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34637U -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34637U
CN211934637U CN202020122543.1U CN202020122543U CN211934637U CN 211934637 U CN211934637 U CN 211934637U CN 202020122543 U CN202020122543 U CN 202020122543U CN 211934637 U CN211934637 U CN 211934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
over
patient
cushion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25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毅
张文慧
应淑颖
晏定燕
郁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x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x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x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x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1225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34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34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34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医疗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所述翻身垫具有与身体相接处的支撑面,该支撑面包括上弧形部和下弧形部,所述上弧形部和下弧形部反向相切以限制患者从翻身垫的支撑面上滑落;所述下弧形部上设有供患者背部部分肌肤伸入的缓压腔以减小身体对该处皮肤的压迫力。可有效的防止患者从支撑面滑落以及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医疗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背景技术
重症患者一般都表现为重度感染、发生休克、营养不良、代谢失衡严重以及重度紊乱等情况,所以重症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医治,这段时间患者背部将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褥疮。褥疮会给重症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对于病情的痊愈产生不利效果,增加经济负担,并且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重症褥疮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是治疗中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翻身是预防褥疮的简便又有效的方法,翻身垫在临床中广为应用,但目前多数翻身垫因其自身的缺点,影响翻身效果,或未达到有效翻身的目的,例如现有的翻身垫的支撑面由于形状设计不适配人体曲线,患者在该支撑面上非常容易滑落;其次,由于患者营养往往不良,尤其是在身体的尾椎部,皮肤与骨骼之间没有脂肪层的保护,尾椎骨对该处皮肤的压迫以及护理床对该处皮肤的摩擦非常容易引起溃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所述翻身垫具有与身体相接处的支撑面,该支撑面包括上弧形部和下弧形部,所述上弧形部和下弧形部反向相切以限制患者从翻身垫的支撑面上滑落;所述下弧形部上设有供患者背部部分肌肤伸入的缓压腔以减小身体对该处皮肤的压迫力。
进一步地,所述缓压腔从下弧形部延伸至翻身垫底面以在患者尾椎部与翻身垫之间形成缓压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垫的上弧形部的半径为8至15厘米,所述翻身垫的下弧形部半径为8至15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缓压腔的长为6至15厘米,宽为6至15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垫顶面具有供患者手臂放入的第一搁手槽,该第一搁手槽在翻身垫的长度方向上连接两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搁手槽的半径为3至8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垫上设有药物槽或药物孔。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组件,所述翻身组件包括翻身垫、搁脚体和/或搁手体,所述翻身垫为前述的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
进一步地,所述搁脚体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梯形体。
进一步地,所述搁脚体上设有用于患者搁脚的搁脚槽。
进一步地,所述搁脚槽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半径为5至12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搁手体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梯形体。
进一步地,所述搁手体的顶部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连接两侧面的第二搁手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搁手槽的半径为3至8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搁手体底部具有供导管穿过的通槽,以防止导管受患者压迫而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垫组件通过魔术贴或纽扣固定在床体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翻身垫,具有与人体背部曲率相适配的支撑面,可有效地防止患者在翻身时从该支撑面上滑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面上设有供患者的背部部分肌肤伸入的缓压腔,由于有该缓压腔的存在,患者伸入部分的皮肤将不会受到压迫,尤其是脂肪层较薄的尾椎部,有效的保护了该处的皮肤;此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与翻身垫相适配的搁脚体和搁手体,可进一步的增加患者的舒适性以及治疗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翻身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搁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搁脚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翻身垫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床面;2.翻身垫;21.第一搁手槽;22.上弧形部;23.下弧形部;24.缓压腔;3.搁手体;31.第二搁手槽;32.穿槽;4.搁脚体;41.搁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2和翻身组件,该翻身组件的底部设有魔术贴的钩面,其与重症患者用病床床面上的毛面魔术贴相适配以将翻身组件固定在病床上,且该翻身组件包括翻身垫2、搁手体3和搁脚体4。
如图2所示,所述翻身垫2主体为下大上小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梯形体,该梯形体的底面通过上述的魔术贴固定在病床上,该翻身垫2的顶面具有一个沿翻身垫2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搁手槽21,该搁手槽位于顶面的中间,且连接前后两个侧面以供患者的手臂放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搁手槽21的半径为6厘米,其可适配大多数患者的手臂直径,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小数手臂直径过大或过小的重症患者,技术人员也应该适当改变该第一搁手槽21的直径以使患者具有一个更加舒适的护理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压间隙即为患者伸入缓压腔24的皮肤组织与缓压腔24腔壁之间的间隙,由于该间隙存在,翻身垫2将不会对伸入处皮肤进行压迫,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该处皮肤。
如图2所示,所述翻身垫2的顶面和底面之间具有一个供患者在翻身时提供支撑力的支撑面,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面主要由一个上弧形部22和一个下弧形部23构成,且上弧形部22与下弧形部23为反向相切,需要说明的是,该处的反向相切指的是上弧形部22和下弧形部23的朝向相反,且连接处为相切的形状,有该上弧形部22和下弧形部23组成的支撑面在连接处具有与患者身体背部曲率相适配的形状从而可有效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防止患者从该处滑落;且在该支撑面的两端即上弧形部22的上部和下弧形部23的下部用于支撑患者的背部,以增加对患者的支撑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弧形部22和下弧形部23的半径皆为10厘米,且对应的圆心角皆为90°,本领域的设计人员也可根据各类患者的身材体型不同而更改这些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弧形部22和下弧形部23之间也可部直接相切,而使设置一个与两者皆为相切的直立面连接部,以增加上弧形部22和下弧形部23在连接处的宽度从而更加适配较大体型的患者。
如图2所示,所述下弧形部23上具有一个缓压腔24,该缓压腔24用于在翻身过程中患者的尾椎部置入,以减小位于尾椎部与缓压腔24间皮肤的压迫力。由于重症患者多吸收较差,营养不良,其在皮下脂肪较少,尤其是该尾椎部。现有的翻身垫2在此处不具有缓压腔24,患者在翻身过程中的摩擦和尾椎骨对该处皮肤的压迫,极容易导致皮肤受损以及溃烂,从而降低患者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缓压腔24可在翻身过程中使尾椎部置入在缓压腔24中,有效的降低了翻身垫2与尾椎部的接触,从而有效减少了该处受损的概率。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缓压腔24在高度方向上从下弧形部23向正下方延伸至底部,且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至下弧形部23的外侧,使该缓压腔24在下弧形部23宽度方向的外侧具有一个开放性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压腔24的长度和宽度皆为10厘米。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翻身垫2上设有药物槽或药物孔。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翻身组件还包括搁手体3,若患者向左侧翻身,其右侧手放置在第一搁手槽21内,血液将积压至位于低处的左侧手中,且流动较慢,可能会引起例如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翻身垫2的另一侧设有搁手体3,该搁手体3为长方体且其顶部具有第二搁手槽31,该第二搁手槽3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搁手槽21相同,患者家属可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不同尺寸的第二搁手槽31。
如图3所示,所述搁手体3的底部还设有供导管穿过的穿槽32,所述导管可以指输液管或者引流管,以防止在翻身过程中或患者不注意使将导管压至身体的下方从而导致输液药品不能及时的进入人的身体或病人身体的杂质不能及时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所述搁手体3的长宽高分别为40厘米、12厘米和15厘米,内部的穿槽32为边长为长宽高分别为6厘米、12厘米和6厘米。
如图4所示,所述搁脚体4整体为直径20厘米,长度60厘米的圆柱体,其上方设置有2个用于搁置患者腿部的搁脚槽41,所述搁脚槽41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半径为10厘米以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舒适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搁脚槽41也可仅设置一个以在患者翻身时供单脚搁置,也可不设置搁脚槽41,此时所述搁脚体4整体皆用于搁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翻身垫2、搁手体3和搁脚体4皆为橡胶制成的弹性制品,且在内部设有多个通气孔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性。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所属不同指出在于,所述缓压腔24在下弧形部23的长度方向上从一端面延伸至另一端面,以使患者位于该翻身垫2上方的脊柱部分都能位于该缓压腔24内,有效的防止了翻身垫2对患者脊柱部分皮肤的压迫,有效的保护了该处的皮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压腔24设置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缓压腔24的形状与深度,以使患者可更好的恢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具有与身体相接处的支撑面,该支撑面包括上弧形部和下弧形部,所述上弧形部和下弧形部反向相切以限制患者从翻身垫的支撑面上滑落;所述下弧形部上设有供患者背部部分肌肤伸入的缓压腔以减小身体对伸入处皮肤的压迫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腔从下弧形部延伸至翻身垫底面以在患者尾椎部与翻身垫之间形成缓压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的上弧形部的半径为8至15厘米,所述翻身垫的下弧形部半径为8至1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腔的长为6至15厘米,宽为6至1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顶面具有供患者手臂放入的第一搁手槽,该第一搁手槽在翻身垫的长度方向上连接两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搁手槽的半径为3至8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上设有药物槽或药物孔。
8.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组件包括翻身垫、搁脚体和/或搁手体,所述翻身垫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体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梯形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体上设有用于患者搁脚的搁脚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槽为弧形,且该弧形的半径为5至12厘米。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手体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梯形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手体的顶部具有在长度方向上连接两侧面的第二搁手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搁手槽的半径为3至8厘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手体底部具有供导管穿过的通槽,以防止导管受患者压迫而堵塞。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垫组件通过魔术贴或纽扣固定在床体上。
CN202020122543.1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Active CN211934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543.1U CN211934637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543.1U CN211934637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34637U true CN211934637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3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2543.1U Active CN211934637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34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34637U (zh) 一种重症患者用翻身垫和翻身组件
CN108814849A (zh) 一种肿瘤患者多功能折叠康复护理床
US20150320626A1 (en) C-spine pressure distributive support
CN215081255U (zh) 一种可粘贴式轴线翻身枕
CN104970936A (zh) 脑损伤体位固定支撑装置
CN210228538U (zh) 一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手臂托板
CN205515114U (zh) 可调节式约束护理装置
CN211326313U (zh) 一种icu护理垫
CN114099170A (zh) 一种重症患者的辅助康复装置
CN110946732A (zh) 肾病血液透析床
CN210185924U (zh) 动静脉内瘘功能垫
CN216439536U (zh) 一种急诊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US20030033673A1 (en) Lateral support and positioning device
CN211610485U (zh) 支托
CN204744761U (zh) 脑损伤体位固定支撑装置
CN214967702U (zh) 一种医用足部防压疮减压袜
CN208974396U (zh) 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
CN213883909U (zh) 一种麻醉苏醒病人用康复护理架
CN102512020B (zh) 烧伤翻身床床栏
CN216455344U (zh)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上肢穿刺的体位垫
CN216798100U (zh) 一种可保暖的抬高枕
CN215740070U (zh) 一种用于骨科病人患处的防压护理装置
CN220025456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肢体抬高垫
CN216754109U (zh) 一种辅助侧卧位防压疮专用一体枕
CN214104984U (zh) 一种颈疤术后体位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