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1547U - 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1547U
CN211911547U CN201922203800.4U CN201922203800U CN211911547U CN 211911547 U CN211911547 U CN 211911547U CN 201922203800 U CN201922203800 U CN 201922203800U CN 211911547 U CN211911547 U CN 211911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main body
shelf
supporting
table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38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成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1394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4524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1394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0454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a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q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1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15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餐具烘干机的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用于收容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开闭用门部,以开闭的方式与本体相结合;餐具烘干架,设置于本体的内部,用于对烘干对象物进行支撑;以及加热器部,设置于本体,用于对本体的内部进行加热,开闭用门部包括沿着本体的左右方向开闭的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在第一门部及第二门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门缓冲部,当关闭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时,对冲击进行缓冲,并对第一门部与第二门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Description

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烘干机,更详细地,涉及可有效地烘干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并可使餐具对象物维持暖和状态的餐具烘干机。
背景技术
随着收入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具烘干机等厨房用电器的使用逐渐增加。
餐具烘干机具有在清洗餐具后通过热风烘干残留在餐具的水分并通过紫外线灯来进行杀菌消毒的功能,因而可实现使用上的便利性和清洁性。
在现有的餐具烘干机中,门以可仅向单方向开闭的方式得到固定。因此,受到屋内空间配置和室内装修环境影响,空间上的制约导致无法配置餐具烘干机。最终,具有需根据餐具烘干机的位置来改变室内的各种结构的不便之处。
并且,在室内结构方面,由于更大的家电产品(例如,冰箱等)等将先配置进去并占据空间,因此,只能利用剩余的空间,单方向开闭的门更导致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善。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餐具烘干机的内部设置有可对餐具进行支撑的餐具烘干架。
通常,餐具烘干架是如下的厨房用品,即,通过使饭碗或碟子等的餐具类放置于上方来使餐具类中的水分自然下落并晾干餐具类。这种餐具烘干架包括:本体,通过使金属条以可放置餐具类的方式纵横配置来形成一体;以及挂钩部件,分别设置于本体的两个侧面。
但是,金属条结构的现有的餐具烘干架虽然能够起到弄干餐具类的水分的功能,但在烘干餐具之外的多种厨房用具的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善。
尤其,若在对包括碗在内的烘干对象物进行烘干之后维持暖和状态,则可防止在盛装食物后食物很快变凉,需要对此进行完善。
以上的技术结构属于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遍周知的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韩国授权实用新型公报第20-0393104号(sepungenp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08月09日)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烘干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并可使餐具对象物维持暖和状态以及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度来方便使用的餐具烘干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用于收容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开闭用门部,以开闭的方式与上述本体相结合;餐具烘干架,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内部,用于对上述烘干对象物进行支撑;以及加热器部,设置于上述本体,用于对上述本体的内部进行加热,上述开闭用门部包括沿着上述本体的左右方向开闭的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在上述第一门部及上述第二门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门缓冲部,当关闭上述第一门部和上述第二门部时,对冲击进行缓冲,并对第一门部与第二门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上述加热器部可包括:加热器主体,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加热器孔;以及加热部件,设置于上述加热器主体的内部,用于产生热量。
上述第一门部可包括:第一门主体,配置于上述本体的一侧部,用于遮蔽上述本体的左侧部、上部一侧部以及下部一侧部;第一门板,用于遮蔽上述第一门主体的开放的前方部;第一门开闭旋转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一门主体相结合,通过与上述第一门主体一同移动来使上述第一门主体转动;以及第一门支撑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一门开闭旋转板铰链结合,另一侧部与上述本体的内部固定结合,用于对上述第一门开闭旋转板的转动进行支撑。
上述第二门部可包括:第二门主体,配置于上述本体的另一侧部,用于遮蔽上述本体的另一侧左侧部、另一侧上部一侧部以及另一侧下部一侧部;第二门板,用于遮蔽上述第二门主体的开放的前方部;第二门开闭旋转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二门主体相结合,通过与上述第二门主体一同移动来使上述第二门主体转动;以及第二门支撑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二门开闭旋转板铰链结合,另一侧部与上述本体的内部固定结合,用于对上述第二门开闭旋转板的转动进行支撑。
上述本体可包括:内部主体,在内部收容上述烘干对象物;以及外部主体,以包围上述内部主体的方式设置,上述第一门支撑板的上述另一侧部和上述第二门支撑板的上述另一侧部固定结合于上述内部主体的外壁,上述第一门开闭旋转板和上述第二门开闭旋转板将通过设置于上述外部主体的引导孔进行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于本体来对本体的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部来在对烘干对象物进行烘干之后还使内部温度维持适当水平并由此使烘干对象物维持暖和的状态,从而可防止在盛装或端送食物后食物很快变凉,可更快速地对烘干对象物进行烘干。
并且,通过使开闭用门部的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沿着本体的左右方向开闭,从而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度来更加便利地使用。
进而,通过在第一门部及第二门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门缓冲部来在关闭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时对冲击进行缓解并对第一门部与第二门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从而可有效地烘干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
附图说明
图1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的图。
图2为图1的背面立体图。
图3为基于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基于图1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基于图1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为简要示出在图1中省去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情况的图。
图7为简要示出省去图6中的第一门主体和第二门主体的一部分结构的情况的图。
图8为简要示出在图7中省去外部主体的情况的图。
图9为简要示出图1中的开闭用门部的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的图。
图10为简要示出图9中所示的开闭用门部的图。
图11为简要示出图3中所示的餐具烘干架的图。
图12为图11的底面立体图。
图13为简要示出图11中所示的第一支撑部、勺子和筷子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立体图。
图14为简要示出烘干对象物被图11中所示的烘干架支撑的图。
图15为简要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结合槽设置保管部的情况的图。
图16为简要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本体设置接水部的情况的图。
图17为简要示出在开放图1中所示的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之后引出使碗得到支撑的第二支撑部的情况的图。
符号说明:
1000:本体 1100:内部主体
1200:外部主体 1210:结合槽
1220:引导孔 1300:控制部
1310:基板 1320:按钮
1330:显示器 1400:通气孔
1500:保管部 1510:保管主体
1520:保管盖 1600:接水部
1610:储存槽 1700:支架
1800:搁板固定部 1810:搁板固定主体
1820:搁板固定槽 1900:发光二极管显示部
2000:开闭用门部 2100:第一门部
2110:第一门主体 2120:第一门板
2130:第一门开闭旋转板 2140:第一门支撑板
2200:第二门部 2210:第二门主体
2220:第二门板 2230:第二门开闭旋转板
2240:第二门支撑板 2300:门缓冲部
2310:门缓冲主体 2320:上部缓冲主体
2330:下部缓冲主体 3000:餐具烘干架
3100:第一搁板部 3110:第一搁板主体
3111:第一基础框架 3112:第一横向框架
3113:第一纵向框架 3120:第一搁板支撑板
3121:第一孔 3130:第一支撑部
3131:第一支撑主体 3132:扩张部
3133:第一结合突起 3140:勺子和筷子支撑部
3141:勺子和筷子支撑主体 3142:勺子和筷子支撑框架
3143:勺子和筷子支撑结合突起 3200:第二搁板部
3210:第二搁板主体 3211:第二基础框架
3212:第二横向框架 3213:第二纵向框架
3220:第二搁板支撑板 3221:第二孔
3230:第二支撑部 3231:第二支撑主体
3232:第一扩张部 3233:第二扩张部
3234:第二结合突起 3300:第三搁板部
3310:结合凸缘 3320:凸缘连接杆
4000:加热器部 4100:加热器主体
4110:开闭用门 4120:加热器孔
4200:加热部件 10:碟子
20:锅铲 30:勺子
40:筷子 50:碗
60: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和本实用新型的运行上的优点及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来实现的目的,应参照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例示的附图及附图中的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由此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的图,图2为图1的背面立体图,图3为基于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4为基于图1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5为基于图1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6为简要示出在图1中省去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情况的图,图7为简要示出省去图6中的第一门主体和第二门主体的一部分结构的情况的图,图8为简要示出在图7中省去外部主体的情况的图。
并且,图9为简要示出图1中的开闭用门部的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的图,图10为简要示出图9中所示的开闭用门部的图,图11为简要示出图3中所示的餐具烘干架的图,图12为图11的底面立体图,图13为简要示出图11中所示的第一支撑部、勺子和筷子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立体图,图14为简要示出烘干对象物被图11中所示的烘干架支撑的图,图15为简要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结合槽设置保管部的情况的图,图16为简要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本体设置接水部的情况的图,图17为简要示出在开放图1中所示的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之后引出使碗得到支撑的第二支撑部的情况的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包括:本体1000,用于收容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开闭用门部2000,以开闭的方式与本体1000相结合;餐具烘干架3000,设置于本体1000的内部,用于对烘干对象物进行支撑;以及加热器部4000,设置于本体1000,用于对本体1000的内部进行加热。
如图4所示,本体1000包括:内部主体1100,在内部收容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外部主体1200,以包围内部主体1100的方式设置,控制部1300,设置于外部主体1200的上部;通气孔1400,分别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和外部主体1200,用作空气的通路;保管部1500,用于保管支撑部,上述支撑部用于对放置于外部主体1200的上部的烘干对象物进行支撑;接水部1600,以可从内部主体1100与外部主体1200之间的空间部引出的方式设置,用于储存从上述餐具对象物滴落的水;多个支架1700,设置于外部主体1200的底面部,用于对外部主体1200进行支撑;搁板固定部1800,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内壁,用于对餐具烘干架3000的搁板部进行支撑;以及发光二极管显示部1900,设置于外部主体1200的前方壁,用于照射发光二极管光。
如图4所示,本体1000的内部主体1100和外部主体1200可形成四边形剖面形状,如图3所示,可通过以与内部主体1100及外部主体1200相连通的方式设置的通气孔1400来与外部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部主体1100和外部主体1200可互相隔开配置,这种隔开方式可通过分别与内部主体1100和外部主体1200相结合的支撑块来实现,内部主体1100和外部主体1200可分别与支撑块螺纹结合。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外部主体1200可形成各个边角呈圆弧状的正方体形状。
如图1所示,本体1000的控制部1300可包括:基板1310,设置于外部主体1200的上部;多个按钮1320,设置于基板1310,用于对电源的开/关、运行状态进行选择;以及显示器1330,设置于基板1310,用于显示运行状态。
如图2所示,本体1000的通气孔1400可在外部主体1200的后方壁隔开设置多个,还可在内部主体1100的与外部主体1200相对应的位置隔开设置多个通气孔1400。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通气孔设置于在本体的后方壁所设置的四边形形状的边缘的内部,四边形形状的边缘的各个边角呈圆弧状,多个通气孔可通过直线切开四边形形状的边缘的中心部而成。
如图15所示,本体1000的保管部1500可包括:保管主体1510,用于在内部保管多个第一支撑部3130和多个第二支撑部3230;以及保管盖1520,与保管主体1510的上部扣合。
在本实施例中,保管主体1510能够以可拆装的方式与图1中所示的结合槽1210扣合。
如图16所示,本体1000的接水部1600以可引出的方式与本体1000的前方部相结合,可在内部设置有用于储存水的储存槽1610。
在本实施例中,接水部1600还能够以可滑动引出的方式与内部主体1100与外部主体1200之间的空间部相结合。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接水部1600可设置于外部主体1200,在此情况下,从烘干对象物滴落的水可经过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孔来向接水部1600的储存槽1610掉落或流入。
可在外部主体1200的底面部隔开设置4个本体1000的支架1700,来使外部主体1200与地面隔开。
如图8所示,本体1000的搁板固定部1800可通过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内壁来能够以可使后述的第一搁板部3100和第二搁板部3200滑动的方式对第一搁板部3100和第二搁板部3200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搁板固定部1800包括:搁板固定主体1810,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内壁;以及搁板固定槽1820,设置于搁板固定主体1810,用于使第一支撑部3130和第二支撑部3230的边缘插入结合。
搁板固定部1800的搁板固定主体1810能够以与内部主体1100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还可单独制造并与内部主体1100焊接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在内部主体1100的内壁隔开设置4个搁板固定部1800。
如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显示部1900可形成各个边角呈圆弧状的四边形带形状。
如图17所示,开闭用门部2000能够以沿着本体1000的左右方向转动的方式结合,从而可开闭本体1000的开放的前方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开闭用门部2000包括:第一门部2100及第二门部2200,沿着本体1000的左右方向开闭;门缓冲部2300,设置于第一门部2100及第二门部2200中的至少一个,当关闭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时,对冲击进行缓冲,并对第一门部2100与第二门部220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可沿着本体1000的横向方向互相对称设置。并且,在剖视图上,如图3所示,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的顶端的高度比外部主体1200的上部外壁的高度低,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的底端的高度比外部主体1200的下部外壁高。进而,如图3所示,第一门部2100的上侧部及下侧部能够以使倾斜度朝向本体1000的内部方向变低的方式倾斜,第二门部2200的上侧部及下侧部能够以使倾斜度朝向本体1000的内部方向变低的方式倾斜。
如图17所示,能够以遮盖本体1000的左侧部的方式开放开闭用门部2000的第一门部2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部2100包括:第一门主体2110,如图6所示,配置于外部主体1200的左侧部,用于遮蔽外部主体1200的左侧部、上部一侧部以及下部一侧部;第一门板2120,用于遮蔽第一门主体2110的开放的前方部;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如图9及图10所示,一侧部与第一门主体2110相结合,通过与第一门主体2110一同移动来使第一门主体2110转动;以及第一门支撑板2140,如图8所示,前方部与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铰链结合,后方部与外部主体1200的外壁固定结合,用于对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的转动进行支撑。
第一门部2100的第一门主体2110可由包括橡胶在内的弹性材质或软质的塑料材质制造。
第一门部2100的第一门板2120可通过热熔敷结合方式或利用粘结剂来与第一门主体2110的外壁相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板2120可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造。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板2120可形成透明或半透明形态,以便能够看到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
如图8所示,第一门部2100的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形成圆弧形状,从而能够以如图17所示的方式转动第一门部2100来进行开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可形成1/4圆形形状,可在中心部形成圆弧形状的长长的孔。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当开闭第一门部2100时,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沿着图9中所示的引导孔1220的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可稳定地支撑
第一门部2100的开闭。作为参考,图9中所示的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的位置表示第一门部2100在外部主体1200关闭的状态下的位置。
如图8所示,在第一门部2100的第一门支撑板2140中,前方部与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的后端部铰链结合,后方部与内部主体1100的外壁焊接结合或螺栓结合,从而可稳定地支撑第一门开闭旋转板2130的转动。
而且,当关闭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时,开闭用门部2000的主视图可形成各个边角呈圆弧的正方形形状。
如图17所示,开闭用门部2000的第二门部2200能够以可对本体1000的右侧部进行封闭的方式开放。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部2200包括:第二门主体2210,如图6所示,配置于外部主体1200的右侧部,用于遮蔽外部主体1200的右侧部、上部一侧部以及下部一侧部;第二门板2220,用于遮蔽第二门主体2210的开放的前方部;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如图9及图10所示,一侧部与第二门主体2210插入结合,通过与第二门主体2210一同移动来使第二门主体2210转动;以及第二门支撑板2240,如图8所示,前方部与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铰链结合,后方部与外部主体1200的外壁固定结合,用于对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的转动进行支撑。
第二门部2200的第二门主体2210可由包括橡胶在内的弹性材质或软质的塑料材质制造。
第二门部2200的第二门板2220可通过热熔敷结合方式或利用粘结剂来与第二门主体2210的外壁相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板2220可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制造。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板2220可形成透明或半透明形态,以便能够看到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
如图8所示,第二门部2200的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形成圆弧形状,从而能够以如图17所示的方式转动第二门部2200来进行开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可形成1/4圆形形状,可在中心部形成圆弧形状的长长的孔。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当开闭第二门部2200时,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沿着如图9所示的引导孔1220的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可稳定地支撑第二门部2200的开闭。作为参考,图9中所示的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的位置表示第二门部2200在外部主体1200关闭的状态下的位置。
如图8所示,在第二门部2200的第二门支撑板2240中,前方部与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的后端部铰链结合,后方部与内部主体1100的外壁焊接结合或螺栓结合,从而可稳定地支撑第二门开闭旋转板2230的转动。
如图1所示,开闭用门部2000的门缓冲部2300设置于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相接触的区域,来防止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直接接触,并可对第一门部2100和第二门部2200相接触的区域的缝隙进行遮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门缓冲部2300包括:门缓冲主体2310,设置于第一门主体2110与第二门主体2210相接触的区域;上部缓冲主体2320,设置于门缓冲主体2310的上端部,以与第一门主体2110的上部内侧弯曲部相对应的方式弯曲设置;以及下部缓冲主体2330,设置于门缓冲主体2310的下端部,以与第一门主体2110的下部内侧弯曲部相对应的方式弯曲设置。
如上所述的门缓冲主体2310、上部缓冲主体2320以及下部缓冲主体2330还设置于第二门主体2210,从而可与分别设置于第一门主体2110及第二门主体2210的门缓冲主体2310、上部缓冲主体2320以及下部缓冲主体2330互相接触。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门缓冲部2300可由包括橡胶或硅酮在内的弹性材质制造,可通过热熔敷结合方式或利用粘结剂来与第一门主体2110及第二门主体2210中的至少一个相结合。
如图3所示,餐具烘干架3000可通过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来稳定地支撑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餐具烘干架3000包括:第一搁板部3100,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下部,用于对碟子10、锅铲20、勺子30以及筷子40进行支撑;第二搁板部3200,以配置于第一搁板部3100上部的方式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用于对至少一个碗50进行支撑;以及第三搁板部3300,以配置于第二搁板部3200上部的方式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用于对菜板60进行支撑。
如图6所示,餐具烘干架3000的第一搁板部3100包括:第一搁板主体3110,以可在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搁板固定部1800拆装的方式滑动结合;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设置于第一搁板主体3110的内部;多个第一支撑部3130,以拆装的方式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相结合,用于对碟子10或锅铲20进行支撑;以及勺子和筷子支撑部3140,以拆装的方式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相结合,用于对勺子和筷子进行支撑。
如图6所示,可通过第一搁板部3100的第一搁板主体3110来对碟子10、锅铲20、勺子30以及筷子40进行支撑来进行烘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搁板主体3110包括:第一基础框架3111,可形成长方形形状;多个第一横向框架3112,朝向第一基础框架3111的下部方向设置;以及多个第一纵向框架3113,朝向第一基础框架3111的下部方向设置,以与多个第一横向框架3112交叉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横向框架3112和多个第一纵向框架3113可分别使各自的端部与第一基础框架3111焊接结合。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基础框架3111的两侧边缘位置能够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搁板固定部1800的搁板固定槽1820扣合。
如图11所示,第一搁板部3100的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可在由多个第一横向框架3112和多个第一纵向框架3113所形成的区域得到支撑后被提供到多个第一支撑部3130和勺子和筷子支撑部3140的拆装结合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可在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隔开设置多个第一孔3121,多个第一支撑部3130和勺子和筷子支撑部3140可通过扣合方式与上述多个第一孔3121相结合。
如图14所示,第一搁板部3100的第一支撑部3130可通过以拆装方式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相结合来对碟子10或锅铲20进行支撑。即,在本实施例中,当使一对第一支撑部3130沿着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的横向方向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相结合时,可对一个碟子10进行支撑,当一对第一支撑部3130沿着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的纵向方向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相结合时,可对锅铲的把手部分和铲子部分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支撑部3130包括:第一支撑主体3131,大致形成M字形;扩张部313,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主体3131的下端部,以使直径大于第一支撑主体3131的方式设置,由此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的上面部相接触;以及第一结合突起3133,设置于扩张部3132的底面部,以扣合方式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的第一孔3121相结合。
如图14所示,第一搁板部3100的勺子和筷子支撑部3140通过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相结合来对勺子30和多个筷子40进行支撑,上述勺子和筷子支撑部3140包括:勺子和筷子支撑主体3141,底面部与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的上面部相接触;勺子和筷子支撑框架3142,以朝向勺子和筷子支撑主体3141的上部突出的方式设置,用于对勺子30和筷子40进行支撑;以及多个勺子和筷子支撑结合突起3143,以隔开的方式设置于勺子和筷子支撑主体3141的底面部,以扣合的方式与在第一搁板支撑板3120所设置的第一孔3121相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中的(b)部分所示,勺子和筷子支撑主体3141可形成在四边形板的边缘形成朝向上部垂直突出的连续壁的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中的(b)部分所示,勺子和筷子支撑框架3142可包括:多个垂直杆,形成四边形平面形状,从勺子和筷子支撑主体3141朝向上部方向延伸并互相隔开配置;以及四边形环,形成四边形形状,与多个垂直杆的外壁焊接结合。
如图5所示,餐具烘干架3000的第二搁板部3200包括:第二搁板主体3210,与一对搁板固定部1800相结合,上述一对搁板固定部1800在内部主体1100的上部隔开配置;第二搁板支撑板3220,设置于第二搁板主体3210的内部;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3230,以拆装的方式与第二搁板支撑板3220相结合,用于对碗50进行支撑。
如图5所示,第二搁板部3200的第二搁板主体3210可对碗50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搁板主体3210包括:第二基础框架3211,可形成长方形形状;多个第二横向框架3212,朝向第二基础框架3211的下部方向设置;以及多个第二纵向框架3213,朝向第二基础框架3211的下部方向设置,以与多个第二横向框架3212交叉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横向框架3212和多个第二纵向框架3213可分别使各自的端部与第二基础框架3211焊接结合。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基础框架3211的两侧边缘位置能够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搁板固定部1800的搁板固定槽1820扣合。
如图11所示,第二搁板部3200的第二搁板支撑板3220可在由多个第二横向框架3212和多个第二纵向框架3213所形成的区域得到支撑后被提供到多个第二支撑部3230的拆装结合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可在第二搁板支撑板3220隔开设置多个第二孔3221,多个第二支撑部3230可通过可拆装的扣合方式与多个第二孔3221相结合。
如图11所示,第二搁板部3200的多个第二支撑部3230可通过可拆装的扣合方式与在第二搁板支撑板3220所设置的第二孔3221相结合,从而可对碗50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的(c)部分所示,多个第二支撑部3230包括:第二支撑主体3231,形成圆柱形状;第一扩张部3232,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3231的下端部,直径大于第二支撑主体3231;第二扩张部3233,设置于第二支撑主体3231的上端部,直径大于第一扩张部3232的最大直径,用于对碗50的内部进行支撑;以及第二结合突起3234,设置于第一扩张部3232的底面部,可通过可拆装的扣合方式与在第二搁板支撑板3220所设置的第二孔3221相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的(c)部分所示,第一扩张部3232使得直径朝向下部逐渐变大,其底面部可与第二搁板支撑板3220的上部面相接触。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的(c)部分所示,第二扩张部3233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一扩张部3232,上侧部可形成球状。
如图5所示,餐具烘干架3000的第三搁板部3300可通过与内部主体1100的内侧顶部相结合来对菜板60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三搁板部3300可通过使一对的第三搁板部3300隔开设置来分别对菜板60的两端部进行支撑。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搁板部3300包括:一对结合凸缘3310,与内部主体1100的内侧顶部相结合,采用隔开配置的方式;以及凸缘连接杆3320,用于连接一对结合凸缘3310,用于对菜板60的底面部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结合凸缘3310可通过焊接或螺栓结合方式来与内部主体1100的内侧顶部相结合。
如图3及图4所示,加热器部4000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可通过对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进行加热来将内部温度维持在规定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热器部4000包括:加热器主体4100,配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后方壁;以及加热部件4200,设置于加热器主体4100的内部,用于产生热量。
如图3所示,开闭用门4110与加热器主体4100的前方壁铰链结合来进行开闭,可在开闭用门4110和加热器主体4100设置多个加热器孔4120,来向内部主体1100释放在加热部件4200产生的热量。
如图3所示,能够以线圈形态设置加热部件4200,可通过接收电能来进行发热。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设置多个加热器部4000,能够以由设置于内部主体1100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信号作为基础来启动。例如,在结束对烘干对象物的烘干之后,若内部主体1100的内部温度下降到预设的温度,则温度传感器对此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发送信号,控制部可根据所接收的信号来启动加热部件4200并对烘干对象物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记载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多种修改及变形。因此,应解释为,这种修改例或变形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体,用于收容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
开闭用门部,以开闭的方式与上述本体相结合;以及
餐具烘干架,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内部,用于对上述烘干对象物进行支撑,
上述开闭用门部包括沿着上述本体的左右方向开闭的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
在上述第一门部及上述第二门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门缓冲部,当关闭上述第一门部和上述第二门部时,对冲击进行缓冲,并对第一门部与第二门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门部包括:
第一门主体,配置于上述本体的一侧部,用于遮蔽上述本体的左侧部、上部一侧部以及下部一侧部;
第一门板,用于遮蔽上述第一门主体的开放的前方部;
第一门开闭旋转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一门主体相结合,通过与上述第一门主体一同移动来使上述第一门主体转动;以及
第一门支撑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一门开闭旋转板铰链结合,另一侧部与上述本体的内部固定结合,用于对上述第一门开闭旋转板的转动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门部包括:
第二门主体,配置于上述本体的另一侧部,用于遮蔽上述本体的另一侧左侧部、另一侧上部一侧部以及另一侧下部一侧部;
第二门板,用于遮蔽上述第二门主体的开放的前方部;
第二门开闭旋转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二门主体相结合,通过与上述第二门主体一同移动来使上述第二门主体转动;以及
第二门支撑板,一侧部与上述第二门开闭旋转板铰链结合,另一侧部与上述本体的内部固定结合,用于对上述第二门开闭旋转板的转动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体包括:
内部主体,在内部收容上述烘干对象物;以及
外部主体,以包围上述内部主体的方式设置,
上述第一门支撑板的上述另一侧部和上述第二门支撑板的上述另一侧部固定结合于上述内部主体的外壁,
上述第一门开闭旋转板和上述第二门开闭旋转板将通过设置于上述外部主体的引导孔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餐具烘干架包括:
第一搁板部,设置于上述本体的下部,用于对碟子、锅铲及勺子和筷子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支撑;
第二搁板部,以配置于上述第一搁板部的上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内部,用于对至少一个碗进行支撑;以及
第三搁板部,以配置于上述第二搁板部的上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内部,用于对菜板进行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搁板部和上述第二搁板部以在设置于上述内部主体的搁板固定部进行拆装的方式滑动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搁板部包括:
第一搁板主体,以拆装的方式与上述内部主体的下部相结合;
第一搁板支撑板,设置于上述第一搁板主体的内部;以及
多个第一支撑部,以拆装的方式与上述第一搁板支撑板相结合,用于对碟子或锅铲进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搁板部还包括勺子和筷子支撑部,上述勺子和筷子支撑部以拆装方式与上述第一搁板支撑板相结合,用于对勺子和筷子进行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搁板部包括:
第二搁板主体,配置于上述第一搁板部的上部,以拆装的方式与上述内部主体相结合;
第二搁板支撑板,设置于上述第二搁板主体的内部;以及
多个第二支撑部,以拆装的方式与上述第二搁板支撑板相结合,用于对碗进行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还包括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
保管部,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外壁,在内部保管上述餐具烘干架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以及
接水部,以能够从上述本体引出的方式设置,用于储存从上述餐具对象物滴落的水。
11.一种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体,用于收容包括餐具在内的烘干对象物;
开闭用门部,以开闭的方式与上述本体相结合;
餐具烘干架,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内部,用于对上述烘干对象物进行支撑;以及
加热器部,设置于上述本体,用于对上述本体的内部进行加热,
上述开闭用门部包括沿着上述本体的左右方向开闭的第一门部和第二门部,
在上述第一门部及上述第二门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门缓冲部,当关闭上述第一门部和上述第二门部时,对冲击进行缓冲,并对第一门部与第二门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餐具烘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部包括:
加热器主体,设置于上述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加热器孔;以及
加热部件,设置于上述加热器主体的内部,用于产生热量。
CN201922203800.4U 2019-11-04 2019-12-10 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115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39466A KR102345240B1 (ko) 2019-11-04 2019-11-04 보온 기능이 구비된 식기 건조기
KR1020190139457A KR102104549B1 (ko) 2019-11-04 2019-11-04 식기 건조기
KR10-2019-0139466 2019-11-04
KR10-2019-0139457 2019-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1547U true CN211911547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4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380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11547U (zh) 2019-11-04 2019-12-10 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1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77326U (zh) 一种多功能即热式茶吧机
CN211911547U (zh) 具有保温功能的餐具烘干机
CN211911548U (zh) 餐具烘干机用餐具烘干架
CN211933966U (zh) 餐具烘干机
JP5153233B2 (ja) キッチン用昇降式吊戸棚、除菌方法
KR102104549B1 (ko) 식기 건조기
KR102345240B1 (ko) 보온 기능이 구비된 식기 건조기
CN212438384U (zh) 集成式可调节厨房放置架
CN209862918U (zh) 多功能新型调料设备及餐饮装置
JP3086394U (ja) 電気加熱調理器
KR20210053777A (ko) 식기 건조기
CN218420444U (zh) 一种多功能消毒柜
CN213687542U (zh) 一种杀菌烘干筷子机
CN213311912U (zh) 消毒机
CN213219558U (zh) 置物架以及消毒机
CN215765243U (zh) 一种集成灶头部及集成灶
CN211092692U (zh) 一种热柜
CN213219417U (zh) 消毒机
CN212261309U (zh) 一种烘干消毒机
JP4918722B2 (ja) 引出式厨房用品乾燥機
JP5281818B2 (ja) 引出し型乾燥キャビネット
KR200327323Y1 (ko) 식탁에 일체로 구비된 반찬냉장고의 뚜껑 개폐구조
CN208550500U (zh) 保鲜调料柜
JP2014204834A (ja) 厨房装置
KR200395151Y1 (ko) 식기 소독보관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