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1303U -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1303U
CN211911303U CN201922502055.3U CN201922502055U CN211911303U CN 211911303 U CN211911303 U CN 211911303U CN 201922502055 U CN201922502055 U CN 201922502055U CN 211911303 U CN211911303 U CN 211911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board
heating assembly
line end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20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金炬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20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1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1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1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线圈,具有输入线端和输出线端,输入线端与第一端子连接,输出线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电路板,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均与电路板连接;绝缘结构,围设在输入线端与第一端子的周向外侧;和/或围设在输出线端与第二端子的周向外侧。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的安全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的加热线圈的线端通常是通过打螺钉的方式锁紧在电源板上的螺钉柱上的。由于两端子之间电压非常高,达到几倍的市电,虽然两端子设计了安全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但是在锁端子的过程中,如果将端子锁弯了,会导致两端子过近,产生安全问题。同时,如果蟑螂等昆虫进到两螺钉柱之间,那也将产生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组件的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线圈,具有输入线端和输出线端,输入线端与第一端子连接,输出线端与第二端子连接;电路板,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均与电路板连接;绝缘结构,围设在输入线端与第一端子的周向外侧;和/或围设在输出线端与第二端子的周向外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绝缘结构能够将导电的输入线端以及导电的第一端子包裹,和/或绝缘结构能够将导电的输出线端以及导电的第二端子包裹。因此加热线圈的两线端中的至少一个被绝缘结构隔离,从而避免出现两线端导通的情况,进而保证加热组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绝缘结构为绝缘套。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穿设于电路板上,绝缘套的靠近电路板的端面与电路板贴合。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两线端导通的情况,进而进一步保证加热组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第一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片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片的前端的第一插舌,第一插舌插接于第一插口内,绝缘结构围设在输入线端以及第一连接片的周向外侧,第二端子包括第二连接片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片的前端的第二插舌,第二插舌插接于第二插口内,绝缘结构围设在输出线端以及第二连接片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上述结构便于绝缘套套入,提高装配效率;第二、插接连接的方案相对于背景技术中螺钉连接的方案来说更能保证加热线圈的两线端之间的距离,避免旋钮螺钉时加热线圈的两线端相互靠近的现象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第三、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能够起到延长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作用,为输入线端(输出线端)连接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提供了更多的安装空间,因此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与第一插舌之间具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与电路板止挡配合,第二连接片与第二插舌之间具有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与电路板止挡配合。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片上的第一压板,第一压板将输入线端压在第一连接片上,第二端子还包括位于第二连接片上的第二压板,第二压板将输出线端压在第二连接片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效率高。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的距离L在8mm至10mm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加热线圈的两线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安全距离,这样即使在长期使用后绝缘结构破损,两线端由于距离较远也不会导通。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组件的安全性。此外,如果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的距离L大于10mm的话将影响加热组件的长度,从而导致加热组件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绝缘结构与输入线端以及第一端子过盈配合,绝缘结构与输出线端以及第二端子过盈配合。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两线端导通的情况,进而进一步保证加热组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一端子与电路板焊接,和/或,第二端子与电路板焊接。上述结构一方面便于装配,另一方面由于省去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螺钉,因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加热组件,设置于器具本体内,加热组件为上述的加热组件。由于上述加热组件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加热组件的输入线端和输出线端与电路板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加热组件的第一线端组件和第二线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加热组件的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加热线圈;11、输入线端;12、输出线端;20、第一端子;21、第一连接片;22、第一插舌;23、第一台阶面;24、第一压板;30、第二端子;31、第二连接片;32、第二插舌;33、第二台阶面;34、第二压板;40、电路板;41、第一插口;42、第二插口;50、绝缘结构;70、器具本体;80、加热组件;90、风扇支架;100、线圈盘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线圈10、电路板40以及绝缘结构50。其中,加热线圈10具有输入线端11和输出线端12,输入线端11与第一端子20连接,输出线端12与第二端子30连接。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均与电路板40连接。绝缘结构50围设在输入线端11与第一端子20的周向外侧,及围设在输出线端12与第二端子30的周向外侧。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绝缘结构50能够将导电的输入线端11以及导电的第一端子20包裹,和/或绝缘结构能够将导电的输出线端12以及导电的第二端子30包裹。因此加热线圈10的两线端均被绝缘结构50隔离,从而避免出现两线端导通的情况,进而保证加热组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除了能够防止由于加热线圈10的两线端距离较近引起的两线端导通的现象发生,还能够防止由于虫子进入两线端之间所导致的两线端导通的现象发生。因此能够保证加热组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线端11与第一端子20连接后形成第一线端组件,输出线端12与第二端子30连接后形成第二线端组件。上述“两线端”指的是第一线端组件和第二线端组件,即第一线端组件和第二线端组件均被绝缘结构50隔离,从而避免出现第一线端组件与第二线端组件导通的情况。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在输入线端11与第一端子20的周向外侧围设绝缘结构50,或者仅在输出线端12与第二端子30的周向外侧围设绝缘结构50。上述结构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相对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来说,可靠性较低,由于只设置一个绝缘结构50,一旦该绝缘结构50破损可能会导致两线端导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结构50为绝缘套。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绝缘结构50也可以为绝缘胶,绝缘胶涂抹于输入线端11与第一端子20的周向外侧,及输出线端12与第二端子30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针对于形状复杂(不规则)的端子来说,通过涂抹绝缘胶的方式进行绝缘的绝缘效果较好。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套为热缩套。当绝缘套受热后能够收缩并贴附在第一线端组件上,由于第一线端组件与绝缘套之间无气隙,因此避免第一线端组件与第二线端组件通过气隙导通,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组件的安全性。同样地,当绝缘套受热后能够收缩并贴附在第二线端组件上,由于第二线端组件与绝缘套之间无气隙,因此避免第一线端组件与第二线端组件通过气隙导通,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组件的安全性。当然,绝缘结构50也可以不是热缩套,只要绝缘结构50与输入线端11以及第一端子20过盈配合,绝缘结构50与输出线端12以及第二端子30过盈配合,也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穿设于电路板40上,绝缘套的靠近电路板40的端面与电路板40贴合。具体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上印刷有电路,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由第二表面穿入并由第一表面穿出以与第一表面上的电路电连接。由于绝缘套的靠近电路板40的端面与电路板40贴合,因此使得第一端子20位于第二表面一侧并靠近第二表面的部分以及第二端子30位于第二表面一侧并靠近第二表面的部分均能够被绝缘套隔离,从而进一步避免出现两线端导通的情况,进而进一步保证加热组件的安全性。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上设置有第一插口41和第二插口42,第一端子20包括第一连接片21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片21的前端的第一插舌22,第一插舌22插接于第一插口41内,绝缘结构50围设在输入线端11以及第一连接片21的周向外侧,第二端子30包括第二连接片31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接片31的前端的第二插舌32,第二插舌32插接于第二插口42内,绝缘结构50围设在输出线端12以及第二连接片31的周向外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片21的“前端”指的是第一连接片21的靠近电路板40的一端,第二连接片31“前端”指的是第二连接片31的靠近电路板40的一端。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上述结构便于绝缘套套入,提高装配效率;第二、插接连接的方案相对于背景技术中螺钉连接的方案来说更能保证加热线圈10的两线端之间的距离,避免旋钮螺钉时加热线圈10的两线端相互靠近的现象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第三、第一连接片21(第二连接片31)能够起到延长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的作用,为输入线端11(输出线端12)连接于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提供了更多的安装空间,因此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21与第一插舌22之间具有第一台阶面23,第一台阶面23与电路板40止挡配合。具体地,在第一插舌22插入第一插口41的过程中,当第二台阶面33与电路板40抵接时,第一插舌22无法继续向前插入,此时装配人员即知晓第一端子20已经插接到位,可以进行使第一插舌22与电路板40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步骤。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同样地,第二连接片31与第二插舌32之间具有第二台阶面33,第二台阶面33与电路板40止挡配合,第二台阶面33所起到的效果与前述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0与电路板40焊接。具体地,当第一端子20插接到位时,装配人员可以通过焊锡将第一端子20与电路板40上的电路连接在一起。上述结构一方面便于装配,另一方面由于省去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螺钉,因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样地,第二端子30与电路板40焊接,也能够产生上述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0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片21上的第一压板24,第一压板24将输入线端11压在第一连接片21上。具体地,在装配时,先使输入线端11的头部放置于第一压板24上,然后对第一压板24进行冲压,第一压板24即可将输入线端11压在第一连接片21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效率高。同样地,第二端子30还包括位于第二连接片31上的第二压板34,第二压板34将输出线端12压在第二连接片31上。加工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21与第二连接片31之间的距离L在8mm至10mm之间。上述结构使得加热线圈10的两线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安全距离,这样即使在长期使用后绝缘结构50破损,两线端由于距离较远也不会导通。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组件的安全性。此外,如果第一连接片21与第二连接片31之间的距离L大于10mm的话将影响加热组件的长度,从而导致加热组件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包括线圈盘本体100,加热线圈10缠绕在线圈盘本体100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包括风扇支架90以及风扇,风扇能够减小电路板40的温升以延长电路板40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器具本体70以及加热组件80。其中,加热组件80设置于器具本体70内,加热组件80为上述的加热组件。由于上述加热组件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线圈(10),具有输入线端(11)和输出线端(12),所述输入线端(11)与第一端子(20)连接,所述输出线端(12)与第二端子(30)连接;
电路板(40),所述第一端子(20)、所述第二端子(30)均与所述电路板(40)连接;
绝缘结构(50),围设在所述输入线端(11)与所述第一端子(20)的周向外侧;
和/或围设在所述输出线端(12)与所述第二端子(30)的周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50)为绝缘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0)与所述第二端子(30)穿设于所述电路板(40)上,所述绝缘套的靠近所述电路板(40)的端面与所述电路板(40)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0)上设置有第一插口(41)和第二插口(42),所述第一端子(20)包括第一连接片(2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21)的前端的第一插舌(22),所述第一插舌(22)插接于所述第一插口(41)内,所述绝缘结构(50)围设在所述输入线端(1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片(21)的周向外侧,
所述第二端子(30)包括第二连接片(3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片(31)的前端的第二插舌(32),所述第二插舌(32)插接于所述第二插口(42)内,所述绝缘结构(50)围设在所述输出线端(1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片(31)的周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与所述第一插舌(22)之间具有第一台阶面(23),所述第一台阶面(23)与所述电路板(40)止挡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片(31)与所述第二插舌(32)之间具有第二台阶面(33),所述第二台阶面(33)与所述电路板(40)止挡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上的第一压板(24),所述第一压板(24)将所述输入线端(11)压在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上,
所述第二端子(3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片(31)上的第二压板(34),所述第二压板(34)将所述输出线端(12)压在所述第二连接片(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与所述第二连接片(31)之间的距离L在8mm至10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结构(50)与所述输入线端(11)以及所述第一端子(20)过盈配合,
所述绝缘结构(50)与所述输出线端(12)以及所述第二端子(30)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0)与所述电路板(40)焊接,和/或,所述第二端子(30)与所述电路板(40)焊接。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器具本体(70);
加热组件(80),设置于所述器具本体(7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8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CN201922502055.3U 2019-12-31 2019-12-31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911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2055.3U CN211911303U (zh) 2019-12-31 2019-12-31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2055.3U CN211911303U (zh) 2019-12-31 2019-12-31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1303U true CN211911303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2055.3U Active CN211911303U (zh) 2019-12-31 2019-12-31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1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20108C (en) Hea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CN211911303U (zh)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4241910B (zh) 一种碳纤维电缆用接线端子
EP2398299B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interconnection system
GB2045548A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 cables
US344712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particularly for electric resistance heating elements
CN218419489U (zh) 空气炸锅的接地结构
CN211907762U (zh) 电连接器
CN219760185U (zh) 连接器、电路板及家用电器
CN109768417B (zh)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CN213128565U (zh) 一种电暖茶几的发热管安装结构
TWI636627B (zh) 電連接器
CN212485611U (zh) 一种新型电连接头
CN220423750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US5833489A (en) Electrical plug
CN211212712U (zh) 电源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215434U (zh) 一种漆包线的引线装置
KR100360848B1 (ko) 무기 산화물 반도체 소자장치
CN201230074Y (zh) 具有保护电路的微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CN112436310A (zh) 一种安全的陶瓷插头
CN220797318U (zh) 一种带有导光柱的电源插头
CN219696740U (zh) 板对板插头电连接器
CN218070262U (zh) 板对板插头电连接器
CN220711717U (zh) 集成滤波模组及电源装置
CN217062759U (zh) 一种用于发热体的接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