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3613U -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3613U
CN211943613U CN201920897471.5U CN201920897471U CN211943613U CN 211943613 U CN211943613 U CN 211943613U CN 201920897471 U CN201920897471 U CN 201920897471U CN 211943613 U CN211943613 U CN 211943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rame
tricycle
shell
camshaft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74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8974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3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3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36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该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包括前轮车架、后轮车架、用于连接该前轮车架和该后轮车架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由橡胶圆柱体、凸轮轴和带型腔的外壳组成,所述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拼接而成;所述凸轮轴与所述后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前轮车架固定;或,所述凸轮轴与所述前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后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橡胶圆柱体的型腔A和用于设置锁定机构的型腔B以及位于该外壳两端用于固定轴承的轴承腔C,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使前轮车架和后轮车架便于连接和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背景技术
三轮车是介于正常的四轮汽车和两轮车辆之间,其相比于四轮汽车,具有体积小巧的特点,而相比于两轮车辆,三轮车人是坐在车里的,因而安全系数更高,同时三轮着地直线行驶更加稳定,因此现有的三轮车基本都是用于一些短途运输的情况,所以在短途的行走过程中,主要使用三轮车作为代步工具。
现有的三轮车结构都是在车架前面设置一个前轮作为方向轮,在车架的后面的设置两个后轮作为支撑轮,前轮设置的车架就叫前轮车架,后轮设置的车架叫后轮车架,在三轮车行驶的过程中,人通过方向轮的旋转实现三轮车的整体转向,由于现有的前面的前轮车架和后轮车架之间是采用一体硬连接的方式,不仅不方便连接、拆卸麻烦,而且在三轮车转向的过程中方向轮的旋转会带动整个车身倾斜,这样在三轮车转弯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整个三轮车侧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方便连接和拆卸前轮车架与后轮车架。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包括前轮车架、后轮车架、用于连接该前轮车架和该后轮车架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所述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由橡胶圆柱体、凸轮轴和带型腔的外壳组成,所述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拼接而成;所述凸轮轴与所述后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前轮车架固定;或,所述凸轮轴与所述前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后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橡胶圆柱体的型腔A和用于设置锁定机构的型腔B以及位于该外壳两端用于固定轴承的轴承腔C。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轮轴通过固定块与所述前轮车架连接固定,所述外壳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后轮车架连接固定;该固定块与所述前轮车架焊接固定,所述后轮车架设有套设在所述凸轮轴外的轴承套,所述凸轮轴端部螺纹连接有用于防止该轴承套内的与该凸轮轴连接的轴承移位的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凸轮轴旋转,该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连接固定于所述凸轮轴且与该锁定部配合的配合部、用于驱动该锁定部卡入或脱离所述配合部的驱动部,该锁定部位于该配合部和该驱动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腔B内设有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所述锁定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该第一定位凸起上,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该第二定位凸起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铰接孔,两个所述铰接孔通过铰接件相互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驱动部移位的固定部,所述型腔B内设有用于与该固定部连接固定的连接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的另一端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配合部延伸的锁定凸起,所述配合部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与该锁定凸起配合的锁定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固定的压板和垂直于该压板的上端面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同轴心的管状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具有穿过所述管状体和所述外壳的转动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的端部周向固定连接有由外力驱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的转动拨盘。
在本实用新型中,三轮车设置了锁定机构,通过锁定凸起卡入锁定缺口限制凸轮轴旋转,避免在三轮车直行或者不使用时橡胶圆柱体还受挤压从而导致容易受损的情况,降低了更换频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通过外壳和凸轮轴以及橡胶圆柱体的设置,就能够将三轮车的前轮车架与后轮车架之间可旋转连接,如此在三轮车转弯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前轮车架带着后轮车架倾斜导致整个车身出现侧翻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通过橡胶圆柱体的变形实现一个软性定位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凸轮轴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角度改变时,橡胶圆柱体先被挤压拉长,然后再形成一个包住凸轮轴的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一个软定位的作用,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轮车,使用了本实施例的软性调节器的三轮车具有两轮摩托车的转弯效果,避免了现有的三轮车转弯时容易侧翻的问题,而相比于现有的两轮摩托车,三轮车又具有更加稳定可靠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的防倾覆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与前轮车架及后轮车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的凸轮轴与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5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的锁定机构的分解图。
图8所示为图2的防倾覆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与前轮车架及后轮车架的连接结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7的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7的锁定机构的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的凸轮轴与配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包括:前轮车架1、后轮车架2、用于连接前轮车架1和后轮车架2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3以及锁定机构4。
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3由橡胶圆柱体31、凸轮轴32和带型腔的外壳33组成。凸轮轴32与后轮车架2固定,外壳33与前轮车架1固定。或,凸轮轴32与前轮车架1固定,外壳33与后轮车架2固定。
请参见图4,外壳33由上壳体331和下壳体332拼接而成。外壳33内开设有型腔A和型腔B以及分别设置于外壳33两端的轴承腔C。橡胶圆柱体31设置在型腔A内,凸轮轴32可旋转的伸入到型腔A内与橡胶圆柱体31相接触形成软定位。凸轮轴32通过轴承38与外壳33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凸轮轴32通过固定块35与前轮车架1连接固定,外壳33通过连接杆36与后轮车架2连接固定。固定块35与前轮车架1焊接固定,后轮车架2设有套设在凸轮轴32外的轴承套37,凸轮轴32端部螺纹连接有挡块以防止轴承套37内的与凸轮轴32连接的轴承移位。使前轮车架1和后轮车架2便于连接和拆卸。
请参见图6,进一步的,凸轮轴32包括一端与后轮车架2固定的轴部321和固定在轴部321背向后轮车架2一端的凸轮322,凸轮322伸入到型腔内与橡胶圆柱体31相接触,通过轴部321的设置,便可以有效的实现将凸轮轴32与后轮车架2的固定;同时通过凸轮322的设置,可以在加工的过程中,先加工出轴部321,然后再加工出凸轮322,之后通过两者组装的方式,来完成凸轮轴32的制作,方便了凸轮轴32的制作过程。
请参见图7,锁定机构4设置于外壳33的型腔B内,用于限制凸轮轴32旋转。锁定机构4包括:锁定部41、连接固定于凸轮轴32且与锁定部41配合的配合部42、用于驱动锁定部41卡入或脱离配合部42的驱动部43。优选的,锁定机构4由金属材料制成。配合部42与凸轮轴32周向轴向均固定连接。
具体的,锁定部41位于配合部42和驱动部43之间。配合部42与凸轮轴32焊接固定。型腔B内设有第一定位凸起B1、第二定位凸起B2。锁定部4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凸起B1上,驱动部4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定位凸起B2上。锁定部41的另一端与驱动部43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铰接孔410、铰接孔430,两个铰接孔通过铰接件45相互铰接。
锁定机构4还包括用于防止锁定部41和驱动部43移位的固定部46,型腔B内设有用于与固定部46连接固定的连接柱B3。进一步的,固定部46包括用于与连接柱B3连接固定的压板461和垂直于压板461的上端面且与第二定位凸起B2同轴心的管状体462。
锁定部41的另一端端部具有朝向配合部42延伸的锁定凸起411,配合部42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与锁定凸起411配合的锁定缺口421。
请参见图8,驱动部43包括穿过管状体462和外壳33的转动杆431和端部与锁定部41铰接的铰接杆432。转动杆431的端部周向固定连接有由外力驱动从而带动转动杆431转动的转动拨盘47。转动拨盘47分别连接有用于锁定和开锁的拉线471、拉线472以及保持锁定机构保持处于锁定状态或开锁状态的拉簧473。
锁定部41具有与铰接杆432侧面接触的辅助复位面412,当铰接杆432转动到与复位面412接触后继续转动则会推动锁定部41使锁定凸起411卡入锁定缺口421。
请参见图9-10,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三轮车直行或停止的时候,通过锁定拉线471使锁定凸起411卡入锁定缺口421保持前轮车架1和后轮车架2之间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因而外壳33和凸轮轴32之间不会出现相对旋转,因此橡胶圆柱体31与凸轮轴32相互接触,还没有产生变形,当三轮车进行拐弯前,通过锁定拉线472使锁定凸起411脱离锁定缺口421,三轮车拐弯时前轮车架1就会产生倾斜,那么凸轮轴32与外壳33之间就会产生相对旋转,凸轮轴32便会挤压橡胶圆柱体31,使得橡胶圆柱体31发生变形,利用橡胶圆柱体31变形来实现一个软性定位的效果,保持后轮与地面之间相互垂直的关系,避免出现侧翻。
请参见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二施例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进一步的,配合部42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与锁定凸起411配合的锁定缺口421,锁定缺口421的数量为多个,可以调整锁定时前轮车架1和后轮车架2之间的角度同时也方便锁定。优选的,锁定缺口421的数量为2-5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凸轮轴通过固定块与前轮车架连接固定,外壳通过连接杆与后轮车架连接固定,方便前轮车架和后轮车架的连接和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中,三轮车设置了锁定机构,通过锁定凸起卡入锁定缺口限制凸轮轴旋转,避免在三轮车直行或者不使用时橡胶圆柱体还受挤压从而导致容易受损的情况,降低了更换频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通过外壳和凸轮轴以及橡胶圆柱体的设置,就能够将三轮车的前轮车架与后轮车架之间可旋转连接,如此在三轮车转弯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前轮车架带着后轮车架倾斜导致整个车身出现侧翻的问题,同时还能够通过橡胶圆柱体的变形实现一个软性定位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凸轮轴与外壳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角度改变时,橡胶圆柱体先被挤压拉长,然后再形成一个包住凸轮轴的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一个软定位的作用,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轮车,使用了本实施例的软性调节器的三轮车具有两轮摩托车的转弯效果,避免了现有的三轮车转弯时容易侧翻的问题,而相比于现有的两轮摩托车,三轮车又具有更加稳定可靠的技术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包括前轮车架、后轮车架、用于连接该前轮车架和该后轮车架的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所述车身角度软性调节器由橡胶圆柱体、凸轮轴和带型腔的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拼接而成;所述凸轮轴与所述后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前轮车架固定;或,所述凸轮轴与所述前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后轮车架固定;所述外壳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橡胶圆柱体的型腔A和用于设置锁定机构的型腔B以及位于该外壳两端用于固定轴承的轴承腔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通过固定块与所述前轮车架连接固定,所述外壳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后轮车架连接固定;该固定块与所述前轮车架焊接固定,所述后轮车架设有套设在所述凸轮轴外的轴承套,所述凸轮轴端部螺纹连接有用于防止该轴承套内的与该凸轮轴连接的轴承移位的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凸轮轴旋转,该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部、连接固定于所述凸轮轴且与该锁定部配合的配合部、用于驱动该锁定部卡入或脱离所述配合部的驱动部,该锁定部位于该配合部和该驱动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B内设有第一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所述锁定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该第一定位凸起上,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该第二定位凸起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铰接孔,两个所述铰接孔通过铰接件相互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驱动部移位的固定部,所述型腔B内设有用于与该固定部连接固定的连接柱。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的另一端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配合部延伸的锁定凸起,所述配合部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与该锁定凸起配合的锁定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固定的压板和垂直于该压板的上端面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同轴心的管状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具有穿过所述管状体和所述外壳的转动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端部周向固定连接有由外力驱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的转动拨盘。
CN201920897471.5U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43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7471.5U CN211943613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7471.5U CN211943613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3613U true CN211943613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747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43613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3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321B (zh) 鎖固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EP2842844B1 (en) Bicycle kickstand
CN1122286A (zh) 一种自行车轮毂
US3757882A (en) Motorcycle which can be disassembled into front and rear subassemblies
CN1152519A (zh) 车辆方向盘在转向轴上的连接装置
CN105346668B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11943613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防倾覆三轮车
JP3706172B2 (ja) 電動自転車
US7156197B2 (en) Reversing mechanism for motorcycles
CN113799909A (zh) 一种可摇摆的轴传动三轮车
US3542145A (en) Two-wheeled vehicle having balloon tires
FI74665C (fi) Anordning foer att foerhindra bilstoeld.
JPS61184184A (ja) 二輪車の前後輪操向装置
US11873044B2 (en)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JP2003146280A (ja) 電動二輪車およびその車載方法
CN216102637U (zh) 一种可摇摆的轴传动三轮车
CN113401219B (zh) 多模态可切换小车
US4560026A (en) Parking system for an articulated tricycle
CN113968303A (zh) 一种易装配的摇摆式三轮车
ITTO990137A1 (it) Dispositivo di cavalletto automatico.
CN210852111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动汽车
CN106394763B (zh) 双前轮电动三轮车
CN213473064U (zh) 一种锁套集成在驱动单元内的c-eps管柱结构
CN216102636U (zh) 一种易装配的摇摆式三轮车
JP3969270B2 (ja) 後輪操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