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8423U -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8423U
CN211918423U CN202020255325.5U CN202020255325U CN211918423U CN 211918423 U CN211918423 U CN 211918423U CN 202020255325 U CN202020255325 U CN 202020255325U CN 211918423 U CN211918423 U CN 211918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mergency
battery
channel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53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伟源
王乾
李高阳
钱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ol Zhix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ou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ou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ou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53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8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8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8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包括充电单元、电池故障检修单元和应急处理单元。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定位插接部和定位插接口能够自动纠偏找准中心重合的模式下匹配对接,确保电源插接口和电源插接部中心线对齐,进而不会发生碰撞,从而大幅度降低充电接头和电池插接部的损坏率;另一方面能够将故障电池快速移至充电架的外部的承载支撑面上,进而便于电池检修工作的快速进行,同时还通过应急通道和应急导轨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将电池送入装满降温或灭火介质的应急池里,实现隐患电池与其他电池的隔离,进而大幅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换电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换电站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现有的换电站中,将汽车开动至汽车承载装置上,然后将汽车上的电池拆卸,并装上充满电的电池,以完成电池的更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汽车上拆卸的电池对应移动传送至充电架的每一个充区中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头在充电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假如电池送入充电区的位置发出偏移,这样一来,电池上的插接部和充电接头的插接口就会错位产生碰撞,同时也不能正常对接,造成充电接头的配合部或/和电池的插接口的损坏率较高,给汽车电池的充电带来极大的不便。
然后,一旦电池送往充电区进行对接后,发现不能正常充电或其他故障时,只能等汽车完成电池更换,并且汽车驶出换电站后,再由电池取料机构自充电架中取出故障电池,并自汽车承载机构的检修口顶出故障电池以进行电池的检修,因此,整个实施过程十分复杂和繁琐,无法达到快速抢修的目的。
同时,电池若出现着火现象的话,如不及时进行应急处理,还会祸及相邻充电区的电池,因此,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包括:
充电单元,其包括形成在充电架上的多个充电区、位于每一个充电区内的充电接头、以及与充电接头一一对应设置的辅助件,充电接头包括与充电架相连接的定位板、设置在定位板上的插接口,其中插接口包括电源插接口、定位插接口、以及电源外接口,汽车电池上分别设有与电源插接口和定位插接口一一对应匹配连接的电源插接部和定位插接部,特别是,在定位板上形成有避让孔;定位插接部与定位插接口对接的端部呈外径逐渐变小的圆锥形或圆台形;充电接头还包括连接面板、以及设置在连接面板与定位板之间的弹性缓冲件,其中电源插接口和定位插接口设置在连接面板的正面且对应设置在充电区的内部;所述的电源外接口位于所述连接面板的背面且自所述的避让孔中穿出设置,当汽车电池与充电接头对接时,所述定位插接部先插入所述定位插接口中,电源插接部与所述电源插接口对齐并匹配对接,电源外接口与充电电源连通;辅助件包括对应设置在每个充电区相对两侧的轨道,汽车电池自相对两侧滑动地设置在两侧轨道上;
电池故障检修单元,其用于故障电池的检修处理,且包括形成在换电站充电架底部的检修通道、以及位于充电架外侧且能够与所述检修通道相衔接的承载通道,其中检修通道沿着充电架上所形成充电区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包括对应设置在充电架底部相对内侧的两条检修轨道、形成在每条检修轨道上的滚动支撑件,滚动支撑件的顶面齐平形成滚动传输面,检修轨道的外端部自充电架中冒出设置,承载通道形成有与滚动传输面齐平且延伸方向一致的承载支撑面,当电池发生故障时,电池自充电区取出并送至检修通道,并由电池相对两侧滑动在滚动传输面上向承载支撑面上平移和转载
应急处理单元,其用于意外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且包括形成在换电站的充电架底部的应急通道、远离充电架并与应急通道对应设置的应急池、以及设置在应急通道内部和外部且能够快速的将电池导入应急池中的应急导轨,其中应急池内盛装有降温或灭火的介质,应急导轨自上而下倾斜设置,应急导轨的上部位于应急通道内;下部伸出应急通道外部且下端部位于应急池的上方。
优选地,两侧轨道关于充电接头对称设置,且形成的轨道面齐平设置,其中轨道面水平设置在充电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每条轨道包括沿着充电区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充电架内侧的轨道支撑条、设置在轨道支撑条上的滚动支撑部。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更有利于电池向充电区的传输。
优选地,每个滚动支撑部包括前置接引辊和后置纠偏辊,每个前置接引辊包括沿着轨道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轨道支撑条上的接引辊座、绕着水平轴线自由转动设置在接引辊座上的多个接引辊,其中接引辊座靠近充电区的电池进出口设置,多个接引辊的顶面齐平设置并形成接引传输面;每个后置纠偏辊包括位于接引辊座内端部所在位置和轨道支撑条内端部之间且间隔分布在轨道支撑条上的多个纠偏辊座、设置在每个纠偏辊座上的万向滚珠,其中多个万向滚珠的顶面形成纠偏传输面,引传输面和纠偏传输面齐平设置。因此,一方面在前置接引辊的传输下,便于电池自进出口进入对应的充电区;另一方面通过万向滚珠和充电接头的弹性缓冲,更灵活的调整电池的位置,以提高充电接头与电池插接端部对接的准确度,从而防止充电接头与电池插接端部损坏概率,实现电池在充电区的充电连接。
进一步的,位于每条轨道支撑条上的多个纠偏辊座并排设置,其中并排的多个纠偏辊座由轨道支撑条的外端部向内并逐步向所述充电区的中部靠拢设置。这样一来,相对两侧的纠偏辊座之间的距离由充电区的进出口向充电接头逐步变小,也就是相对应两侧的万向滚珠之间的距离由充电区的进出口向充电接头逐步变小,因此,不仅有利于电池插接部和充电接头的对齐操作,而且更方便在弹性缓冲下对应电池位置的调整。
优选地,电源插接口自连接面板正面向充电区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定位插接口自连接面板正面向充电区内部延伸的长度。
具体的,定位插接部向电池外延伸的长度大于电源插接部向电池外延伸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电源插接口位于连接面板的中部,定位插接口至少有两个,且绕着电源插接口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连接面板呈长条形,定位插接口有两个且对应设置在电源插接口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弹性缓冲件有四组,且对应分布在连接面板四角。
优选地,每组弹性缓冲件包括用于将连接面板与定位板相活动连接的连接栓、以及套设在连接栓的外周且两端部分别抵触或连接在连接面板和定位板上的弹簧。
进一步的,连接栓为双头螺栓件,且弹性缓冲件还包括垫片,其中垫片设置在螺母与连接面板、以及螺母与定位板之间。
此外,定位板通过外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充电架的两个竖直延伸支架的外侧。
进一步的,连接面板的两端部对应设置在两个竖直延伸支架所形成空隙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两条检修轨道相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检修轨道的截面呈L型,其中自竖直侧边固定在充电架的内侧;自水平侧边向检修通道中部延伸。不仅便于检修轨道自身的组装,而且还方便滚动支撑件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滚动支撑件包括沿着检修轨道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水平侧边上的定位座、沿着定位座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定位座上的多个传输辊,其中每个传输辊均绕着水平轴线转动地设置在定位座上,且多个传输辊的顶面齐平构成滚动传输面。
优选地,在定位座上形成开口朝上且沿着定位座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传输辊沿着安装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传输辊自上部冒出所述安装槽,且平行间隔分布在所述的安装槽中。这样一来,传输辊不仅起到了传输电池作用,而且还起到直线导向作用。
优选地,检修轨道形成L型的直角缺口朝上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检修通道还包括沿着检修轨道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竖直侧边上的限位保护条,其中限位保护条位于滚动支撑件的侧上方。由限位保护条的设置,防止电池在传输过程中碰撞检修轨道,更有利于电池的传输。
优选地,检修通道还包括设置在任一条所述检修轨道一侧的定位靠栅模块,其中所述的定位靠栅模块位于对应侧的所述限位保护条和所述滚动支撑件之间,且位于所述检修轨道形成通道入口的端部。
此外,承载通道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承载架上且与检修轨道一一对应的承载轨道、以及设置在每条承载轨道上的承载辊组,其中承载架与检修通道的出口端部隔开设置,承载辊组形成承载支撑面。本例中,设置承载通道的目的:一、便于自检修通道传出故障电池的转载和支撑;二、可有效的缩短检修通道伸出充电架外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长度的承载通道进行对接,从而
方便充电系统的部件组装和运输。
具体的,承载轨道与所述检修轨道的结构相同,承载辊组与滚动支撑件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应急导轨有两条且对称设置在充电架底部的相对两内侧,电池自相对两侧架设在应急导轨上,在自重下滑至应急池中。
优选地,应急导轨的截面呈L型,其中自竖直侧边固定在充电架的内侧,自水平侧边向应急通道中部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应急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水平侧边上且沿着应急导轨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座、沿着滑座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导向滚轮,其中多个导向滚轮的顶面构成导向传输面,当发生意外时,电池自相对两侧的底面在导向传输面上滑动。
优选地,滑座上形成有开口朝上且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导向滚轮沿着定位槽宽度方向延伸,且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定位槽中,其中多个导向滚轮的上部均冒出定位槽,且多个导向滚轮的顶面齐平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应急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应急通道内且位于应急导轨的上方设有隔板,其中隔板将应急通道和充电架上的充电区相隔开设置,且电池能够在隔板下方进入应急通道内。设置隔板的目的,防止送入应急通道的电池的火势影响上方充电单元内的电池,进一步的杜绝火势的蔓延,便于应急掌控。
进一步的,在隔板的底部还设有能够翻转的帘板,帘板在自重下自由下垂设置,且将应急通道的入口遮挡。帘板的作用,实质上和隔板相同,都是杜绝火势的蔓延,将危险系数降低至最小值。
具体的,帘板的上端部通过转动连接件自由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隔板形成所述应急通道入口的端部。
优选地,帘板和所述隔板均为耐高温、耐火材质的板材。
此外,应急导轨的倾斜角度为5~30°。本例中,综合多方面考虑,应急导轨的倾斜角度为8°。道理很简单,角度越大,说明应急池离充电架的距离越近,而且应急通道的高度也越大,造成空间浪费,同时由于太近,不可控因素太多,危险系数大;角度越小,说明应急池离充电架的距离越远,一旦自重力无法克服摩擦,着火的电池无法落入应急池内,危险系数更大,因此,本例中采用8°的倾斜角,其带来的效果时最佳的。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定位插接部和定位插接口能够自动纠偏找准中心重合的模式下匹配对接,确保电源插接口和电源插接部中心线对齐,进而不会发生碰撞,从而大幅度降低充电接头和电池插接部的损坏率;另一方面能够将故障电池快速移至充电架的外部的承载支撑面上,进而便于电池检修工作的快速进行,同时还通过应急通道和应急导轨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将电池送入装满降温或灭火介质的应急池里,实现隐患电池与其他电池的隔离,进而大幅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充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后置纠偏辊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充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后视示意图;
图7为电动汽车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9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X、充电单元;Q、充电区;T、充电接头;1、定位板;10、避让孔;2、插接口;20、电源插接口;21、定位插接口;22、电源外接口;3、连接面板;4、弹性缓冲件;40、连接栓;41、弹簧;42、垫片;G、辅助件;g、轨道;g1、轨道支撑条;g2、滚动支撑部;g20、前置接引辊;g200、接引辊座;g201、接引辊;g21、后置纠偏辊;g210、纠偏辊座;g211、万向滚珠;C、汽车电池;c1、电源插接部;c2、定位插接部;J、充电架;j1、竖直延伸支架;
Y、电池故障检修单元;y1、检修通道;y10、检修轨道;y11、滚动支撑件;110、定位座;a、安装槽;111、传输辊;y12、限位保护条;y13、定位靠栅模块;y2、承载通道;y20、承载架;y21、承载轨道;y22、承载辊组;
Z、应急处理单元;z1、应急通道;z2、应急池;z3、应急导轨;3a、竖直侧边;3b、水平侧边;z4、隔板;z5、帘板;z6、转动连接件;z7、滑座;70、定位槽;z8、导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包括充电单元X、电池故障检修单元Y和应急处理单元Z。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充电单元X包括形成在充电架J上的多个充电区Q、位于每一个充电区Q内的充电接头T、以及与充电接头T一一对应设置的辅助件G。
具体的,辅助件G包括对应设置在每个充电区Q相对两侧的轨道g,汽车电池C自相对两侧滑动地设置在两侧轨道g上。
本例中,两侧轨道g关于充电接头T对称设置,且形成的轨道面齐平设置,其中轨道面水平设置在充电架J上。
每条轨道g包括沿着充电区Q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充电架J内侧的轨道支撑条g1、设置在轨道支撑条g1上的滚动支撑部g2。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更有利于电池向充电区的传输。
轨道支撑条g1为常用的L型角铁,其自竖直这边固定在充电架J内侧,水平边水平延伸,滚动支撑部g2设置在水平边上。
每个滚动支撑部g2包括前置接引辊g20和后置纠偏辊g21,其中前置接引辊g20设置在充电区Q进出口的轨道支撑条g1上;后置纠偏辊g21设置在充电区Q内部的轨道支撑条g1上。
具体的,前置接引辊g20包括沿着轨道支撑条g1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轨道支撑条g1上的接引辊座g200、绕着水平轴线自由转动设置在接引辊座g200上的多个接引辊g201,其中接引辊座g200靠近充电区Q的电池进出口设置,多个接引辊g201的顶面齐平设置并形成接引传输面。
本例中,接引辊座g200的截面呈“凹”字型,每个接引辊g201自两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凹”字的凹腔中。
多个接引辊g201沿着接引辊座g20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因此,接引传输面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电池向充电区内部直线导入。
后置纠偏辊g21包括位于接引辊座g200内端部所在位置和轨道支撑条g1内端部之间且间隔分布在轨道支撑条g1上的多个纠偏辊座g210、设置在每个纠偏辊座g210上的万向滚珠g211,其中多个万向滚珠g211的顶面形成纠偏传输面,引传输面和纠偏传输面齐平设置。
本例中,一方面在前置接引辊的传输下,便于电池自进出口进入对应的充电区;另一方面通过万向滚珠和充电接头的弹性缓冲,更灵活的调整电池的位置,以提高充电接头与电池插接端部对接的准确度,从而防止充电接头与电池插接端部损坏概率,实现电池在充电区的充电连接。
结合图4所示,位于每条轨道支撑条g1上的多个纠偏辊座g210并排设置,其中并排的多个纠偏辊座g210由轨道支撑条g1的外端部向内并逐步向充电区Q的中部靠拢设置。这样一来,相对两侧的纠偏辊座之间的距离由充电区的进出口向充电接头逐步变小,也就是相对应两侧的万向滚珠之间的距离由充电区的进出口向充电接头逐步变小,因此,不仅有利于电池插接部和充电接头的对齐操作,而且更方便在弹性缓冲下对应电池位置的调整。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充电接头T包括与充电架J相连接的定位板1、设置在定位板1上的插接口2、连接面板3、以及设置在连接面板3与定位板1之间的弹性缓冲件4,其中插接口2包括电源插接口20、定位插接口21、以及电源外接口22。
具体的,电源插接口20和定位插接口21设置在连接面板3的正面且对应设置在充电区的内部;电源外接口22位于连接面板3的背面。
本例中,在定位板1上形成有避让孔10,电源外接口22自避让孔10中穿出设置。
结合图7所示,汽车电池C上分别设有与电源插接口20和定位插接口21一一对应匹配连接的电源插接部c1和定位插接部c2。
定位插接部c2与定位插接口21对接的端部呈外径逐渐变小的圆台形。而定位插接口21呈与之匹配的柱形。
当汽车电池与充电接头对接时,定位插接部c2先插入定位插接口21中,电源插接部c1与电源插接口20对齐并匹配对接,电源外接口22与充电电源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的电源插接部c1与电源插接口20对齐,本例中,电源插接口20自连接面板3正面向充电区内部延伸的长度等于定位插接口21自连接面板3正面向充电区内部延伸的长度。
同时,定位插接部c2向电池外延伸的长度大于电源插接部c1向电池外延伸的长度。
连接面板3呈长条形,电源插接口20位于连接面板3的中部,定位插接口21有两个,且对应设置在电源插接口20的相对两侧。
本例中,定位板1通过外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充电架J的两个竖直延伸支架j1的外侧。
连接面板3的两端部对应设置在两个竖直延伸支架j1所形成空隙的相对两侧。这样通过定位板1和连接面板3形成位于两个竖直延伸支架j1内外两侧的缓冲区。
弹性缓冲件4有四组,且对应分布在连接面板3四角。
每组弹性缓冲件4包括用于将连接面板3与定位板1相活动连接的连接栓40、以及套设在连接栓40的外周且两端部分别抵触或连接在连接面板3和定位板1上的弹簧41。
本例中,连接栓40为双头螺栓件,且弹性缓冲件4还包括垫片42,其中垫片42设置在螺母与连接面板、以及螺母与定位板之间。
因此,本实施例充电对接过程如下:
汽车电池沿着充电架上的滑轨,逐步向充电接头T靠近,由定位插接部c2先插入定位插接口21中(通过圆台形插接端部的设置,即使出现小的偏差,也能够自动调整位置,并结合弹簧的弹性缓冲和万向滚珠的导向,更有利于定位插接部c2和定位插接口21精准对接,使得定位插接部c2的中心与定位插接口21中心重合,以确保定位插接部c2插入定位插接口21),此时,电源插接部c1与电源插接口20处于对齐状态,然后,在汽车电池的进一步推送过程中,电源插接部c1插接在电源插接口20上(并结合弹簧的设置,提高对接的准确度,从而大幅度降低充电接头和电池插接部的损坏率),同时,通过电源外接口22与充电电源连通,即可实现汽车电池C在所对应的充电区Q中进行充电。
结合图8和图9所示,电池故障检修单元Y包括形成在换电站充电架J底部的检修通道y1、以及位于充电架J外侧且能够与检修通道y1相衔接的承载通道y2,其中检修通道y1沿着充电架J上所形成充电区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包括对应设置在充电架J底部相对内侧的两条检修轨道y10、形成在每条检修轨道y10上的滚动支撑件y11,滚动支撑件y11的顶面齐平形成滚动传输面,检修轨道y10的外端部自充电架J中冒出设置,承载通道y2形成有与滚动传输面齐平且延伸方向一致的承载支撑面,当电池C发生故障时,电池C自充电区取出并送至检修通道y10,并由电池C相对两侧滑动在滚动传输面上向承载支撑面上平移和转载。
本例中两条检修轨道y10相对称设置。
下面对其中一条检修轨道y10的结构进行描述,根据对称原理,另一条检修轨道y10的结构也是清楚的。
检修轨道y10的截面呈L型,其中自竖直侧边10a固定在充电架J的内侧;自水平侧边10b向检修通道y1中部延伸。不仅便于检修轨道自身的组装,而且还方便滚动支撑件的设置。
具体的,检修轨道y10形成L型的直角缺口朝上设置。当然直角缺口朝下设置也是可以的。
滚动支撑件y11包括沿着检修轨道y10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水平侧边10b上的定位座110、沿着定位座110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定位座110上的多个传输辊111,其中每个传输辊111均绕着水平轴线转动地设置在定位座110上,且多个传输辊111的顶面齐平构成滚动传输面。
在定位座110上形成开口朝上且沿着定位座110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a,传输辊111沿着安装槽a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传输辊111自上部冒出安装槽a,且平行间隔分布在安装槽a中。这样一来,传输辊111不仅起到了传输电池作用,而且还起到直线导向作用。
检修通道y1还包括沿着检修轨道y10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竖直侧边上的限位保护条y12,其中限位保护条y12位于滚动支撑件y11的侧上方。由限位保护条y12的设置,防止电池在传输过程中碰撞检修轨道,更有利于电池的传输。
进一步的,检修通道y1还包括设置在任一条检修轨道y10一侧的定位靠栅模块y13,其中定位靠栅模块y13位于对应侧的限位保护条12和滚动支撑件y11之间,且位于检修轨道1形成通道入口的端部。在此,定位靠栅模块y13相当于基准参照物,只要电池自一侧边与定位靠栅模块y13抵靠,并架设在两个滚动支撑件y11所形成的滚动传输面上,在水平推动下,故障的电池C就沿着检修轨道y10的长度方向向外侧的承载通道y2移送。
承载通道y2包括承载架y20、设置在承载架y20上且与检修轨道y10一一对应的承载轨道y21、以及设置在每条承载轨道y21上的承载辊组y22,其中承载架y20与检修通道y1的出口端部隔开设置,承载辊组y22形成承载支撑面。本例中,设置承载通道的目的:一、便于自检修通道传出故障电池的转载和支撑;二、可有效的缩短检修通道伸出充电架外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长度的承载通道进行对接,从而方便充电系统的部件组装和运输。
具体的,承载轨道y21与检修轨道y10的结构相同,承载辊组y22与滚动支撑件y11的结构相同。
此外,本例中,检修通道y1和承载通道y2的设置,不仅是送电池包出去,修完了还可以送回去,两侧限位保护条y12和定位靠栅模块y13能让修复好的电池快速回位,相当于是原点位置,这样里面的转载电池机构就能非常准确,不需要额外的校准位置来校准电池包的原点,从而方便将修复好的电池取回继续充电。
因此,本实施例检修实施过程如下:
当电池C出现故障时,由换电的转载电池机构自充电区中取出电池,并向底部的传输通道转移,同时通过电池一侧边对准定位靠栅模块y13,然后自底满面架设在两侧由滚动支撑件y11形成滚动传输面上,接着水平向外推动电池C,在滚动传输面的传输和导向下,电池C移出充电架J并在承载通道y2所形成的承载支撑面上平移和转载,从而实现故障电池的快速取出,进而方便电池的检修。
再次结合图8和图9所示,应急处理单元Z包括形成在换电站的充电架J底部的应急通道z1、远离充电架J并与应急通道z1对应设置的应急池z2、以及设置在应急通道z1内部和外部且能够快速的将电池导入应急池z2中的应急导轨z3,其中应急池z2内盛装有降温或灭火的介质,应急导轨z3自上而下倾斜设置,应急导轨z3的上部位于应急通道z1内;下部伸出应急通道z1外部且下端部位于应急池z2的上方。
具体的,应急通道z1位于充电架J的充电区的下方,为了更好的隔绝应急通道z1和上方充电区之间的干扰,本例中,在应急通道z1中设有隔板z4和帘板z5。
本例中,隔板z4和帘板z5均为耐高温、耐火材质的板材。
隔板z4位于应急导轨z3的上方,且隔板z4完全将应急通道z1和充电架J上的充电区相隔开,电池能够在隔板z4下方进入应急通道z1内。在此,申请人解释一下,本例中设置隔板的目的:就是防止送入应急通道的电池的火势影响上方充电单元内的电池,进一步的杜绝火势的蔓延,便于应急掌控。
而帘板z5,其上端部通过转动连接件z6自由转动的设置在隔板z4形成应急通道入口的端部。
也就是说,自然状态下,帘板自由下垂设置,且将应急通道的入口遮挡。帘板的作用,实质上和隔板相同,都是杜绝火势的蔓延,将危险系数降低至最小值。
应急导轨z3有两条且对称设置在充电架J底部的相对两内侧,电池自相对两侧架设在应急导轨z3上,在自重下滑至应急池z2中。
本例中,应急导轨z3的截面呈L型,其中自竖直侧边3a固定在充电架J的内侧,自水平侧边3b向应急通道中部延伸设置。
应急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水平侧边3b上且沿着应急导轨z3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座z7、沿着滑座z7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导向滚轮z8,其中多个导向滚轮z8的顶面构成导向传输面,当发生意外时,电池自相对两侧的底面在导向传输面上滑动。
滑座z7上形成有开口朝上且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槽70,导向滚轮z8沿着定位槽70宽度方向延伸,且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定位槽70中,其中多个导向滚轮z8的上部均冒出定位槽70,且多个导向滚轮z8的顶面齐平设置。
此外,综合多方面考虑,应急导轨z3的倾斜角度为8°。道理很简单,角度越大,说明应急池离充电架的距离越近,而且应急通道的高度也越大,造成空间浪费,同时由于太近,不可控因素太多,危险系数大;角度越小,说明应急池离充电架的距离越远,一旦自重力无法克服摩擦,着火的电池无法落入应急池内,危险系数更大,因此,本例中采用8°的倾斜角,其带来的效果时最佳的,也是相对最安全的。
至于,应急池z2内盛装有降温或灭火的介质,本例中采用的为水。
因此,本实施例的应急处理实施过程如下:
当电池C出现意外(例如着火时),由换电的转载电池机构自充电区中取出电池,并向底部的应急通道转移,同时电池推着帘板z5向上翻转以打开应急通道入口,着火的电池沿着倾斜的应急导轨z3滑动至装满水的应急池z2中,同时帘板z5自由复位,应急通道口闭合,完美的将着火的电池进行灭火处理,同时也将着火的电池与其他电池相对隔离,进而大幅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包括:
充电单元,其包括形成在充电架上的多个充电区、位于每一个所述充电区内的充电接头、以及与所述充电接头一一对应设置的辅助件,所述的充电接头包括与充电架相连接的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插接口,其中所述插接口包括电源插接口、定位插接口、以及电源外接口,汽车电池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电源插接口和所述定位插接口一一对应匹配连接的电源插接部和定位插接部;
电池故障检修单元,其用于故障电池的检修处理;
应急处理单元,其用于意外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板上形成有避让孔;所述定位插接部与所述定位插接口对接的端部呈外径逐渐变小的圆锥形或圆台形;
所述的充电接头还包括连接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连接面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的弹性缓冲件,其中所述电源插接口和所述定位插接口设置在所述连接面板的正面且对应设置在充电区的内部;所述的电源外接口位于所述连接面板的背面且自所述的避让孔中穿出设置,当汽车电池与充电接头对接时,所述定位插接部先插入所述定位插接口中,所述电源插接部与所述电源插接口对齐并匹配对接,所述电源外接口与充电电源连通;
所述的辅助件包括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充电区相对两侧的轨道,汽车电池自相对两侧滑动地设置在两侧所述的轨道上;
所述的电池故障检修单元包括形成在换电站的充电架底部的检修通道、以及位于所述充电架外侧且能够与所述检修通道相衔接的承载通道,其中所述的检修通道沿着所述充电架上所形成充电区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充电架底部相对内侧的两条检修轨道、形成在每条所述检修轨道上的滚动支撑件,所述的滚动支撑件的顶面齐平形成滚动传输面,所述检修轨道的出口冒出所述充电架外,所述承载通道形成有与所述滚动传输面齐平且延伸方向一致的承载支撑面,当电池发生故障时,电池自充电区取出并送至所述检修通道,并由电池相对两侧滑动在所述滚动传输面上向所述承载支撑面上平移和转载;
所述的应急处理单元包括形成在换电站的充电架底部的应急通道、远离所述充电架并与所述应急通道对应设置的应急池、以及设置在所述应急通道内部和外部且能够快速的将电池导入所述应急池中的应急导轨,其中所述的应急池内盛装有降温或灭火的介质,所述应急导轨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所述应急导轨的上部位于所述应急通道内;下部伸出所述应急通道外部且下端部位于所述应急池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轨道关于所述充电接头对称设置,且形成的轨道面齐平设置,其中所述轨道面水平设置在所述充电架上,每条所述的轨道包括沿着所述充电区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充电架内侧的轨道支撑条、设置在所述轨道支撑条上的滚动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滚动支撑部包括前置接引辊和后置纠偏辊,每个所述的前置接引辊包括沿着所述轨道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轨道支撑条上的接引辊座、绕着水平轴线自由转动设置在所述接引辊座上的多个接引辊,其中所述的接引辊座靠近所述充电区的电池进出口设置,多个所述接引辊的顶面齐平设置并形成接引传输面;每个所述后置纠偏辊包括位于所述接引辊座内端部所在位置和所述轨道支撑条内端部之间且间隔分布在所述轨道支撑条上的多个纠偏辊座、设置在每个所述纠偏辊座上的万向滚珠,其中多个所述万向滚珠的顶面形成纠偏传输面,所述引传输面和所述纠偏传输面齐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每条所述的轨道支撑条上的多个所述纠偏辊座并排设置,其中并排的多个所述纠偏辊座由所述轨道支撑条的外端部向内并逐步向所述充电区的中部靠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条检修轨道相对称设置,所述检修轨道的截面呈L型,其中自竖直侧边固定在所述充电架的内侧;自水平侧边向所述检修通道中部延伸;
所述的滚动支撑件包括沿着所述检修轨道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水平侧边上的定位座、沿着所述定位座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定位座上的多个传输辊,其中每个所述传输辊均绕着水平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座上,且多个所述传输辊的顶面齐平构成所述的滚动传输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座上形成开口朝上且沿着所述定位座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的传输辊沿着所述安装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传输辊自上部冒出所述安装槽,且平行间隔分布在所述的安装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通道还包括沿着所述检修轨道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竖直侧边上的限位保护条、设置在任一条所述检修轨道一侧的定位靠栅模块,其中所述的限位保护条位于所述滚动支撑件的侧上方;所述的定位靠栅模块位于对应侧的所述限位保护条和所述滚动支撑件之间,且位于所述检修轨道形成通道入口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通道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上且与所述检修轨道一一对应的承载轨道、以及设置在每条所述承载轨道上的承载辊组,其中所述的承载架与所述检修通道的出口端部隔开设置,所述承载辊组形成所述的承载支撑面;所述的承载轨道与所述检修轨道的结构相同,所述的承载辊组与所述的滚动支撑件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导轨有两条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充电架底部的相对两内侧,所述的应急导轨的截面呈L型,其中自竖直侧边固定在所述充电架的内侧,自水平侧边向应急通道中部延伸设置;所述的应急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平侧边上且沿着所述应急导轨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座、沿着所述滑座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导向滚轮,其中多个所述导向滚轮的顶面构成导向传输面,当发生意外时,电池自相对两侧的底面在所述导向传输面上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应急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应急导轨的上方设有隔板、上端部通过转动连接件自由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隔板形成所述应急通道入口端部的帘板,其中所述的隔板将所述应急通道和充电架上的充电区相隔开设置,且电池能够在所述隔板下方进入所述应急通道内;所述的帘板在自重下自由下垂设置,且将所述应急通道的入口遮挡;所述的帘板和所述隔板均为耐高温、耐火材质的板材。
CN202020255325.5U 2020-03-03 2020-03-03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Active CN211918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5325.5U CN211918423U (zh) 2020-03-03 2020-03-03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5325.5U CN211918423U (zh) 2020-03-03 2020-03-03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8423U true CN211918423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46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5325.5U Active CN211918423U (zh) 2020-03-03 2020-03-03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84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778A (zh) * 2021-10-29 2021-11-26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周转调节装置
CN115583224A (zh) * 2022-11-03 2023-01-10 协鑫电港云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出仓装置、换电站及电池出仓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6778A (zh) * 2021-10-29 2021-11-26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周转调节装置
CN113696778B (zh) * 2021-10-29 2022-01-18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站用电池周转调节装置
CN115583224A (zh) * 2022-11-03 2023-01-10 协鑫电港云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出仓装置、换电站及电池出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18423U (zh)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CN111231757A (zh) 电动汽车换电站的充电系统
US8013571B2 (en) Battery exchange station
WO2022231280A1 (ko) 전기자동차의 화재 진압을 위한 수조
CN211809167U (zh) 换电站充电系统的应急处理单元
CN108544961B (zh) 电动汽车用电池客栈
CN109795512A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自动巡检设备及巡检方法
CN106932417B (zh) 机动式乘用车检查装置
CN216231786U (zh) 一种双通道换电站
CN212124908U (zh) 紧凑型电动汽车的换电站
US4640531A (en) Arrangement for centering conduits
CN109746585B (zh) 全自动焊接系统
CN108541179B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及机柜安装方法
CN105826034A (zh) 一种变压器安装用的安全引导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A2766472C (en) Calandria tube insert removal for reactor retubing
CN211918399U (zh) 汽车电池的充电单元
CN214589103U (zh) 一种用于电池pack箱安装、维护的抽拉结构
CN212508399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地下隧道消防机器人
CN209921637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翻滚俯仰装配的装置
CN219243148U (zh) 一种运载装置
CN112999547A (zh) 一种电缆隧道自动灭火系统及方法
CN219266150U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直升机带电联合检测装置
CN217445456U (zh) 摄像头夜视灯检测工装及摄像头检测系统
CN114018121A (zh) 一种汽车车身输送滑橇的检具
CN117353466B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配网电力设备故障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6

Address after: 215600 No. 333 Fumin Middle Road, Tangqiao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sol Zhix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3 Fumin Middle Road, Tangqiao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OU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