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5813U - 微束光缆 - Google Patents

微束光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5813U
CN211905813U CN202020877868.0U CN202020877868U CN211905813U CN 211905813 U CN211905813 U CN 211905813U CN 202020877868 U CN202020877868 U CN 202020877868U CN 211905813 U CN211905813 U CN 211905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optical cable
microbeam
black
p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78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趁时
朱鹏宇
缪威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778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5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5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5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束光缆,包括至少一微束管及外护套,所述微束光缆还包括阻燃包带,所述阻燃包带包覆于所述微束管,所述外护套包覆于所述阻燃包带,上述微束光缆内部除微束管外,无多余的有机材料,且采用阻燃包带,具有隔热效果,有效阻止光缆内部单元遇火时火焰延燃。

Description

微束光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束光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束光缆通常采用管道敷设或架空敷设,因此外护套多采用聚乙烯护套来满足室外使用环境。由于微束光缆中微束管单元具有优异的开剥便利性能和柔软特性,在接头盒内发生套管收缩引起的光纤衰减超标等情况将大大降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取代松套管作单元的传统光缆作为光信号传输介质。而室内光缆由于使用环境特殊,人员和设备都较密集,一般需要具备阻燃性,现有微束光缆中通常包含油膏、阻水带等物质或材料,光缆内部材料包含有机物多,燃烧后温度升高,迅速延燃,同时外护套采用不阻燃的聚乙烯材料,以上两种情况导致光缆整体不满足阻燃性能,而且紧套光纤开剥需要专用剥线钳,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束光缆,阻燃性能好。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束光缆,包括至少一微束管及外护套,所述微束光缆还包括阻燃包带,所述阻燃包带包覆于所述微束管,所述外护套包覆于所述阻燃包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束光缆还包括不同颜色的绕扎带,所述绕扎带用于将所述微束管绕扎组合为一束,每束微束管通过不同颜色的所述绕扎带绞合在一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扎带的厚度为0.1~0.2mm,其等效宽度为0.1~2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束管包括光纤和微束管护套,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微束管护套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束管护套壁厚在0.1-0.2mm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在所述微束管护套内为SZ绞合或S绞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束管在所述外护套内腔中采用SZ绞合或S绞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内嵌入多根加强件,用于加强所述微束光缆的抗拉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表面涂塑有机聚合物用于保证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外护套的抽拔力。
所述微束管内的光纤芯数为1~24芯。
上述微束光缆包括阻燃包带和微束管,所述微束管包括微束管护套,所述微束光缆内部除微束管外,无多余的有机材料,采用阻燃包带,具有隔热效果,有效阻止光缆遇火时火焰延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微束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微束光缆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微束光缆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例1中微束光缆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例2、3中的微束光缆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2504926790000021
Figure BDA000250492679000003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本文中“SZ绞”为左右向绞。绞制的绞向有左向和右向之分,左向形似“S”又称S向,右向形似“Z”又称Z向。
本文中数据A±数据B表示公差为数据B,且该尺寸的范围为(A-B)~(A+B)。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束光缆,包括至少一微束管及外护套,所述微束光缆还包括阻燃包带,所述阻燃包带包覆于所述微束管,所述外护套包覆于所述阻燃包带。
上述微束光缆内部除微束管外,无多余的有机材料,采用阻燃包带,具有隔热效果,有效阻止光缆内部单元遇火时火焰延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所示微束管10,包括光纤11和微束管护套12,所述光纤11设置于所述微束管护套12内。所述光纤11至少为一根,且所述光纤11一般为单模光纤。所述光纤11在所述微束管10内可以为S绞,也可以是SZ绞。所述光纤11的外径可以是标称250μm、200μm和180μm,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纤11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当所述光纤11数量大于一根时,一般通过着色所述光纤11来进行区分。
所述微束管10内的光纤11芯数一般为1~24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纤11的芯数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当所述微束管10内的光纤11芯数超过12芯时,一般在着色后的所述光纤11上喷印色环,根据色环数量、色环间距等进行区分。
所述微束管护套12的壁厚一般在0.1~0.2mm之间,所述微束管护套12的密度通常在1.4~1.6g/cm3,抗拉强度通常为9~20MPa,断裂伸长率在125%~20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束管护套12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光纤11外径标称为250μm时,4芯微束管10外径通常在0.9±0.1mm,6芯微束管10的外径通常在1.1±0.1mm,12芯微束管10的外径通常在1.4±0.1mm。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光纤11外径标称为200μm时,4芯微束管外径通常在0.98±0.1mm,6芯微束管外径通常在1.0±0.1mm,12芯微束管外径通常在1.3±0.1mm。
当所述微束管10的数量超过12根时,通过在所述微束管10上喷印色环,根据色环数量、色环间距来进行区分。
请参阅图2,所述微束光缆100适用于通信线缆领域,尤其适用于室内阻燃要求较高的环境。所述微束光缆100的截面结构包括依次包覆设置的至少一微束管10、阻燃包带20和外护套30。
所述外护套30内嵌入多个加强件40,所述加强件40用于加强所述微束光缆100的抗拉强度。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40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FRP),密度在2.05~2.15g/cm3。为保证所述加强件40与所述外护套30的粘结力,通常在所述加强件40表面涂塑一层有机聚合物,所述加强件40与所述外护套30的抽拔力≥50N。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聚合物通常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
请参阅图3,当所述微束光缆100的光纤11芯数超过288芯时,所述微束光缆100还包括绕扎带13,多根所述绕扎带13用于将多根所述微束管10绕扎组合为一束,每束通过不同颜色的所述绕扎带13区分,再绞合在一起,一般12根微束管10组合在一束中。
所述微束管10在所述外护套30内采用S绞合,也可以采用SZ绞合。
所述绕扎带13可以是聚酯纱、芳纶纱或聚酯带,所述绕扎带13的厚度通常为0.1~0.2mm,其等效宽度通常为0.1~2mm。
所述阻燃包带20具有隔热效果,通常为阻燃玻璃布带、云母带、阻燃聚酯带、陶瓷化复合带等。
所述外护套30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其氧指数大于34,热释放速率峰值≤180kW/m2,平均热释放速率100≤kW/m2,热释放总量≤180MJ/m2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4,一种微束光缆100,光纤11芯数288芯,288芯微束光缆100整体外径为标称14.1mm,光纤11密度为1.85F/mm2
具体的,每根微束管10内设置有12根光纤11,光纤11采用G.657A1光纤,光纤11颜色为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绿,着色后光纤涂层直径为250±15μm,光纤11在所述微束管10内采用SZ绞合。
微束管10颜色为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绿、蓝色加1根黑色环、橙色加1根黑色环、绿色加1根黑色环、棕色加1根黑色环、灰色加1根黑色环、白色加1根黑色环、红色加1根黑色环、黑色加1根白色环、黄色加1根黑色环、紫色加1根黑色环、粉色加1根黑色环、青绿色加1根黑色环。
所述微束管10在所述外护套内采用螺旋S绞合。
所述微束管护套材质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单根管外径1.4±0.1mm。
所述阻燃包带20为云母带。
所述外护套30内平行嵌入2根璃纤维增强塑料杆(FRP)加强件,所述加强件40尺寸为1.6±0.1mm。
所述外护套30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所述外护套30护套壁厚标称2.4mm。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光纤11芯数432芯,432芯微束光缆整体外径为标称15.8mm,光纤密度为2.20F/mm2
具体的,每根微束管内设置有12根光纤11,光纤11采用G.657A2光纤,光纤颜色为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绿,着色后光纤涂层直径为250μm±15μm,光纤11在微束管采用SZ绞合。
微束管10的颜色为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绿、蓝加1根黑色环、橙加1根黑色环、绿加1根黑色环、棕加1根黑色环、灰加1根黑色环、白加1根黑色环、红加1根黑色环、黑加1根白色环、黄加1根黑色环、紫加1根黑色环、粉加1根黑色环、青绿加1根黑色环、蓝加2根黑色环、橙加2根黑色环、绿加2根黑色环、棕加2根黑色环、灰加2根黑色环、白加2根黑色环、红加2根黑色环、黑加2根白色环、黄加2根黑色环、紫加2根黑色环、粉加2根黑色环、青绿加2根黑色环
所述微束管护套12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所述微束管10的外径1.4±0.1mm。
每12根所述微束管10采用聚酯纱绕扎,12单色用蓝色聚酯纱汇成一束,12单色+单色环用橙色聚酯纱汇成一束,12单色+双色环用绿色聚酯纱绕扎汇成一束。
所述阻燃包带20为阻燃玻璃布带。
所述外护套30内平行嵌入2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FRP)加强件,加强件尺寸为1.6±0.1mm。
所述外护套30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所述外护套30壁厚标称2.4mm。
实施例3
请参阅图5,光纤11芯数864芯,864芯微束光缆100整体外径为标称22.2mm,光纤密度为2.23F/mm2
每根微束管10内设置有24根光纤11,光纤11采用G.652D光纤,光纤11颜色为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绿、蓝加1根黑色环、橙加1根黑色环、绿加1根黑色环、棕加1根黑色环、灰加1根黑色环、白加1根黑色环、红加1根黑色环、本色加1根黑色环、黄加1根黑色环、紫加1根黑色环、粉加1根黑色环、青绿加1根黑色环,着色后光纤涂层直径为200μm±10μm,光纤在微束管内采用SZ绞合。
所述微束管10颜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青绿、蓝加1根黑色环、橙加1根黑色环、绿加1根黑色环、棕加1根黑色环、灰加1根黑色环、白加1根黑色环、红加1根黑色环、黑加1根白色环黄加1根黑色环、紫加1根黑色环、粉加1根黑色环、青绿加1根黑色环、蓝加2根黑色环、橙加2根黑色环、绿加2根黑色环、棕加2根黑色环、灰加2根黑色环、白加2根黑色环、红加2根黑色环、黑加2根白色环、黄加2根黑色环、紫加2根黑色环、粉加2根黑色环、青绿加2根黑色环、蓝加3根黑色环、橙加3根黑色环、绿加3根黑色环、棕加3根黑色环、灰加3根黑色环、白加3根黑色环、红加3根黑色环、黑加3根白色环、黄加3根黑色环、紫加3根黑色环、粉加3根黑色环、青绿加3根黑色环、蓝加4根黑色环、橙加4根黑色环、绿加4根黑色环、棕加4根黑色环、灰加4根黑色环、白加4根黑色环红加4根黑色环、黑加4根白色环、黄加4根黑色环、紫加4根黑色环、粉加4根黑色环、青绿加4根黑色环、蓝加5根黑色环、橙加5根黑色环、绿加5根黑色环、棕加5根黑色环、灰加5根黑色环、白加5根黑色环、红加5根黑色环、黑加5根白色环、黄加5根黑色环、紫加5根黑色环、粉加5根黑色环、青绿加5根黑色环
所述微束管护套12材质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所述微束管10的外径1.7±0.1mm。
每12根微束管采用聚酯纱绕扎,12单色用蓝色聚酯纱汇成一束,12单色加1根色环用橙色聚酯纱汇成一束,12单色加2根色环用绿色聚酯纱绕扎汇成一束,12单色加3根色环用棕色聚酯纱汇成一束,12单色加4根色环用灰色聚酯纱汇成一束,12单色加5根色环用白色聚酯纱汇成一束。
所述阻燃包带20为阻燃玻璃布带。
所述外护套30内平行嵌入2根FRP加强件,加强件尺寸为2.0±0.1mm。
所述外护套30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LSZH)材料,所述外护套30壁厚标称2.8mm。
上述微束光缆内部除微束管外,无多余的有机材料,采用阻燃包带,具有隔热效果,有效阻止光缆内部单元遇火时火焰延燃;外护套采用氧指数>34,热释放速率低的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护套燃烧后可自熄;施工时用手指直接将微束管护套剥离,方便快捷;光缆内光纤密度高,可有效节约管道资源。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要求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束光缆,包括至少一微束管及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光缆还包括阻燃包带,所述阻燃包带包覆于所述微束管,所述外护套包覆于所述阻燃包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光缆还包括不同颜色的绕扎带,所述绕扎带用于将所述微束管绕扎组合为一束,每束微束管通过不同颜色的所述绕扎带绞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扎带的厚度为0.1~0.2mm,其等效宽度为0.1~2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管包括光纤和微束管护套,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微束管护套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管护套壁厚在0.1-0.2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在所述微束管护套内为SZ绞合或S绞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管在所述外护套内腔中采用SZ绞合或S绞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内嵌入多根加强件,用于加强所述微束光缆的抗拉强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表面涂塑有机聚合物,用于保证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外护套的抽拔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管内的光纤芯数为1~24芯。
CN202020877868.0U 2020-05-22 2020-05-22 微束光缆 Active CN211905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7868.0U CN211905813U (zh) 2020-05-22 2020-05-22 微束光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7868.0U CN211905813U (zh) 2020-05-22 2020-05-22 微束光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5813U true CN211905813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7868.0U Active CN211905813U (zh) 2020-05-22 2020-05-22 微束光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5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3977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US9052486B2 (en) Fiber optic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EP2513695B1 (en) Multifiber subunit cable
US10663683B2 (en) Optical fiber bundle
CN210465792U (zh) 一种易开剥高密度全干式光缆
US10591691B1 (en) All-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fiber optic cable
WO2021022760A1 (zh) 气吹微缆
CN110737058A (zh) 一种超高密度大芯数气吹微缆及其制造工艺
AU2016229359A1 (en) Optical fiber bundle
CA2962308C (en) Optical fiber cable
CN211905813U (zh) 微束光缆
KR101395474B1 (ko) 광섬유 케이블
CN212111908U (zh) 一种管道式扁平型引入光缆
CN210294631U (zh) 气吹微缆
CN209784617U (zh) 一种拉远光缆
CN209895043U (zh) 一种光缆
CN209946481U (zh) 轻型小区入户引入光缆
CN215067460U (zh) 耐火光缆
CN219162442U (zh) 一种铠装分支光缆
CN113314265B (zh) 光电复合缆
CN115421262A (zh) 一种全干式光纤带扁平型引入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CN203643656U (zh) 分支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