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2842U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2842U
CN211912842U CN202020274457.2U CN202020274457U CN211912842U CN 211912842 U CN211912842 U CN 211912842U CN 202020274457 U CN202020274457 U CN 202020274457U CN 211912842 U CN211912842 U CN 211912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zone
pipe
scraper
pump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44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王保玉
王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bp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bp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bp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bp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44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2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2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2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包括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区,沉淀区设置有能够前后行走的行车式刮泥机,行车式刮泥机包括行车车架和抽泥结构,抽泥结构包括进泥口位于沉淀区底部的吸泥管,行车车架上设置有连接有真空泵的抽泥箱,抽泥箱下端连接有抽泥箱排泥管,抽泥箱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管开关阀,抽泥箱上还连接有真空管,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管电磁阀和破虹吸阀,真空管与吸泥管相连,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低于沉淀区的进水高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沉淀区抽污过程能耗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又称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可以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在好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微生物和水的分离操作,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现有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如中国专利CN104891656B公开的“用于改良AAO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池及污水处理方法”,该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邻并通过隔墙隔开的厌氧除磷区、低氧曝气区、强化曝气区及沉淀区,各隔墙上分别设置有水流通道。沉淀区为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结构,沉淀区设置有可前后行走的行车式刮泥机,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在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污泥会沉淀于沉淀区的底部,行车式刮泥机包括设置有驱动装置的行车车架,行车车架包括两侧的行车支架,行车支架的底部连接有位于沉淀区底部的抽泥结构,行车支架处于对应的刮泥机通道中。行车车架上设置有用于抽取沉淀区底部污泥的污泥回流泵。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污泥回流泵是一种泵叶直接与污泥接触的泵,其需要24小时不断的工作才能产生抽吸动力,能耗较高,另外泵叶直接与污泥接触,也容易被腐蚀而影响使用寿命,设备使用可靠性不强;当然还有就是,刮泥机通道有着保证行车支架顺利行走的最佳距离,基本上为600mm,若保持该通道宽度来将污泥回流泵安装在行车支架上,根据工艺需要,设置回流量,会出现由于在特定的回流量下需要的功率比较大,泵体偏大,而放不进刮泥机通道中,若增加刮泥机通道的宽度,则在保持用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表面负荷增加,处理效果会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沉淀区抽污过程能耗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污水处理装置中使用的虹吸式排泥的行车式刮泥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区,沉淀区设置有能够前后行走的行车式刮泥机,行车式刮泥机包括行车车架和抽泥结构,抽泥结构包括进泥口位于沉淀区底部的吸泥管,行车车架上设置有连接有真空泵的抽泥箱,抽泥箱下端连接有抽泥箱排泥管,抽泥箱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管开关阀,抽泥箱上还连接有真空管,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管电磁阀和破虹吸阀,真空管与吸泥管相连,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低于沉淀区的进水高度。
优选地,抽泥箱上设置有由所述抽泥箱一侧密封活动伸出的信号杆,抽泥箱上设置有采集所述信号杆位置的信号杆位移传感器。
优选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厌氧区、低氧曝气区,厌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所述沉淀区依次相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吸泥管的排泥口下侧的污泥回流槽,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口与所述污泥回流槽相通。
优选地,所述厌氧区包括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口设置于第一厌氧区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所述低氧曝气区包括第一低氧曝气区和第二低氧曝气区,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与所述第二厌氧区相邻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的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推流的空气推流区。
优选地,行车式刮泥机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泥机桁架,刮泥机桁架的两端设置有刮泥机支架,吸泥管的进泥口处设置有吸泥斗,吸泥斗和吸泥管均与刮泥机桁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行车式刮泥机,包括行车车架和抽泥结构,抽泥结构包括进泥口位于沉淀区底部的吸泥管,行车车架上设置有抽泥箱,抽泥箱下端连接有抽泥箱排泥管,抽泥箱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管开关阀,抽泥箱上还连接有真空管,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管电磁阀和破虹吸阀,真空管与吸泥管相连,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低于沉淀区的进水高度。
优选地,抽泥箱上设置有由所述抽泥箱一侧密封活动伸出的信号杆,抽泥箱上设置有采集所述信号杆位置的信号杆位移传感器。
优选地,行车式刮泥机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泥机桁架,刮泥机桁架的两端设置有刮泥机支架,抽泥箱和真空泵均设置于所述刮泥机桁架上。
优选地,吸泥管的进泥口处设置有吸泥斗,吸泥斗和吸泥管均与刮泥机桁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关闭排泥管开关阀和破虹吸阀,打开真空管电磁阀,真空泵对抽泥箱和真空管进行抽真空操作,此时沉淀区底部的泥水通过吸泥管、真空管进入到抽泥箱,然后关闭真空泵和真空管电磁阀,泥水会经吸泥管的排泥口排出,由于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低于沉淀区的进水高度,利用该压力差通过虹吸效应,吸泥管将沉淀区底部的污泥连续源源不断的抽出,真空泵不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因此非常的节能;当需要停止抽吸污泥时,打开破虹吸阀,破坏真空管的真空环境,则停止排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真空泵不与污泥接触,因此,真空泵不易损坏,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
进一步的,沉淀区与吸泥管的排泥口之间的压力差由沉淀区的进水高度和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差决定,跟真空泵的功率无关,因此真空泵的位置和尺寸都可以得到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来实现排泥量的调节。将真空泵置于刮泥机支架上侧的刮泥机桁架上,不会占用刮泥机通道的宽度,可以实现不增加沉淀区占地面积的前提下,解决刮泥机通道宽度增加而增加表面负荷,处理效果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沉淀区与行车式刮泥机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厌氧区、2-厌氧区、3-第二厌氧区、4-厌氧区隔板、5-第一低氧曝气区、6-低氧曝气区、7-第二低氧曝气区、8-低氧曝气区隔板、9-吸泥管的排泥口、10-空气推流区、11-左侧的外墙、12-悬墙、13-刮泥机通道、14-右侧的外墙、15-污泥回流槽、16-沉淀区、17-刮泥板、18-吸泥管、19-吸泥管的吸泥口、20-刮泥机支架、21-行走轮、22-刮泥机桁架、23-沉淀区的液位面、24-水封、25-抽泥箱、26-抽泥箱的液位面、27-抽泥箱中的泥水、28-真空表、29-破虹吸阀、30-真空管、31-排泥管开关阀、32-真空管电磁阀、33-信号杆、34-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见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邻设置并通过隔墙隔开的厌氧区2、低氧曝气区6和沉淀区16,各隔墙上均设置有水流通道,如图1所示,厌氧区2、低氧曝气区6前后布置,沉淀区16位于厌氧区2、低氧曝气区6的右侧,沉淀区16呈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结构。
厌氧区2内设置有将厌氧区分隔成第一厌氧区1和第二厌氧区3的厌氧区隔板4,厌氧区的进水口位于第一厌氧区1的右侧,即第一厌氧区1靠近沉淀区16的一侧。低氧曝气区6内设置有将低氧曝气区分隔成第一低氧曝气区5和第二低氧曝气区7的低氧曝气区隔板8,低氧曝气区隔板8的左侧设置有低氧曝气区水流通道,第一低氧曝气区5与第二厌氧区3相邻设置,在第一低氧曝气区5的靠近沉淀区1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向第一低氧曝气区5推流的空气推流区10,空气推流区内设置有朝左推流的空气推流器。
第二低氧曝气区7的污水经沉淀区16的进水口进入沉淀区,图2中项23表示沉淀区16的液位面,该高度即为沉淀区16的进水口高度,沉淀区16包括四周外墙,其中左侧的外墙11为将沉淀区16与厌氧区2、低氧曝气区6分隔的隔墙,沉淀区16的进水口设置于左侧的外墙上。在左侧的外墙11与右侧的外墙14之间对应设置有悬墙12,悬墙12上设置有斜管和斜板支撑,用于放置斜板和斜管,斜板和斜管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详细介绍。悬墙与对应的外墙之间形成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泥机通道13,本实施例中的刮泥机通道的宽度为600mm。沉淀区16设置有行车式刮泥机,行车式刮泥机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泥机桁架22,刮泥机桁架22位于外墙和悬墙12的上侧,刮泥机桁架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刮泥机支架20,刮泥机支架20位于刮泥机通道13中,刮泥机支架上设置有的抽泥结构,抽泥结构包括位于沉淀区底部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泥板17,抽泥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沉淀区底部的泥水抽出的吸泥管18,吸泥管的吸泥口19位于沉淀区的底部,吸泥口19有多个,各吸泥口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吸泥管的排泥口9位于沉淀区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各吸泥口19处均设置有吸泥斗,吸泥斗和吸泥管均与刮泥机桁架相连接。
沉淀区16的左侧和右侧的外墙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刮泥机桁架上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行走轮21,刮泥机桁架上设置有驱动行走机构沿导轨行走的驱动机构,使用时通过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刮泥机桁架、刮泥机支架和抽泥结构沿前后方向移动,行车式刮泥机的行走机构和驱动机构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刮泥机桁架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抽泥箱25,抽泥箱25与真空泵34相连,真空泵34固定于刮泥机桁架的走道板上。抽泥箱上设置有由抽泥箱上侧密封活动伸出的信号杆33,抽泥箱设置有采集所述信号杆位置的信号杆位移传感器。抽泥箱上连接有真空管30和抽泥箱排泥管,真空管30与吸泥管18相连,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表28、真空管电磁阀32和破虹吸阀29,破虹吸阀为电磁阀,其具有打开和关闭两个状态,打开时,真空管与外部大气相通,破除真空管内的真空环境,因此将该电磁阀功能性的叫做破虹吸阀。抽泥箱排泥管与抽泥箱的底部相连,抽泥箱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管开关阀31,抽泥箱内的污水可以经抽泥箱排泥管排出。
吸泥管的排泥口9高度低于沉淀区的进水高度,沉淀区的进水高度与沉淀区的沉淀区的液位面23高度一致。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吸泥管的排泥口9下侧的污泥回流槽15,排泥口9处设置有水封24,厌氧区2的进水口与污泥回流槽15相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污水经第一厌氧区1右侧的进水口进入第一厌氧区1,与从第二厌氧区3循环至第一厌氧区1内的混合液混合,然后在第一、第二厌氧区进行反硝化和厌氧释磷反应;第二厌氧区3处理后的污水大部分回流至第一厌氧区1与进水混合,其余污水通过相应的水流通道进入到第一低氧曝气区5,之后再流动至第二低氧曝气区7,第一、第二低氧曝气区实现对进水COD、NH3-N、TN及TP等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在第一低氧曝气区5的右侧设置空气推流区10,经过第二低氧曝气区7处理后的大部分混合液由空气推流区10底端进入,由空气推流器上方流出与第二厌氧区3污水进行混合。第二低氧曝气区7的部分污水会经低氧曝气区6与沉淀区16之间的隔墙即沉淀区16的左侧外墙上的沉淀区进水口进入沉淀区16,在沉淀区16内进行泥水分离。吸泥管18的吸泥口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于沉淀区16的底部,通过吸泥管18将污泥抽出至污泥回流槽15,一部分污泥用于污泥回流,另外一部分当作剩余污泥排出。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流体流动方向。
沉淀区16的进水口高度高于吸泥管18的排泥口高度,本实用新型中的污泥抽吸过程,利用了虹吸效应,打开真空管电磁阀32,关闭破虹吸阀29和排泥管开关阀31,真空泵34对抽泥箱25和真空管30抽真空,泥水经抽泥管18、真空管30进入抽泥箱25,信号杆33受浮力上行,达到虹吸信号极点高度时,真空泵34停止工作,关闭真空管电磁阀32,受虹吸效应泥水经吸泥管18的排泥口源源不断排出,若需要停止排泥,则打开破虹吸阀29,破除真空管30的真空环境,则停止排泥。整个排泥过程中,真空泵34无需持续工作,实现了节约能耗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设备成本和设备维修费用;通过沉淀区16的进水口与吸泥管18的排泥口之间的高度差h来调节排泥流量,对真空泵34的功率和高度设置没有要求,因此真空泵34的尺寸不至于过大,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将真空泵34设置于刮泥机桁架22上,这样就不会对刮泥机通道的尺寸造成影响,实现在不增加刮泥机通道的前提下,解决泵体过大而无法放置的问题,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前提下,解决增加刮泥机通道宽度而增加表面负荷,处理效果降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信号杆也可以不设,仅通过真空表的读数来判断真空管的真空度;当然真空表和信号杆还可以均不设置,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经验来判断真空泵的工作时长,比如说开启20分钟后就可以关闭。
以上该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泥水分离的沉淀区,沉淀区设置有能够前后行走的行车式刮泥机,行车式刮泥机包括行车车架和抽泥结构,抽泥结构包括进泥口位于沉淀区底部的吸泥管,其特征在于:行车车架上设置有连接有真空泵的抽泥箱,抽泥箱下端连接有抽泥箱排泥管,抽泥箱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管开关阀,抽泥箱上还连接有真空管,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管电磁阀和破虹吸阀,真空管与吸泥管相连,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低于沉淀区的进水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泥箱上设置有由所述抽泥箱一侧密封活动伸出的信号杆,抽泥箱上设置有采集所述信号杆位置的信号杆位移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厌氧区、低氧曝气区,厌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所述沉淀区依次相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吸泥管的排泥口下侧的污泥回流槽,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口与所述污泥回流槽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包括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所述厌氧区的进水口设置于第一厌氧区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所述低氧曝气区包括第一低氧曝气区和第二低氧曝气区,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与所述第二厌氧区相邻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的靠近所述沉淀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推流的空气推流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行车式刮泥机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泥机桁架,刮泥机桁架的两端设置有刮泥机支架,吸泥管的进泥口处设置有吸泥斗,吸泥斗和吸泥管均与刮泥机桁架相连接。
6.一种行车式刮泥机,包括行车车架和抽泥结构,抽泥结构包括进泥口位于沉淀区底部的吸泥管,其特征在于:行车车架上设置有抽泥箱,抽泥箱下端连接有抽泥箱排泥管,抽泥箱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管开关阀,抽泥箱上还连接有真空管,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管电磁阀和破虹吸阀,真空管与吸泥管相连,吸泥管的排泥口高度低于沉淀区的进水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车式刮泥机,其特征在于:抽泥箱上设置有由所述抽泥箱一侧密封活动伸出的信号杆,抽泥箱上设置有采集所述信号杆位置的信号杆位移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行车式刮泥机,其特征在于:行车式刮泥机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刮泥机桁架,刮泥机桁架的两端设置有刮泥机支架,抽泥箱和真空泵均设置于所述刮泥机桁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车式刮泥机,其特征在于:吸泥管的进泥口处设置有吸泥斗,吸泥斗和吸泥管均与刮泥机桁架相连接。
CN202020274457.2U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Active CN211912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4457.2U CN211912842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4457.2U CN211912842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2842U true CN211912842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47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4457.2U Active CN211912842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2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51142U (zh) 一种序批式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WO2018030621A1 (ko) 양의 미세기포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조류제거장치
CN107694156B (zh) 一种船式污水沉淀处理装置
CN21191284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行车式刮泥机
CN104291530A (zh) 一种序批式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沉淀排水的方法
CN218755221U (zh) 一种高效臭氧污水处理装置
CN207986905U (zh) 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8058594U (zh) 一种集约式生物法污水处理设备
CN114134984B (zh) 泵站前池淤泥清理装置
CN215516992U (zh) 一种污水混凝沉淀装置
CN214714591U (zh) 一种随液位自动升降的沉淀池除浮泥装置
CN212504300U (zh) 一种进水处理沉砂池
CN212864476U (zh) 一种生态清淤用黑臭水处理装置
CN212954720U (zh) 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微电解膜法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6985960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8632333U (zh) 高效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CN217593901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沉降罐
KR100707490B1 (ko) 상징수 배출장치
CN21326614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溢流应急处理系统
CN212504298U (zh) 一种污水进水处理系统
CN214457484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设备
CN104891705A (zh) 一种物化与超滤协同处理污水的方法
KR20160063689A (ko) 장거리 운송장비용 오수처리장치
CN113955847B (zh) 一种污水处理器及其出水组件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216360434U (zh) 一种集成式污水净化过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