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1043U - 曝气管 - Google Patents

曝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1043U
CN211921043U CN202020200605.6U CN202020200605U CN211921043U CN 211921043 U CN211921043 U CN 211921043U CN 202020200605 U CN202020200605 U CN 202020200605U CN 211921043 U CN211921043 U CN 211921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mixing
air flow
liquid inlet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06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梓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006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1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1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104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曝气管,其设有一本体及多个碰撞件;该本体具有一空气流道、至少一液体入口道及一出口道,该空气流道设于该本体的一端,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与该空气流道间隔设置,并与该空气流道相连通,该出口道设于该本体远离该空气流道的一端,该空气流道及该出口道均沿该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其中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流入该本体后,再通过该出口道流出该本体;该多个碰撞件间隔设于该本体内,使液体通过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流入该本体后,碰撞该多个碰撞件而产生多个微小气泡;借以提供一能提升曝气效率的曝气管。

Description

曝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管,尤指一种能提升曝气效率的曝气管。
背景技术
如图9所示,现有曝气管60设有一下开口61、一上开口62、一主流道63、一空气流道64及多个凸肋65;该下开口61及该上开口62分别形成于现有曝气管60的两端;该主流道63轴向贯穿形成于现有曝气管60,并与该下开口61及该上开口62相连通;该空气流道64侧向形成于现有曝气管60的管壁,并与该主流道63相连通设置;该多个凸肋65间隔凸设于环绕该主流道63的管壁,且各凸肋65沿现有曝气管60的轴向延伸设置。使用时,将现有曝气管60的空气流道64连接至一空压机,再将现有曝气管60置放于污水槽或是养殖池的底部,并启动该空压机,使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64流入该主流道63中,并产生吸力带动污水槽或是养殖池中的液体通过该下开口61流入该主流道63中,液体撞击该多个凸肋65后形成多个微小气泡,最终通过该上开口62流出现有曝气管60。借此,现有曝气管60能提高污水槽或是养殖池中的溶氧量,以促进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生长,而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是促进养殖池中的生物生长。
然而,由于现有曝气管60的空气流道64侧向形成于现有曝气管60的管壁,使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64流入该主流道63的过程中需要转弯,造成局部压力损失,进而降低曝气效率,因此,现有曝气管60诚有其需加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曝气管的结构使空气在流入该主流道的过程中需要转弯,造成局部压力损失,进而降低曝气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目前技术问题的曝气管,其包括有:
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轴向、一空气流道、至少一液体入口道及一出口道,该空气流道设于该本体的其中一端,并且该空气流道沿该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与该空气流道间隔设置,并且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与该空气流道相连通,该出口道设于该本体的远离该空气流道的一端,并且该出口道沿该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其中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流入该本体并通过该出口道流出该本体;以及
多个碰撞件,该多个碰撞件间隔设于该本体内,使液体通过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流入该本体碰撞该多个碰撞件产生多个微小气泡并通过该出口道流出该本体。
进一步,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该本体具有至少一混合流道,该空气流道及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设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的一端,且该空气流道及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均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该出口道设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的另一端,并且该出口道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液体及空气流经该至少一混合流道并流动至该多个碰撞件处,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的截面积小于该空气流道的截面积,且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的截面积小于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的截面积。
再进一步,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该至少一混合流道呈螺旋状。
更进一步,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该本体具有至少一混合流道,该空气流道及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设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的一端,且该空气流道及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均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该出口道设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的另一端,并且该出口道与该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液体及空气流经该至少一混合流道并流动至该多个碰撞件处,该至少一混合流道呈螺旋状。
较佳的是,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该本体设有一混合部,该混合部设于该本体的邻近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处,该至少一混合流道形成于该混合部与该本体的内壁面之间。
更佳的是,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该空气流道设于该本体的中心;该本体设有多个所述液体入口道,该多个液体入口道等角间隔设置地环绕该空气流道。
更佳的是,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第一设置段及一第二设置段,该第一设置段及该第二设置段沿着该本体的该轴向间隔排列设置;该多个碰撞件中的部分碰撞件间隔设于该第一设置段,该多个碰撞件中的另一部分碰撞件间隔设于该第二设置段。
更佳的是,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设于该第一设置段的各所述碰撞件与设于该第二设置段的各所述碰撞件错位设置。
更佳的是,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各碰撞件沿该本体的该轴向延伸设置。
更佳的是,如前所述的曝气管,其中该混合部设有至少一混合出口,该至少一混合出口凹设形成于该混合部的侧壁面,并且该至少一混合出口与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相连通,该至少一混合出口由邻近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朝远离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的方向呈渐缩状。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功效增进有:
1.该空气流道形成于该本体的其中一端,并沿该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该出口道形成于该本体远离该空气流道的一端,并沿该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流入该本体后,再通过该出口道流出该本体,使空气全程沿着该本体的轴向流动,因此在流动过程中不会如现有曝气管的结构导致空气转弯而产生局部压力损失,于单位时间内能抽取的液体量相对现有曝气管高。是以,本实用新型抽液体的效率相对现有曝气管抽液体的效率高,使本实用新型的曝气效率也相对现有曝气管的曝气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混合件结构,使液体在撞击该多个碰撞件之前,即于该至少一混合出口及该至少一混合流道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除了撞击该多个碰撞件达到曝气效果外,流经该至少一混合出口及该至少一混合流道时也能提高液体中的溶氧量,使通过该出口道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能够充分曝气,以促进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生长,而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是促进养殖池中的生物生长。
3.该多个碰撞件其中部分碰撞件环状排列地间隔设于该第一设置段,其余的碰撞件环状排列地间隔设于该第二设置段,相对现有曝气管只在其中一设置段环形设有该多个凸肋,本实用新型使液体流经该出口道时在该第一设置段及该第二设置段均会碰撞该多个碰撞件,提高液体碰撞该多个碰撞件而产生微小气泡的机会;再者,设于该第一设置段的各碰撞件与设于该第二设置段的任一碰撞件不沿该本体的轴向直线相对,使流经第一设置段的相邻碰撞件之间的液体即使未碰撞所述碰撞件,仍会在流经该第二设置段时碰撞设于该第二设置段的该多个碰撞件,又进一步提升液体碰撞该多个碰撞件而产生微小气泡的机会。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四分之一立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混合件的立体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A-A割面线的剖面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现有曝气管的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现进一步以如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曝气管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一本体10及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其中该本体10为一中空管体,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间隔设于该本体10内,使液体流入该本体10后,碰撞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而产生多个微小气泡。
如图2及图3所示,该本体10具有一轴向、一流体混合件30及一导流件40。该流体混合件30设于该本体10的其中一端,并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且设有一空气流道31、一周壁面34、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一混合部33及一结合螺纹35;如图2、图4及图5所示,该空气流道31形成于该流体混合件30的其中一端,并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使该空气流道31位于该本体10的其中一端;该周壁面34环绕该空气流道31,且该周壁面34设有至少一连通口341及一内螺纹,该至少一连通口341沿径向贯穿设于该周壁面34,该内螺纹环设于该周壁面34的内表面,该内螺纹用以与一空压机的进气接头相结合,使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31流入该本体10中;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形成于该流体混合件30与该空气流道31相同的一端,且与该周壁面34相邻设置,使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与该空气流道31间隔设置,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并通过该至少一连通口341与该空气流道31相连通,使空气能由该空气流道31经过该至少一连通口341流入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该空压机被启动后,对污水槽或是养殖池中的液体产生吸力,液体通过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流入该本体10中,再与流出该至少一连通口341的空气汇流并混合。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该混合部33设于该流体混合件30异于该空气流道31及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的一端,并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且与该周壁面34的一端相连接,该混合部33设有至少一混合出口331及至少一导条332;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如图4所示地凹设形成于该混合部33的侧壁面,并与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相连通,如图5所示,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由邻近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朝远离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的方向呈渐缩状,混合后的空气及液体通过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流出该流体混合件30;该至少一导条332凸设于该混合部33的外表面,并呈螺旋状,由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流出的空气及液体沿着该至少一导条332流动,该至少一导条332提升流体扰动效果,提升空气及液体的混合程度,进而提升溶氧量;如图3及图5所示,该结合螺纹35环设于该流体混合件30的外表面,并介于该流体混合件30的端部及该混合部33之间。
如图3及图5所示,该导流件40为一中空管体,设于该本体10异于该流体混合件30的一端,并设有一接合螺纹41及一出口道42;该接合螺纹41环设于该导流件40的内表面,并邻近该导流件40的端部,使该导流件40能通过该接合螺纹41与该流体混合件30的结合螺纹35相结合,进而使该导流件40与该流体混合件30共同组成该本体10;该出口道42形成于该导流件40远离该接合螺纹41的一端,并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使该出口道42位于该本体10远离该空气流道31的一端。如图1及图6所示,该导流件40与该流体混合件30相结合后,该导流件40的内壁面与该流体混合件30的该至少一导条332相贴靠,使该导流件40与该流体混合件30之间形成至少一混合流道50,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通过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间接与该空气流道31及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相连通,并直接与该出口道42相连通,如图6所示,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的截面积小于该空气流道31及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的截面积,使液体流入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的压力大于流入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的压力,并使空气流入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的压力大于流入该空气流道31的压力,因此在流经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时,能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液体中的程度,即提升溶氧量。进一步,由于该至少一导条332呈螺旋状,使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呈螺旋状,使流经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的混合空气及液体形成涡流,借以提升空气及液体的混合程度,并提升溶氧量。
如图4及图6所示,再者,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由邻近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朝远离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的方向呈渐缩状,使混合后的空气及液体在流入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前,还因为该流动空间逐渐缩小,而能提升溶氧量。
于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10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并具有该空气流道31、该周壁面34、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该混合部33、该结合螺纹35、该接合螺纹41及该出口道42等构件,该本体10不必然要由该流体混合件30及该导流件40共同组成。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空气流道31形成于该流体混合件30的中心,该流体混合件30设有四个液体入口道32、四个连通口341、四个混合出口331及四条导条332。该本体10设有四个混合流道50。该四个液体入口道32等角间隔设置地环绕该空气流道31,各连通口341设于对应其中一液体入口道32的位置,使各液体入口道32能通过对应的连通口341与该空气流道31连通,各混合出口331设于对应其中一液体入口道32的位置,并与对应的液体入口道32直线相对,各导条332与任一混合出口331错位设置,且各混合出口3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导条332。各混合流道50形成于相邻两导条332之间,使各混合流道50与其中一混合出口331相连通设置,由于各导条332呈螺旋状,使各混合流道50呈螺旋状。由于该空气流道31形成于该流体混合件30的中心且该四个液体入口道32等角间隔设置地环绕该空气流道31,使空气及液体能在各混合出口331均匀混合,再通过对应的混合流道50流入该出口道42中。
如图5及图7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导流件40包括一第一设置段43及一第二设置段44,该第一设置段43及该第二设置段44沿着该本体10的轴向排列。其中部分碰撞件20A环状排列地间隔设于该第一设置段43,且各碰撞件20A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其余的碰撞件20B环状排列地间隔设于该第二设置段44,且各碰撞件20B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使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间隔设于该导流件40的内壁面,设于该第一设置段43的各碰撞件20A与设于该第二设置段44的任一碰撞件20B错位设置;进一步,设于该第一设置段43的各碰撞件20A与设于该第二设置段44的任一碰撞件20B不沿该本体10的轴向直线相对,使通过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流至该导流件40的出口道42的液体能充分撞击该多个碰撞件20A、20B,而形成多个微小气泡,再通过该出口道42流出该本体10,而能充分达到曝气效果。
如图6及图8所示,于使用时,先将该流体混合件30的周壁面34的内螺纹与该空压机的进气接头相结合,再将本实用新型放入污水槽或是养殖池的底部,接着启动该空压机,使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31流入该本体10中,接着空气会依序通过该至少一连通口341、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及该出口道42流出该本体10,进而对污水槽或是养殖池的液体产生吸力,由于空气全程沿着该本体10的轴向流动,因此在流动过程中不会如现有曝气管的结构导致空气产生局部压力损失。液体受到吸力后,通过该至少一液体入口道32流入该本体10中,再与流出该至少一连通口341的空气汇流并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及液体经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流出该混合部33,再依序流经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及该出口道42,混合后的空气及液体流经该出口道42时会碰撞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而产生多个微小气泡,进而达到曝气效果。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功效增有:
1.该空气流道31位于该本体10的其中一端,并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该出口道42位于该本体10远离该空气流道31的一端,并沿该本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空气通过该空气流道31流入该本体10后,再通过该出口道42流出该本体10,使空气全程沿着该本体10的轴向流动,因此在流动过程中不会如现有曝气管的结构导致空气转弯而产生局部压力损失,于单位时间内能抽取的液体量相对现有曝气管高。是以,本实用新型抽液体的效率相对现有曝气管抽液体的效率高,使本实用新型的曝气效率也相对现有曝气管的曝气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混合件30的结构,使液体在撞击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之前,即于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及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除了撞击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达到曝气效果外,流经该至少一混合出口331及该至少一混合流道50时也能提高液体中的溶氧量,使通过该出口道42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能够充分曝气,以促进污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生长,而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是促进养殖池中的生物生长。
3.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其中部分碰撞件20A环状排列地间隔设于该第一设置段43,其余的碰撞件20B环状排列地间隔设于该第二设置段44,相对如图9所示的现有曝气管只在其中一设置段环形设有该多个凸肋65,本实用新型使液体流经该出口道42时在该第一设置段43及该第二设置段44均会碰撞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提高液体碰撞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而产生微小气泡的机会;再者,设于该第一设置段43的各碰撞件20A与设于该第二设置段44的任一碰撞件20B不沿该本体10的轴向直线相对,使流经第一设置段43的相邻碰撞件20A之间的液体即使未碰撞所述碰撞件20A,仍会在流经该第二设置段44时碰撞该多个碰撞件20B,又进一步提升液体碰撞该多个碰撞件20A、碰撞件20B而产生微小气泡的机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设有:
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轴向、一空气流道、至少一液体入口道及一出口道,所述空气流道设于所述本体的其中一端,并且所述空气流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与所述空气流道间隔设置,并且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与所述空气流道相连通,所述出口道设于所述本体的远离所述空气流道的一端,并且所述出口道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其中空气通过所述空气流道流入所述本体并通过所述出口道流出所述本体;以及
多个碰撞件,多个所述碰撞件间隔设于所述本体内,使液体通过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流入所述本体碰撞多个所述碰撞件产生多个气泡并通过所述出口道流出所述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混合流道,
所述空气流道及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设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的一端,且所述空气流道及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均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所述出口道设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出口道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液体及空气流经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并流动至多个所述碰撞件处,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空气流道的截面积,且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的截面积小于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呈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混合流道,所述空气流道及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设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的一端,且所述空气流道及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均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所述出口道设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出口道与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相连通,液体及空气流经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并流动至多个所述碰撞件处,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呈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一混合部,所述混合部设于所述本体的邻近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处,所述至少一混合流道形成于所述混合部与所述本体的内壁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设于所述本体的中心;所述本体设有多个所述液体入口道,多个所述液体入口道等角间隔设置地环绕所述空气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一第一设置段及一第二设置段,所述第一设置段及所述第二设置段沿着所述本体的所述轴向间隔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碰撞件中的部分所述碰撞件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设置段,多个所述碰撞件中的另一部分所述碰撞件间隔设于所述第二设置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设置段的各所述碰撞件与设于所述第二设置段的各所述碰撞件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碰撞件沿所述本体的所述轴向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设有至少一混合出口,所述至少一混合出口凹设形成于所述混合部的侧壁面,并且所述至少一混合出口与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相连通,所述至少一混合出口由邻近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朝远离至少一所述液体入口道的方向呈渐缩状。
CN202020200605.6U 2020-02-24 2020-02-24 曝气管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921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0605.6U CN211921043U (zh) 2020-02-24 2020-02-24 曝气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0605.6U CN211921043U (zh) 2020-02-24 2020-02-24 曝气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1043U true CN211921043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5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060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921043U (zh) 2020-02-24 2020-02-24 曝气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10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171A (zh) * 2020-02-24 2021-08-24 彭梓育 曝气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171A (zh) * 2020-02-24 2021-08-24 彭梓育 曝气管
CN113292171B (zh) * 2020-02-24 2023-04-21 彭梓育 曝气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21043U (zh) 曝气管
CN203295268U (zh) 一种多通道旋涡射流曝气器
CN201240934Y (zh) 一种射流式曝气系统
CN113292171B (zh) 曝气管
CN209778464U (zh) 一种多进气道射流曝气器
TWM597774U (zh) 曝氣管
CN211813660U (zh) 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KR20110068266A (ko) 마이크로 버블 디퓨져
CN209522668U (zh) 一种螺旋导流式射流喷嘴
TWI722800B (zh) 曝氣管
CN103214108A (zh) 高效喷射式曝气器
CN209602225U (zh) 一种高效能污水处理喷射器喷嘴
CN21240372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CN209039146U (zh) 一种改进型供气式低压射流曝气器
CN106745862A (zh) 一种多管射流式污水处理曝气设备
CN213133658U (zh) 一种微气泡花洒
CN209890324U (zh) 一种高效能污水处理喷射器尾座
CN215592745U (zh) 一种分体式耦合分配射流曝气器
CN209778436U (zh) 一种一体化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CN201669075U (zh) 一种旋流混合器
CN218146075U (zh) 旋流曝气器
CN213740322U (zh) 一种浮选脱墨机进浆射流分配器用射流管
CN216038819U (zh) 一种多级喷混的供气式射流曝气器
CN215161366U (zh) 一种微界面强化生化曝气系统
CN205151919U (zh) 曝气筒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