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3827U -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3827U
CN211903827U CN202020127731.3U CN202020127731U CN211903827U CN 211903827 U CN211903827 U CN 211903827U CN 202020127731 U CN202020127731 U CN 202020127731U CN 211903827 U CN211903827 U CN 211903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leeve
copper pipe
cooling water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77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ngzh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ngzh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ngzh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ngzho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77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3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3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38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包括输料铜管,所述输料铜管的外侧设置有碳纤维层,所述输料铜管的外侧套设有螺旋热交换管,且螺旋热交换管的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输料铜管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外侧与套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套管远离进气管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输料铜管、第一进水管、第二出水管、导向板、碳纤维层、导热片和螺旋热交换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占用较小的空间进一步加快对液态产品的降温效率和效果,保证该液态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后续的加工或封装。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加工过后的液态产品温度较高,不便于该液态产品后续的加工和封装,这时就需要对该液态产品进行有效的降温处理,保证该产品生产的效率。
当前的在对液体产品进行降温的方式多数是直接将液态产品的输送管道经过冷却仓,通过冷却仓内的冷却水对经过管道的液态产品进行降温,但是该方式无法进一步加快对液态产品的降温效率,从而提高对液态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当前在对液态产品的输送管道降温的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在利用水降温方式的同时,用其他降温结构进行辅助降温,且不需要添加过多的结构,以便于更大程度上加强快速对液态产品降温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包括输料铜管,所述输料铜管的外侧设置有碳纤维层,所述输料铜管的外侧套设有螺旋热交换管,且螺旋热交换管的外侧套设有套管,所述输料铜管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外侧与套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套管远离进气管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和进气管靠近套管的一端皆位于套管内侧与输料铜管外侧之间,所述套管顶部靠近出气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套管底部远离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水管,且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靠近套管的一端皆与套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套管靠近出气管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与螺旋热交换管连通的第一进水管,所述套管靠近第二进水管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的顶端与螺旋热交换管远离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远离套管的一端与外接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的顶端和第二进水管的底端皆与外接供水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侧设置有导向板,且导向板呈螺旋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输料铜管内部的液体从靠近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向靠近进气管的一端流动。
优选的,所述导热片与螺旋热交换管呈交错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通过套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输料铜管、第一进水管、第二出水管、导向板、碳纤维层、导热片和螺旋热交换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占用较小的空间进一步加快对液态产品的降温效率和效果,保证该液态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后续的加工或封装;同时该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还通过套管、进气管、出气管、输料铜管、导热片和螺旋热交换管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利用水冷降温已有的结构添加风冷降温,进一步提高对输料铜管内部液态产品的降温效率和效果,避免单一的降温方式对液态产品降温效果不理想而影响该液态产品的后续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热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套管;2、进气管;3、第一出水管;4、第二进水管;5、出气管;6、输料铜管;7、第一进水管;8、第二出水管;9、导向板;10、碳纤维层;11、导热片;12、螺旋热交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包括输料铜管6,输料铜管6的外侧设置有碳纤维层10,输料铜管6的外侧套设有螺旋热交换管12,且螺旋热交换管12的外侧套设有套管1,输料铜管6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片11,导热片11的外侧与套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套管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2,套管1远离进气管2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气管5,且出气管5和进气管2靠近套管1的一端皆位于套管1内侧与输料铜管6外侧之间,套管1顶部靠近出气管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管8,套管1底部远离第二出水管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水管4,且第二进水管4和第二出水管8靠近套管1的一端皆与套管1的内部连通,套管1靠近出气管5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与螺旋热交换管12连通的第一进水管7,套管1靠近第二进水管4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管3,且第一出水管3的顶端与螺旋热交换管12远离第一进水管7的一端连通。
在本实施中,进气管2远离套管1的一端与外接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连通,便于将外界的冷空气吹进套管1的内侧。
在本实施中,第一进水管7的顶端和第二进水管4的底端皆与外接供水装置的输出端连通,便于将冷却液注入到套管1内部和螺旋热交换管12内部。
在本实施中,套管1的内侧设置有导向板9,且导向板9呈螺旋状结构,加长了套管1内部冷却液流动的路径长度,从而提高了降温效果。
在本实施中,输料铜管6内部的液体从靠近第一进水管7的一端向靠近进气管2的一端流动,有助于配合本冷却水路对输料铜管6内部的液体进行降温。
在本实施中,导热片11与螺旋热交换管12呈交错状结构,有助于提高螺旋热交换管12的热吸收效果。
工作原理:在该铜管冷却水路使用前,首先将第二进水管4的底端和第一进水管7的顶端皆与外接供水装置的输出端连通,然后将第一出水管3的底端和第二出水管8的顶端皆与蓄水池连通,而供水装置的输入端与蓄水池连通,接着将进气管2远离套管1的一端与外接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连通,通过第一进水管7将冷却液导入进螺旋热交换管12内部,然后从第一出水管3排出,流回蓄水池中,通过第二进水管4再将冷却液导入进套管1的内部,冷却液再从第二出水管8流回蓄水池中,而进气管2将外界的冷空气吹进套管1内侧和输料铜管6的外侧之间,冷空气并顺着导热片11的螺旋绕输料铜管6的外侧流动,然后从出气管5排出,输料铜管6内部液态产品的热量通过输料铜管6传递给螺旋热交换管12的外侧以及导热片11上,螺旋热交换管12外侧的热量被螺旋热交换管12内部流动的冷却液吸收带走,而导热片11再将未与螺旋热交换管12直接接触部位的热量传导给套管1的内侧,然后该部分热量再被套管1内部流动的冷却液吸收带走,套管1内部的冷却液也能将螺旋热交换管12外侧传递到套管1内侧的一部分热量带走,而进入到套管1内侧和输料铜管6外侧之间的冷空气会进一步将螺旋热交换管12以及输料铜管6外侧散发的热量带走并从出气管5排出,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对输料铜管6内部液态产品的降温效果和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包括输料铜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铜管(6)的外侧设置有碳纤维层(10),所述输料铜管(6)的外侧套设有螺旋热交换管(12),且螺旋热交换管(12)的外侧套设有套管(1),所述输料铜管(6)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片(11),所述导热片(11)的外侧与套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套管(1)远离进气管(2)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气管(5),且出气管(5)和进气管(2)靠近套管(1)的一端皆位于套管(1)内侧与输料铜管(6)外侧之间,所述套管(1)顶部靠近出气管(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管(8),所述套管(1)底部远离第二出水管(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水管(4),且第二进水管(4)和第二出水管(8)靠近套管(1)的一端皆与套管(1)的内部连通,所述套管(1)靠近出气管(5)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与螺旋热交换管(12)连通的第一进水管(7),所述套管(1)靠近第二进水管(4)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管(3),且第一出水管(3)的顶端与螺旋热交换管(12)远离第一进水管(7)的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远离套管(1)的一端与外接吹风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7)的顶端和第二进水管(4)的底端皆与外接供水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内侧设置有导向板(9),且导向板(9)呈螺旋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铜管(6)内部的液体从靠近第一进水管(7)的一端向靠近进气管(2)的一端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11)与螺旋热交换管(12)呈交错状结构。
CN202020127731.3U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03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731.3U CN211903827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731.3U CN211903827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3827U true CN211903827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0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773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03827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38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665A (zh) * 2020-12-22 2021-07-23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柜用风水一体式扇热器
CN113953509A (zh) * 2021-10-25 2022-01-21 深圳市东方熊磁电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665A (zh) * 2020-12-22 2021-07-23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柜用风水一体式扇热器
CN113163665B (zh) * 2020-12-22 2022-06-1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计算机柜用风水一体式扇热器
CN113953509A (zh) * 2021-10-25 2022-01-21 深圳市东方熊磁电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03827U (zh) 一种便于均匀热膨胀的铜管冷却水路
CN108958437A (zh) 风冷与水冷一体式散热器及风冷与水冷双重冷却的方法
CN204676198U (zh) 双冷却式纤维丝冷却装置
CN209778940U (zh) 一种用于工件热处理的冷却装置
CN205882115U (zh)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微通道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7651246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CN112466624A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用冷却降温机构及冷却降温工作方法
CN109860134B (zh) 一种强化散热导流装置及散热模块
CN205811957U (zh) 一种具有新型热吸收集热板的光电光热系统
CN208450553U (zh) 一种生产非晶带材用的冷却辊及设备
CN201169599Y (zh) 间接冷却式炉辊装置
CN100373100C (zh)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
CN213932121U (zh) 一种石墨烯加工用冷却设备
CN202894590U (zh) 一种扩散连接装置的冷却系统
CN208062901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08933527U (zh) 用于工业硅制造系统的冷却塔
CN215973473U (zh)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萘酚生产用多功能管链输送机
CN21764011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导热管
CN219572430U (zh) 一种集成残液蒸发装置的氧液化冷箱
CN206338285U (zh) 一种油冷却器结构
CN21185863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热交换模块
CN205191973U (zh) 一种干式电子制冷装置
CN207968212U (zh) 一种发电机散热器
CN218158953U (zh) 一种集群计算机机箱散热设备
CN218361372U (zh) 一种铜丝加工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