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3059U - 一种隔热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23059U CN211923059U CN202020436600.3U CN202020436600U CN211923059U CN 211923059 U CN211923059 U CN 211923059U CN 202020436600 U CN202020436600 U CN 202020436600U CN 211923059 U CN211923059 U CN 2119230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ard main
- groove
- heat insulation
- insulation board
- heat ins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板,包括端面相互拼接的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端面相互拼接的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开设于第一隔热板主体的第一T形槽、开设于第二隔热板主体内的第二T形槽以及两侧分别配合滑动设置于第一T形槽和第二T形槽内的工字块,两第一隔热板主体和两第二隔热板主体为方阵排列,相邻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相互靠近的拐角处的侧面均开设有分别与对应的第一T形槽和第二T形槽相连通的插接孔,工字块开设有与插接孔位置对应的插接槽,插接孔和插接槽内插接有用于固定工字块的插接柱。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强隔热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热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板。
背景技术
隔热板的用途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到航空航天技术的许多领域都有用到隔热板,隔热板用于保温或者隔热。隔热板的种类多种多样,可将隔热板材料分为两大类:多孔材料和热反射材料,前者利用材料本身所含的孔隙进行隔热,后者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能将热量反射回去。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44720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热板,包括四层隔热层,每相邻两层隔热层间设有加固层,加固层与隔热层粘接成整体;加固层与隔热层粘接的整体由上表层和下基材层包覆,上表层和下基材层构成密封的保护层,上表层与最上端的隔热层粘接,下表基材层与最下端的隔热层粘结。
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隔热板用于建筑行业时,一块隔热板因为其隔热面积有限,显然起不到较好的隔热效果,所以会在墙体上固定多块隔热板,多块隔热板固定于墙体后,若干的隔热板单独与墙体进行连接,整体的连接强度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板,能增强隔热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隔热板,包括端面相互拼接的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端面相互拼接的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开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的第一T形槽、开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内的第二T形槽以及两侧分别配合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T形槽和所述第二T形槽内的工字块,两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和两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为方阵排列,相邻的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相互靠近的拐角处的侧面均开设有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T形槽和所述第二T形槽相连通的插接孔,所述工字块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孔位置对应的插接槽,所述插接孔和所述插接槽内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工字块的插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通过工字块进行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相邻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在拼接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或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时,工字块能对第一T形槽和第二T形槽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便于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的拼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槽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卡块,所述插接柱外侧开设有避让所述卡块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贯穿所述插接柱靠近所述插接槽槽底的端面,所述让位槽相对的两侧壁均沿所述插接柱的径向开设有月牙状的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插接柱时,将插接柱插入插接槽内,并使让位槽与卡块对准,然后转动插接柱,使卡块与卡槽卡接,使得插接柱不易脱离插接槽,从而提高工字块分别与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柱远离所述插接槽槽底的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插接槽内侧壁靠近其开口位置开设有圆柱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轴线与所述插接槽的轴线重合,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插接柱外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槽底和所述旋钮端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柱插接于插接槽内,且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时,弹簧两端分别与安装槽以及旋钮抵接,此时,弹簧呈压缩状态,使得弹簧对插接柱施加一个将插接柱往外推的推力,该推力能增加卡块与卡槽的抵接力度,提高插接柱与插接槽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工字块分别与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相邻的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的相向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滑块和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时,滑块和滑槽的设置能对两者之一起到限位作用,便于两者的安装,同时,滑块和滑槽的设置能提高相邻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的相向面和两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的相向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固定块和固定槽,所述固定块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固定槽插接配合,所述固定块开设有内固定孔,所述固定槽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内固定孔对应的外固定孔,所述外固定孔和所述内固定孔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固定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拼接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或者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时,将固定块插入固定槽内,使外固定孔和内固定孔对准,并将固定柱插入外固定孔和内固定孔内,从而分别提高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之间以及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和两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互不接触的端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隔热板主体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的连接条,相邻的所述连接条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连接条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通过四组相互固定的连接条,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所述连接条相向的端部均设置为斜面,相邻的所述连接条的斜面相互贴合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使得在安装连接条时更加的便捷、快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包括用于固定相邻的所述连接条的螺钉,所述螺钉螺纹穿设于相邻的所述连接条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钉,实现相邻两组连接条的固定,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操作简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通过工字块进行固定连接,可以提高相邻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在拼接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或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时,工字块能对第一T形槽和第二T形槽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便于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的拼接;
2.滑块和滑槽的设置不但可以在拼接相邻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时起到限位作用,同时,还能提高相邻的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卡槽和卡块的设置使得插接柱不易脱离插接槽,从而提高工字块分别与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弹簧的设置能增加卡块与卡槽之间的抵接力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工字块分别与第一隔热板主体和第二隔热板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隔热板的示意图;
图2是隔热板的爆炸图;
图3是隔热板的工字块和插接柱的示意图;
图4是隔热板的工字块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隔热板主体;2、第二隔热板主体;3、第一T形槽;4、第二T形槽;5、工字块;6、插接孔;7、插接槽;8、插接柱;9、让位槽;10、卡块;11、卡槽;12、安装槽;13、旋钮;14、弹簧;15、滑块;16、滑槽;17、固定块;18、固定槽;19、外固定孔;20、内固定孔;21、固定柱;22、连接槽;23、连接条;2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隔热板,包括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两组第一T形槽3、两组第二T形槽4以及一组工字块5,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端部相互拼接,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端部相互拼接,且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端部分别与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端部相互拼接,拼接之后,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呈方阵排布。
参照图2,第一T形槽3水平开设于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相向面靠近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一端,两组第一T形槽3之间相互连通,且第一T形槽3贯穿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下端面,第二T形槽4水平开设于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相向面靠近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一端,两组第二T形槽4之间相互连通,且第二T形槽4贯穿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上端面;第一T形槽3和第二T形槽4之间相互连通,第一T形槽3沿第一隔热板主体1端面的竖剖面呈T字形,第二T形槽4沿第二隔热板主体2端面的竖剖面呈倒置的T字形,且第一T形槽3与相邻的第二T形槽4组成的形状的竖剖面呈工字形,该形状与工字块5的形状匹配。工字块5位于第一T形槽3和第二T形槽4内,且分别与第一T形槽3以及第二T形槽4插接配合。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第二隔热板主体2相互靠近拐角处的侧面均开设有插接孔6,插接孔6的位置分别与第一T形槽3和第二T形槽4的位置相对应。工字块5开设有四组插接槽7,四组插接槽7的位置分别与对应插接孔6的位置相同。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第二隔热板主体2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工字块5的插接柱8,插接柱8插设于对应位置的插接孔6和插接槽7内。将工字块5插入第一T形槽3和第二T形槽4内,通过工字块5对第一T形槽3和第二T形槽4进行连接,可以分别提高相邻的第一隔热板主体1以及相邻的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将插接柱8插入插接孔6和插接槽7内,从而分别对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进行固定,进而提高其整体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3和图4,插接柱8外侧沿其轴向开设有让位槽9,让位槽9贯穿插接柱8插入插接槽7的端部,插接槽7侧壁的中部固定有卡块10,卡块10横截面的形状与让位槽9沿插接柱8径向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让位槽9用于避让卡块10,让位槽9与卡块10滑动连接。让位槽9相对的两侧壁沿插接柱8的径向开设有两组卡槽11,卡槽11呈月牙状,卡块10位于卡槽11内,且两者相互卡接。在安装插接柱8时,将插接柱8插入插接孔6内,使让位槽9侧壁沿着卡块10外侧滑动,当插接柱8伸入插接柱8端部与插接槽7底部抵接时,两组卡槽11刚好位于卡块10两侧,此时,转动插接柱8,使卡块10逐渐卡入卡槽11内,然后使卡块10与卡槽11卡接配合,从而使得插接柱8不易脱离插接槽7。
插接槽7沿其内侧壁周向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位于插接槽7靠近开口的位置,安装槽12贯穿工字块5的表面,且安装槽12的轴线与插接槽7的轴线重合。插接柱8远离插接槽7的一端固定有圆柱形的旋钮13,安装槽12内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套设于插接柱8外侧,弹簧14的一端与安装槽12槽底抵接,另一端与旋钮13的端部抵接;当卡块10与卡槽11卡接配合时,弹簧14呈压缩状态,此时,弹簧14会对旋钮13施加推力,该推力将插接柱8往插接槽7外侧推,能增加卡块10与卡槽11的抵接力度,使得插接柱8不易被转动,从而进一步增加工字块5分别与第一隔热板主体1(参照图2)和第二隔热板主体2(参照图2)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2,为了增强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与之相邻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连接强度,第一隔热板主体1靠近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端面固定有T字形的滑块15,滑块15沿第一隔热板主体1下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隔热板主体2上端面开设有T字形的滑槽16,滑槽16与滑块15相适配,滑槽16沿第二隔热板主体2上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滑块15能沿着滑槽16滑动。
为了分别增强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之间、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相互靠近的端部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固定块17和固定槽18,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相互靠近的端部的中间位置同样分别设置有固定块17和固定槽18,当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或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端部相贴合时,固定块17与固定槽18插接配合。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第二隔热板主体2对应固定槽18的位置均开设有外固定孔19,且外固定孔19与固定槽18连通,固定块17开设有与外固定孔19位置对应的内固定孔20,当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或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端面相互抵接,且固定块17与固定槽18插接配合时,外固定孔19与内固定孔20对准,固定块17和固定槽18之间通过固定柱21进行固定,固定柱21插接于外固定孔19和内固定孔20内。
为了增强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互不相邻的端部位置均开设有方形的连接槽22,连接槽22沿该些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连接槽22内设置有连接条23,连接条23共设置有四组,一组连接条23位于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组成的连接槽22内,一组连接条23位于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组成的连接槽22内,另两组连接条23分别位于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与之相邻的第二隔热板主体2组成的连接槽22内,相邻的两组连接条2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每组连接条23的端部均设置有斜面,相邻两组连接条23的斜面相互贴合且抵接,且相邻的两组连接条23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钉24,紧固件共设置有四组,紧固件水平贯穿竖直设置的连接条23端部,并与水平设置的连接条23端部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该隔热板固定于墙体前,需要对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第二隔热板主体2进行拼装,将工字块5插入其中一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第二T形槽4内,然后对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进行组装,使工字块5的下部位于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第二T形槽4内,此时,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固定块17插入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固定槽18内,且外固定孔19与内固定孔20对准,然后将固定柱21插入外固定孔19和内固定孔20内;然后对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进行组装,将其中一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置于其中一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上端面处,将另一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置于另一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上端面处,并使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滑块15滑入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滑槽16内,并推动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使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相互靠近,然后使工字块5的上部位置插入第一T形槽3内,并使其中一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固定块17插入另一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固定槽18内,并插入固定柱21;此时,插接槽7与对应位置的插接孔6对准,并将插接柱8插入插接孔6和插接槽7内,使让位槽9沿着卡块10滑动,当插接柱8的端部与插接槽7槽底接触时,卡槽11位于卡块10两侧,然后转动插接柱8,使卡块10卡入卡槽11内,此时,弹簧14处于压缩状态;最后,将连接条23安装于对应位置的连接槽22内,并通过螺钉24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面相互拼接的两组第一隔热板主体(1)、端面相互拼接的两组第二隔热板主体(2)、开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第一T形槽(3)、开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内的第二T形槽(4)以及两侧分别配合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T形槽(3)和所述第二T形槽(4)内的工字块(5),两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两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为方阵排列,相邻的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相互靠近的拐角处的侧面均开设有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T形槽(3)和所述第二T形槽(4)相连通的插接孔(6),所述工字块(5)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孔(6)位置对应的插接槽(7),所述插接孔(6)和所述插接槽(7)内插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工字块(5)的插接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7)侧壁的中部设置有卡块(10),所述插接柱(8)外侧开设有避让所述卡块(10)的让位槽(9),所述让位槽(9)贯穿所述插接柱(8)靠近所述插接槽(7)槽底的端面,所述让位槽(9)相对的两侧壁均沿所述插接柱(8)的径向开设有月牙状的卡槽(11),所述卡块(10)与所述卡槽(11)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柱(8)远离所述插接槽(7)槽底的一端设置有旋钮(13),所述插接槽(7)内侧壁靠近其开口位置开设有圆柱形的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的轴线与所述插接槽(7)的轴线重合,所述安装槽(12)内设置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套设于所述插接柱(8)外侧,所述弹簧(14)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12)槽底和所述旋钮(13)端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相邻的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相向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滑块(15)和滑槽(16),所述滑块(15)与所述滑槽(16)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1)的相向面和两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相向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固定块(17)和固定槽(18),所述固定块(17)与对应位置的所述固定槽(18)插接配合,所述固定块(17)开设有内固定孔(20),所述固定槽(18)相对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内固定孔(20)对应的外固定孔(19),所述外固定孔(19)和所述内固定孔(20)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块(17)的固定柱(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两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互不接触的端部均开设有连接槽(22),所述连接槽(22)沿所述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端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槽(22)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隔热板主体(1)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主体(2)的连接条(23),相邻的所述连接条(23)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连接条(23)相向的端部均设置为斜面,相邻的所述连接条(23)的斜面相互贴合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用于固定相邻的所述连接条(23)的螺钉(24),所述螺钉(24)螺纹穿设于相邻的所述连接条(23)的端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36600.3U CN211923059U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隔热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36600.3U CN211923059U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隔热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23059U true CN211923059U (zh) | 2020-11-13 |
Family
ID=7334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3660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23059U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隔热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23059U (zh) |
-
2020
- 2020-03-30 CN CN202020436600.3U patent/CN21192305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3101161A3 (en) | A cabine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
CN210032449U (zh) | 一种连接稳定的装饰板 | |
CN211923059U (zh) | 一种隔热板 | |
CN213947692U (zh) | 一种防开裂的新型多层板 | |
CN207847465U (zh) | 一种快装木实木门 | |
CN113047428B (zh) | 螺纹拼接式钢木组合节点及安装方法 | |
CN109511243B (zh) | 机房柜框架结构 | |
CN219773427U (zh) | 一种强度高的抗剪切玻璃纤维板 | |
CN219604672U (zh) | 一种方便拼接的组合式轻质隔墙板 | |
CN221523857U (zh) | 一种外墙保温隔热板 | |
CN113802718B (zh) | 一种加固的装配式墙面安装件 | |
CN214195025U (zh) | 一种便于拼接的隔热板 | |
CN216907325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组装的木饰面柜子 | |
CN210153529U (zh) | 一种尺寸稳定性好的铝蜂窝芯板 | |
CN211974761U (zh) | 耐火隔热用门板 | |
CN218933682U (zh) | 一种插接式板材连接结构 | |
CN214784930U (zh) | 一种便于拼接的阻燃板 | |
CN219316272U (zh) | 一种建筑工程装修用拼接装饰板 | |
CN217420331U (zh) | 一种无木龙骨墙面基层结构 | |
CN221052881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板材的连接结构 | |
CN213014713U (zh) | 一种预制复合墙板与梁的连接结构 | |
CN217682727U (zh) | 一种密封型弹簧螺母组件 | |
CN221646081U (zh) | 建筑组合模块 | |
CN215442920U (zh) | 一种一次成型式spc地板基材 | |
CN214169653U (zh) | 一种适用于仿古建筑的防水保温墙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