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3171U -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73171U
CN205473171U CN201521092913.7U CN201521092913U CN205473171U CN 205473171 U CN205473171 U CN 205473171U CN 201521092913 U CN201521092913 U CN 201521092913U CN 205473171 U CN205473171 U CN 205473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sedimentation tank
tank
clar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2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林
张宇飞
王雨辰
施伟达
李飞
汤美锋
郑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Priority to CN2015210929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73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73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73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用水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相连接设置的用于对养殖用水进行初步过滤的初步滤净箱、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第一沉淀池、用于消耗水中溶氧和部分有机质的漂浮植物净化池、用于消耗水中大部分有机质的一个或多个微生物净化池以及位于最后的用于滤去颗粒物和残渣的收尾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为第一斜管沉淀池。本申请通过七个池子依次合理的设置,可去除水中的绝大部分相应的杂质和有机质,经过该系统净化修复后的水杂质少,净化率高,含氧量高。

Description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用水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行业中,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需要对养殖用水进行修复并循环重复利用,现有的方法是对养殖用水进行简单沉淀后再直接进行微生物净化,然后直接送回池塘进行养殖,净化效果差强人意,悬浮物易着于附着物上,微生物难生长或分解能力降低,各池之间容易堵塞,部件维修、更换率高,耗材大,产出的水净化率低,且各种有机质品种多,只能净化部分有机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相连接设置的用于对养殖用水进行初步过滤的初步滤净箱、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第一沉淀池、用于消耗水中溶氧和部分有机质的漂浮植物净化池、用于消耗水中大部分有机质的一个或多个微生物净化池以及位于最后的用于滤去颗粒物和残渣的收尾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为第一斜管沉淀池。
作为优选,所述微生物净化池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设置的用于消耗大量有机质的厌氧池、生物膜池和好氧池,所述收尾沉淀池为收尾斜管沉淀池。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池和生物膜池内设置有用于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的软性填料和/或网架,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池内悬浮有用于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的多面空心球。
作为优选,所述网架为架面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生物纤维丝架,所述生物纤维丝架包括分别架设于池的上部或下部的且平行设置的架杆和连接于两架杆之间的生物纤维丝。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膜池与好氧池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消耗水中有机质并为下一步好氧池做准备提前增加溶氧量的增氧净化池。
作为优选,所述增氧净化池为沉水植物净化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漂浮植物净化池之间采用上出水上进水的方式连接,所述漂浮植物净化池、厌氧池、生物膜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好氧池和收尾沉淀池两两之间按水流经先后顺序都采用下出水、上进水的方式通过水管连接。
上述池子之间的先后顺序是根据净化原理、并为达到最佳最高效最节能的净化效果依次设置的,经过漂浮植物净化池之后的养殖水分解掉部分氮磷化合物,同时将水中的含氧量大大降低为厌氧池的净化提前做好了准备,以保证一旦水送入厌氧池,厌氧菌能很快进行分解工作,因为水流是不停止的,因此厌氧菌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可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发挥厌氧菌的分解能力,分解尽可能多的有机质,实现高效率地分解,大大提高了厌氧菌的分解效率,厌氧池采用封口设计,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提高了厌氧工作效率,生物膜池让水体中的自身所带微生物进行自然生长、工作,消耗水中相应的有机质,同时敞口设计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中,以保证水体内的微生物按自然的生长需求生长时净化有机质,这一步骤相当于自然界中水体的自身主动修复,并有一部分氧气进入水中对水体增氧,也为下一步池子的净化做充氧准备,保证下一步池子能快速、高效运转,之后的沉水植物净化池,可在池内养殖金鱼藻、枯草等植物,进一步消耗有机质的同时对水体增氧,增氧后再送入好氧池,好氧菌能迅速、高效地进入工作状态,消耗水体中残留的相应有机质,同时曝气盘曝气不仅提高了好氧菌活性,也为水体重新送入养殖池前做最后一步的快速加氧,以保证送入的净化水是洁净、高氧适于各种养殖物种生长的。
最后的斜管沉淀池,可滤去前面各个分解有机质的池子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物和残渣。
作为优选,所述初步滤净箱和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分别设置于第一沉淀池内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所述初步滤净箱为长方形箱,初步滤净箱一端设置有原水入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将过滤后的水送入第一沉淀池的原水出水口,所述原水入水口和原水出水口之间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沿初步滤净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粗格栅靠近于所述原水入水口设置。
粗格栅和细格栅的设置第一步对大颗粒物进行快速高效地去除,再进入第一斜管沉淀池,降低了第一沉淀池的净化负担,提高了第一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初步滤净箱与第一斜管沉淀池的设置在更节约空间的前提下又高效快速地去除了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物和悬浮物,为后期的水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大大提高了整个净化系统的流畅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维修率,系统可持续工作时间更长,各池子利用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池子上部都设置有溢流口、底部设置有排空阀、中部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设有回流控制阀的水管还与厌氧池连接,所述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为进水提供动力的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根据时令的不同可提供的动力多少也不同,如夏天多、冬天少,而本申请的池水中的生物夏天温度高活跃,水体污染快,反之冬天污染慢,与太阳能电池板恰好配好,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能源,更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水位监测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有机质含量监测器,所述水位监测器、回流控制阀和有机质含量监测器之间电连,所述厌氧池为封口池,所述生物膜池和好氧池为敞口池。
作为优选,所述收尾沉淀池内的后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的出水滤箱,所述出水滤箱一端设置有与收尾沉淀池相通的滤箱入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将净化后的成水送出整个系统的产水口,所述出水滤箱内沿水流经顺序依次设置有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第一沉淀池、漂浮植物净化池、厌氧池、生物膜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好氧池和收尾沉淀池为方形池,每个池子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位于池子相对的池壁且靠近池子相对的对角上设置。
每个池子的出水口和入水口位于靠近池子的对角设置,再结合大部分池子的出水口和入水口分上下设置,从而保证水流在一个池子里达到最大的流经路长,在该池内可进行相应的充分的分解或净化。
最终出来的净化水,杂质少,净化率高,含氧量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七个池子依次合理的设置,可去除水中的绝大部分相应的杂质和有机质,经过该系统净化修复后的水杂质少,净化率高,含氧量高,COD可下降55~80%,N可下降25~52%,P可下降12~25%。本申请的修复系统净化速度快,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维修率低,运转稳定,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相连接设置的用于对养殖用水进行初步过滤的初步滤净箱8、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第一沉淀池1、用于消耗水中溶氧和部分有机质的漂浮植物净化池2、用于消耗水中大部分有机质的一个或多个微生物净化池以及位于最后的用于滤去颗粒物和残渣的收尾沉淀池7,所述第一沉淀池为第一斜管沉淀池。
所述微生物净化池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设置的用于消耗大量有机质的厌氧池3、生物膜池4和好氧池6,所述收尾沉淀池为收尾斜管沉淀池7。
所述厌氧池和生物膜池内设置有用于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的软性填料31和/或网架,本申请采用在厌氧池中设软性填料,在生物膜池中设网架,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61,池内悬浮有用于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的多面空心球62。
所述网架为架面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生物纤维丝架41,所述生物纤维丝架包括分别架设于池的上部或下部的且平行设置的架杆和连接于两架杆之间的生物纤维丝。所述生物膜池与好氧池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消耗水中有机质并为下一步好氧池做准备提前增加溶氧量的增氧净化池。
所述增氧净化池为沉水植物净化池5,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漂浮植物净化池之间采用上出水上进水的方式连接,所述漂浮植物净化池、厌氧池、生物膜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好氧池和收尾沉淀池两两之间按水流经先后顺序都采用下出水、上进水的方式通过水管连接。
所述初步滤净箱和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分别设置于第一沉淀池内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所述初步滤净箱为长方形箱,初步滤净箱一端设置有原水入水口81、另一端设置有将过滤后的水送入第一沉淀池的原水出水口82,所述原水入水口和原水出水口之间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沿初步滤净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粗格栅83和细格栅84,所述粗格栅靠近于所述原水入水口设置。
每个所述池子上部都设置有溢流口9、底部设置有排空阀10、中部设置有可视窗11,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设有回流控制阀的水管还与厌氧池连接。所述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为进水提供动力的太阳能电池板。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水位监测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有机质含量监测器,所述水位监测器、回流控制阀和有机质含量监测器之间电连,所述厌氧池为封口池,所述生物膜池和好氧池为敞口池。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收尾沉淀池内的后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的出水滤箱71,所述出水滤箱一端设置有与收尾沉淀池相通的滤箱入水口72,另一端设置有将净化后的成水送出整个系统的产水口73,所述出水滤箱内沿水流经顺序依次设置有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第一沉淀池、漂浮植物净化池、厌氧池、生物膜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好氧池和收尾沉淀池为方形池,每个池子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位于池子相对的池壁且靠近池子相对的对角上设置。
上述池子之间的先后顺序是根据净化原理、并为达到最佳最高效最节能的净化效果依次设置的,经过漂浮植物净化池之后的养殖水分解掉部分氮磷化合物,同时将水中的含氧量大大降低为厌氧池的净化提前做好了准备,以保证一旦水送入厌氧池,厌氧菌能很快进行分解工作,因为水流是不停止的,因此厌氧菌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可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发挥厌氧菌的分解能力,分解尽可能多的有机质,实现高效率地分解,大大提高了厌氧菌的分解效率,厌氧池采用封口设计,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提高了厌氧工作效率,生物膜池让水体中的自身所带微生物进行自然生长、工作,消耗水中相应的有机质,同时敞口设计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中,以保证水体内的微生物按自然的生长需求生长时净化有机质,这一步骤相当于自然界中水体的自身主动修复,并有一部分氧气进入水中对水体增氧,也为下一步池子的净化做充氧准备,保证下一步池子能快速、高效运转,之后的沉水植物净化池,可在池内养殖金鱼藻、枯草等植物,进一步消耗有机质的同时对水体增氧,增氧后再送入好氧池,好氧菌能迅速、高效地进入工作状态,消耗水体中残留的相应有机质,同时曝气盘曝气不仅提高了好氧菌活性,也为水体重新送入养殖池前做最后一步的快速加氧,以保证送入的净化水是洁净、高氧适于各种养殖物种生长的。
最后的斜管沉淀池,可滤去前面各个分解有机质的池子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物和残渣。
通过这套系统的处理,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的氮磷含量 ,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系统进水口水质指标。
表2 系统出水口指标

Claims (10)

1.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相连接设置的用于对养殖用水进行初步过滤的初步滤净箱(8)、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第一沉淀池(1)、用于消耗水中溶氧和部分有机质的漂浮植物净化池(2)、用于消耗水中大部分有机质的一个或多个微生物净化池以及位于最后的用于滤去颗粒物和残渣的收尾沉淀池(7),所述第一沉淀池为第一斜管沉淀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净化池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设置的用于消耗大量有机质的厌氧池(3)、生物膜池(4)和好氧池(6),所述收尾沉淀池为收尾斜管沉淀池(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和生物膜池内设置有用于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的软性填料(31)和/或网架,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盘(61),池内悬浮有用于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的多面空心球(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为架面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的生物纤维丝架(41),所述生物纤维丝架包括分别架设于池的上部或下部的且平行设置的架杆和连接于两架杆之间的生物纤维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池与好氧池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消耗水中有机质并为下一步好氧池做准备提前增加溶氧量的增氧净化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净化池为沉水植物净化池(5),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漂浮植物净化池之间采用上出水上进水的方式连接,所述漂浮植物净化池、厌氧池、生物膜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好氧池和收尾沉淀池两两之间按水流经先后顺序都采用下出水、上进水的方式通过水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滤净箱和第一沉淀池的出水口分别设置于第一沉淀池内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所述初步滤净箱为长方形箱,初步滤净箱一端设置有原水入水口(81)、另一端设置有将过滤后的水送入第一沉淀池的原水出水口(82),所述原水入水口和原水出水口之间垂直于水流方向并沿初步滤净箱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粗格栅(83)和细格栅(84),所述粗格栅靠近于所述原水入水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池子上部都设置有溢流口(9)、底部设置有排空阀(10)、中部设置有可视窗(11),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通过设有回流控制阀(63)的水管还与厌氧池连接,所述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为进水提供动力的太阳能电池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水位监测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有机质含量监测器,所述水位监测器、回流控制阀和有机质含量监测器之间电连,所述厌氧池为封口池,所述生物膜池和好氧池为敞口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尾沉淀池内的后侧壁上设置有长方形的出水滤箱(71),所述出水滤箱一端设置有与收尾沉淀池相通的滤箱入水口(72),另一端设置有将净化后的成水送出整个系统的产水口(73),所述出水滤箱内沿水流经顺序依次设置有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第一沉淀池、漂浮植物净化池、厌氧池、生物膜池、沉水植物净化池、好氧池和收尾沉淀池为方形池,每个池子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位于池子相对的池壁且靠近池子相对的对角上设置。
CN201521092913.7U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Active CN205473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2913.7U CN205473171U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2913.7U CN205473171U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73171U true CN205473171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6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2913.7U Active CN205473171U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731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1033A (zh) * 2015-12-25 2016-05-25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N108178449A (zh) * 2018-01-12 2018-06-19 西安泽源湿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池塘智能生物过滤装置
CN111908711A (zh) * 2020-07-13 2020-11-10 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生化混合处理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1033A (zh) * 2015-12-25 2016-05-25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N105601033B (zh) * 2015-12-25 2018-02-16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N108178449A (zh) * 2018-01-12 2018-06-19 西安泽源湿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池塘智能生物过滤装置
CN111908711A (zh) * 2020-07-13 2020-11-10 中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分段式生化混合处理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2321B1 (en) Super-large scale photon capture bioreactor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5601033B (zh)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N104094885B (zh) 一种高效低碳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
CN102499131B (zh) 节能型工厂化全封闭海水循环养殖工艺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205528306U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水处理系统
CN103739079A (zh)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CN103723820A (zh) 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装置
CN203668098U (zh) 一种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装置
CN104529091A (zh) 一种微动力多介质固定化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5473171U (zh)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N108503136A (zh) 河道治理系统
CN213446695U (zh) 一种模块化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10214940U (zh) 一种多级悬浮河流净化系统
CN2088147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10589978A (zh) 一种淡水藻驯化方法及利于该淡水藻处理污水的工艺
CN211631399U (zh) 一种基于工厂化循环海水养殖的鱼菜共生系统
CN219239455U (zh) 一种加强型三池两坝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105060648A (zh) 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零排放系统
CN202038919U (zh) 河道生态构建与水体修复系统
CN105399286B (zh) 一种新型养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CN208594175U (zh) 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
CN206799375U (zh) 一种河道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2374871U (zh) 节能型工厂化循环水刺参保苗设施
CN212024918U (zh) 一种生态氧化塘
CN205313323U (zh) 一种新型养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