、后侧壁和底壁无缝连接。确保对净化水进行过滤,拦截微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化池(100),在所述净化池(10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进出水口(110),在所述净化池(100)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安装有过滤膜板(120),在所述过滤膜板(120)上均布多个过滤孔(121),在两个过滤膜板(120)之间悬挂有潜水灯(140),在所述净化池(100)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130);
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曝气机(200),所述鼓风曝气机(200)的出气口伸入净化池(100)的底部内;
污水收集池(300);
循环抽水装置,包括第一水泵(400)和第二水泵(500),所述第一水泵(400)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其中一个进出水口(110)连通,所述第二水泵(500)的一端口通过水管与另外一个进出水口(110)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00)的另一端口、第二水泵(500)的另一端口分别通过水管与污水收集池(30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污管(130)上安装有排污泵(1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100)的底部呈漏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121)的孔径为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曝气机(200)设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灯(140)为全光谱LED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出水口(110)安装有流量计(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400)并联有第一旁路(410),在所述第一旁路(410)上安装有第一水阀(411),所述第二水泵(500)并联有第二旁路(510),在所述第二旁路(510)上设有第二水阀(5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阀(411)和第二水阀(511)均为电动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板(120)呈竖直设置,左侧的过滤膜板(120)与净化池(100)的左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右侧的过滤膜板(120)与净化池(100)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过滤膜板(120)与净化池(100)的前侧壁、后侧壁和底壁无缝连接。
CN201922156406.XU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46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6406.XU CN211946664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6406.XU CN211946664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6664U true CN211946664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5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640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46664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66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0053A (zh) * 2022-09-28 2023-02-24 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 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0053A (zh) * 2022-09-28 2023-02-24 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 用以鱼塘尾水处理的生态导流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2321B1 (en) Super-large scale photon capture bioreactor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203212438U (zh) 微动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8739617B (zh) 一种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供水系统
CN110192538A (zh) 一种外置式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4317279U (zh) 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CN111977905B (zh) 一种针对生活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设备
CN213446695U (zh) 一种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106698816A (zh) 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强化脱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1008306Y (zh) 大规模鱼缸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03590844U (zh) 车间海水循环养殖与育苗系统
CN211946664U (zh) 一种新型浮游藻类循环净水系统
CN211631399U (zh) 一种基于工厂化循环海水养殖的鱼菜共生系统
CN117566939A (zh) 一种渔业光伏互补的养殖尾水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5060648A (zh) 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零排放系统
CN205473171U (zh)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N104030442B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5439824U (zh) 新型污水好氧生物降解装置
CN205018096U (zh) 一种鱼类养殖循环水养殖装置
CN205170492U (zh) 无动力曝气的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10642011U (zh) 基于微藻-菌种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107540160A (zh) 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203922850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
CN103011508B (zh)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
CN105000761A (zh) 去除高密度鱼类养殖循环水中氮元素的方法
CN220012347U (zh) 养殖用多级水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